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文学”之未完成与新的可能——读洪子诚先生著《问题与方法》
1
作者 林凌 《现代中文学刊》 2009年第5期87-92,共6页
一 要阅读和理解洪子诚先生,首先要从在当代文学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洪著文学史谈起。
关键词 当代文学研究 《问题与方法》 洪子诚 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与史纠葛中的文学史写作——评洪子诚的《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
2
作者 王家平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6-139,共4页
关键词 文学史 洪子诚 书评 《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家笔墨与智性反思——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评介
3
作者 宋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 洪子诚 历史语境 大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
4
作者 温儒敏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3-154,共2页
这是洪子诚教授在北大中文系为研究生讲授当代文学史专题课的讲稿,主要是研究“当代文学”的发生和“当代文学”的形态特征。过去一般认为“当代文学”就是时代变迁的结果,既然处在当代,不言而喻就有“当代”的文学。而洪子城认为这... 这是洪子诚教授在北大中文系为研究生讲授当代文学史专题课的讲稿,主要是研究“当代文学”的发生和“当代文学”的形态特征。过去一般认为“当代文学”就是时代变迁的结果,既然处在当代,不言而喻就有“当代”的文学。而洪子城认为这种看法太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 洪子诚 文学史 文学体制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刘心武、路遥的一点补充--读程光炜《文学史二十讲》 被引量:2
5
作者 白草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7年第12期49-54,共6页
很早以前读过程光炜先生《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1949—1981)》,留下较深印象;2015年修订本出,又订购一册。故见到《文学史二十讲》出版信息,况且字面意思显示此书为授课记录,毫不犹豫购买了一册。这十几年来有不少学... 很早以前读过程光炜先生《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1949—1981)》,留下较深印象;2015年修订本出,又订购一册。故见到《文学史二十讲》出版信息,况且字面意思显示此书为授课记录,毫不犹豫购买了一册。这十几年来有不少学者的讲课记录很是风行,有些读起来真的过瘾,比如洪子诚先生《问题与方法》便是(亦出修订本),理性、宽容的讲述中,不时夹杂几句温和而机智的调侃和嘲讽,既照顾到了课堂要求,又表现出了学术识见,更有一种难掩的锋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程光炜 刘心武 《问题与方法》 路遥 出版信息 字面意思 修订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复杂性及其解释学
6
作者 刘复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8-150,共3页
洪子诚的文学史著作呈现出历史的复杂性,他的讲述质疑、改变着读者对于当代文学历史的想象,因为,洪著颠覆的正是支撑这种简单化想象的文学史观念与思维方法。事实上。
关键词 文学史 复杂性 解释学 洪子诚 当代文学 叙述结构 文学形态 《问题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入文学史写作的内与外——浅论洪子诚的当代文学史著述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黎琼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6-134,共9页
关键词 洪子诚 当代文学史 《问题与方法》 文化背景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家学术档案
8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I0017-I0017,共1页
洪子诚,1939年4月生,广东揭阳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研究工作,1993年起任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合著)、《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姿态与自我意... 洪子诚,1939年4月生,广东揭阳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新诗的教学、研究工作,1993年起任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文学概观》(合著)、《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姿态与自我意识》《中国当代新诗史》(合著)、、《中国当代文学概说》《1956:百花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文学与历史叙述》《材料与注释》《我的阅读史》《读作品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 学术档案 《中国当代文学概说》 批评家 《中国当代文学史》 当代中国文学 1939年 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读《朦胧诗选》--不该尘封的历史记忆 被引量:12
9
作者 叶红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8-122,共5页
那场关于朦胧诗的充满硝烟的论争早已变成文学史的书写,当年许多红极一时的诗人也渐渐淡出诗坛。时间渐去渐远,诗人成熟了,读者也成熟了,再相对平静的年代人们心底会或多或少的地对重读有一种恐惧。记得洪子诚先生在《问题与方法》... 那场关于朦胧诗的充满硝烟的论争早已变成文学史的书写,当年许多红极一时的诗人也渐渐淡出诗坛。时间渐去渐远,诗人成熟了,读者也成熟了,再相对平静的年代人们心底会或多或少的地对重读有一种恐惧。记得洪子诚先生在《问题与方法》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有时也不想去重读。因为有很多这样的经验,有些记忆中很好的东西,后来再去看。再去重新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记忆 朦胧诗 重读 《问题与方法》 诗选 文学史 洪子诚 诗人
原文传递
意识形态话语与文本生产——以《当代》长篇小说为例
10
作者 武兆雨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洪子诚先生在《问题与方法》一书中提到包括文学机构、文学报刊,写作、出版、传播、阅读、评价等环节的文学生产机制和文学生产方式问题,认为在当代这一部分的研究并未得到有学术深度的开展。[1]
关键词 《当代》 意识形态话语 长篇小说 文本生产 文学生产方式 《问题与方法》 生产机制 洪子诚
原文传递
左翼文艺如何“走出19世纪”
11
作者 罗雅琳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3-76,共4页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这一命题,虽然洪子诚先生的研究主要发表于2015年下半年以后,即在“材料与注释”系列完成之后,但其真正的起源不在此,而是不仅要推到2008年起发表的“我的阅读史”系列,更要往前推到2002年出版的《问...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这一命题,虽然洪子诚先生的研究主要发表于2015年下半年以后,即在“材料与注释”系列完成之后,但其真正的起源不在此,而是不仅要推到2008年起发表的“我的阅读史”系列,更要往前推到2002年出版的《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一书。该书最后一讲“当代文学的‘资源’”以茅盾的《夜读偶记》为切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艺 中国当代文学 《夜读偶记》 洪子诚 阅读史 茅盾 《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 19世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