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9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词诠》修订本误断一例
1
作者
张在云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60-60,共1页
杨树达《词诠》中有一则引文,有几个修订本是这样断句的:翟公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最后一句,中华书局1959年点校本《史记·汲郑列传》作:“汲、郑亦云,悲夫...
杨树达《词诠》中有一则引文,有几个修订本是这样断句的:翟公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最后一句,中华书局1959年点校本《史记·汲郑列传》作:“汲、郑亦云,悲夫!”“云”“如此”之意,即“汲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诠》
误断
修订本
点校本
杨树达
1959年
中华书局
史记
成人教育学院
初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词诠》“其”字“句中助词无义”项商榷
2
作者
姚徽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1-13,共3页
有的学者认为《词诠》"其"字"句中助词无义"。经过考察得知,简单地把"其"看作无义的助词,依据不足,不能成立。
关键词
《词诠》
“其”
“句中助
词
无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词诠》引《汉书》勘正
3
作者
张颖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16-118,共3页
《词诠》大量引用了《汉书》文句作为范例。因为转承、传抄、排版、校对不严等原因,出现了讹字、衍文、脱文、引文次序颠倒等失误。订正这些错讹,有利于《词诠》的修订及虚词学著作的发展。
关键词
《词诠》
《汉书》引文
勘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传释词》与《词诠》虚词研究方法对比分析
4
作者
张颖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3-44,共2页
本文就《经传释词》与《词诠》在虚词研究方法上的特色做了分析。指出两书共同特征是运用声训、相同的句式结构和不同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虚词的句法和意义。《词诠》更是将语源学的思想运用到虚词的注释中。
关键词
《经传释
词
》
《词诠》
虚
词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词诠》训诂方法及术语研究举隅
5
作者
姚晓琳
《丝绸之路》
2015年第18期48-49,共2页
作为近代虚词研究的重要著作,《词诠》所用的训诂方法和训诂术语代表了虚词研究从近代向现代转变的成就。其所用训诂方法主要为义训,训诂术语共有4类15种,本文分别对其训诂方法和术语作了考证。
关键词
《词诠》
训诂方法
训诂术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树达佚札所见《词诠》出版过程考略
6
作者
鲁超杰
《人文论丛》
2023年第2期84-93,共10页
通过介绍几通杨树达致财政经济出版社的未刊信札,涉及中华书局1954年版《词诠》的出版发行情况,可与部分杨树达日记相对照,提供了有关《词诠》出版及重印的诸多细节。结合此一时期杨树达与王力、陶孟和等友朋的通信,可大致梳理中华书局...
通过介绍几通杨树达致财政经济出版社的未刊信札,涉及中华书局1954年版《词诠》的出版发行情况,可与部分杨树达日记相对照,提供了有关《词诠》出版及重印的诸多细节。结合此一时期杨树达与王力、陶孟和等友朋的通信,可大致梳理中华书局版《词诠》的出版发行过程,对考察杨树达等学人思想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学术著作的出版情况皆具一定学术与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达
《词诠》
信札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7
作者
陈春辉
《神州》
2019年第3期85-86,共2页
《词诠》是我国第一部从语法角度解说虚词的专著,在虚词词类的划分和虚词词典编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杨树达先生独到而精深的虚词观念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全面、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词诠》中互见条目的分析和比较,...
《词诠》是我国第一部从语法角度解说虚词的专著,在虚词词类的划分和虚词词典编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杨树达先生独到而精深的虚词观念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全面、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词诠》中互见条目的分析和比较,探究虚词观念及研究方法,为古汉语虚词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诠》
互见条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词诠》引《汉书》的正误问题
8
作者
赵逵夫
陈茜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张颖的《〈词诠〉引〈汉书〉勘正》指出《词诠》引《汉书》文字的讹误颇多,其所举例证大多不能成立。因为作者未能认识辞书的功用,以一般的文献引文看辞书的书证,也就未能理解杨树达改变某些字写法的用意。有些地方是杨树达从读者角度考...
