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纳米零价铁/钯(ZVI/Pd)双金属活性炭去除水中三氯乙烯(TCE)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巍 左军 +3 位作者 韩晓琳 邱兆富 吕树光 应维琪 《净水技术》 CAS 2013年第1期67-73,共7页
使用"初湿含浸法"将纳米级零价铁/钯(ZVI/Pd)颗粒负载于颗粒活性炭(GAC)上,考察制得的反应性活性炭(RAC)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TCE)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在制得的RAC中零价铁以纳米颗粒的形式负载其上,粒径范围在50~100 nm之... 使用"初湿含浸法"将纳米级零价铁/钯(ZVI/Pd)颗粒负载于颗粒活性炭(GAC)上,考察制得的反应性活性炭(RAC)去除地下水中三氯乙烯(TCE)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在制得的RAC中零价铁以纳米颗粒的形式负载其上,粒径范围在50~100 nm之间,其负载量具有上限,一般低于30%。相比于GAC,RAC的BET比表面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RAC上的铁成分主要以非晶态的形式存在,具有较高的分散度。通过批式试验发现,RAC能够快速有效降低水中TCE浓度,其去除动力学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模型。萃取试验和氯离子检测结果表明,RAC在吸附TCE的同时可以对其进行还原脱氯,在48 h内不同RAC对于吸附其上的TCE的脱氯比例可达14.5%~30.4%。RAC对于水中TCE的去除能力短期内以吸附为主,铁含量的增加不利于其对于TCE的吸附但会有助于增加长期TCE的还原降解量。RAC在不同溶解氧环境下对TCE的去除性能优良,在短期内并没有太大区别;但若经过大量好氧(DO=6.9 mg/L)的纯水浸泡,表面零价铁颗粒可能逐渐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 颗粒活性炭 反应性活性炭 三氯乙烯(tce) 地下水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解协同氧化技术深度降解三氯乙烯和1,4-二恶烷复合污染
2
作者 贺妮 肖劲光 +2 位作者 冯闯 刘喜 肖武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98-104,共7页
三氯乙烯(TCE)是地下水中分布较普遍且难以降解的一类污染物,具有密度大、迁移能力强、相对持久及生物难降解等性质,常见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存在TCE去除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此外,在大多数TCE污染场地地下水中常发现有氯代烃稳定剂1,4-... 三氯乙烯(TCE)是地下水中分布较普遍且难以降解的一类污染物,具有密度大、迁移能力强、相对持久及生物难降解等性质,常见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存在TCE去除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此外,在大多数TCE污染场地地下水中常发现有氯代烃稳定剂1,4-二恶烷(1,4-D)的伴生污染且难以综合去除。当前,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等优点备受青睐,是一种降解有机污染最有效的技术之一。研究以铁碳原电池(n ZVI/C)为活化剂,过氧化钙(CP)为增强剂,柠檬酸/过硫酸钠(CA/PS)为氧化剂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微电解-氧化耦合技术体系(n ZVI/C/CP-CA/PS)探究水中高浓度TCE的降解。考察了不同修复体系类型、药剂投加比、间隔投放时间及反应温度对降解TCE的影响,并初步探究了耦合体系对TCE及1,4-D复合污染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为20℃,间隔时间为3h,活化剂n ZVI/C、增强剂CP与氧化剂CA/PS摩尔投加比为35∶0.5∶26的条件下,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0μg/L的TCE经n ZVI/C/CP-CA/PS耦合体系处理6h后,出水浓度满足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Ⅳ类水要求,去除率接近100%。降解机制说明TCE在活性炭吸附及n ZVI/C/CP原电池的还原脱氯作用下优先发生部分降解,随后通过原电池及其产物进一步活化CA/PS氧化剂产生·OH和SO_(4)·^(-)等强氧化性自由基起到深度降解的目的,从而使TCE的浓度进一步降低,且降解过程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该试验表明n ZVI/C/CP-CA/PS耦合体系对高浓度TCE的降解兼具高效及经济双重优势,并在TCE及1,4-D复合污染场地的修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有助于推进该耦合体系在有机污染水处理行业的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解-氧化 三氯乙烯(tce) 1 4-二恶烷 有机复合污染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钠对砂壤土中三氯乙烯的氧化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蔡信德 吴嘉怡 +3 位作者 杜文婷 李荣飞 李诗殷 杨子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63-1267,共5页
以过硫酸钠(Na2S2O8)为氧化剂,柠檬酸(CA)螯合Fe(Ⅱ)溶液作为活化剂,对砂壤土中的三氯乙烯(TCE)进行处理.采用正交试验获得优化操作条件为:Na2S2O8浓度5mmol/L,Fe(Ⅱ)浓度2.5mmol/L,CA浓度0.25mmol/L,反应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土壤中... 以过硫酸钠(Na2S2O8)为氧化剂,柠檬酸(CA)螯合Fe(Ⅱ)溶液作为活化剂,对砂壤土中的三氯乙烯(TCE)进行处理.采用正交试验获得优化操作条件为:Na2S2O8浓度5mmol/L,Fe(Ⅱ)浓度2.5mmol/L,CA浓度0.25mmol/L,反应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土壤中不同浓度的TCE去除率均在93%以上.对于污染程度高的土壤,采用连续氧化处理可达到较高的修复目标要求.土柱实验结果表明经过Na2S2O8溶液氧化7d后,TCE氧化率达到88.9%以上,且去除效果与处理方式有关,分次加入方式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钠 Fe(Ⅱ) 柠檬酸 氧化 三氯乙烯(t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氧化去除砂壤土中三氯乙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嘉怡 蔡信德 +2 位作者 靖元孝 韩蕊 郭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0-814,共5页
