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偏磷酸钠改性对油菜籽蛋白结构和功能性的影响
1
作者 彭雨轩 唐宇航 +1 位作者 仇丹 王亚娟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为了探究三偏磷酸钠(sodium trimetaphosphate, STMP)对植物蛋白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机制,采用油菜籽粕为原料提取了油菜籽分离蛋白(rapeseed protein isolate, RPI),以不同用量的STMP对其改性,通过XPS、31PNMR、FT-IR、DSC,结合P含量、表... 为了探究三偏磷酸钠(sodium trimetaphosphate, STMP)对植物蛋白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机制,采用油菜籽粕为原料提取了油菜籽分离蛋白(rapeseed protein isolate, RPI),以不同用量的STMP对其改性,通过XPS、31PNMR、FT-IR、DSC,结合P含量、表面疏水性、巯基及二硫键含量变化,表征了改性后油菜籽分离蛋白(modified rapeseed protein isolate,MRPI)的微观结构和功能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样品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以进一步了解RPI结构和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STMP与RPI分子中的―OH发生化学结合,与RPI相比MRPI的P含量增加了1.38 mg/g;同时β-转角和无规卷曲的占比均有所增加。PCA结果表明:RPI的交联程度显著影响其持水持油性、热变性温度和乳化能力,而乳化稳定性则与α-螺旋、 β-折叠的比例正相关。此实验结果有助于阐明STMP对植物蛋白功能性的影响机制,为赋予植物蛋白特定的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偏磷酸钠 油菜籽蛋白 改性 功能性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钠替代纯碱直接法合成三偏磷酸钠新工艺
2
作者 阳静 周骏宏 《河南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8-11,共4页
研究了一种硫酸钠替代纯碱直接法合成三偏磷酸钠的方法,采用天然芒硝(硫酸钠)为原料,替代现行的采用纯碱为原料的工艺,由于纯碱制备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废弃物,因而硫酸钠替代纯碱直接合成三偏磷酸钠具有明... 研究了一种硫酸钠替代纯碱直接法合成三偏磷酸钠的方法,采用天然芒硝(硫酸钠)为原料,替代现行的采用纯碱为原料的工艺,由于纯碱制备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废弃物,因而硫酸钠替代纯碱直接合成三偏磷酸钠具有明显的节能降耗减排的效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方法采用硫酸钠和磷酸二氢铵直接固态混合后加热,再进行回炉回火操作,直接反应获得三偏磷酸钠,还具有流程短、设备简单等优势,反应过程中副产物多为中性盐,对设备的腐蚀小,容易收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 纯碱 直接法合成 三偏磷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偏磷酸钠交联马铃薯淀粉颗粒膨胀历程及溶胀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梁勇 张本山 +1 位作者 杨连生 高大维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5-47,54,共4页
本文利用淀粉与三偏磷酸钠的交联反应,通过控制交联反应程度,成功地控制了交联淀粉颗粒地膨胀并使其停留在不同的溶胀阶段,详细地研究了处在不同溶胀阶段交联淀粉颗粒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揭示了交联淀粉颗粒由高交联非糊化到低交联溶... 本文利用淀粉与三偏磷酸钠的交联反应,通过控制交联反应程度,成功地控制了交联淀粉颗粒地膨胀并使其停留在不同的溶胀阶段,详细地研究了处在不同溶胀阶段交联淀粉颗粒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揭示了交联淀粉颗粒由高交联非糊化到低交联溶胀糊化具体地膨胀历程及溶胀机理,即交联马铃薯淀粉是以颗粒尾端为主的不均衡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偏磷酸钠 交联 马铃薯淀粉颗粒 膨胀 溶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偏磷酸钠交联玉米淀粉颗粒膨胀历程及结构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梁勇 张本山 +1 位作者 杨连生 高大维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4-567,共4页
利用淀粉与三偏磷酸钠的交联反应 ,通过控制交联反应程度 ,成功地控制了交联淀粉颗粒膨胀程度并使其停留在不同的溶胀阶段 ,详细研究了处在不同溶胀阶段交联淀粉颗粒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 ,揭示了三偏磷酸钠交联玉米淀粉颗粒的膨胀历程... 利用淀粉与三偏磷酸钠的交联反应 ,通过控制交联反应程度 ,成功地控制了交联淀粉颗粒膨胀程度并使其停留在不同的溶胀阶段 ,详细研究了处在不同溶胀阶段交联淀粉颗粒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 ,揭示了三偏磷酸钠交联玉米淀粉颗粒的膨胀历程及结构特征 ,即随着淀粉颗粒交联程度的降低 ,颗粒的膨胀历程由中心脐点处爆裂膨胀方式转化为颗粒整体向外的均匀膨胀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偏磷酸钠 淀粉 溶胀 交联淀粉 淀粉颗粒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偏磷酸钠交联壳聚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梁凯 杜予民 +1 位作者 李艳 张婷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36-140,共5页