张颖的《〈词诠〉引〈汉书〉勘正》指出《词诠》引《汉书》文字的讹误颇多,其所举例证大多不能成立。因为作者未能认识辞书的功用,以一般的文献引文看辞书的书证,也就未能理解杨树达改变某些字写法的用意。有些地方是杨树达从读者角度考虑,根据现代的语言环境将古字、俗字、罕见的异体字改为今字、正体、通用字,有的是因参照的《汉书》版本不同而取字略有差异,不能看作讹误。当然,张文所指出的57例中,也有几处确实是杨先生引书时的错讹,应当改正过来。今将其文中所指出的讹字、脱文、衍文、引文次序颠倒问题详细分析,以正《词诠》的工具书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诠》
《汉书》
引文
非讹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词诠”
9
作者
范进君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00-102,共3页
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先生,早年以研究古汉语语法为主,写了多部语法专著。其中写于1922年,出版于1928年的《词诠》,发行量很大,影响深广。今天,深入研究《词诠》,对于研究古汉语虚词,仍有重要的意义。 一《词诠》是第一本从语...
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先生,早年以研究古汉语语法为主,写了多部语法专著。其中写于1922年,出版于1928年的《词诠》,发行量很大,影响深广。今天,深入研究《词诠》,对于研究古汉语虚词,仍有重要的意义。 一《词诠》是第一本从语法角度解说虚词的专著 我国研究虚词的专著,元代卢以纬的《语助》初具规模,清代刘淇的《助字辨略》和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则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这些著作都是作为经学的附庸而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诠》
古汉语虚
词
语法作用
《经传释
词
》
“所”字
古音
明
词
宾语
“何”
“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与否定词连用的“初”释义辨正
被引量:
3
10
作者
周建成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5-66,共2页
与否定词连用的“初”释义辨正周建成与否定词连用的“初”,《辞海》未收,《辞源》释义:初一点也不,表示程度少。《世说新语·德行》:“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谢公夫人的话可...
与否定词连用的“初”释义辨正周建成与否定词连用的“初”,《辞海》未收,《辞源》释义:初一点也不,表示程度少。《世说新语·德行》:“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谢公夫人的话可译为“怎么一点也看不到你教育孩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
词
释义
语义指向
《辞源》
《词诠》
范围副
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酉阳杂俎
字形分析
同形异义
词
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丕(不)显”之“丕(不)”助词无义考
被引量:
1
11
作者
姚徽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06-106,108,共2页
本文就《词诠》、《辞源》等书对“丕 (不 )显”之“丕 (不 )”的解释提出商榷。认为在甲骨文、金文时期“不”“丕”同形 ,“丕 (不 )显”至少在西周时就已是常用的通语 ,其中的“丕 (不 )”不是无义的助词 ,而有实在的“大”义。
关键词
《词诠》
丕(不)显
助
词
无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焉”字不只是语气助词
12
作者
马茂书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33-33,共1页
「焉」字不只是语气助词安徽枞阳中学马茂书人教版高中五册第五单元“单元知识和训练”中《常用文言虚词用法(四)》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文言虚词的最后一课,无疑它应有复习巩固作用,内容宜疏而不漏,简而不缺。可课文写“焉”字时...
「焉」字不只是语气助词安徽枞阳中学马茂书人教版高中五册第五单元“单元知识和训练”中《常用文言虚词用法(四)》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文言虚词的最后一课,无疑它应有复习巩固作用,内容宜疏而不漏,简而不缺。可课文写“焉”字时只说“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这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语气助
词
文言虚
词
文言课文
单元知识
《词诠》
语气停顿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兼
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副词转化为连词浅说
被引量:
17
13
作者
段德森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7-49,51,共4页
一副词转化为连词,语法学家们早已谈及,但都没有充分论证,请先看下面两段话:“根据这个说法,咱们可以知道:(一)连词的本质也是副词,所以够不上称为连词的更是副词;(二)连词的特别职务是以一个Clause做目的位,所以必须置于一个Clause的前...
