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村(居)一律师”制度的运行困境及优化策略研究
1
作者 谢雨琨 肖扬 《特区经济》 2025年第3期58-61,共4页
随着浙江省逐步推进法治中国示范区建设,如何在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进一步开展基层纠纷治理、解决诉讼机制结构性问题已经成为焦点。本研究通过分析浙江省温州市法治建设现状发现,该地区存在基层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工作经费短缺、律师... 随着浙江省逐步推进法治中国示范区建设,如何在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进一步开展基层纠纷治理、解决诉讼机制结构性问题已经成为焦点。本研究通过分析浙江省温州市法治建设现状发现,该地区存在基层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工作经费短缺、律师参与法律顾问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是由于城乡差距明显、村(居)律师角色混乱、乡土社会难以融入等原因导致的。基于其他地区经验的借鉴,未来我国应当建立统一的村(居)律师制度规范、多渠道扩大村(居)律师激励补贴、借助互联网平台协同多部门解决基层纠纷,以此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法律服务“ 一村()一律师”制度 基层社会治理 制度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株洲市“村改居”社区体育发展的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
2
作者 宋名芳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第21期10-12,共3页
在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的背景下,“村改居”社区体育问题日趋突出,如何规范其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湖南省株洲市“村改居”社区体育为研究对象,从政策落后、资金匮乏、设施陈旧、体育意识薄弱和体制机制不健全等方面进行研究,剖... 在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的背景下,“村改居”社区体育问题日趋突出,如何规范其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湖南省株洲市“村改居”社区体育为研究对象,从政策落后、资金匮乏、设施陈旧、体育意识薄弱和体制机制不健全等方面进行研究,剖析了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政策体系创新、资金投入多元化、场地设施建设、居民体育观念增强、制度与机制健全等方面提出发展策略,为株洲市“村改居”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体育发展 制度困境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过程视角下“一村(居)一律师”制度的困境与出路——以广东省M市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牛广轩 姜国兵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68,共9页
在信访成为当前民众维权常见手段的背景下,广东省M市在全省首推"一村(居)一律师"制度,但受到政府的宣传不力,村委会的执行偏差,驻村律师的消极怠惰,群众的惯性行为、评估监督的不完善以及反馈机制的缺失等现实阻碍,使得其实... 在信访成为当前民众维权常见手段的背景下,广东省M市在全省首推"一村(居)一律师"制度,但受到政府的宣传不力,村委会的执行偏差,驻村律师的消极怠惰,群众的惯性行为、评估监督的不完善以及反馈机制的缺失等现实阻碍,使得其实际效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群众上访洪峰仍旧存在。"徒法不足以自行",一个好的政策不能止步于政策的制定,它是由政策的执行、评估、监控与反馈等前后相连组成的一个连续过程,在这个连续过程中,每一部分都发挥着特殊的功能。"一村(居)一律师"政策的目标要通过政策执行主体的行为来实现,要落实到人的行为上。同时,还要通过强有力的监督、完善的评估体系以及有效的反馈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过程 一村()一律师”制度 政策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广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茂名市村居律师制度运行调研报告
4
作者 陈秋炜 刘礼财 +1 位作者 邓慧迎 马波 《南方论刊》 2016年第8期91-93,共3页
一村(居)一律师制度是"法治广东"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研究一村(居)一律师制度,论文结合收集的相关数据,制度的背景、制度绩效、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建议,全方面、多维度、立体化的剖析了我市村居律师工作制度的实施状况以及深... 一村(居)一律师制度是"法治广东"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研究一村(居)一律师制度,论文结合收集的相关数据,制度的背景、制度绩效、存在的缺陷及其完善建议,全方面、多维度、立体化的剖析了我市村居律师工作制度的实施状况以及深化制度改革的建议,希望为"法治广东"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师 法治广东 量化考核 完善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色混乱”:村(居)法律顾问制度的运行困境——以广东省G市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紧跟 胡特妮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175,共14页
作为基层法治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关键抓手,村(居)法律顾问制度遭遇诸多挑战。在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实践中,除了制度建设之外,还应该关注村(居)法律顾问这一关键行动者。在广东省G市,村(居)法律顾问制度运行成效不彰的原因在于村(居)... 作为基层法治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关键抓手,村(居)法律顾问制度遭遇诸多挑战。在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实践中,除了制度建设之外,还应该关注村(居)法律顾问这一关键行动者。在广东省G市,村(居)法律顾问制度运行成效不彰的原因在于村(居)法律顾问陷入了“角色混乱”,体现在“角色冲突”“角色妥协”与“角色失范”三个层面。“角色混乱”困境从根本上源于村(居)法律顾问制度逻辑的内在紧张性、国家“送法下乡”与基层“迎法下乡”的张力以及担任村(居)法律顾问的律师个体因素。因此,要使村(居)法律顾问制度运行有效,必须重视制度与行动者之间的互嵌,在优化制度设计的基础上简化村(居)法律顾问的“角色”并增强村(居)民的法治获得感和认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顾问制度 律师行动 角色混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撤村并居”的制度优化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89-291,共3页
