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D-STI联合RT-3DE对无心肌梗死的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右心房功能的评价
1
作者 张思然 李希娅 +2 位作者 王一凡 马乐 礼广森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25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评价无心肌梗死的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TVCAD)患者右心房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无心肌梗死的TVCAD患者5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两组:狭窄率50%~75%组28例、...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评价无心肌梗死的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TVCAD)患者右心房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无心肌梗死的TVCAD患者5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两组:狭窄率50%~75%组28例、狭窄率≥75%组28例。另外,筛选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RT-3DE检查获得右心房容积参数(RAV_(max)、RAV_(min)、RAVp),并计算右心房被动射血分数(RAPEF)、右心房主动射血分数(RAAEF)及右心房最大容积指数(RAVI_(max))。运用2D-STI测量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右心房应变率(RASRs、RASRe、RASRa)。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2D-STI参数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Gensin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2D-STI、RT-3DE以及二者联合使用对无心肌梗死的TVCAD患者右心房功能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狭窄率50%~75%组RAPEF、RASRe减低,RAAEF、RASRa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狭窄率50%~75%组相比,狭窄率≥75%组RAPEF、RASRs、RASRe及RASRa减低,RAV_(max)、RAV_(min)、RAVp、RAVI_(max)、RAAEF升高(均P<0.05)。狭窄率50%~75%组、狭窄率≥75%组2D-STI参数与NT-proBNP及Gensini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2D-STI、RT-3DE及二者联合应用对无心肌梗死的TVCAD患者右心房功能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8、0.8917、0.9564,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单独使用,且2D-STI优于RT-3DE。[结论]评价无心肌梗死的TVCAD患者右心房功能时,2D-STI联合RT-3DE的诊断效能高于单独使用,并且2D-STI优于RT-3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实时维超声心动图 右心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香苏合丸辅助治疗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敬 孙红春 +1 位作者 豆书梅 张羽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5-739,744,共6页
目的 探讨神香苏合丸辅助治疗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寒凝心脉型胸痹)患者1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 目的 探讨神香苏合丸辅助治疗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寒凝心脉型胸痹)患者1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进行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餐后口服神香苏合丸0.7 g/次,每天2次。于持续治疗2个疗程(3周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周)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6 min步行试验(6MWT)步行距离]、中医证候积分、心肌标志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3%(P<0.05)。治疗前,两者患者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中医证候评分、NLR和s ST2、ET-1、Ang-Ⅱ含量均显著降低或缩短,6MWT步行距离、NO含量和SAQ、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增加或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香苏合丸辅助治疗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可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香苏合丸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 寒凝心脉型胸痹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冠状动脉造影三支血管病变及完全闭塞病变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欣 江时森 徐东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冠状动脉造影三支血管病变及完全闭塞病变规律差异。方法中国南京入选冠心病患者3 021例(男性2 067例,68.42%),澳大利亚悉尼入选冠心病患者3 230例(男性2 195例,67.9%),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定量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冠状动脉造影三支血管病变及完全闭塞病变规律差异。方法中国南京入选冠心病患者3 021例(男性2 067例,68.42%),澳大利亚悉尼入选冠心病患者3 230例(男性2 195例,67.9%),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结果(1)澳大利亚人组三支血管病变、完全闭塞病变及总的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中国人组(P<0.01);(2)中国人组男性三支血管病变、完全闭塞病变率及总的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澳大利亚人组男性三支血管病变、完全闭塞病变率及总的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1);(3)澳大利亚人组男性及女性三支血管病变、完全闭塞病变率及总的Gensini积分,均分别显著高于中国人同性别组(P<0.01)。结论澳大利亚人组三支血管病变及完全闭塞病变率较中国人高;两组男性三支血管病变及完全闭塞病变率均比女性高;澳大利亚人组男性及女性的三支血管病变及完全闭塞病变率均比中国人组同性别患者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三支血管病变 完全闭塞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中国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心电图与造影特点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秋霞 赵俊昭 蔡坤燕 《中外医疗》 2017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0月84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前后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对比...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0月84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前后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4例患者中冠脉造影16例有2支或单支血管100%闭塞,28例有1~3支血管弥漫性狭窄;84例患者心电图正常者12例(14.29%),ST-T异常者26例(30.95%),异常Q波16例(19.05%),碎裂QRS波(f QRS波)32例(38.10%),V2-V3(或V4)R波递增不良(PRWP)者有12例(14.29%)。结论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心电图无特征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三支血管病变 心电图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骨下段小切口与全胸骨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三支血管病变后桥血管通畅率的对比观察
