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2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革命叙事的发展脉络、显著特征与政治价值
1
作者 郭倩 胡国胜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1-60,共10页
《解放日报》文艺副刊是延安文艺追溯革命历史、记录革命事实、表达革命展望的重要媒介平台。《解放日报》文艺副刊革命叙事先后经历了创刊初期个性抒写、整风与改版、转折与落实、引领与定型四个阶段,呈现出由开放多元到规范统一的发... 《解放日报》文艺副刊是延安文艺追溯革命历史、记录革命事实、表达革命展望的重要媒介平台。《解放日报》文艺副刊革命叙事先后经历了创刊初期个性抒写、整风与改版、转折与落实、引领与定型四个阶段,呈现出由开放多元到规范统一的发展脉络。《解放日报》文艺副刊革命叙事具有四个层面的显著特征:叙事群体上的个人叙事与集体叙事相结合、叙事方式上的主流载体与多元媒介相互嵌、叙事风格上的艺术性与通俗性相兼容、叙事本质上的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解放日报》文艺副刊革命叙事在当时发挥了传播革命观念、动员革命力量、弘扬革命风尚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日报》 文艺副刊 革命叙事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以《解放日报》建党纪念日社论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郭国昌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发展的最重要阶段,以《解放日报》为载体,通过建党纪念日社论的特殊方式,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追求不仅完成了从理论探索到具体实践的转换,而且也呈现出以“抗战”与“民生”为中心的历史性内涵。中...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发展的最重要阶段,以《解放日报》为载体,通过建党纪念日社论的特殊方式,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追求不仅完成了从理论探索到具体实践的转换,而且也呈现出以“抗战”与“民生”为中心的历史性内涵。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使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新政策的实施让边区人民的“民生幸福”得到了初步实现,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彻底解放中华民族”的对日作战中完成着“中华民族之复兴”的“最主要任务”,而中国共产党也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争得了自己的“政治领导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解放日报》 建党纪念日 社论 初心和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共对战时“联合国日”的宣传与纪念——以《解放日报》为中心
3
作者 贺永泰 王雪莹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4-59,共6页
在世界现代史上,10月24日是“联合国日”,确立于二战以后。但二战期间的1942至1945年的6月14日也曾是“联合国日”,可谓之战时“联合国日”。后者因庆祝世界反法西斯各国签订联合抵抗侵略宣言和实现大团结而成为“联合国日”。对于联合... 在世界现代史上,10月24日是“联合国日”,确立于二战以后。但二战期间的1942至1945年的6月14日也曾是“联合国日”,可谓之战时“联合国日”。后者因庆祝世界反法西斯各国签订联合抵抗侵略宣言和实现大团结而成为“联合国日”。对于联合国家的战时“联合国日”纪念活动,延安《解放日报》通过转发路透社、塔斯社、中央社等的电讯,作了大量或简要或翔实的宣传报道。而中共对于战时“联合国日”的纪念,主要通过发表社论和举办活动来进行,尤其是1944年延安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庆祝活动,当天的《解放日报》也被送到会场朗读。二战胜利后,联合国成立,战时“联合国日”不复存在,两年后被10月24日这一新的“联合国日”所取代,成为后者的前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战时“联合国日” 《解放日报》 纪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五一”纪念探析——以《新中华报》《解放日报》为例
4
作者 俞祖华 杨杰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全面抗战时期,《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是党宣传抗日理念的“喉舌”。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其媒体传播的作用,通过刊登重要领导人讲话、纪念文章和社论以及报道纪念大会盛况的方式,对“五一”进行纪念。“五一”纪... 全面抗战时期,《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是党宣传抗日理念的“喉舌”。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其媒体传播的作用,通过刊登重要领导人讲话、纪念文章和社论以及报道纪念大会盛况的方式,对“五一”进行纪念。“五一”纪念是中国共产党明确工人地位和责任,争取和保障工人利益,表达抗日主张、诠释抗战话语以及呼唤国际援助的重要方式。中国共产党对“五一”的纪念,唤起了工人阶级的抗战意识,促进了全民族抗战的发展,加强了中国抗战和世界工人运动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五一”纪念 《新中华报》 《解放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莱茵报》和《解放日报》的互文建构
5
作者 王薇 陈力丹 《新闻爱好者》 CSSCI 2024年第9期19-25,共7页
《新莱茵报》的创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确定,奠定了无产阶级办报的光荣传统。《解放日报》改版后明确了党报的“四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本研究以互文性理论为研究视野,对两份报纸展开话语分析,研究发现:立足... 《新莱茵报》的创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确定,奠定了无产阶级办报的光荣传统。《解放日报》改版后明确了党报的“四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本研究以互文性理论为研究视野,对两份报纸展开话语分析,研究发现:立足于不同的纲领和方针,两份报纸将具有异质性的文本重新语境化。《新莱茵报》着力对新闻报道规律的科学运用,观点与立场寓于文本连贯性之中;改版后的《解放日报》调整内容的侧重,整体报道都符合党的思想路线以及人民群众的思想关切。以文本为线索,《新莱茵报》的实践经验投射于《解放日报》的字里行间,《解放日报》在继承与发展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延安范式”,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莱茵报》 《解放日报》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解放日报》翻译文学副文本功能研究
6
作者 张洪磊 韩晓芹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3-58,共6页
