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域一维二维水环境耦合模型系统算法设计与应用
1
作者 李鹏飞 李艺 +3 位作者 李爱华 李爽 李占杰 姚晓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68,共5页
构建一维二维水环境模型进行水质模拟是湖泊型流域开展陆源污染与断面水质响应关系研究的重要手段。针对现有一维二维水环境耦合模型建模过程中数据格式多样化、数据尺度难匹配、预处理过程复杂、参数众多难率定、运算时间长且无法快速... 构建一维二维水环境模型进行水质模拟是湖泊型流域开展陆源污染与断面水质响应关系研究的重要手段。针对现有一维二维水环境耦合模型建模过程中数据格式多样化、数据尺度难匹配、预处理过程复杂、参数众多难率定、运算时间长且无法快速响应超标断面水质调控等问题,设计并开发了流域一维二维水环境耦合模型系统,面向水环境管理业务需求,构建湖泊型流域水环境模型并模拟水环境变化过程,支持水质超标断面污染溯源、污染治理措施效果评价、污染防治与决策等业务开展,对支撑湖泊型流域水环境精细化管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该模型系统以陆源污染负荷入河量作为河流污染边界条件,建立河流一维稳态水环境模拟模型,再以入湖河流作为边界条件,在二维正交网格基础上建立湖泊二维稳态水环境模型,从而建立陆源污染源排放与全流域水体断面水质响应关系。在南四湖流域的应用表明,该模型系统具有较高的水质模拟精度,其模拟速率和分析展示功能满足水环境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研究需求和业务需求,可为水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环境模拟 一维耦合模型 断面污染溯源 模型系统设计 湖泊型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污染的一、二维耦合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程杭平 韩曾萃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7-655,共9页
滨海、河口二个火电站并存时 ,其冷却水所释放的热量常造成周围水体的温度上升并相互干扰、叠加。它们之间的水体、温度相互流动、渗混 ,交接点上的水位、流速及温升同时满足一、二维方程 ,为此必须进行耦合解。本文提供了一、二维任意... 滨海、河口二个火电站并存时 ,其冷却水所释放的热量常造成周围水体的温度上升并相互干扰、叠加。它们之间的水体、温度相互流动、渗混 ,交接点上的水位、流速及温升同时满足一、二维方程 ,为此必须进行耦合解。本文提供了一、二维任意交角普遍性的耦合解法 ,并应用北仑、镇沦二个火电站之间的热污染计算为实例 ,求得了它们相互影响的定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污染 一维耦合模型 耦合模型 任意交角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黎曼近似解的溃堤洪水一维-二维耦合数学模型 被引量:51
3
作者 姜晓明 李丹勋 王兴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4-221,共8页
采用一维-二维耦合数学模型对溃堤洪水进行模拟,可以发挥两者优势,提高计算效率。将基于黎曼近似解Godunov格式的一维、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通过堰流公式进行耦合,实现交界面的水力要素交互;一维、二维模型均采用中心形式的有限体积法求解... 采用一维-二维耦合数学模型对溃堤洪水进行模拟,可以发挥两者优势,提高计算效率。将基于黎曼近似解Godunov格式的一维、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通过堰流公式进行耦合,实现交界面的水力要素交互;一维、二维模型均采用中心形式的有限体积法求解,分别采用HLL格式和Roe格式计算界面通量,具有一致的空间同步性。通过经典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应用耦合模型对1998年松花江干流胖头泡溃堤洪水进行了模拟计算,较好地模拟了溃堤洪水的演进过程与淹没范围,对200年一遇洪水的分洪效果进行了分析,为此区域的分洪利用及松花江中上游防洪调度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学 有限体积法 一维、二耦合模型 溃堤洪水 松花江防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一维河网与三维河口耦合水质模型模拟与验证 被引量:9
4
作者 胡嘉镗 李适宇 +1 位作者 裴木凤 耿兵绪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在一维与三维耦合水动力、悬沙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珠江三角洲一维与三维耦合水质模型。模型中包括浮游植物-氮-磷-碳-溶解氧循环,并考虑颗粒物在底泥与水体界面的再悬浮过程。选择了三个代表性时段(1999年1月、1999年7月与2000年)进行... 在一维与三维耦合水动力、悬沙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珠江三角洲一维与三维耦合水质模型。模型中包括浮游植物-氮-磷-碳-溶解氧循环,并考虑颗粒物在底泥与水体界面的再悬浮过程。选择了三个代表性时段(1999年1月、1999年7月与2000年)进行水质模拟,并采用相应水期的实测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耦合水质模型计算效果良好,较好地再现了整个研究区域内各水质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成功描述了珠江三角洲河网与河口区的动力与生物化学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感潮河网 数值模拟 一维与三耦合水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foworks ICM模型改进的监利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5