5
作者 苏丕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51-52,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胸骨下段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OPCABG)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治疗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术后桥血管通畅率。方法:对2013.8-2015.5期间在我院分组进行的经胸骨下段MIDOPCABG及... 目的:对比研究胸骨下段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OPCABG)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治疗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术后桥血管通畅率。方法:对2013.8-2015.5期间在我院分组进行的经胸骨下段MIDOPCABG及常规全胸骨正中切口OPCABG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各25例进行术后2年双源冠状动脉CT(CTCA)检查随访,对比两组桥血管的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胸骨下段小切口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三支血管病变 胸骨切口 对比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临床研究
6
作者 彭瑞君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2期2066-206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应用IABP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例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可见有3支血管不同程度的病变,在IABP循环支持下给予PCI术治疗。结果:IABP后SBP、DBP、MAP、HR、SaO2、LVEF...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应用IABP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例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可见有3支血管不同程度的病变,在IABP循环支持下给予PCI术治疗。结果:IABP后SBP、DBP、MAP、HR、SaO2、LVEF、PCWP、CI较术前明显改善,同时本研究还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存活率27例(90%),死亡率3例(10%)。结论:IABP是一种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有效的循环辅助方法,尽早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的抢救中将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三支血管病变 IA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评分在预测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主要不良临床心血管事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廖晨军 王秋实 +6 位作者 缪绯 吴宏超 李功辉 吴晓妍 林湧栾 刘芃 刘映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4-429,共6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评分(CHADS2评分)和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患者(TVD/LMD)主要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995例三支病变患者。根据CHADS2评分分为低评分组(0.1分)、中评分... 目的探讨脑卒中评分(CHADS2评分)和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患者(TVD/LMD)主要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995例三支病变患者。根据CHADS2评分分为低评分组(0.1分)、中评分组(2~3分)和高评分组(4—6分)。结果三组比较中,中、高评分组中冠状动脉病变评分(SYNTAX评分)明显高于低评分组。与低评分组比较,中、高评分组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更低,1年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HADS2评分(2~3分)组和(4~6分)组分别是1年内不良临床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表明,与SYNTAX评分(SS)及年龄、肌酐、射血分数评分(ACEF)相似,CHADS2评分可预测三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患者1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CHADS2评分可用于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左主干血管病变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评分(CHADS2评分) 危险分层 冠心病 三支血管病变(TVD) 左主干血管病变(LMD)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临床观察
8
作者 闫西鹏 张雪婷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12期1504-1505,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用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治疗,治疗组加用袁氏保元养心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用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治疗,治疗组加用袁氏保元养心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含服量均有所减少,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可改善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 中西医结合 对照治疗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可地尔对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临床疗效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善福 孙运 +1 位作者 陈丰毅 