延安《解放日报》翻译文学副文本包括编译者按语、译者注释、图像、版面布局等多种形式,它与正文本共同构成了文本的有机整体。副文本揭示了编译群体介入并引导读者阅读的具体策略,呈现了从译文选择到报纸出版阶段出版者、编者、译者、... 延安《解放日报》翻译文学副文本包括编译者按语、译者注释、图像、版面布局等多种形式,它与正文本共同构成了文本的有机整体。副文本揭示了编译群体介入并引导读者阅读的具体策略,呈现了从译文选择到报纸出版阶段出版者、编者、译者、读者等各方对话与协商的过程。通常而言,副文本总是与正文保持一致,二者共同在党报上宣传并强化党的政治理念和文艺观念,发挥着引导、教育的功能,为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贡献了力量;二者之间不一致时,更为具体地展现了延安时期的文学观念、翻译行为与社会文化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记录着文学翻译规范的变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解放日报》 翻译文学 副文本 形式 媒介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解放日报》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塑造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方平 张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8,175,共12页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新中华报》四开三日刊的版面容量和出版周期,难以满足中国共产党抗战宣传需要;国民党当局接连发起两次反共高潮,抹黑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刺激了党内“左”倾思想的抬头,中国共产党亟需一份强有力的党报抵御敌对宣传...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新中华报》四开三日刊的版面容量和出版周期,难以满足中国共产党抗战宣传需要;国民党当局接连发起两次反共高潮,抹黑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刺激了党内“左”倾思想的抬头,中国共产党亟需一份强有力的党报抵御敌对宣传,统一党内思想,团结力量,以利抗战。内忧外患之际,《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有义务担当党报重任,通过公布中共中央重要指示,发表抗战纪念宣言;改进战地通讯、歌颂抗日英雄、表彰抗日战绩;刊发专文,揭露国民党妥协投降、消极抗战的错误行径,揭示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胜利的信心与底气等,成功塑造出中国共产党坚决、英勇、自信的抗战形象,准确宣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响应与拥护,振奋了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自信心自豪感,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党报的战斗力,为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赢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解放日报》 中国共产党 抗战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日报》:深化理论武装、提高媒体“四力”
8
作者 陈晓春 夏斌 《传媒》 CSSCI 2024年第3期25-27,共3页
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鲜明优势。新时代新征程上,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既要“重学习”又要“重实践”,在深化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上下功夫。《解放日报》作为党报,当务之急是要把学习研究阐... 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鲜明优势。新时代新征程上,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既要“重学习”又要“重实践”,在深化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上下功夫。《解放日报》作为党报,当务之急是要把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在“理论源头”与“时代潮头”的融会贯通中打造可信、可读、可传的理论阐释与舆论引领新生态,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日报》 舆论引导能力 舆论引领 融会贯通 党的创新理论 理论源头 党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文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探索——延安《解放日报》所刊有关工业化文献的整理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任晓伟 李嘉艺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努力奋斗的重大历史课题。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强调以工业为基点推动现代化发展,将工业化视为推进民族解放和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建设工业的过程中从改进领导体制、提... 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努力奋斗的重大历史课题。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强调以工业为基点推动现代化发展,将工业化视为推进民族解放和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建设工业的过程中从改进领导体制、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工厂管理、提升工人品质等方面积累和总结了工业发展的经验,在党的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指明了战后中国工业的发展方向、信心来源和最终目标,以顽强毅力推进战后工业的发展。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探索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形成过程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延安时期 现代化 工业化 延安《解放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党报大生产运动中典型人物形象塑造话语分析——以延安《解放日报》劳动模范通讯报道为例
10
作者 王悦 罗艳 《新闻知识》 2024年第5期65-70,95,共7页