将充分溶胀的壳聚糖膜置于一定浓度的三偏磷酸钠溶液中进行交联反应制备出交联壳聚糖膜。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其结构,并测试了其吸水率、力学性能和酶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交联作用... 将充分溶胀的壳聚糖膜置于一定浓度的三偏磷酸钠溶液中进行交联反应制备出交联壳聚糖膜。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其结构,并测试了其吸水率、力学性能和酶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交联作用明显提高了膜的抗张强度和抗水性,并有效地降低了溶菌酶对其降解速率。该交联膜有望用作可控降解生物医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三偏磷酸钠 交联膜 吸水率 力学性能 溶菌酶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偏磷酸钠交联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梁凯 杜予民 +1 位作者 李艳 张婷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5-458,共4页
将充分溶胀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置于一定浓度的三偏磷酸钠溶液中进行交联反应制备出交联壳聚糖膜。用红外光谱(FTIR-AT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膜的结构,并测试了其吸水率、力学性能、酶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交联... 将充分溶胀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置于一定浓度的三偏磷酸钠溶液中进行交联反应制备出交联壳聚糖膜。用红外光谱(FTIR-AT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膜的结构,并测试了其吸水率、力学性能、酶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交联作用明显提高了膜的抗张强度和抗水性,并有效地降低了溶菌酶对其降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乙烯醇 三偏磷酸钠 交联膜 吸水率 力学性能 溶菌酶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偏磷酸钠高交联玉米淀粉非糊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梁勇 张本山 +1 位作者 杨连生 高大维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65,共4页
研究了以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非糊化的高交联玉米淀粉的方法 ,测定了反应的取代度和布拉班德粘度曲线 ,提出高交联玉米淀粉与原淀粉颗粒不同 ,在沸水只发生轻微溶胀 。
关键词 三偏磷酸钠 交联剂 高交联玉米淀粉 非糊化特征 淀粉颗粒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偏磷酸钠的制备及其作为磷酸化试剂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越 李小云 +2 位作者 翟学良 康文通 侯钰 《无机盐工业》 CAS 2000年第3期28-29,共2页
介绍了一种制备高纯度三偏磷酸钠的方法,给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同时作为磷酸化试剂用于制备Vc聚磷酸酯,制备出了高质量的Vc聚磷酸酯。
关键词 三偏磷酸钠 磷酸化试剂 洗衣粉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偏磷酸钠交联木薯淀粉颗粒膨胀历程及结构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勇 张本山 +1 位作者 杨连生 高大维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62-65,共4页
利用木薯淀粉与三偏磷酸钠的交联反应 ,通过控制交联反应程度 ,成功地控制了交联淀粉颗粒的膨胀程度并使其停留在不同的溶胀阶段 ,详细地研究了处在不同溶胀阶段的三偏磷酸钠交联木薯淀粉颗粒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 ,揭示了三偏磷酸钠交... 利用木薯淀粉与三偏磷酸钠的交联反应 ,通过控制交联反应程度 ,成功地控制了交联淀粉颗粒的膨胀程度并使其停留在不同的溶胀阶段 ,详细地研究了处在不同溶胀阶段的三偏磷酸钠交联木薯淀粉颗粒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 ,揭示了三偏磷酸钠交联木薯淀粉颗粒的具体的膨胀历程及溶胀机理 ,即交联木薯淀粉是从高交联时在中心脐点处的爆裂式膨胀 ,到低交联时颗粒首、尾端同时均衡发生溶胀的膨胀历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偏磷酸钠 木薯淀粉 交联反应 膨胀历程 结构特征 溶胀机理 变性淀粉 交联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偏磷酸钠高交联马铃薯淀粉非糊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勇 张本山 +1 位作者 杨连生 高大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7-19,共3页
研究了以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非糊化的高交联马铃薯淀粉的方法;测定了反应的取代度和布拉班德粘度曲线,提出高交联马铃薯淀粉与原淀粉颗粒不同,在沸水中只发生轻微溶胀,呈非糊化颗粒态。
