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证类本草》的鲜药应用特点研究
1
作者 冯艺凡 张双丽 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92-1398,共7页
目的:通过统计与分析《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中可鲜用中药及应用特点,为鲜药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对《证类本草》收录的中药进行筛选,并将纳入的鲜药相关信息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通过统计与分析《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中可鲜用中药及应用特点,为鲜药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对《证类本草》收录的中药进行筛选,并将纳入的鲜药相关信息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证类本草》中发现鲜药种类总计296种,其中鲜植物药234种(79.05%),鲜动物药62种(20.95%);鲜药药性以寒凉为主,植物药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动物药药味以甘、咸、苦为主,无毒鲜药最多,有191种(82.33%);在用法中,外用最多337次(53.32%);在主治疾病上,记载最多的是外科疾病201次(30.04%)。结论:《证类本草》中明确记载了多种动植物药的临床鲜用方法,但目前鲜药的应用十分有限,有待进一步加强鲜药资源开发与相关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类本草》 中药 鲜药 性味 用药特点 数据挖掘 本草古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草纲目》与《证类本草》草部正名比较研究
2
作者 吕洋谊 宁静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1588-1593,共6页
[目的]探究《本草纲目》与《证类本草》两书的传承关系,分析李时珍在前代本草文献基础上所做的工作。[方法]全面整理分析《本草纲目》草部正名来源,并与《证类本草》对比草部正名的演变。从正名入手,分析两书的传承关系与李时珍所做的... [目的]探究《本草纲目》与《证类本草》两书的传承关系,分析李时珍在前代本草文献基础上所做的工作。[方法]全面整理分析《本草纲目》草部正名来源,并与《证类本草》对比草部正名的演变。从正名入手,分析两书的传承关系与李时珍所做的改动工作。[结果]《本草纲目》草部药除新增外,都能在《证类本草》中寻得,标注来源约98%取自《证类本草》,草部药正名约31%来自《证类本草》其他部,约53%来自《证类本草》草部。李时珍依据《证类本草》对草部药名的归类重新整理,进行移入、移出、合并、分出,并将其中一些药名进行了改动,例如异名变为正名,部位名变为整体名。[结论]《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重要参考文献,在此基础上纠正前代药品的混淆与错误,为药物选择更合适的名称,并且创建了独特的纲目体例。探究两者的传承关系,有助于了解《本草纲目》的成书过程,理解古代药物学的发展脉络,也为现代中药学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纲目》 《证类本草》 草部 正名 李时珍 本草文献研究 传承关系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类本草》中“宣州”药物品种考证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宝林 刘学医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5-147,共3页
宋《证类本草》记载7种宣州产药材,经考证,空青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昌蒲为天南星科石菖蒲、术为菊科白术、黄连为毛茛科短萼黄连、牡丹为毛茛科牡丹、栗为壳斗科栗、木瓜为蔷薇科贴梗海棠。
关键词 宣州药物 《证类本草》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来源及药性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新颜 张冰 吴嘉瑞 《中医研究》 2008年第5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证类本草》 通用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类本草》中“舒州”药物品种考证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守金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8-309,共2页
《证类本草》记载的7种舒州药物经考证,舒州术为菊科白术、舒州萎蕤为百合科玉竹、白薇为萝藦科白薇、舒州白前为萝藦科白前、舒州鬼臼为小檗科八角莲、舒州骨碎补为槲蕨科槲蕨、舒州金樱子为蔷薇科金樱子。
关键词 舒州药物 《证类本草》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类本草》初刊者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周云逸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7期889-892,共4页