抗战时期,延安《解放日报》的典型人物通讯,记录了劳动英雄的光辉事迹,不仅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发挥了鼓舞群众积极参与生产实践的作用,而且对于当今主流媒体典型人物通讯报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梵·迪克新闻话语分析的视角... 抗战时期,延安《解放日报》的典型人物通讯,记录了劳动英雄的光辉事迹,不仅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发挥了鼓舞群众积极参与生产实践的作用,而且对于当今主流媒体典型人物通讯报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梵·迪克新闻话语分析的视角切入,对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在大生产运动中的典型人物通讯进行分析,从宏观内容、微观内容、话语语境三个维度,探究如何提高通讯体裁典型人物报道的真实性、生动性、感染力,同时使典型人物通讯报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发挥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解放日报》 大生产运动 劳动模范通讯报道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五一”纪念活动探究(1941-1947)——以《解放日报》为基础的考察
11
作者 杨杰 俞祖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5,共5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五一”纪念活动。作为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五一”纪念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通过《解放日报》宣传“五一”纪念活动,不仅有总结过去斗争经验的现实作用,更具有指明革命目...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五一”纪念活动。作为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五一”纪念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通过《解放日报》宣传“五一”纪念活动,不仅有总结过去斗争经验的现实作用,更具有指明革命目标、动员边区建设和呼吁国际援助的社会功能,也为新时期党和国家开展纪念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五一”纪念活动 《解放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改版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党性原则的形塑
12
作者 刘加翠 杨涛 《新闻爱好者》 CSSCI 2024年第12期63-65,共3页
1941年《解放日报》创刊后,存在着版面结构淡化了党报的鲜明特色,教条化的社论模式削弱了社论的权威性和导向性,报道内容偏离中国革命主题等亟须改进的党性问题。经过改版,完全确立了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绝对领导,改变了教条化的社论模... 1941年《解放日报》创刊后,存在着版面结构淡化了党报的鲜明特色,教条化的社论模式削弱了社论的权威性和导向性,报道内容偏离中国革命主题等亟须改进的党性问题。经过改版,完全确立了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绝对领导,改变了教条化的社论模式以及构建基层通讯员制度等措施,纠正了以往的偏颇,系统形塑起了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影响深远的党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解放日报》改版 新闻舆论工作 党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日报》“文艺”副刊贯彻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嬗变
13
作者 李世坤 《传媒》 CSSCI 2024年第10期12-14,共3页
全面抗战初期,《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取得了很大影响,但也存在着指导思想较为混乱、内容过于单调、作品篇幅过长、缺乏生动活泼的政治气氛等问题。随着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该副刊有了正确导向,内容更加综合、体裁更加多样... 全面抗战初期,《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取得了很大影响,但也存在着指导思想较为混乱、内容过于单调、作品篇幅过长、缺乏生动活泼的政治气氛等问题。随着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该副刊有了正确导向,内容更加综合、体裁更加多样,文艺下乡运动在副刊上大放光彩。本文立足于对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的变化进行研究,以期对当今主流媒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座谈会 《解放日报》 文艺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大众化”为导向的文化建构——《解放日报》对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实践
14
作者 高哲 《传媒》 CSSCI 2024年第10期18-20,共3页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解放日报》根据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实质,从文艺创作的立场、创作导向和创作方式三个层面,开始以“大众化”为导向的文化建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解放日报》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出发,解决了当时文艺界创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解放日报》根据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实质,从文艺创作的立场、创作导向和创作方式三个层面,开始以“大众化”为导向的文化建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解放日报》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出发,解决了当时文艺界创作思想混杂的问题,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与导向。在文艺“大众化”的塑造过程中,《解放日报》开启了讲述中国故事、讲述人民故事的文艺现代化之路,为中国文艺的现代性建构提供了可行性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化 《解放日报》 延安文艺座谈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拥军主题美术图像研究——以《解放日报》为中心
15
作者 姚嘉 《中国美术》 2024年第4期29-36,共8页
图像自人类之始到现在,一直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在意义传达方面具有文字无法取代的价值。延安时期,在文字的传达意义面临着重大障碍的时代背景之下,《解放日报》建构了图文互动的叙事机制,积极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推进马克思主... 图像自人类之始到现在,一直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在意义传达方面具有文字无法取代的价值。延安时期,在文字的传达意义面临着重大障碍的时代背景之下,《解放日报》建构了图文互动的叙事机制,积极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文从拥军主题图像的角度出发,以图像内容、图像形式及图像功能为切入点,深入探讨20世纪40年代版画艺术的社会性、人民性、时代性以及延安时期艺术创作和传播对当代视觉权力架构的审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美术 革命美术 《解放日报》 图像研究 拥军优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解放日报》“民主建政”话语构建及其历史经验研究
