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情陷荒原 别样凄凉——哈代的《还乡》和艾略特的《荒原》 |
于淼
金栩竹
|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2
|
论托马斯·哈代《还乡》中的女主角 |
李红蓉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6
|
|
3
|
论自然环境描写在《还乡》中的角色地位 |
赵宇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7
|
|
4
|
《还乡》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胡敏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5
|
论《还乡》主要人物的悲剧根源 |
张元元
王玉昕
|
《晋中学院学报》
|
2006 |
3
|
|
6
|
哈代思想的一次发展与变化——小说《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比较 |
刘小菠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7
|
埃格敦荒原·人物·悲剧冲突——浅析托马斯·哈代的《还乡》 |
屈荣英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4
|
|
8
|
从《还乡》中的荒原看哈代的生态思想 |
胡敏
|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
2011 |
3
|
|
9
|
哈代《还乡》中的生态意蕴探析 |
陈天然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10
|
从伦理视角看哈代《还乡》中的亲情悲剧与婚姻悲剧 |
徐江清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4
|
|
11
|
《还乡》的神话原型解读 |
王平
|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4
|
|
12
|
从《还乡》管窥哈代的生态思想 |
胡敏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13
|
民间视阈下的《红高粱》与《还乡》的女性叙事 |
滕爱云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1
|
|
14
|
哈代《还乡》中的主人公精神探析 |
郝秀菊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5
|
在困境中前行——论《还乡》与《卡斯特桥市长》中的俄狄浦斯形象 |
娄玉霞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6
|
偏激性格与古老荒原的悖离——解析哈代《还乡》的悲剧成因 |
孙亚明
|
《零陵学院学报》
|
2003 |
13
|
|
17
|
一群精神的漂泊者——试析哈代《还乡》中的主人公 |
高瑾
|
《语文知识》
|
2007 |
8
|
|
18
|
托马斯·哈代之《还乡》及其空间诗学 |
蒋贤萍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9
|
自然和女性的哀泣——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还乡》和《边城》 |
李蓓蓓
|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6 |
2
|
|
20
|
心灵故乡的思念与重返故园忧伤中的生命呼唤——D.H.劳伦斯《还乡》中的“乡情”解读与反思 |
张秀芝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