"撤村并居"是各地农村宅基地拆迁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在实施中缺乏有力的实施主体,一些地方政府借机敛财;战略正确但实施有误,致使结果差强人意;监督不力,未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致使农民利益受损等,从而使"撤村并居"遭... "撤村并居"是各地农村宅基地拆迁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在实施中缺乏有力的实施主体,一些地方政府借机敛财;战略正确但实施有误,致使结果差强人意;监督不力,未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致使农民利益受损等,从而使"撤村并居"遭到置疑。辨析"撤村并居"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辩证地看待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端正立法理念,规范实施程序,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地发展权转移制度;根据现实条件,探索创新"撤村并居"在不同地区的实践路径,推进农村土地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 宅基地 拆迁 政府 监督 农民 制度优化 路径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改居”社区管理的制度困境及其制度变迁选择——以保山市隆阳沙河社区为例
7
作者 高满良 陈燕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1-64,共4页
村改居社区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村改居"不仅仅是称谓上的变化和地理空间层面的简单调整,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种适应农村社区发展的社区管理体制。构建良好的制度体系是政府社区管理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村... 村改居社区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村改居"不仅仅是称谓上的变化和地理空间层面的简单调整,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种适应农村社区发展的社区管理体制。构建良好的制度体系是政府社区管理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村改居"社区管理在组织结构、制度供给、制度实施等层面存在困境,国家宏观的制度结构和社区微观的制度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社区及相关管理部门应该理性设计和选择"村改居"社区制度变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制度困境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阈下的“村改居”模式与机理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史各庄街道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易宏琤 潘焕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9-85,共7页
“村改居”已经成为城乡结合部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共同富裕则是“村改居”的根本目标。本研究以处于“村改居”政策后期的北京市史各庄街道为研究对象,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建立了分析框架,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相关资料,分析了“村改... “村改居”已经成为城乡结合部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共同富裕则是“村改居”的根本目标。本研究以处于“村改居”政策后期的北京市史各庄街道为研究对象,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建立了分析框架,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相关资料,分析了“村改居”的现实需要、模式形成以及阶段性成效,进而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史各庄的“村改居”有取代“瓦片经济”的“新富路径”探索、消除村民及村间收入差距的“共富”、支持所在区域的共同富裕等三方面需求;“村改居”采用了“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其中“旧村”拆除沿用了已有的政策,在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使得政府与村民相向而行、形成合力;“村改居”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共同富裕构建了治理保障,夯实了经济基础,建立了能够有效缩小村间收入差距的分配机制。研究建议: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建立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创新集体经济发展业态,确保集体产业高效发展;对史各庄“村改居”模式进行借鉴时,应关注模式探索和形成中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制度变迁模式 瓦片经济 集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村并居”中宅基地置换房补偿制度缺失探讨
9
作者 阚先学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迁村并居"中,宅基地置换房的补偿制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失:现行法律制度对宅基地置换房补偿制度内容缺乏明确规定;宅基地置换房补偿偏离价值基础;宅基地置换房补偿标准的测算办法不够科学合理。其原因主要有:在法律层面上... "迁村并居"中,宅基地置换房的补偿制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失:现行法律制度对宅基地置换房补偿制度内容缺乏明确规定;宅基地置换房补偿偏离价值基础;宅基地置换房补偿标准的测算办法不够科学合理。其原因主要有:在法律层面上,宅基地置换房的"两个权属"有待确定;在制度层面上,层级体制是导致补偿制度缺失的助推器。完善宅基地置换房补偿制度的相应政策建议:使相关法律明确化,程序规范化;确立以"以人为本"的亲民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官员政绩的评价体系以及转变基层政府职能;确立合理的补偿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 宅基地置换房 补偿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村改居”社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10
作者 焦雪梅 《中国市场》 2020年第19期37-38,共2页
文章对"村改居"社区长期跟踪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成果,以济南市历城区为样本,通过分析"村改居"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现状,找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进一步做好"村改居"社区集体资... 文章对"村改居"社区长期跟踪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成果,以济南市历城区为样本,通过分析"村改居"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现状,找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进一步做好"村改居"社区集体资产改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集体产权 制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顾问进“村(居)”:法律服务“零距离”