程帅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22期3930-3931,共2页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临床疗效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患者7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观察组(常规治疗+尼可地尔)各35例,对比两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临床疗效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患者7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观察组(常规治疗+尼可地尔)各35例,对比两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0.65±0.24)次、每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2.16±1.28)min均低于对照组的(1.36±0.41)次、(5.25±1.34)min,1个月内硝酸甘油服用量(284.42±82.54)pg/ml低于对照组的(354.71±115.8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86%)与对照组(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能改善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心绞痛症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冠心病 三支血管病变 心绞痛 心脑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心肌梗死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心功能不全与其心电图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韩霏 禹子清 +4 位作者 秦胜梅 方凌燕 李明辉 宿燕岗 葛均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1-445,共5页
目的:分析无心肌梗死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狭窄均≥70%)患者心功能不全与其心电图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7-03-01至2017-07-05期间入我院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心肌梗死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96例,... 目的:分析无心肌梗死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狭窄均≥70%)患者心功能不全与其心电图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7-03-01至2017-07-05期间入我院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心肌梗死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96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心功能正常组(LVEF≥50%)78例及心功能不全组(LVEF<50%)18例。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界值,并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心功能不全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96例无心肌梗死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中,心功能不全组18例(18.8%)。与心功能正常组比,心功能不全组患者心率、QRS波时限、校正的QT间期(QTc)均有明显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心率>70.5次/min(敏感度81.3%,特异度58.9%),QRS波时限>97.5 ms(敏感度82.4%,特异度67.5%),QTc>425 ms(敏感度93.8%,特异度41.1%),对心功能不全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在无心肌梗死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中,心电图指标仅QRS波时限>97.5 ms(OR=7.577,95%CI:1.094~52.490,P=0.030)与心功能不全呈正相关。结论:在未发生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严重三支血管病变的患者中,静息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提示这些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支血管病变 心功能 QRS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RS波对严重三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孟艳红 时慧 褚蕾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610-614,共5页
目的:研究静息心电图QRS波对严重三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方法:依据LVEF,于我院治疗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的168例冠心病患者被分为心功能正常组(LVEF≥50%,116例)和心功能不全组(LVEF<50%,52例)。比较两组一般临... 目的:研究静息心电图QRS波对严重三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方法:依据LVEF,于我院治疗的严重三支血管病变的168例冠心病患者被分为心功能正常组(LVEF≥50%,116例)和心功能不全组(LVEF<50%,52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静息心电图QRS波对这类患者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及这类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心功能正常组比较,心功能不全组年龄、心率(HR)、QRS波时限及碎裂QRS波(fQRS)、合并高血压比例均显著升高(P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HR、QRS波时限预测严重三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2、0.792、0.669,灵敏度分别为61.5%、69.2%、78.8%,特异度分别为65.5%、80.2%、4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HR≥74.5次/min、QRS波时限≥97.0 ms、fQRS、合并高血压是这类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50~9.555,P<0.05或<0.01)。结论:年龄、HR、QRS波时限、fQRS、合并高血压为严重三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其具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静息心电图 QRS波 三支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治鹏 宋续茂 王亮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2期55-55,5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例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可见有3支血管不同程度的病变,在IABP循环支持下给予PCI术治疗。结果 IABP治疗后SBP、DBP、...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例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可见有3支血管不同程度的病变,在IABP循环支持下给予PCI术治疗。结果 IABP治疗后SBP、DBP、MAP、HR、SaO2、LVEF、PCWP、CI较术前明显改善,同时,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严重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存活27例(90%),死亡3例(10%)。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三支血管病变 IABP 平均动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三支血管病变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皖灵 《大医生》 2021年第22期95-97,共3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三支血管病变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为防治冠心病患者出现三支血管病变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6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归...