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4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参考电流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国华 曾绍桓 +1 位作者 周述晗 毛桂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5-441,458,共8页
为了提高工作于伪连续导电模式(pseudo 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PCCM)的三态Boost变换器的效率、负载范围和瞬态响应性能,研究了一种动态参考电流(dynamic reference current,DRC)控制策略.详细分析了DRC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的工作... 为了提高工作于伪连续导电模式(pseudo 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PCCM)的三态Boost变换器的效率、负载范围和瞬态响应性能,研究了一种动态参考电流(dynamic reference current,DRC)控制策略.详细分析了DRC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比较了采用恒定参考电流(constant reference current,CRC)控制和DRC控制的三态Boost变换器的效率和负载瞬态响应性能,分别推导了它们的负载范围表达式,最后,通过实验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CRC控制相比,DRC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的轻载效率提高了14%;在全负载范围内均能工作于PCCM模式,负载范围宽;负载减轻和增加时,调节时间分别减少了37.5%和32.0%,电压超调量分别减小了69.7%和61.9%,瞬态响应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态boost变换器 动态参考电流控制 效率 负载范围 瞬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输入电流纹波的交错并联三态Boost变换器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欣洋 杨平 +2 位作者 范文 陈曦 许建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834-2843,共10页
首先在分析交错并联三态Boost变换器(interleaved tri-state Boost converter,ITBC)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ITBC的小信号模型,通过推导控制-输出传递函数,分析不同续流控制策略对ITBC右半平面零点的影响;然后,在分析影响输入电流纹波大... 首先在分析交错并联三态Boost变换器(interleaved tri-state Boost converter,ITBC)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ITBC的小信号模型,通过推导控制-输出传递函数,分析不同续流控制策略对ITBC右半平面零点的影响;然后,在分析影响输入电流纹波大小因素的基础上,划分ITBC的工作模式,推导其对应的输入电流纹波表达式,研究输入电流纹波与电感电流放电阶段占空比之间的关系,即通过增大电感电流放电阶段占空比,改变ITBC的工作模式和减小输入电流纹波;再次,采用峰值电流定关断时间控制策略,ITBC在满足电感电流均流效果的同时,保证其宽负载范围工作于最小输入电流纹波的工作模式;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并联三态boost变换器 小信号模型 工作模式 输入电流纹波 峰值电流定关断时间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型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的小信号建模与负载瞬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曾绍桓 周国华 +1 位作者 周述晗 毛桂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68-1477,共10页
为了提高三态Boost变换器的负载瞬态响应速度,将电流型控制技术应用于三态Boost变换器。详细分析电流型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在考虑负载电流变化对电路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分别建立电流型恒定参考电流(CRC)和电流型动态参考电流... 为了提高三态Boost变换器的负载瞬态响应速度,将电流型控制技术应用于三态Boost变换器。详细分析电流型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在考虑负载电流变化对电路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分别建立电流型恒定参考电流(CRC)和电流型动态参考电流(DRC)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的完整小信号模型,推导两种控制方法的输出阻抗,并通过频域仿真验证小信号模型的正确性。对比分析两个输出阻抗的低频增益,结果表明:与电流型DRC控制相比,电流型CRC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的输出阻抗低频增益更低,因此具有比电流型DRC控制三态Boost变换器更快的负载瞬态响应速度。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态boost变换器 电流型控制 小信号建模 负载瞬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集成耦合电感开关电容组合Boost变换器
4
作者 李洪珠 包雨林 +1 位作者 陈星星 李洪亮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8-1839,共12页