北宋本草学巨著《证类本草》,历来被视为《本草纲目》的蓝本,但其初刊者及初刊时间尚存争议。文章辨驳了诸家观点,考证出《证类本草》的刊刻者"集贤孙公"并非孙觌而是孙升。孙升于元祐五年(1090年)至元祐八年(1093年)间刊刻... 北宋本草学巨著《证类本草》,历来被视为《本草纲目》的蓝本,但其初刊者及初刊时间尚存争议。文章辨驳了诸家观点,考证出《证类本草》的刊刻者"集贤孙公"并非孙觌而是孙升。孙升于元祐五年(1090年)至元祐八年(1093年)间刊刻了《证类本草》,他是《证类本草》的初刊者而非重刊者。从《孙公谈圃》所载本草学内容来看,孙升对于本草学具有良好的修养及学术兴趣,这是他发现并刊刻《证类本草》的重要缘由。王继先、李时珍等人关于《证类本草》的撰成时间及初刊时间的认识,应据此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类本草》 初刊者 孙觌 孙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类本草》女青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2
7
作者 琚妍 王敖 龙春林 《中药与临床》 2011年第6期57-59,共3页
女青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之后的历代本草都对其进行了考证,但是仍存在诸多质疑。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疗效进行分析,认为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中的女青并非寻常所说为地梢瓜或鸡矢藤,也不是蛇含委陵菜。经考证,疑为... 女青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之后的历代本草都对其进行了考证,但是仍存在诸多质疑。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疗效进行分析,认为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中的女青并非寻常所说为地梢瓜或鸡矢藤,也不是蛇含委陵菜。经考证,疑为萝藦科萝藦属的植物萝藦Metaplexis japonica(Thunb.)Makino。鉴于古方本草罕用女青之名,现代更无此药材的存在,在物种上又并非独立品种。因此,我们建议废弃女青之名,在植物分类鉴定上也不要用女青作地梢瓜或鸡矢藤的别名之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类本草》 本草考证 女青 萝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类本草》征引《千金要方》简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海 蒋淼 +1 位作者 王家葵 杜丹 《中药与临床》 2013年第6期37-40,共4页
通过将《证类本草》中所征引的《千金方》条目,与《证类本草》以前出现的多种方书中的相关条目予以比较研究,对条目内容进行初步考证,初步认为《证类本草》引《千金方》条目绝大多数都能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找到出处。但由于《证类本... 通过将《证类本草》中所征引的《千金方》条目,与《证类本草》以前出现的多种方书中的相关条目予以比较研究,对条目内容进行初步考证,初步认为《证类本草》引《千金方》条目绝大多数都能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找到出处。但由于《证类本草》卷帙浩繁,且唐慎微让士人以名方秘录代替诊金药费的方法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误抄的弊端,以及历史沿革等原因,《证类本草》中不免出现误引、误刻和改动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类本草》 《备急千金要方》 误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类本草》阅读方法
9
作者 房景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0年第3期44-45,共2页
《证类本草》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简称,宋·唐慎微所编撰,约成稿于1082—1083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至六年)。该书以掌禹锡《嘉祐本草》与苏颂《图经本草》为基础,复拾《唐本草》、陈藏器《本草拾遗》、孟诜《食疗本草》等... 《证类本草》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简称,宋·唐慎微所编撰,约成稿于1082—1083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至六年)。该书以掌禹锡《嘉祐本草》与苏颂《图经本草》为基础,复拾《唐本草》、陈藏器《本草拾遗》、孟诜《食疗本草》等各家医药名著之所遗,又集古今单方、民间经验,并经史百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类本草》 嘉祐本草 本草拾遗》 《唐本草》 唐慎微 《图经本草》 经史百家 陈藏器 掌禹锡 孟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山研读《本草纲目》、《证类本草》初考
10
作者 赵怀舟 赵建新 +2 位作者 赵淑梅 李昭 贾颖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傅山 本草纲目》 《证类本草》 文献考证 明末清初 中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草古籍的现代出版物与其利用情况探析——以《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思文 谢明 王莹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3期441-446,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五部综合性本草古籍的现代相关研究文献,比较本草古籍在现代受关注的程度,探析被研究和利用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读秀学术、中国知网等数据... 