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三支血管病变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为防治冠心病患者出现三支血管病变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6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归为三支血管病变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84例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单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归为单支血管病变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冠心病患者发生三支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三支血管病变组中年龄≥50岁、男性、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中以下学历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单支血管病变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男性、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中以下学历、低水平血清HDL-C均为冠心病患者发生三支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OR=4.419、2.798、3.177、5.249、3.636、1.412,均P<0.05)。结论年龄≥50岁、男性、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中以下学历、低水平血清HDL-C均为冠心病患者三支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可采取相应措施及时预防患者发生三支血管病变,控制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三支血管病变 影响因素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王明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5-5,7,共2页
探讨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指导其一级预防。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三支血管病变划为三支病变组49例和≤2支血管病变划为非三支病变组71例,将二者对比及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因... 探讨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指导其一级预防。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三支血管病变划为三支病变组49例和≤2支血管病变划为非三支病变组71例,将二者对比及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与非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HDL-C水平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吸烟史、饮酒史、BMI、TC、TG、LDL-C水平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是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21、5.007、3.346,P=0.012、0.001、0.031<0.05),而高HDL-C水平是其保护因素(OR=0.708,P=0.003<0.05)。结论 高龄、高血压、糖尿病是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DL-C水平是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三支血管病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左主干病变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症状和生活质量的益处
15
作者 朱伯达 禹天同 +11 位作者 韩鹏 张博辉 张玺 袁平 王刚 杨易 朱惠莉 孙盼盼 李彤彤 赵帅 李成祥 廉坤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5年第2期93-100,共8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否改善合并糖尿病的左主干病变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4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CI的左主干病变...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否改善合并糖尿病的左主干病变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4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CI的左主干病变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并将其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症状以及生活质量[分别采用Rose呼吸困难量表(RDS)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生命质量SF-12量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手术资料以及1个月和1年随访资料。结果 在440例左主干病变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中,糖尿病组患者176例(40.00%),其高血压病、外周动脉疾病和左回旋支病变比例较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均P<0.05)。在1个月随访时,两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全因死亡率相似(均P>0.05),而在1年随访时,糖尿病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P=0.013)。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是成功血运重建1个月和1年内MACE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否患有糖尿病,在1个月和1年随访时,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和心绞痛以及生活质量都有显著改善(均P<0.05)。糖尿病组患者显示出与非糖尿病组患者相似的呼吸困难和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均P>0.05),并且心绞痛缓解更为显著(P=0.013)。此外,每位患者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数量是呼吸困难(OR 0.723,95%CI 0.525~0.997,P=0.048)和心绞痛缓解(OR 0.686,95%CI 0.473~0.995,P=0.047)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对比剂用量(OR 0.995,95%CI0.992~0.999,P=0.008)则是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成功PCI对于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益,适用于患有糖尿病的左主干病变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主干病变 三支血管病变 糖尿病 症状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林惠 庄玲丹 陈月秀 《黑龙江中医药》 2024年第3期56-58,共3页