为进一步提高非隔离DC-DC变换器的高增益性,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该文提出一种磁集成耦合电感开关电容组合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采用单个开关管降低了拓扑结构的复杂度,前级独立电感的存在保持了低输入电流纹波,引入耦合电感可以进一... 为进一步提高非隔离DC-DC变换器的高增益性,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该文提出一种磁集成耦合电感开关电容组合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采用单个开关管降低了拓扑结构的复杂度,前级独立电感的存在保持了低输入电流纹波,引入耦合电感可以进一步提高变换器的增益,利用钳位结构可以吸收漏感能量,有效缓解电压尖峰。该变换器引入磁集成技术将独立电感与耦合电感进行解耦集成,可进一步减小变换器磁件的体积和数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变换器的功率密度。该文分析变换器的主要工作波形与原理,在此基础上推导变换器的各项参数,对解耦集成磁件进行结构与参数设计并进行仿真验证。最后通过一台输入18 V、输出210 V、额定功率200 W的实验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开关电容 磁集成 耦合电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谐波电阻型单相Boost PFC变换器研究
5
作者 马海杰 曾江 《电气自动化》 2025年第1期44-47,共4页
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能提高负载功率因数,降低对电网谐波污染。为此,提出一种虚拟谐波电阻型单相Boost PFC变换器。首先,分析了虚拟谐波电阻对负载并网点处的谐波电压抑制作用,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电网... 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能提高负载功率因数,降低对电网谐波污染。为此,提出一种虚拟谐波电阻型单相Boost PFC变换器。首先,分析了虚拟谐波电阻对负载并网点处的谐波电压抑制作用,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电网低次谐波电压;然后采用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在谐波频率下将PFC变换器和负载等效为一个虚拟电阻,吸纳电网自身存在的谐波功率,降低负载并网点的谐波电压,实现电网谐波治理功能。最后在PSCAD和半实物仿真平台上建立试验模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功率因数校正 虚拟谐波电阻 谐波治理 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IM的Boost变换器闭环控制电路分析与设计
6
作者 陶昱 何芳 +1 位作者 刘聪慧 石可莹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5年第1期149-150,153,共3页
基于PSIM仿真平台分析了Boost变换器控制电路中电压单环反馈控制方式和以负载电流为内环,输出电压为外环的双环反馈控制方式。从Buck转换器V2的驱动方式出发,设计采用一种以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和负载电流为回馈的多环反馈控制方式。仿... 基于PSIM仿真平台分析了Boost变换器控制电路中电压单环反馈控制方式和以负载电流为内环,输出电压为外环的双环反馈控制方式。从Buck转换器V2的驱动方式出发,设计采用一种以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和负载电流为回馈的多环反馈控制方式。仿真结果表明:电压单环反馈控制方式具有较低的反应速率;电压、电流双环反馈控制方式虽然使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反应速率有所提高,但是对负荷突然变化的反应却没有明显的改善;而电压、电流、负载电流多环控制方式具有动态调节迅速、电压和电流更平稳的特点,是一种很好的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反馈控制 反应速率 动态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L分数阶定义的PCCM Boost变换器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仁明 李啸 张赟宁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6,共8页
研究了基于R-L分数阶定义的电感电流伪连续PCCM(pseudo-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Boost变换器模型,并由此导出了变换器的状态平均模型,然后推导出升压比,直流静态工作点,电感电流波纹以及输出电压波纹的表达式。结果表明,与基于Caput... 研究了基于R-L分数阶定义的电感电流伪连续PCCM(pseudo-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Boost变换器模型,并由此导出了变换器的状态平均模型,然后推导出升压比,直流静态工作点,电感电流波纹以及输出电压波纹的表达式。结果表明,与基于Caputo分数阶定义下的变换器模型相应表达式比较,R-L分数阶定义下的直流静态工作点和升压比不仅与占空比相关,而且还与电感和电容的阶数有关,输出电压波纹的表达式不仅与分数阶电感的阶数α有关,与分数阶电容的阶数β也相关。电感和电容的阶数对状态变量的直流分量和分数阶PCCM Boost的稳态特性有很大影响。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R-L分数阶PCCM Boost变换器数学模型和电路模型,仿真结果显示R-L分数阶PCCM Boost变换器模型的分析结果比其他PCCM Boost模型的分析结果更加稳定,误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分数阶模型 电感电流伪连续模式 状态空间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态直流升压变换器的微分平坦控制
8
作者 刘子菡 马帅旗 +1 位作者 邰亮 马瑞雪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5-30,共6页