关键词 三偏磷酸钠 高交联马铃薯淀粉 非糊化特征 淀粉颗粒 变性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偏磷酸钠制备玉米淀粉磷酸酯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田龙 刘亚伟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5年第1期34-35,30,共3页
依据磷酸化试剂能将玉米淀粉酯化成淀粉磷酸单酯和双酯的原理,采用化学实验方法研究不同反应因素对淀粉磷酸单酯和双酯交联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结果分析选取最佳反应条件。
关键词 玉米淀粉 三偏磷酸钠 交联度 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偏磷酸钠的应用与制备工艺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龙燕 钟本和 +2 位作者 许海全 方为茂 欧庆祝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共3页
综述了中国三偏磷酸钠的应用、生产工艺、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指出三偏磷酸钠具有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国内外对其关注度和需求量日益扩大;中国的三偏磷酸钠生产工艺由间歇式突破为连续稳定式,大大提高了产品产量和质量,满足了中国市场的... 综述了中国三偏磷酸钠的应用、生产工艺、生产概况及发展趋势。指出三偏磷酸钠具有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国内外对其关注度和需求量日益扩大;中国的三偏磷酸钠生产工艺由间歇式突破为连续稳定式,大大提高了产品产量和质量,满足了中国市场的需求,并有望占领国际市场;为了促进三偏磷酸钠更进一步发展,在其应用领域、生产工艺以及检测技术等方面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偏磷酸钠 精细磷酸 偏磷酸 无毒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偏磷酸钠制备小麦淀粉磷酸酯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龙 刘亚伟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1,共2页
依据磷酸化试剂能将小麦淀粉酯化成淀粉磷酸单酯和双酯的原理,采用化学实验方法研究不同反应因素对淀粉磷酸单酯和双酯交联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结果分析选取最佳反应条件。
关键词 小麦淀粉 三偏磷酸钠 交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偏磷酸钠制备木薯交联淀粉的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芳良 何建华 麻昌爱 《广西轻工业》 2007年第3期18-19,15,共3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湿法制备木薯交联淀粉。考察了三偏磷酸钠用量及反应温度、时间、pH值对产品结合磷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结果分析选取最佳反应条件。
关键词 三偏磷酸钠 交联淀粉 制备 正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磷酸二氢钠制高纯度三偏磷酸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举 周贵云 徐艳丽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09年第2期17-19,共3页
介绍了一种由磷酸二氢钠制备高纯度三偏磷酸钠的方法,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三偏磷酸钠纯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改进型反应器中,控制反应温度为550~560℃,反应时间为5~6h,制备的产品中w[(NaPO3)3]可达99.4%以上。
关键词 三偏磷酸钠+高纯度 制备 工艺条件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偏磷酸钠制备马铃薯交联淀粉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瑶 邬应龙 《农产食品科技》 2007年第3期26-28,33,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三偏磷酸钠交联马铃薯淀粉的工艺条件,目的在于从三偏磷酸钠用量,反应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四个方面来研究马铃薯交联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其结果为:三偏磷酸钠用量为0.2%,反应温度为30℃,pH值为9,反应时间...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三偏磷酸钠交联马铃薯淀粉的工艺条件,目的在于从三偏磷酸钠用量,反应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四个方面来研究马铃薯交联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其结果为:三偏磷酸钠用量为0.2%,反应温度为30℃,pH值为9,反应时间为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交联淀粉 三偏磷酸钠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偏磷酸钠制备小麦淀粉磷酸酯研究
17
作者 田龙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6-68,共3页