目的:调查并分析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在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49例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西雅图心绞... 目的:调查并分析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在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49例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和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患者SAQ平均得分为(74.88±9.387)分,自我管理平均得分为(53.44±9.20)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和疾病相关因素;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性别、PCI术时间、是否接受过冠心病的健康教育是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差。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时应考虑患者的性别、是否接受过冠心病的健康教育及医保/PCI术时间等因素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支血管病变 自我管理能力 患者自我管理 个性化干预 人口学因素 多元线性回归 PCI术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微创胸骨下段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三支血管病变 被引量:4
17
作者 苏丕雄 顾松 +5 位作者 刘岩 张希涛 颜钧 安向光 高杰 辛悦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2期74-78,共5页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胸骨下段“L”形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三支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总结应用此技术的手术适应证及关键技术.方法 2013年3月至2013年7月,连续为80例三支血管病变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者进行了... 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胸骨下段“L”形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三支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总结应用此技术的手术适应证及关键技术.方法 2013年3月至2013年7月,连续为80例三支血管病变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者进行了微创胸骨下段”L”形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63.22±9.44)岁;32例合并左主干病变;需行旁路移植的中间支病变26例;高起源钝缘支58例.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4例,其中前壁5例,下壁6例,侧壁3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例.术前不稳定心绞痛58例,术前因不能控制心绞痛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8例.心功能Ⅱ级34例,Ⅲ级23例,Ⅳ级2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68±0.08,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6.67±4.47) mm.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1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7例,脑部出血或梗塞性疾病5例,外周血管病变6例.术前PCI 6例.术前升主动脉内径(34.50±6.73) mm,合并严重钙化14例.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或喉插管麻醉.均采用胸骨下段“L”形小切口,有中间支或高起源钝缘支需旁路移植,则从2~3肋间横断1/2胸骨,无则从3~4肋间横断.用微创取乳内动脉撑开器取左侧乳内动脉,腔镜取大隐静脉.5例年龄小于60岁患者取桡动脉与左乳内动脉(LIMA)先行“Y”形吻合备用.“人”字形打开心包,早期用心脏组织固定器,后期用微创心脏组织固定器(MEDOS StableV1)固定心脏,先行LIMA至前降支(LAD)吻合,后分别行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悬吊心包暴露升主动脉用Heart-string辅助行旁路血管与升主动脉吻合.最后行中间支或高起源钝缘支旁路移植,近端则采用“Y”形吻合.结果 全组80例.2~3肋间横断“L”形切口78例,3~4肋间横断2例,平均切口长度(14.96±1.42) cm.无改行全胸骨切口或改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病例.全组手术时间(205.42 ±32.17) min,旁路移植血管(3.01±0.47)支,LIMA至LAD旁路80支,至右冠状动脉(RCA)及其分支70支,到左回旋支(LCX)及其分支65支,到中间支26支.62例(77.5%,62/80)未输血.术后(20.41±11.08)h拔除气管插管,监护(4.23±2.11)天.术后(11.50 ±3.21)天治愈出院.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或再次开胸止血,无伤口感染或胸骨哆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新发心房颤动28例.1例80岁女患者,术后4天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呼吸道阻塞引起呼吸心脏骤停死亡.全部出院患者随访3~6个月,无心绞痛复发和死亡,2例因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再次入院.结论 胸骨下段微创“L”形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三支血管病变有效、安全,是微创旁路移植治疗三支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此技术能完成包括回旋支在内的所有冠状动脉靶血管的旁路移植吻合,合理选择病例和术者,足够的全胸骨劈开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经验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微创小切口 三支血管病变
原文传递
胸骨下段小切口和全胸骨切口OPCABG治疗三支血管病变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顾松 苏丕雄 +5 位作者 刘岩 张希涛 颜钧 安向光 高杰 辛悦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6年第1期-,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胸骨下段'L'形小切口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G)与常规OPCABG治疗冠心病三支病变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8月至12月期间160例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按区组随机化分组为经胸骨下段... 目的 对比研究胸骨下段'L'形小切口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G)与常规OPCABG治疗冠心病三支病变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8月至12月期间160例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按区组随机化分组为经胸骨下段小切口OPCABG、全胸骨切口OPCABG两组,每组80例.由同一术者实施手术,术后随访.结果 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无术中中转体外循环.两组平均旁路血管数量、新发房颤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胸骨切口组相比,胸骨下段小切口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左乳内动脉采集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胸骨切口长度、I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明显优于前者.另外,胸骨下段小切口组95.0%(76/80)保持了左侧胸膜的完整性,高于全胸骨切口组(75.0%,60/80).胸骨下段小切口组术后24 h心包纵隔引流量为(294.22±124.71) ml,明显少于全胸骨组(407.80±146.9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胸骨下段小切口组输血5例(6.3%),全胸骨组56例(70.0%).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CT检查,两组各有4例大隐静脉旁路血管闭塞(6个月通畅率95.0%).随访12~ 16个月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 经胸骨下段小切口OPCABG手术不增加手术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避免了全胸骨切开,具有脱机拔管早、ICU停留时间短、输血少、住院天数少、恢复快等优势.经胸骨下段小切口OPCABG手术治疗三支血管病变有良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是微创冠脉旁路移植治疗三支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三支血管病变