作者 邵俊 晏传杰 +2 位作者 张梦超 邱幸勃 唐晓恬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5年第1期34-39,45,共7页
为评估湖北省监利市中心城区的内涝风险,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指标体系法构建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针对积水指标,运用Infoworks ICM软件构建一维二维耦合水力模型,通过暴雨模拟评估管网排水能力并得到详实的积水数据。结果表明:研究区西南... 为评估湖北省监利市中心城区的内涝风险,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指标体系法构建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针对积水指标,运用Infoworks ICM软件构建一维二维耦合水力模型,通过暴雨模拟评估管网排水能力并得到详实的积水数据。结果表明:研究区西南地块老城区内涝风险性最高,向四周逐渐降低;易涝点位主要分布于老城区部分道路沿线。研究结果为监利市内涝防控提供指导,弥补了传统指标体系法对于数据利用不充分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涝风险评估 Infoworks ICM GIS空间分析 一维耦合水力模型 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淤面积分配模式对黄河下游一维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晓雷 夏军强 +1 位作者 李洁 邓珊珊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9,共7页
冲淤面积分配模式是一维水沙数学模型中需要处理的技术问题之一,合理选择冲淤面积分配模式能够保证一维模型的计算精度。本文首先建立了用于模拟实际游荡型河流复杂断面形态下洪水演进的一维水沙耦合模型。然后以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为... 冲淤面积分配模式是一维水沙数学模型中需要处理的技术问题之一,合理选择冲淤面积分配模式能够保证一维模型的计算精度。本文首先建立了用于模拟实际游荡型河流复杂断面形态下洪水演进的一维水沙耦合模型。然后以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为研究对象,利用下游1992年实测高含沙洪水过程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最后采用一维模型中常用的五种冲淤面积分配模式计算了该场次高含沙洪水过程,分析了不同分配模式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等厚度分配模式的计算效果相对较好,按子断面流量分配与按挟沙力分配两种模式的计算精度相当。冲淤面积分配模式对流量及水位影响相对较小,而对含沙量及河道冲淤过程影响较为明显,尤其对于淤积严重的河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耦合模型 冲淤面积 分配模式 游荡型河段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维二维耦合数学模型的雨水排水规划
7
作者 李祥锋 孟广明 索凌涛 《市政技术》 2015年第1期118-120,共3页
建立一维二维耦合雨水排水数学模型,对雨水形成径流的各种水文过程、管渠的水力转输过程、地面积水过程等进行模拟。通过对输出结果的分析,调整现有或规划的管道尺寸、坡度、不透水表面比例、调蓄设施等参数,使模拟结果满足研究区域的... 建立一维二维耦合雨水排水数学模型,对雨水形成径流的各种水文过程、管渠的水力转输过程、地面积水过程等进行模拟。通过对输出结果的分析,调整现有或规划的管道尺寸、坡度、不透水表面比例、调蓄设施等参数,使模拟结果满足研究区域的雨水排水标准。调整后的模型参数可为雨水专项规划方案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排水规划 数学模型 一维耦合模型 内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一维饱和─非饱和土壤中氮素运移与转化的动力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培斌 丁跃元 张瑜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90-498,共9页
建立并验证了一个排水条件下田间─维饱和─非饱和土壤中 NH4+—N和NO3--N运移与转化的耦合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有机质的矿化、氮素的吸附、硝化、反硝化、氨气挥发及作物根系吸氮等氮素转化作用过程,同时也考虑了土壤温度... 建立并验证了一个排水条件下田间─维饱和─非饱和土壤中 NH4+—N和NO3--N运移与转化的耦合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有机质的矿化、氮素的吸附、硝化、反硝化、氨气挥发及作物根系吸氮等氮素转化作用过程,同时也考虑了土壤温度和湿度对氮素转化的影响。该模型可用于描述田间土壤中氮素的行为,所得结论可供农业生产实际和环境保护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饱和-非饱和土壤 氮素运移 动力学模式 一维耦合模型 化肥利用率 氮素转化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KE FLOOD模型的城市洪涝灾害场景推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查斌 刘成帅 +3 位作者 杨帆 姚依晨 马炳焱 胡彩虹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3-58,65,共7页