一副词转化为连词,语法学家们早已谈及,但都没有充分论证,请先看下面两段话:“根据这个说法,咱们可以知道:(一)连词的本质也是副词,所以够不上称为连词的更是副词;(二)连词的特别职务是以一个Clause做目的位,所以必须置于一个Clause的前面,否则不能算为连词。” “故连字界说,明分四宗:曰提起,曰承接,曰转捩,曰推展。四宗连字,其不为义而有当虚字之称者盖寡。盖皆假借动字、状字以为用。” 上面的话告诉我们:1、连词和副词有一定的联系,有的原来本是副词,后来变成了连词,即“本质也是副词”。2、只有一部分连词是由副词转化来的,“皆假借动字、状字以为用”,在这里假借指转化,状字即副词,马氏提出能转化为连词的有动词、副词,当然远不止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
词
转化为
《词诠》
连字
助字辨略
时间副
词
动字
假设连
词
语义
CLA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实词虚化
被引量:
3
14
作者
段德森
《殷都学刊》
1988年第4期105-110,共6页
实词,虚词,这词类上的两大分野,我们的古人早已注意到了。训诂学的早期阶段,《尔雅》、《说文》以及汉人的随文注释,既训实词,也训虚词,只是对虚词的训释略而不究,语焉不详。到元代,就有了训释虚词的专著,如卢以纬的《语助》。明清及其...
实词,虚词,这词类上的两大分野,我们的古人早已注意到了。训诂学的早期阶段,《尔雅》、《说文》以及汉人的随文注释,既训实词,也训虚词,只是对虚词的训释略而不究,语焉不详。到元代,就有了训释虚词的专著,如卢以纬的《语助》。明清及其以后,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刘淇的《助字辨略》、杨树达的《词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
词
虚化
虚
词
《助字辨略》
《经传释
词
》
《语助》
《尔雅》
《词诠》
训诂学
《说文》
训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加’无副词义”辨及其它
被引量:
1
15
作者
林寒生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3-94,96,共3页
“‘加’无副词义”辨及其它林寒生古代汉语常用词“加”能否解释为“更、更加”,作副词用?现行某些词典中设立的副词义项“更、更加”是否必要?周复纲先生在《“加”无副词义》一文(原文载《疑难字词辨析集》,《辞书研究》编辑部...
“‘加’无副词义”辨及其它林寒生古代汉语常用词“加”能否解释为“更、更加”,作副词用?现行某些词典中设立的副词义项“更、更加”是否必要?周复纲先生在《“加”无副词义》一文(原文载《疑难字词辨析集》,《辞书研究》编辑部编、1985年版)中提出:(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
词
义
“变”
《古代汉语》
《词诠》
孔子
古籍文献
“多”
王安石
梁惠王
形容
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言复音虚词刍议
被引量:
1
16
作者
吴鸿逵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120-123,共4页
文言复音虚词的研究较薄弱,古籍整理、大中教材诠释文言复音虚词时有失误。拙文以历史的、动态的观点,从语法学的角度,探究文言复音虚词的内涵、形成的原因、构词方式及其特点,旨在说明应当重视文言复音虚词的研究,俾使编纂辞书,...
文言复音虚词的研究较薄弱,古籍整理、大中教材诠释文言复音虚词时有失误。拙文以历史的、动态的观点,从语法学的角度,探究文言复音虚词的内涵、形成的原因、构词方式及其特点,旨在说明应当重视文言复音虚词的研究,俾使编纂辞书,整理古籍和教学古文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音虚
词
古汉语虚
词
语法意义
文言
辅助成分
实
词
虚化
《经传释
词
》
《词诠》
词
汇意义
复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杨树达《虚词释要》讲义探析
17
作者
侯倩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3-191,共9页
杨树达任职清华学校时期的讲义《虚词释要》是《词诠》的前身,该稿本素未被学界所关注,故而有研究介绍之必要。通过对杨树达日记、回忆录等文献的考证,可以勾勒《虚词释要》的学术背景和成书旨趣。与《虚词释要》相比,《词诠》在体例上...
杨树达任职清华学校时期的讲义《虚词释要》是《词诠》的前身,该稿本素未被学界所关注,故而有研究介绍之必要。通过对杨树达日记、回忆录等文献的考证,可以勾勒《虚词释要》的学术背景和成书旨趣。与《虚词释要》相比,《词诠》在体例上有很大改进,增注了词类和词位;《词诠》重视语法作用的说明,且对古代特殊的语法现象随宜指出;在讲义的基础上,《词诠》于词下义项或增补,或删除,或抽换例句,并统一进行了书面语雅化。《虚词释要》是《词诠》成书史的重要一环,有助于研究杨树达在虚词领域学术思想与方法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达《虚
词
释要》
《词诠》
清华学校
虚
词
原文传递
古诗文词义别诂(续)
18
作者
王应凯
赵仲才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0-13,共4页
二十二,《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里:“(冉有)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又,“(公西华)对曰:‘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此中两个连词“如”,现行多种选本均注为“...