11
作者 翟芳芳 《贵阳文史》 2024年第2期37-40,共4页
2014年1月,司法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向村(居)选派律师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逐步实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2014年11月,贵州省委第十一届五次全... 2014年1月,司法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向村(居)选派律师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逐步实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2014年11月,贵州省委第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符合省情、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覆盖城乡 法律顾问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零距离 律师 司法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名市“一村(居)一律师”工作在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中的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向贤 《南方论刊》 2017年第6期47-50,共4页
建立"一村(居)一律师"工作制度,为每个村(居)委会聘请一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指导调解等服务,解决基层法律问题,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维护基层... 建立"一村(居)一律师"工作制度,为每个村(居)委会聘请一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指导调解等服务,解决基层法律问题,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维护基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夯实基层法治根基的应有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村()一律师”工作制度 基层 依法治理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村(居)民议事制度的优化与创新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大立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第7期216-219,共4页
村(居)民议事厅建设和村(居)民议事制度是广州市村(居)民自治的成功经验。传统村落文化的独特性要求在村(居)民议事制度推行过程中,针对参与率不高、效益低下、主题偏离等问题,以"三治合一"为基础进行优化;同时,以共建共治共... 村(居)民议事厅建设和村(居)民议事制度是广州市村(居)民自治的成功经验。传统村落文化的独特性要求在村(居)民议事制度推行过程中,针对参与率不高、效益低下、主题偏离等问题,以"三治合一"为基础进行优化;同时,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进行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议事 制度 优化与创新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实推进“一村(居)一律师”工作 壮实村(居)法律服务 夯实基层法治根基
14
作者 邓泽友 《南方论刊》 2017年第7期75-78,共4页
为把社会矛盾化解纳入法治轨道,推动基层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在依法治市工作上取得新进展,我市于2013年11月创新推动"一村(居)一律师",并于当年年底实现1902个村(居)委会全覆盖,为全市村(居)组织和群众... 为把社会矛盾化解纳入法治轨道,推动基层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在依法治市工作上取得新进展,我市于2013年11月创新推动"一村(居)一律师",并于当年年底实现1902个村(居)委会全覆盖,为全市村(居)组织和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律师 法律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改居”适应性效率分析--以山东滕州J村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何宏光 陆凯旋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7,共5页
"村改居"是我国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其顺利实施有助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村改居"过程中面临着城乡管理体制的转换、集体资产改制、村民生产生活方式调整等诸多问题,新制度的适应性效率成为影响"村... "村改居"是我国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其顺利实施有助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村改居"过程中面临着城乡管理体制的转换、集体资产改制、村民生产生活方式调整等诸多问题,新制度的适应性效率成为影响"村改居"能否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该文结合对山东滕州J村的调研,从制度供给、制度摩擦,以及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矛盾的角度,对"村改居"的适应性效率展开了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效率 制度供给 非正式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观察
16
作者 黄延信 余葵 王刚 《农村经营管理》 2013年第10期21-23,共3页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为适应城市化发展和撤村建居的要求,浙江省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了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探索,由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等人口流动较频繁、户籍“农转非”较普遍、集体经济较发达的村率先实践,并逐步向其他类...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为适应城市化发展和撤村建居的要求,浙江省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了农村集体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探索,由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等人口流动较频繁、户籍“农转非”较普遍、集体经济较发达的村率先实践,并逐步向其他类型村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产权制度 浙江省 改革观 城市化发展 合作制改革 “农转非” 9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与社会互构:“村改居”政策“变通式落实”的实践逻辑——基于Z街道“村改居”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周孟珂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98,158,共6页