针对伪连续导电模式下三态Boost变换器在传统控制器作用下瞬态响应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参考电流和微分平坦控制的策略。首先,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三态Boost变换器的数学模型;然后,选定状态变量和输入控制变量,判别系... 针对伪连续导电模式下三态Boost变换器在传统控制器作用下瞬态响应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参考电流和微分平坦控制的策略。首先,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三态Boost变换器的数学模型;然后,选定状态变量和输入控制变量,判别系统是否满足微分平坦控制条件;最后,建立了基于动态参考电流和平坦控制方法的控制系统,其中电流环采用动态参考电流方法,电压环采用基于期望前馈输入控制量和误差反馈量的微分平坦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PI控制器,该微分平坦控制系统的系统瞬态跟踪时间更短,在受到干扰时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提升了系统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态boost变换器 微分平坦 动态参考电流控制 瞬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估-校正算法的分数阶Boost变换器倍周期分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谢玲玲 杨雨晴 +1 位作者 姚浚义 秦龙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8,共9页
基于电感电容本质是分数阶的事实,对分数阶Boost变换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分数阶微积分的预估-校正算法,建立了Boost变换器的预估-校正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以参考电流、输入电压以及电容电感阶数为分岔参数的分岔... 基于电感电容本质是分数阶的事实,对分数阶Boost变换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分数阶微积分的预估-校正算法,建立了Boost变换器的预估-校正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以参考电流、输入电压以及电容电感阶数为分岔参数的分岔图,研究了变换器的倍周期分岔和混沌行为,同时与整数阶Boost变换器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随着变换器某些电路参数的变化,分数阶Boost变换器会出现分岔和混沌等非线性现象;在相同电路参数的条件下,整数阶和分数阶变换器的稳定参数域之间存在差异,与整数阶变换器相比,分数阶变换器的参数稳定区域更小,更真实地反映了Boost变换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 boost变换器 混沌 预估-校正算法 倍周期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CD单元的两相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器
10
作者 杨向真 刘灿 +3 位作者 杜燕 张涛 陶燕 王锦秀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8-418,共11页
为减少基于电容-二极管(CD)升压单元的两相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器的CD单元数量,提升变换器电压增益,提出一种最后两级CD单元电容并联充电、串联供电的新型两相交错Boost变换器拓扑结构,进一步发挥CD单元的升压能力。分析新型3CD、4C... 为减少基于电容-二极管(CD)升压单元的两相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器的CD单元数量,提升变换器电压增益,提出一种最后两级CD单元电容并联充电、串联供电的新型两相交错Boost变换器拓扑结构,进一步发挥CD单元的升压能力。分析新型3CD、4CD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拓扑演化过程,提出新型NCD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拓扑演化规律。以新型4CD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为例,分析变换器工作原理,以及电感、电容寄生电阻对变换器电压增益的影响。最后在StarSim硬件在环实验平台搭建1 kW的新型4CD单元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验证该文所提拓扑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电容 电感 交错并联 高增益 寄生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CCM Boost变换器准在线无源参数的数字孪生辨识方法
11
作者 马铭遥 韩添侠 +2 位作者 陈强 王鼎奕 徐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40-2349,I0022,共11页
由于具有高性价比、准确性和数字化等优点,数字孪生已成为电力电子变换器故障趋势判断和预知维护的先进技术。针对当前电力电子变换器所建立的数字孪生模型尚未考虑实际电感、电容的分数阶特性的问题,基于分数阶微积分构建电力电子电路... 由于具有高性价比、准确性和数字化等优点,数字孪生已成为电力电子变换器故障趋势判断和预知维护的先进技术。针对当前电力电子变换器所建立的数字孪生模型尚未考虑实际电感、电容的分数阶特性的问题,基于分数阶微积分构建电力电子电路的预估-校正数字孪生模型,应用基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的孪生参数辨识方法对不同分数阶阶次下的电感值(L)和电容值(C)进行辨识,并计算出等效串联电阻。通过与现有方法对比,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实际电感和实际电容的辨识精度,还能辨识出不同阶次下与不同C下的分数阶参数。最后,搭建不同L和C及分数阶阶次的连续导通模式Boost变换器物理样机,并考虑不同工况条件与不同辨识次数等因素来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分数阶 boost变换器 参数辨识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DC变换器的分数阶PID控制仿真设计
12
作者 廖慧惠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79-83,90,共6页