以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三氯乙烯(TCE)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锰酸钾(KMnO4)对工业场地土壤中的TCE进行处理,探讨了不同氧化条件、污染物初始浓度、氧化次数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试验获得优化操作条件为:KMnO4浓度125mg/L,pH7... 以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三氯乙烯(TCE)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锰酸钾(KMnO4)对工业场地土壤中的TCE进行处理,探讨了不同氧化条件、污染物初始浓度、氧化次数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试验获得优化操作条件为:KMnO4浓度125mg/L,pH7,反应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100mg/kg的TCE去除率达到93.7%.TCE的去除率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对于污染程度高的土壤,2次处理能有效提高去除率.土柱实验结果表明经过KMnO4溶液淋洗12d后,初始浓度为50mg/kg的TCE氧化率均达到88.1%以上,降低淋洗流速可提高TCE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 氧化 砂壤土 三氯乙烯(t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乙烯对人角质形成细胞NO合成及细胞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叶良平 汪立杰 +1 位作者 沈彤 朱启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TCE)对人角质形成细胞(KC)一氧化氮(NO)合成以及细胞活力的影响,探讨三氯乙烯引起皮肤细胞毒性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以0.125、0.25、0.5、1.0、2.0mmol/L浓度的TCE染毒4h,另以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TCE)对人角质形成细胞(KC)一氧化氮(NO)合成以及细胞活力的影响,探讨三氯乙烯引起皮肤细胞毒性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以0.125、0.25、0.5、1.0、2.0mmol/L浓度的TCE染毒4h,另以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100μmol/L预处理细胞30min后再行TCE处理,分别于染毒后12h、24h、48h、72h时检测细胞上清中NO的含量,MTT法观察细胞活力。结果低剂量的TCE不引起NO含量改变(与溶剂对照比较,P>0.05),0.5、1.0、2.0mmol/L浓度的TCE染毒组NO含量分别在染毒后的24h、48h和72h开始升高(P<0.05),对应的细胞活力则相应下降(P<0.05);AG预处理的0.5、1.0和2.0mmol/LTCE染毒组在处理48h后NO含量开始下降(与对应的TCE染毒组比较,P<0.05),且回复到正常溶剂对照水平(P>0.05),其所对应的细胞活力逐步回升(与对应的TCE染毒组比较,P<0.05)。结论TCE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诱导人KC产生NO,而过量的NO可能介导了TCE的KC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tce) 角质形成细胞(KC) 一氧化氮(NO) 氨基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性三氯乙烯中毒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砚朦 莫曦明 张新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年第13期88-90,共3页
目的对本市一家通讯设备公司的作业现场、接触者班末尿及现场工人使用的“洗板水”进行检测分析,旨在为职业病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气相色谱法(GC-FID法)测定车间空气中的三氯乙烯(TCE),顶空气相色谱法(GC-HS)测定尿样中的三氯... 目的对本市一家通讯设备公司的作业现场、接触者班末尿及现场工人使用的“洗板水”进行检测分析,旨在为职业病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气相色谱法(GC-FID法)测定车间空气中的三氯乙烯(TCE),顶空气相色谱法(GC-HS)测定尿样中的三氯乙酸(TCA)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法)对“洗板水”进行挥发组分分析。结果活性碳管采集的具有代表性的3个作业点共31份空气样本,浓度范围在31.2~120.1mg/m3,平均浓度为72.5mg/m3,超出我国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2.4倍;在工人使用的溶剂“洗板水”中发现含有大量的三氯乙烯成分,含量为93.24%,接触工人班后尿样中TCA含量平均为51.86±24.09m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结合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可确定此次职业性损害由三氯乙烯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tce) GC法 CC/MS法 职业性三氯乙烯中毒 检测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顶空气相色谱法 MG/M^3 GC-FID法 GC-M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葱假单胞菌G4对三氯乙烯的降解特性研究
7