目的:通过研究《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五部综合性本草古籍的现代相关研究文献,比较本草古籍在现代受关注的程度,探析被研究和利用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读秀学术、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统计并分析五部本草古籍相关的文献数量、发表时间、学科分类、被引量等数据。结果:发现五部本草古籍在现代被研究和利用的情况相差很大,《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受关注程度相对较低,更多价值有待研究和挖掘。《本草纲目》研究热度居高不下,不过,存在内容滥用和传播混乱等问题。结论:社会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本草领域的某些重大成果都能够推动业界对本草古籍研究迅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文献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 《证类本草》 本草纲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类本草》治疗健忘药物分析
12
作者 闫文静 郭威 +1 位作者 吕佳楗 戴霞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9期938-943,共6页
目的:对《证类本草》中治疗健忘的药物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分析,为提高健忘中药治疗效果和中药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证类本草》中治疗健忘的药物进行筛选、整理和归纳,系统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分析... 目的:对《证类本草》中治疗健忘的药物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分析,为提高健忘中药治疗效果和中药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证类本草》中治疗健忘的药物进行筛选、整理和归纳,系统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分析其功效特点,挖掘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药物。结果:挖掘出《证类本草》中31味治疗健忘的常用药物,性多温、平,味甘,多归肾、肝、心经,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居多。结论:《证类本草》中治疗健忘的用药特点为补虚为主,温寒并用;五脏论治,痰瘀为要;攻补兼顾,谨遵理法。玄明粉、赤石脂、龙胆、苍耳子、荆芥5味药物在治疗健忘方面具有潜在药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类本草》 健忘 药性 药味 归经 功效 挖掘 新药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来源及药性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新颜 张冰 吴嘉瑞 《中医文献杂志》 2008年第3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证类本草》 用药 诸病 药性特征 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 《太平圣惠方》 陶弘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类本草》辨疑3则 被引量:1
14
作者 章桂霞 王育林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2期128-130,共3页
《证类本草》成书于北宋中期,是我国本草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著作,后世著作对其内容的转引不胜枚举。唐慎微在编写的过程中多以"原文照录"的方式加入大量引文,并保留引文出处,这使得它还具有重要的文献补遗和参校价值。然而... 《证类本草》成书于北宋中期,是我国本草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著作,后世著作对其内容的转引不胜枚举。唐慎微在编写的过程中多以"原文照录"的方式加入大量引文,并保留引文出处,这使得它还具有重要的文献补遗和参校价值。然而《证类本草》中尚存在大量待考证的地方,如引文与引书"张冠李戴"、引文来源不明、后世本草文献转引有出入提示的疑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类本草》 引文 辨疑 本草纲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纲目》征引《证类本草》考
15
作者 宋白杨 陈婷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5期290-295,共6页
《医学纲目》40卷, 明代楼英编纂。其以脏腑为纲, 以治法为目, 选取"上自《内经》, 下至历代圣贤书传及诸家名方", 辑录了大量明以前的医学资料, 具有独特的文献研究价值。通过对比《医学纲目》和《证类本草》发现, 《医学纲... 《医学纲目》40卷, 明代楼英编纂。其以脏腑为纲, 以治法为目, 选取"上自《内经》, 下至历代圣贤书传及诸家名方", 辑录了大量明以前的医学资料, 具有独特的文献研究价值。通过对比《医学纲目》和《证类本草》发现, 《医学纲目》转引自《证类本草》的文献有577条, 其中涉及到的文献或者医家简称78个, 涵盖了66种古籍或医家的著述。《医学纲目》中共有220个简称, 从《证类本草》中找到的有78个。可见《证类本草》一书在《医学纲目》的编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医学纲目》引用《证类本草》时出现了诸多错误, 诸如未核对原始文献或不知起始位置导致的出处错误, 人名脱字或乙倒, 简称引起的混淆, 形近致误, 同一书出现不同的简称。上述内容对于认识《医学纲目》的引文体例及利用这些引文进行文献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纲目》 《证类本草》 征引