城市洪涝场景推演是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基础。以洛阳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城市管网、内河、地形等复杂下垫面因素,构建基于MIKE FLOOD的一维河道-一维管网-二维地表耦合城市洪涝仿真模型,采用两场降雨调研积水深、河道实测流... 城市洪涝场景推演是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基础。以洛阳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城市管网、内河、地形等复杂下垫面因素,构建基于MIKE FLOOD的一维河道-一维管网-二维地表耦合城市洪涝仿真模型,采用两场降雨调研积水深、河道实测流量对模型进行了校准检验,积水点模拟合格率达到了81.25%和93.75%,模拟流量过程的纳什系数在0.79~0.96之间。模拟分析了不同历时、不同重现期情景下的淹没过程。结果表明:设计暴雨重现期小于20 a时,暴雨所产生的淹没范围较小,多集中在建筑密集的中心城区;设计暴雨重现期大于20 a时,暴雨所产生的淹没范围明显增大;重现期小于10 a时,淹没面积随着重现期增大明显增大;重现期大于10 a时,淹没面积增长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雨洪 MIKE FLOOD 一维-二模型耦合 淹没 洛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排水管网一维与二维模拟技术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露 赵冬泉 +4 位作者 盛政 陈小龙 刘小梅 张俊 张添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55-358,共4页
针对一维排水管网模型和一维二维耦合模型的选择展开探讨,从建模难易度、模型精确度、对数据的要求等多方面对比分析两种模型的特点。以南方某小区排水管网为例,基于SWMM和DigitalWater Simulation模拟软件分别构建一维排水管网模型和... 针对一维排水管网模型和一维二维耦合模型的选择展开探讨,从建模难易度、模型精确度、对数据的要求等多方面对比分析两种模型的特点。以南方某小区排水管网为例,基于SWMM和DigitalWater Simulation模拟软件分别构建一维排水管网模型和一维二维耦合模型。结果显示,两种模型模拟的节点水深差异不大,但一维排水管网模型无法模拟城市内涝的淹没过程,如果需对淹没水深和淹没时长进行统计,需要建立一维二维耦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 DigitalWater SIMULATION 一维排水管网模型 一维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沙级配调整对黄河下游洪水演进的影响
11
作者 张晓雷 徐志恒 +1 位作者 杨晨 毕峥峥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3,共10页
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条件出现了较大变化,受水库清水下泄影响,黄河下游床沙粒径出现了明显的粗化。为了探讨床沙级配粗化对黄河下游洪水演进的影响,本文首先建立了适用于黄河下游的一维水沙耦合数学模型,然后采用花... 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条件出现了较大变化,受水库清水下泄影响,黄河下游床沙粒径出现了明显的粗化。为了探讨床沙级配粗化对黄河下游洪水演进的影响,本文首先建立了适用于黄河下游的一维水沙耦合数学模型,然后采用花园口至孙口河段2020年4—10月的实测洪水过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其次根据河段床沙粗化特点,并以花园口床沙粗化过程为代表,设计了4组床沙级配作为模拟计算的初始床沙条件;最后采用验证后的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床沙级配调整对洪水演进的影响。结果表明:床沙级配调整对黄河下游的流量、水位、含沙量、洪水演进时间以及河段冲淤量均有影响,但是对流量影响较小,而水位、含沙量、洪水演进时间与河段冲淤量对床沙级配的改变响应较为敏感。床沙中值粒径d_(50)由0.076 mm(级配1)增至0.242mm(级配4)时,夹河滩断面水位增高0.89 m,花园口至孙口河段冲淤量由冲刷0.679亿m^(3)转变为淤积0.059亿m^(3),冲刷量减幅为109%。研究结果可为新水沙情势下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水沙耦合模型 床沙粗化 洪水演进 冲淤变化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水质及水动力条件的滨江圩区最优活水方案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俪丹 高成 +2 位作者 陈妍清 暴瑞玲 陈旭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19,57,共5页
为探究考虑水质及水动力条件的滨江圩区最优活水方案,以滨江圩区南京团结圩为例,利用MIKE构建一维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在合理确定水动力及水质改善目标的基础上,依据活水水源、活水水量、活水点、达标活水历时、活水调度方式的变化... 为探究考虑水质及水动力条件的滨江圩区最优活水方案,以滨江圩区南京团结圩为例,利用MIKE构建一维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在合理确定水动力及水质改善目标的基础上,依据活水水源、活水水量、活水点、达标活水历时、活水调度方式的变化设计活水方案,分析各方案模拟结果比选最优活水方案。结果表明,同时调引长江水和高旺河水的最优引水规模是东侧各泵站均引水水量25m3/s,南侧各泵站均引水水量10m3/s,最优排水规模是北侧和西侧同时排水,排水规模分别为15、20m3/s,最优调度方式是边引边排。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河网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江圩区 活水 一维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 MIK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感潮河网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学珑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88-91,共4页