二十二,《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里:“(冉有)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又,“(公西华)对曰:‘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此中两个连词“如”,现行多种选本均注为“或者”。南宋朱熹《论语集注》亦注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文
《经传释
词
》
词
义
“与”
《史记·屈原列传》
“所”
选本
《汉语大字典》
动作姿态
《词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泽东与杨树达
19
作者
孙琴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3,共3页
杨树达先生生于1885年,湖南长沙人,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古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生平著述甚富,除《词诠》、《汉书管窥》等著作外,还翻译过莫泊桑的小说。 早在1920年,杨树达与毛泽东都曾在长沙任过教,那时便已相识。毛泽东并曾...
杨树达先生生于1885年,湖南长沙人,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古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生平著述甚富,除《词诠》、《汉书管窥》等著作外,还翻译过莫泊桑的小说。 早在1920年,杨树达与毛泽东都曾在长沙任过教,那时便已相识。毛泽东并曾慕名听过他的课。1949年,杨树达曾劝陈明仁接受共产党领导,促进了湖南的和平解放。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树达也与其他许多湘籍老知识分子一样,对毛泽东产生了一种崇敬心理。如他在1950年12月31日的日记中写到:“阅报载毛泽东《认识论》(编者按:系《实践论》之误),说详审致密。余谓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三君不唯有政治才,亦富于学识。我国古来君师合一之象,今日见之矣。” 当时有些教授知道毛泽东爱好文史,常有写信与他就某些学术思想或观点方法进行一些商榷的。1952年,杨树达因杨荣国事写信给毛泽东。后来,唐麟告诉他,今天的教授当以思想为主。杨树达一听,自悔孟浪,于是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对前一封信中的有些不当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达
毛泽东
程潜
李达
生平著述
科学院
君师
《词诠》
观点方法
文字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则张冠李戴的引文
20
作者
张在云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8-48,共1页
一则张冠李戴的引文□张在云近人杨树达先生的名著《词诠》卷5中有这样一则引文和出处: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馀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说苑·贵德》)为了慎重,笔者拿原文(据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台湾新文字出版...
一则张冠李戴的引文□张在云近人杨树达先生的名著《词诠》卷5中有这样一则引文和出处: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馀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说苑·贵德》)为了慎重,笔者拿原文(据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台湾新文字出版社等多种版本)来核对,竟发现两者有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诠》
《辞源》
引文出处
《说苑》
《孔子家语》
《大戴礼记》
《孔丛子》
《韩诗外传》
云南大学
成人教育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词诠》修订本误断一例
1
作者
张在云
机构
云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60-60,共1页
文摘
杨树达《词诠》中有一则引文,有几个修订本是这样断句的:翟公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最后一句,中华书局1959年点校本《史记·汲郑列传》作:“汲、郑亦云,悲夫!”“云”“如此”之意,即“汲黯。
关键词
《词诠》
误断
修订本
点校本
杨树达
1959年
中华书局
史记
成人教育学院
初版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词诠》“其”字“句中助词无义”项商榷
2
作者
姚徽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
出处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1-13,共3页
文摘
有的学者认为《词诠》"其"字"句中助词无义"。经过考察得知,简单地把"其"看作无义的助词,依据不足,不能成立。
关键词
《词诠》
“其”
“句中助
词
无义”
Keywords
" Ci Quan"
"Qi"
a sentence auxiliary word, meaningless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词诠》引《汉书》勘正
3
作者
张颖
机构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出处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16-118,共3页
文摘