为了验证分数阶建模的精确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基于分数阶PID对数值仿真模型进行控制,并依据分抗逼近电路的基本原理,搭建了电感和电容的分抗逼近电路,通过观察输出电压波形,验证电感和电容分数阶物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保持K_... 为了验证分数阶建模的精确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基于分数阶PID对数值仿真模型进行控制,并依据分抗逼近电路的基本原理,搭建了电感和电容的分抗逼近电路,通过观察输出电压波形,验证电感和电容分数阶物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保持K_p、K_i、K_d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分数阶PID控制响应更快、控制效果更优.基于Charef-I型分抗逼近电路的分数阶电感和电容的分抗逼近模型能有效反映整数阶模型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微积分 分抗逼近电路 boost升压变换器 分数阶PID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数阶Boost变换器的混沌控制研究
13
作者 谢玲玲 谭恩坤 +1 位作者 杨雨晴 刘斌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4-772,共9页
基于电容电感均为分数阶的事实,对分数阶连续导通模式Boost变换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优化参数共振微扰法的分数阶Boost变换器混沌控制策略。首先,采用预估-校正算法建立了峰值电流控制分数阶Boost变换器的预估-校正... 基于电容电感均为分数阶的事实,对分数阶连续导通模式Boost变换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优化参数共振微扰法的分数阶Boost变换器混沌控制策略。首先,采用预估-校正算法建立了峰值电流控制分数阶Boost变换器的预估-校正模型,通过分岔图详细分析了电路参数对变换器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然后,采用优化参数共振微扰法对变换器进行混沌控制,推导了系统的稳定判据,计算了扰动信号的最优幅值与相位。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实验。研究表明,选择合理的扰动信号,能够有效抑制变换器的混沌现象,使变换器由混沌回归稳定状态。与参数共振微扰法相比,优化后的控制策略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boost变换器 预估-校正算法 混沌 参数共振微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负载扰动观测的Boost变换器定频滑模控制
14
作者 许加柱 王家禹 +3 位作者 刘裕兴 曾林俊 梁志宏 钟朝峰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9,共8页
针对传统线性控制方法下Boost变换器存在系统动态性能差和对负载扰动鲁棒性不强的问题,从功率平衡的角度提出1种定频滑模电流控制方法。首先,利用负载电流观测值计算维持输出电压稳定所需的输入功率;其次,通过控制电感电流调整变换器输... 针对传统线性控制方法下Boost变换器存在系统动态性能差和对负载扰动鲁棒性不强的问题,从功率平衡的角度提出1种定频滑模电流控制方法。首先,利用负载电流观测值计算维持输出电压稳定所需的输入功率;其次,通过控制电感电流调整变换器输入功率,从而将系统的状态轨迹限制在对负载扰动具有不变性的滑模面上,保证系统大信号稳定并提升其动态性能;最后,基于等效控制原理,通过PWM技术实现等效滑模控制,避免了传统滑模控制中存在的抖振及开关频率不稳定问题。在Simulink中对Boost变换器负载阶跃变换的工况进行仿真,将所提方法与传统线性控制方法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系统的动态性能更好,且能保证系统在负载大范围扰动下的大信号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等效滑模控制 负载扰动 功率平衡 大信号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模型的临界导通模式Boost变换器软开关方法
15
作者 王议锋 杨绍琪 +2 位作者 马小勇 陶珑 王忠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49-3059,共11页
在变换器高频化发展的趋势中,功率器件的软开关实现对变换效率的影响更加突出。无辅助电路的临界导通工作模式下,Boost变换器主开关管在特定增益下无法实现软开关。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能量模型及相应的软开关实现方法。首先,建立死区前... 在变换器高频化发展的趋势中,功率器件的软开关实现对变换效率的影响更加突出。无辅助电路的临界导通工作模式下,Boost变换器主开关管在特定增益下无法实现软开关。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能量模型及相应的软开关实现方法。首先,建立死区前后储能元件能量变化的数学模型。然后,结合死区起止时刻的能量平衡方程,研究软开关无法实现的电路机理。在此基础上,考虑开关管输出电容非线性特征,提出软开关实现方法,避免了复杂谐振过程的时域精确建模,提高软开关实现的准确性。最后,搭建500W实验样机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对谐振过程建模的传统时域模型,所提方法将实际开通电压降低47%,使峰值变换效率提升0.4%,进而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临界导通模式 能量模型 软开关 开关管输出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态Boost型DC/DC变换器的无源控制方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唐骐 王久和 胡经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71-175,共5页
分析三态Boost型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基于三态Boost型DC/DC变换器的EL模型方程,根据无源控制理论,提出一种三态Boost型DC/DC变换器的无源控制方法。通过阻尼注入的形式,可加速输入电流与输出电压到达稳态值。仿真结果表明,三态Boost... 分析三态Boost型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基于三态Boost型DC/DC变换器的EL模型方程,根据无源控制理论,提出一种三态Boost型DC/DC变换器的无源控制方法。通过阻尼注入的形式,可加速输入电流与输出电压到达稳态值。仿真结果表明,三态Boost型DC/DC变换器的无源控制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态boost型DC/DC变换器 EL模型 无源控制方法 阻尼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态伪连续导电模式二次型Boost变换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舒立三 许建平 +1 位作者 杨平 董政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1,共5页