依据磷酸化试剂能将小麦淀粉酯化成淀粉磷酸单酯和双酯的原理 ,采用化学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反应因素对淀粉磷酸单酯和双酯交联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结果分析选取最佳反应条件 ,即 :pH值 9 5 ,反应温度 4 0℃ ,磷酸化试剂用量 0 0 4 ... 依据磷酸化试剂能将小麦淀粉酯化成淀粉磷酸单酯和双酯的原理 ,采用化学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反应因素对淀粉磷酸单酯和双酯交联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结果分析选取最佳反应条件 ,即 :pH值 9 5 ,反应温度 4 0℃ ,磷酸化试剂用量 0 0 4 % ,反应时间 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淀粉 三偏磷酸钠 交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偏磷酸钠交联黄原胶的制备及其溶液流变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茹 李海平 侯万国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61-1069,共9页
以三偏磷酸钠(STMP)为交联剂,合成了水溶性低交联度黄原胶(XG),依据其溶液粘度优化出了最佳合成条件;考察了电解质质量分数、p H值及温度对STMP交联黄原胶(简记为SP-c-XG)溶液流变性的影响,并与XG溶液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所... 以三偏磷酸钠(STMP)为交联剂,合成了水溶性低交联度黄原胶(XG),依据其溶液粘度优化出了最佳合成条件;考察了电解质质量分数、p H值及温度对STMP交联黄原胶(简记为SP-c-XG)溶液流变性的影响,并与XG溶液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电解质(Na Cl和Ca Cl2)质量分数(0~5.0%)、p H值(2~11)和温度(20~70℃)范围内,SP-c-XG和XG溶液的流变曲线均为假塑型,符合Herschel-Bulkley模型;其屈服值、表观粘度和动力学模量随电解质质量分数增大均先下降后上升,而随p H值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随温度升高而降低。SP-c-XG和XG溶液具有相似的流变性,但与XG溶液相比,SP-c-XG溶液具有更高的屈服值和表观粘度,特别是具有更强的弹性和耐温性,在油田强化采油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 三偏磷酸钠 交联 流变性 抗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三偏磷酸钠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馨月 仇丹 +3 位作者 王亚娟 沈可欣 肖志刚 邵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6-664,共9页
以酶解处理后的水溶性辛烯基琥珀酸糯玉米淀粉酯(简称OSS)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改性剂,制备了改性OSS膜,以膜的抗拉强度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OSS膜的改性工艺,采用31PNMR和FTIR对最优条件下制备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以酶解处理后的水溶性辛烯基琥珀酸糯玉米淀粉酯(简称OSS)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改性剂,制备了改性OSS膜,以膜的抗拉强度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OSS膜的改性工艺,采用31PNMR和FTIR对最优条件下制备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5.8 h、pH 6.8、三偏磷酸钠用量为OSS质量的18%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改性OSS膜的抗拉强度为2.19 MPa,比OSS膜提高了69.77%。改性OSS膜断面均匀,起始相变温度提高14.6℃,归因于三偏磷酸钠和OSS间的氢键键合提高了OSS膜的性能。OSS乳化负载维生素E后再经三偏磷酸钠改性可有效提高乳化膜中维生素E的高温(60℃)贮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三偏磷酸钠 改性 抗拉强度 响应面法 维生素E 淀粉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偏磷酸钠交联对羧甲基淀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韦爱芬 韦莉敏 +1 位作者 朱鸿雁 刘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45-2750,共6页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溶剂法“一步法”制备了交联羧甲基淀粉,研究了三偏磷酸钠交联对淀粉的溶胀性、特性黏度、分子量及其糊液的黏度、抗酸碱性能、耐温性能、抗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改性降低了淀粉的溶...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溶剂法“一步法”制备了交联羧甲基淀粉,研究了三偏磷酸钠交联对淀粉的溶胀性、特性黏度、分子量及其糊液的黏度、抗酸碱性能、耐温性能、抗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改性降低了淀粉的溶胀性,提高了淀粉的特性黏度和分子量;适度交联能显著提高淀粉糊液的黏度、抗酸碱性能和耐温性能,抗剪切性能也得到有效改善。红外光谱分析(FTIR)证实了木薯淀粉发生了交联反应和羧甲基化反应;X-射线衍射分析(XRD)证实了木薯淀粉经羧甲基化后结晶度降低,交联羧甲基淀粉的结晶度略高于羧甲基淀粉;扫描电镜分析(SEM)证实了交联羧甲基化反应不仅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也发生在淀粉颗粒内部。交联羧甲基淀粉综合性能优于羧甲基淀粉,可大大拓宽产品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偏磷酸钠 木薯淀粉 交联羧甲基淀粉 黏度 黏度稳定性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