《词诠》大量引用了《汉书》文句作为范例。因为转承、传抄、排版、校对不严等原因,出现了讹字、衍文、脱文、引文次序颠倒等失误。订正这些错讹,有利于《词诠》的修订及虚词学著作的发展。
关键词
《词诠》
《汉书》引文
勘正
Keywords
Ciquan
Hanshu
quotations
correction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传释词》与《词诠》虚词研究方法对比分析
4
作者
张颖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3-44,共2页
文摘
本文就《经传释词》与《词诠》在虚词研究方法上的特色做了分析。指出两书共同特征是运用声训、相同的句式结构和不同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虚词的句法和意义。《词诠》更是将语源学的思想运用到虚词的注释中。
关键词
《经传释
词
》
《词诠》
虚
词
研究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词诠》训诂方法及术语研究举隅
5
作者
姚晓琳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丝绸之路》
2015年第18期48-49,共2页
文摘
作为近代虚词研究的重要著作,《词诠》所用的训诂方法和训诂术语代表了虚词研究从近代向现代转变的成就。其所用训诂方法主要为义训,训诂术语共有4类15种,本文分别对其训诂方法和术语作了考证。
关键词
《词诠》
训诂方法
训诂术语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树达佚札所见《词诠》出版过程考略
6
作者
鲁超杰
机构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出处
《人文论丛》
2023年第2期84-93,共10页
文摘
通过介绍几通杨树达致财政经济出版社的未刊信札,涉及中华书局1954年版《词诠》的出版发行情况,可与部分杨树达日记相对照,提供了有关《词诠》出版及重印的诸多细节。结合此一时期杨树达与王力、陶孟和等友朋的通信,可大致梳理中华书局版《词诠》的出版发行过程,对考察杨树达等学人思想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学术著作的出版情况皆具一定学术与史料价值。
关键词
杨树达
《词诠》
信札
学术史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G239.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7
作者
陈春辉
机构
河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神州》
2019年第3期85-86,共2页
文摘
《词诠》是我国第一部从语法角度解说虚词的专著,在虚词词类的划分和虚词词典编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杨树达先生独到而精深的虚词观念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全面、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词诠》中互见条目的分析和比较,探究虚词观念及研究方法,为古汉语虚词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词诠》
互见条目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词诠》引《汉书》的正误问题
8
作者
赵逵夫
陈茜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8-134,共7页
文摘
张颖的《〈词诠〉引〈汉书〉勘正》指出《词诠》引《汉书》文字的讹误颇多,其所举例证大多不能成立。因为作者未能认识辞书的功用,以一般的文献引文看辞书的书证,也就未能理解杨树达改变某些字写法的用意。有些地方是杨树达从读者角度考虑,根据现代的语言环境将古字、俗字、罕见的异体字改为今字、正体、通用字,有的是因参照的《汉书》版本不同而取字略有差异,不能看作讹误。当然,张文所指出的57例中,也有几处确实是杨先生引书时的错讹,应当改正过来。今将其文中所指出的讹字、脱文、衍文、引文次序颠倒问题详细分析,以正《词诠》的工具书身份。
关键词
《词诠》
《汉书》
引文
非讹误
Keywords
Ci Quan
Han Shu
quotation
non-error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词诠”
9
作者
范进君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00-102,共3页
文摘
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先生,早年以研究古汉语语法为主,写了多部语法专著。其中写于1922年,出版于1928年的《词诠》,发行量很大,影响深广。今天,深入研究《词诠》,对于研究古汉语虚词,仍有重要的意义。 一《词诠》是第一本从语法角度解说虚词的专著 我国研究虚词的专著,元代卢以纬的《语助》初具规模,清代刘淇的《助字辨略》和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则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这些著作都是作为经学的附庸而存在的。
关键词
《词诠》
古汉语虚
词
语法作用
《经传释
词
》
“所”字
古音
明
词
宾语
“何”
“来”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与否定词连用的“初”释义辨正
被引量:
3
10
作者
周建成
机构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一中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5-66,共2页
文摘
与否定词连用的“初”释义辨正周建成与否定词连用的“初”,《辞海》未收,《辞源》释义:初一点也不,表示程度少。《世说新语·德行》:“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谢公夫人的话可译为“怎么一点也看不到你教育孩子。”“...