针对福州市江北城区感潮河网的水动力和水质特点,构建河网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耦合模型的模拟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江北城区感潮河网在景观生态补水和外江潮位共同作用下的水动力特性以及河道污染物在内河中的迁移情... 针对福州市江北城区感潮河网的水动力和水质特点,构建河网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耦合模型的模拟结果能较准确地反映江北城区感潮河网在景观生态补水和外江潮位共同作用下的水动力特性以及河道污染物在内河中的迁移情况。模型成果可实现江北城区河网水系景观生态补水的合理配置,为更好地改善福州市城市水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网 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 模拟 水环境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study of coupled model between reservoir organic pollutant BOD5-DO and temperature
14
作者 LI Yong LI Xin 《Global Geology》 2010年第3期151-154,共4页
The BOD5-DO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in five days and Dissolved Oxygen) are important indexes that reflect the organic pollution extent of water,but the variation of the indexes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water tempera... The BOD5-DO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in five days and Dissolved Oxygen) are important indexes that reflect the organic pollution extent of water,but the variation of the indexes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water temperature. The study on the coupled mathematical model reflecting the BOD5-DO with temperature is the key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the mi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BOD5-DO in the water. The authors presented 1-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three variables in vertical direction,and gave accurate solution for the equations under steady state,the relation among the variables and the method for solving BOD5-DO concentrations at different depth and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pollution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dissolved oxygen coupled mathemat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工程中相邻梯级泵站的开启时间差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学平 聂晓东 +1 位作者 孙博闻 张晨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02-1509,共8页
为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供需矛盾,我国修建了许多梯级泵站调水工程。但对相邻梯级泵站开启时间的控制不当,会导致泵站站下水位低于最低运行水位,危及泵站的运行安全。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建立梯级泵站级间区段的一维二维耦合数... 为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供需矛盾,我国修建了许多梯级泵站调水工程。但对相邻梯级泵站开启时间的控制不当,会导致泵站站下水位低于最低运行水位,危及泵站的运行安全。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建立梯级泵站级间区段的一维二维耦合数学模型,模拟不同调水工况下站下水位的变化,确定了科学合理的相邻梯级泵站开启时间差。应用此方法对南水北调东线下级湖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工况下泵站开启的临界时间差和临界水位。基于年调水量和起调水位两个变量,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和Universal Global Optimization算法提出了临界时间差和临界水位的定量关系式,并以此作为梯级泵站开启的判定条件。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运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对其他类似工程也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学 梯级泵站 站下水位 开启时间差 一维耦合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