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寅恪的历史解释--以《柳如是别传》及《论再生缘》胡适眉批本为例的讨论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汎森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74,共13页
陈寅恪的历史解释,是为了“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重建古人面对各种情境时种种可能的做法以及表达的意向。通过“象征化过程”“隐形的条理”“诗文写作的机制”三种进路,或可了解陈寅恪诗史互证的工作。陈寅恪的历史解释相当重... 陈寅恪的历史解释,是为了“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重建古人面对各种情境时种种可能的做法以及表达的意向。通过“象征化过程”“隐形的条理”“诗文写作的机制”三种进路,或可了解陈寅恪诗史互证的工作。陈寅恪的历史解释相当重视历史的层次,常以出典追索具体情境,亦常以诗文写作的特定方式,追索人际网络的分合。这种对“心史”的解释,胡适似不完全同意。1958年,胡适在台北获读油印本《论再生缘》,并留下若干眉批。在陈寅恪用其非凡的想象力与“隐形的条理”进行历史推论之处,胡适每每打上问号,或径批为“穿凿”。陈寅恪认为研究者应与“通习古今事变之君子”为同一层次,他的解释既是个人情感世界的,也是历史的;而胡活认为“假设”可以大胆,但求证必须小心,其眉批正代表这方面的原则。这批未曾公布的材料,隐隐显示了民国历史考证学派对历史推论方法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胡适 《论再生缘》胡适眉批本 《柳如是别传》
原文传递
郭沫若的《再生缘》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斌 《郭沫若学刊》 2015年第2期9-15,2,共7页
郭沫若在《再生缘》研究中再三对陈寅恪致敬,共享"以诗证史"的研究方法,是对当时针对陈寅恪的过"左"行为的有意拨正。郭沫若《再生缘》研究在方法上融合了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法和胡适的小说考证法,变相肯定了在新... 郭沫若在《再生缘》研究中再三对陈寅恪致敬,共享"以诗证史"的研究方法,是对当时针对陈寅恪的过"左"行为的有意拨正。郭沫若《再生缘》研究在方法上融合了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法和胡适的小说考证法,变相肯定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打压的胡适、顾颉刚等人的治学方法,在非常时代坚守了学术研究的纯正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陈寅恪 胡适 顾颉刚 再生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