关键词
否定
词
释义
语义指向
《辞源》
《词诠》
范围副
词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酉阳杂俎
字形分析
同形异义
词
语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丕(不)显”之“丕(不)”助词无义考
被引量:
1
11
作者
姚徽
机构
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
出处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06-106,108,共2页
文摘
本文就《词诠》、《辞源》等书对“丕 (不 )显”之“丕 (不 )”的解释提出商榷。认为在甲骨文、金文时期“不”“丕”同形 ,“丕 (不 )显”至少在西周时就已是常用的通语 ,其中的“丕 (不 )”不是无义的助词 ,而有实在的“大”义。
关键词
《词诠》
丕(不)显
助
词
无义
Keywords
Ci Quan (Annotation of Words)
Pixian(丕(不)显)
meaningless of auxiliary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焉”字不只是语气助词
12
作者
马茂书
机构
安徽枞阳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33-33,共1页
文摘
「焉」字不只是语气助词安徽枞阳中学马茂书人教版高中五册第五单元“单元知识和训练”中《常用文言虚词用法(四)》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文言虚词的最后一课,无疑它应有复习巩固作用,内容宜疏而不漏,简而不缺。可课文写“焉”字时只说“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这就...
关键词
“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语气助
词
文言虚
词
文言课文
单元知识
《词诠》
语气停顿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兼
词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副词转化为连词浅说
被引量:
17
13
作者
段德森
机构
湖南岳阳师专中文系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7-49,51,共4页
文摘
一副词转化为连词,语法学家们早已谈及,但都没有充分论证,请先看下面两段话:“根据这个说法,咱们可以知道:(一)连词的本质也是副词,所以够不上称为连词的更是副词;(二)连词的特别职务是以一个Clause做目的位,所以必须置于一个Clause的前面,否则不能算为连词。” “故连字界说,明分四宗:曰提起,曰承接,曰转捩,曰推展。四宗连字,其不为义而有当虚字之称者盖寡。盖皆假借动字、状字以为用。” 上面的话告诉我们:1、连词和副词有一定的联系,有的原来本是副词,后来变成了连词,即“本质也是副词”。2、只有一部分连词是由副词转化来的,“皆假借动字、状字以为用”,在这里假借指转化,状字即副词,马氏提出能转化为连词的有动词、副词,当然远不止此。
关键词
副
词
转化为
《词诠》
连字
助字辨略
时间副
词
动字
假设连
词
语义
CLAUS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实词虚化
被引量:
3
14
作者
段德森
出处
《殷都学刊》
1988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文摘
实词,虚词,这词类上的两大分野,我们的古人早已注意到了。训诂学的早期阶段,《尔雅》、《说文》以及汉人的随文注释,既训实词,也训虚词,只是对虚词的训释略而不究,语焉不详。到元代,就有了训释虚词的专著,如卢以纬的《语助》。明清及其以后,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刘淇的《助字辨略》、杨树达的《词诠》。
关键词
实
词
虚化
虚
词
《助字辨略》
《经传释
词
》
《语助》
《尔雅》
《词诠》
训诂学
《说文》
训释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加’无副词义”辨及其它
被引量:
1
15
作者
林寒生
机构
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3-94,96,共3页
文摘
“‘加’无副词义”辨及其它林寒生古代汉语常用词“加”能否解释为“更、更加”,作副词用?现行某些词典中设立的副词义项“更、更加”是否必要?周复纲先生在《“加”无副词义》一文(原文载《疑难字词辨析集》,《辞书研究》编辑部编、1985年版)中提出:(一)“...