在快速推进城市化战略的背景下,浙江省Y市Z街道"村改居"实践试图通过政经分离、同城同权和农民市民化等政策落实,实现基层管理体制转换、公共服务模式变革和人的城镇化的政策理想。然而,由于"村改居"政策的"... 在快速推进城市化战略的背景下,浙江省Y市Z街道"村改居"实践试图通过政经分离、同城同权和农民市民化等政策落实,实现基层管理体制转换、公共服务模式变革和人的城镇化的政策理想。然而,由于"村改居"政策的"变通式落实",实践中呈现出社区体制转变不力、城乡公共服务分配不均、农民市民化角色认同混乱等现实困境。这一"制度变迁悖论"可以置于"国家与社会互构"的理论框架中加以分析,并形成相互依存的两种阐释机制:从国家的分级治理机制来看,国家权威及其强制性、地方政府对制度成本的考量、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以及基层组织的"悬浮式治理"是"村改居"政策"变通式落实"的重要力量;从社会约束机制来看,居民的自组织化程度不高、表达渠道不畅以及"文化堕距"导致农民市民化角色转换滞后等则是社区居民在利益受损情况下"集体不作为"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变通式落实” 社会中的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引领下的城乡社区治理新路--“村改居”成功转型的江欣苑模式 被引量:2
18
作者 陶建群 刘广为 +1 位作者 张虹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治理现代化,不仅关乎整个国家层面治理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治理现代化,不仅关乎整个国家层面治理能力、治理体系改革,更涉及省、市、县乃至乡镇、村居、社区等的深入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通过推进"村改居"工作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取得了卓然成效。具体做法是:以党建为抓手,让民主发动群众、组织扎根群众、产业致富群众、服务凝聚群众、文化引领群众,化政府、社会发展"外力"为社区自我成长"内力",推进实现从"村湾"到"小区",从"村民"到"股民",从"农民"到"市民",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的中国特色社区治理之路,其先行先试的经验在全国具有典型示范作用。为此,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第四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专题调研组组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社会科学院、天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权威专家赴武汉市汉阳区进行实地采访调研,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转型 成功 城乡 党建 社会主义制度 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村改居”社区公民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中共李沧区委党校课题组 徐吉娥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53-56,共4页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村改居"社区公民道德教育领域出现了道德行为失范、教育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原因是"村改居"社区道德教育资源复杂、教育模式僵化、公共生活领域不成熟以及...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村改居"社区公民道德教育领域出现了道德行为失范、教育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原因是"村改居"社区道德教育资源复杂、教育模式僵化、公共生活领域不成熟以及教育制度缺失等。及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村改居"社区居民公民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有效整合各种异质资源,拓宽"村改居"社区居民参与公共生活的渠道,强化社区公民道德制度建设,探索适合"村改居"社区的新的教育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道德教育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改居”社区依法治理调查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S村、D村为例
20
作者 姜磊 《前沿》 2023年第3期122-136,共15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治理图景,行政逻辑从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以基层社会为法治建设重点单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法律制度的有效供给下实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治理图景,行政逻辑从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以基层社会为法治建设重点单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法律制度的有效供给下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社会公共事务,共同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村改居”社区是我国现行城乡二元结构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其治理水平高低业已成为衡量地区社会治理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本文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进行“浸入”式田野调查,依据契约和治理等理论,以主位和客位两个角度及立场去解释“村改居”社区文化、治理方式,呈现内蒙古“村改居”社区依法治理的现状。“村改居”社区居民治理应加强党的领导,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应加快立法进程,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应完善治理体制,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应发挥契约作用,创新优化治理体制;应立足民族地区实际,建构互嵌式治理模式;应以人民为中心,依法改制集体资产。对治理体制机制、社区公共服务和集体资产改制等以强制性规范的方式实现功能上的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城镇化 契约化治理 法律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