原文传递
CHA_(2)DS_(2)-VASc卒中风险评分对冠心病三支血管或左主干病变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秋实 李虹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4130-4136,共7页
背景SYNTAX评分是基于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常用的评分系统之一,但临床上需要一种基于一般临床资料的评估方法,以提高其预测效力。目的探讨CHA_(2)DS_(2)-VASc卒中风险评分在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TVD)或左主干... 背景SYNTAX评分是基于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常用的评分系统之一,但临床上需要一种基于一般临床资料的评估方法,以提高其预测效力。目的探讨CHA_(2)DS_(2)-VASc卒中风险评分在冠心病三支血管病变(TVD)或左主干病变(LMD)患者中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09年1月—2014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630例TVD/LMD患者,根据SYNTAX评分分为轻度病变组(0~22分)276例、中度病变组(23~32分)249例和重度病变组(≥33分)105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探究定量资料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CHA_(2)DS_(2)-VASc和SYNTAX评分是否为TVD/LMD患者3年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3年内发生MACE的效能。使用Delong方法对CHA_(2)DS_(2)-VASc评分、SYNTAX评分以及两评分系统联合预测MACEs的ROC曲线进行比较。结果不同SYNTAX评分组在年龄、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SYNTAX评分、CHA_(2)DS_(2)-VASc评分、3年内MACEs、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A_(2)DS_(2)-VASc评分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109,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1.753,95%CI(1.047,2.938)]、LVEF[OR=0.962,95%CI(0.942,0.982)]、SYNTAX评分[OR=1.028,95%CI(1.002,1.055)]及CHA_(2)DS_(2)-VASc评分[OR=1.210,95%CI(1.070,1.369)]升高是TVD/LMD患者3年内发生MACE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YNTAX评分预测MACE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638,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MACEs的AUC是0.619。联合应用SYNTAX评分及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MACEs的AUC是0.685。使用Delong方法进行头对头比较发现,SYNTAX与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MACEs的AUC差值为0.019(P=0.587),提示SYNTAX与CHA_(2)DS_(2)-VASc评分都具有对MACEs的预测效果,但其AUC差值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应用SYNTAX评分和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MACEs与SYNTAX评分单独预测MACEs的AUC差值为0.0469(P=0.046),与CHA_(2)DS_(2)-VASc评分单独预测MACE的AUC差值为0.0659(P=0.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HA_(2)DS_(2)-VASc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TVD/LM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3年内MACE的发生情况,联合CHA_(2)DS_(2)-VASc与SYNTAX评分系统,可有效提高对3年MACEs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HA_(2)DS_(2)-VASc评分 SYNTAX评分 三支血管病变 左主干病变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血脂水平分布情况
20
作者 周海鹏 关绍义 +5 位作者 李娜 黄光华 张莉莉 孙莹 马蕊 马颖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36-539,543,共5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的血脂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11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治疗的1001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37例,年龄29~93岁;女性264例,年龄34~85岁。记录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住院期间的空腹...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的血脂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11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治疗的1001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37例,年龄29~93岁;女性264例,年龄34~85岁。记录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住院期间的空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分布情况。结果各年龄组男性患者的TC均值都处于合适水平,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男性41~50岁组的TG均值水平最高,年龄≤30岁组最低,51~60岁、61~70岁、71~80岁、81~93岁组的TG均值随年龄增长有逐渐降低趋势;各年龄段LDL-C均值均未达到治疗目标,男性年龄≤30岁组、31~40岁组LDL-C均值水平较高,81~93岁组最低;各年龄段男性患者HDL-C均值均在合适水平,随年龄增加无明显降低趋势。各年龄组女性患者的TC均值均在合适水平,31~50岁、51~60岁组TC均值较高,81~90岁组最低,随年龄增加有下降趋势;女性31~50岁、51~60岁、61~70岁组TG均值均高于指南要求水平,51~60岁组最高,71~80岁组最低;各组LDL-C均值均>1.40 mmol/L,均未达到治疗目标,51~60岁、61~70岁组均值水平较高,51~60岁组最高,81~90岁组最低;各年龄段女性患者HDL-C均值均在合适水平,随年龄增加有降低趋势。男性TC异常发生率为12.1%(89/737),女性为20.8%(55/264);男性TG异常发生率为30.4%(224/737),女性为34.8%(92/264);男性LDL-C异常发生率为89.9%(663/737),女性为91.7%(242/264)。结论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无论男女,其LDL-C均值均未达到治疗目标值;其余3项血脂指标的血脂异常发生率女性均高于男性,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三支血管病变 总胆固醇 甘油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