关键词
副
词
义
“变”
《古代汉语》
《词诠》
孔子
古籍文献
“多”
王安石
梁惠王
形容
词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言复音虚词刍议
被引量:
1
16
作者
吴鸿逵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120-123,共4页
文摘
文言复音虚词的研究较薄弱,古籍整理、大中教材诠释文言复音虚词时有失误。拙文以历史的、动态的观点,从语法学的角度,探究文言复音虚词的内涵、形成的原因、构词方式及其特点,旨在说明应当重视文言复音虚词的研究,俾使编纂辞书,整理古籍和教学古文有所裨益。
关键词
复音虚
词
古汉语虚
词
语法意义
文言
辅助成分
实
词
虚化
《经传释
词
》
《词诠》
词
汇意义
复音化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杨树达《虚词释要》讲义探析
17
作者
侯倩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3-191,共9页
文摘
杨树达任职清华学校时期的讲义《虚词释要》是《词诠》的前身,该稿本素未被学界所关注,故而有研究介绍之必要。通过对杨树达日记、回忆录等文献的考证,可以勾勒《虚词释要》的学术背景和成书旨趣。与《虚词释要》相比,《词诠》在体例上有很大改进,增注了词类和词位;《词诠》重视语法作用的说明,且对古代特殊的语法现象随宜指出;在讲义的基础上,《词诠》于词下义项或增补,或删除,或抽换例句,并统一进行了书面语雅化。《虚词释要》是《词诠》成书史的重要一环,有助于研究杨树达在虚词领域学术思想与方法的演进。
关键词
杨树达《虚
词
释要》
《词诠》
清华学校
虚
词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古诗文词义别诂(续)
18
作者
王应凯
赵仲才
出处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0-13,共4页
文摘
二十二,《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里:“(冉有)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又,“(公西华)对曰:‘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此中两个连词“如”,现行多种选本均注为“或者”。南宋朱熹《论语集注》亦注云:
关键词
古诗文
《经传释
词
》
词
义
“与”
《史记·屈原列传》
“所”
选本
《汉语大字典》
动作姿态
《词诠》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泽东与杨树达
19
作者
孙琴安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3,共3页
文摘
杨树达先生生于1885年,湖南长沙人,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古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生平著述甚富,除《词诠》、《汉书管窥》等著作外,还翻译过莫泊桑的小说。 早在1920年,杨树达与毛泽东都曾在长沙任过教,那时便已相识。毛泽东并曾慕名听过他的课。1949年,杨树达曾劝陈明仁接受共产党领导,促进了湖南的和平解放。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树达也与其他许多湘籍老知识分子一样,对毛泽东产生了一种崇敬心理。如他在1950年12月31日的日记中写到:“阅报载毛泽东《认识论》(编者按:系《实践论》之误),说详审致密。余谓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三君不唯有政治才,亦富于学识。我国古来君师合一之象,今日见之矣。” 当时有些教授知道毛泽东爱好文史,常有写信与他就某些学术思想或观点方法进行一些商榷的。1952年,杨树达因杨荣国事写信给毛泽东。后来,唐麟告诉他,今天的教授当以思想为主。杨树达一听,自悔孟浪,于是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对前一封信中的有些不当之处。
关键词
杨树达
毛泽东
程潜
李达
生平著述
科学院
君师
《词诠》
观点方法
文字改革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则张冠李戴的引文
20
作者
张在云
机构
云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8-48,共1页
文摘
一则张冠李戴的引文□张在云近人杨树达先生的名著《词诠》卷5中有这样一则引文和出处:孔子曰:“吾闻诸,惜其腐馀而欲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说苑·贵德》)为了慎重,笔者拿原文(据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台湾新文字出版社等多种版本)来核对,竟发现两者有不小...
关键词
《词诠》
《辞源》
引文出处
《说苑》
《孔子家语》
《大戴礼记》
《孔丛子》
《韩诗外传》
云南大学
成人教育学院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词诠》修订本误断一例
张在云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词诠》“其”字“句中助词无义”项商榷
姚徽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词诠》引《汉书》勘正
张颖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经传释词》与《词诠》虚词研究方法对比分析
张颖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词诠》训诂方法及术语研究举隅
姚晓琳
《丝绸之路》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杨树达佚札所见《词诠》出版过程考略
鲁超杰
《人文论丛》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陈春辉
《神州》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关于《词诠》引《汉书》的正误问题
赵逵夫
陈茜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词诠”
范进君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与否定词连用的“初”释义辨正
周建成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丕(不)显”之“丕(不)”助词无义考
姚徽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焉”字不只是语气助词
马茂书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副词转化为连词浅说
段德森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论实词虚化
段德森
《殷都学刊》
198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加’无副词义”辨及其它
林寒生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文言复音虚词刍议
吴鸿逵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杨树达《虚词释要》讲义探析
侯倩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原文传递
18
古诗文词义别诂(续)
王应凯
赵仲才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毛泽东与杨树达
孙琴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一则张冠李戴的引文
张在云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