原文传递
《证类本草》版本系统划分依据探讨——兼论《绍兴本草》与《新编类要图注本草》版本系统的归属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健 张卫 +3 位作者 梁飞 袁利 刘佳玉 张瑞贤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26-230,共5页
讨论《证类本草》的版本系统,首先应当明确《证类本草》传本与《证类本草》衍生著作之间的区别,即应当明确《证类本草》传本的基本特征:具备序例、药物各论;各药内容包括《本草图经》药图、《嘉=i;占本草》的文本、《本草图经》的... 讨论《证类本草》的版本系统,首先应当明确《证类本草》传本与《证类本草》衍生著作之间的区别,即应当明确《证类本草》传本的基本特征:具备序例、药物各论;各药内容包括《本草图经》药图、《嘉=i;占本草》的文本、《本草图经》的文本,以及唐氏增补“余药”内容和唐氏续添证类的部分。以此为据,《绍兴本草》并非《证类本草》传本,而《新编类要图注本草》则属于《证类本草》传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类本草》 《绍兴本草》 《新编类要图注本草》 版本
原文传递
《证类本草》引小说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云逸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6-132,161,共7页
北宋医家唐慎微编撰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一部集大成的本草学专著,从22部小说中引用了147处内容来证药,这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以往对其"以方证药"颇多研究,而对其"以小说证药"则未有涉及。唐慎微注重小说的情... 北宋医家唐慎微编撰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一部集大成的本草学专著,从22部小说中引用了147处内容来证药,这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以往对其"以方证药"颇多研究,而对其"以小说证药"则未有涉及。唐慎微注重小说的情节性远胜过前代本草学著作,客观上达到了增广见闻,增添趣味的目的;所引小说虽有失考之处,但整体上具有重要的文献补遗、参校价值。小说对药性、药效的描写往往夸张失实,将小说描述的内容散入本草学著作中,并不利于本草学的科学发展。传统中医药学之所以在今天颇受争议,与唐慎微这些中医前贤大量将包括小说在内的非科学内容引入传统医药学著作中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类本草》 引用 小说 考证 以小说证药
原文传递
《证类本草》陶序和《名医别录》历史关系之辨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尚志钧 《中华医史杂志》 CAS 1994年第1期38-40,共3页
讨论陶弘景撰《本草经集注》是用“苞综诸经”的办法,以诸经中最早的本子《神农本草经》药365为主,以吴普、李当之等名医在诸经中增录的药物“名医副品”亦365种,编为七卷本《本草经集注》。由于历代本草序,把“名医副品”一... 讨论陶弘景撰《本草经集注》是用“苞综诸经”的办法,以诸经中最早的本子《神农本草经》药365为主,以吴普、李当之等名医在诸经中增录的药物“名医副品”亦365种,编为七卷本《本草经集注》。由于历代本草序,把“名医副品”一词多加改动,从而产生一些误解:一是认为“名医副品”365种药来自一本现成《名医别录》书,二是认为《证类本草》“梁陶隐居序”为《名医别录》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类本草》 《名医别录》 历史考证 “梁陶隐居序”
原文传递
《证类本草》引《抱朴子》文字汇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家葵 《宗教学研究》 CSSCI 1998年第2期57-60,共4页
《证类本草》引《抱朴子》文字汇考王家葵宋代《证类本草》共引《抱朴子内篇》文字59条,这些引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人所见《抱朴子》的原貌。文章分析了《证类本草》引文特点,并以《证类》引文与今本《抱朴子内篇》互校,计校出... 《证类本草》引《抱朴子》文字汇考王家葵宋代《证类本草》共引《抱朴子内篇》文字59条,这些引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人所见《抱朴子》的原貌。文章分析了《证类本草》引文特点,并以《证类》引文与今本《抱朴子内篇》互校,计校出《抱朴子内篇》异文8条,佚文5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朴子》 《证类本草》 《抱朴子内篇》 唐慎微 本草图经》 引文 文字 校勘记 开宝本草 仙药
原文传递
《救荒本草》与我国食用本草及本草图谱的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振亚 刘璞玉 《古今农业》 1995年第2期46-52,共7页
《救荒本草》一书,明太祖第五子朱橚(周定王)于永乐四年(1406年)首刊于当时藩王府所在地—开封。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图文对照的食用植物学专著,今就其分类方法、记载项目及插图内容进行探讨如下:
关键词 《救荒本草》 李时珍《本草纲目》 食用本草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农政全书》 《证类本草》 徐光启 插图 食用植物 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