16
作者 徐岑琛 崔雪林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7-34,共8页
针对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日益强烈的民主诉求,延安《解放日报》办刊过程中将“民主建政”的话语构建视为其宣传工作的重要一环。通过坚守党报的人民立场、发挥喉舌作用、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把准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等,延安... 针对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日益强烈的民主诉求,延安《解放日报》办刊过程中将“民主建政”的话语构建视为其宣传工作的重要一环。通过坚守党报的人民立场、发挥喉舌作用、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把准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等,延安《解放日报》不仅展现了党报引导舆论的强大力量,为党的宣传工作树立了鲜明的旗帜,还为新中国民主政权建设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解放日报》 民主建政 话语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传及其当代启示——基于《解放日报》的考察
17
作者 陈丽晖 《莆田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6,13,共7页
以延安时期《解放日报》为研究文本,以文献研究与文本分析为研究方法,剖析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宣传;分析《解放日报》“完全党报”“群众办报”相结合的政治向度;剖析《解放日报》的主题设置,塑造政治典型、宣传政治仪式、引导政治舆论;对... 以延安时期《解放日报》为研究文本,以文献研究与文本分析为研究方法,剖析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宣传;分析《解放日报》“完全党报”“群众办报”相结合的政治向度;剖析《解放日报》的主题设置,塑造政治典型、宣传政治仪式、引导政治舆论;对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的政治宣传进行范式分析,主要是描述性、探索性及解释性宣传;分析延安时期《解放日报》的政治宣传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解放日报》 政治向度 主题设置 范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解放日报》新闻漫画视觉修辞研究
18
作者 郭美琳 《中国地市报人》 2024年第12期47-49,共3页
《解放日报》是中央机关报,抗日战争时期,其在报道中插入了多篇新闻漫画。这些新闻漫画重现当时重大历史事件,发挥宣传抗日思想、振奋民心的作用,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抗战时期《解放日报》新闻漫画通过视觉意象传递内容、共... 《解放日报》是中央机关报,抗日战争时期,其在报道中插入了多篇新闻漫画。这些新闻漫画重现当时重大历史事件,发挥宣传抗日思想、振奋民心的作用,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抗战时期《解放日报》新闻漫画通过视觉意象传递内容、共通意义空间进行意象解码、集合受众与传播者共识来表征《解放日报》报道战争时事、揭露和打击敌人、凝聚和动员人民抗战的意义体系。本文从新闻漫画视觉修辞和视觉框架角度来进行探析,以此总结抗战时期《解放日报》新闻漫画的视觉修辞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解放日报》 新闻漫画 视觉修辞 视觉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2年陕甘宁边区救灾工作述论——以《解放日报》为考察中心
19
作者 曹坤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3-98,共6页
1942年,风旱、洪水、雹灾、山洪等自然灾害接连发生,成为陕甘宁边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威胁。面对灾害的突袭,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通过组建救灾委员会、动员社会春耕、增发农业贷款、倡导社会互助等方式,提高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 1942年,风旱、洪水、雹灾、山洪等自然灾害接连发生,成为陕甘宁边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威胁。面对灾害的突袭,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通过组建救灾委员会、动员社会春耕、增发农业贷款、倡导社会互助等方式,提高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带动了边区经济发展。这些举措为今天我们加强社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国家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救灾工作 《解放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解放日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探究——以1941—1945年为研究中心
20
作者 周明悦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0-85,共6页
全面抗战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宣传、新闻工作紧密结合。《解放日报》作为抗战时期党中央的机关报,充当着党的喉舌作用,在抗战时局、整风运动、边区经济建设等不同领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建构,不断适应并服务于抗日救国与人民群众... 全面抗战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宣传、新闻工作紧密结合。《解放日报》作为抗战时期党中央的机关报,充当着党的喉舌作用,在抗战时局、整风运动、边区经济建设等不同领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建构,不断适应并服务于抗日救国与人民群众的需要。《解放日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风格根据抗战现实状况及时转变,形成了“谁来讲—对谁讲—讲什么—怎么讲”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逻辑结构,凝聚了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相配合、文本叙事与图像叙事相结合、人民主线与多元叙事主体相衔接的重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解放日报》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