当二次型Boost变换器的两个电感均工作于连续导电模式时,其控制-输出传递函数含有三个右半平面零点和两个谐振峰值点,增加了其控制环路补偿器的设计难度。本文提出了三态伪连续导电模式二次型Boost变换器,其输入电感L1工作于连续导电模... 当二次型Boost变换器的两个电感均工作于连续导电模式时,其控制-输出传递函数含有三个右半平面零点和两个谐振峰值点,增加了其控制环路补偿器的设计难度。本文提出了三态伪连续导电模式二次型Boost变换器,其输入电感L1工作于连续导电模式,中间电感L2工作于伪连续导电模式,从而获得一个额外的控制自由度,并实现两个控制环路的相互独立控制,既降低了控制环路补偿器的设计难度,又提高了变换器对负载变化的动态响应速度。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连续导电模式 二次型boost变换器 三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态Boost型DC/DC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及其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非线性控制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锦波 明文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71-177,共7页
针对传统的Boost型DC/DC变换器存在不稳定的零动态问题,Viswanathan K.提出了一种改进拓扑结构的三态Boost型DC/DC变换器。考虑到现有文献均采用小信号模型和相应的线性控制方法,难以发挥该三态Boost变换器的优势,为此,在建立三态Boost... 针对传统的Boost型DC/DC变换器存在不稳定的零动态问题,Viswanathan K.提出了一种改进拓扑结构的三态Boost型DC/DC变换器。考虑到现有文献均采用小信号模型和相应的线性控制方法,难以发挥该三态Boost变换器的优势,为此,在建立三态Boost型DC/DC变换器大信号状态空间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其多变量、非线性特点,基于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提出一种新颖的非线性控制方法。自制的样机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I控制方法相比,该新型非线性控制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较宽、稳态偏差小,而且动态性能也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型DC/DC变换器 状态空间平均模型 非线性控制方法 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 零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态Boost PFC变换器的高功率因数和轻载效率提升方法研究
19
作者 杨平 范文 +1 位作者 胡富平 彭晨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71-2380,共10页
工作于伪连续导电模式(pseudo-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PCCM)的三态Boost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采用传统解耦控制,在输入电压增大时,存在功率因数较低的问题。文中结合三态Boost PFC变换器具有两个控制... 工作于伪连续导电模式(pseudo-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PCCM)的三态Boost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采用传统解耦控制,在输入电压增大时,存在功率因数较低的问题。文中结合三态Boost PFC变换器具有两个控制自由度的特点,从变换器的输入电流表达式出发,提出一种三态Boost PFC变换器的变占空比正弦参考电流控制方法,采用变占空比控制变换器的主开关管,正弦参考电流控制续流开关管,并对变换器参数和控制环路进行设计。相比于传统解耦控制的,变占空比正弦参考电流控制的三态Boost PFC变换器具有更高的功率因数,同时也具有快速动态响应与宽负载范围的优点。在此基础上,针对三态Boost PFC变换器轻载效率低的问题,提出混合模式控制方法提升其轻载效率。最后,通过一台400W的实验样机验证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态boost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变占空比正弦参考电流控制 高功率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同二次Lyapunov函数的频率可控的Boost变换器切换律
20
作者 李思琪 张波 张伟悦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8,共9页
针对最小型切换律开关频率过高难以应用于工程实际的问题,建立了Boost变换器CCM运行的切换系统模型,基于共同二次Lyapunov函数提出1种新的切换律。根据切换律的数学表达式,分析变换器的稳态性能及动态性能,描述该切换律对变换器开关频... 针对最小型切换律开关频率过高难以应用于工程实际的问题,建立了Boost变换器CCM运行的切换系统模型,基于共同二次Lyapunov函数提出1种新的切换律。根据切换律的数学表达式,分析变换器的稳态性能及动态性能,描述该切换律对变换器开关频率的调节机制。仿真及实验表明,在该切换律的作用下,Boost变换器开关频率可控,不会出现切换系统特有的芝诺行为,且与现有控制策略相比,变换器的动态性能好,在受到外部扰动时电压波动更小,调节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换律 共同二次Lyapunov函数 开关频率 boost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