作者 李利文 甘义群 +3 位作者 周爱国 韩莉 于凯 余婷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9,共5页
三氯乙烯(TCE)是地下水中最常检测到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且具有疑似致癌性,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生物修复因其花费低,并能将TCE彻底降解而被广泛关注。Burkholderia cepacia.G4是一种能有效降解TCE的微生物菌株。文章从共代谢基... 三氯乙烯(TCE)是地下水中最常检测到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且具有疑似致癌性,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生物修复因其花费低,并能将TCE彻底降解而被广泛关注。Burkholderia cepacia.G4是一种能有效降解TCE的微生物菌株。文章从共代谢基质种类、接种时期、耐受性3个方面研究了G4菌株对TCE的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3种共代谢基质—葡萄糖、苯酚和甲苯,G4菌株能够以甲苯和苯酚为基质进行TCE的代谢降解,而无法利用葡萄糖进行共代谢降解;苯酚-TCE共代谢降解速率高于甲苯-TCE的共代谢降解速率;G4以苯酚-TCE为共代谢基质,其在稳定期对TCE的降解速率要高于对数期,降解速率为1 040μg/(L·h);G4菌株对TCE的耐受浓度约为1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HOLDERIA cepacia-G4 三氯乙烯(tce) 共代谢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中三氯乙烯的好氧代谢研究
8
作者 王雪莲 席彩杰 +2 位作者 杨琦 甘小莉 尚海涛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6年第1期69-75,共7页
本实验选取了苯酚、苯甲酸、苯、甲苯、氯苯等五种化合物作为活性污泥的驯化基质,以瓦呼仪作为测试手段,分析了五种基质在驯化后的活性污泥中的可降解性及三氯乙烯(TCE)在不同基质驯化后的活性污泥中的可生化性,并用计算出的12h有... 本实验选取了苯酚、苯甲酸、苯、甲苯、氯苯等五种化合物作为活性污泥的驯化基质,以瓦呼仪作为测试手段,分析了五种基质在驯化后的活性污泥中的可降解性及三氯乙烯(TCE)在不同基质驯化后的活性污泥中的可生化性,并用计算出的12h有机物氧化率表征有机物的可生化性难易度。苯酚、苯甲酸、甲苯、苯在40mg/L时的氧化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3.71%、64.67%、39.24%、9.15%。氯苯仅在20mg/L时可降解,氧化率为46.09%,据此推断出几种代谢基质的可降解性从易到难的顺序为:苯酚〉苯甲酸〉甲苯〉苯〉氯苯。在甲苯、苯酚、苯甲酸、氯苯驯化后的活性污泥中TCE在50μg/L时,其氧化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4.14%、33.69%、23.91%、21.11%。在苯驯化后的活性污泥中TCE仅在10μg/L时可降解,氧化率为13.8%。据此可推断出TCE在五种代谢基质中的可生化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甲苯〉苯酚〉苯甲酸〉氯苯〉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tce) 可降解性 瓦呼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氧化改性石墨毡电芬顿体系对三氯乙烯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雷丽丹 周正伟 +4 位作者 高雅 黄颖 多雪文 崔艳萍 黄照强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8-116,共9页
三氯乙烯(TCE)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广泛地用于各类工业行业中,因其高密度、难降解和高毒性的特点,容易在地下水中积累,对地下水环境的安全和人类的生存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需要进行有效处理。采用电化学氧化改性后的石墨毡(GF)作为工... 三氯乙烯(TCE)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广泛地用于各类工业行业中,因其高密度、难降解和高毒性的特点,容易在地下水中积累,对地下水环境的安全和人类的生存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需要进行有效处理。采用电化学氧化改性后的石墨毡(GF)作为工作电极,稳定的钛基混合金属氧化物(Ti-MMO)作为对电极,构成有效的GF改性阴极电芬顿体系,通过简单、易操作的交替电极极性,完成GF的电化学氧化改性和电解全过程,并利用改性GF阴极电芬顿体系对TCE进行电化学降解试验,推测了TCE的降解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改性时,电化学氧化改性GF作阳极,Ti-MMO作阴极,200 mA电流下改性30 min后,改性效果最佳;以H_(2)O_(2)产生量为对照,在100 mA电流下最佳改性GF阴极电芬顿体系可产生42.57 mg/L的H_(2)O_(2);改性GF体系电解4 h后,对3.00 mg/LTCE的去除率达89.54%;GF的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分析结果显示,GF在改性后表面含氧官能团(OGs)数量显著增加;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测定不同反应体系中羟基自由基(·OH)的生成量显示,改性GF构成的阴极电芬顿体系中·OH的生成量显著提升3倍以上,显著强化了改性GF体系对TCE的降解效果;改性GF体系对TCE进行连续循环降解3个周期后,TCE的去除率下降至65.34%,再次极性反转后,TCE的去除率可以提升至70.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毡(GF) 电化学氧化改性 三氯乙烯(tce)降解 阴极电芬顿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乙烯对厌氧水解酸化菌的抑制作用及去除特性
10
作者 宋雨佩 马玉石 +2 位作者 张朝志 沈志强 周岳溪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88-1096,共9页
三氯乙烯(TCE)是石化废水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对微生物具有极强的毒性。通过对挥发性脂肪酸批次试验进行生物测定,探讨TCE对厌氧水解酸化菌的产酸抑制作用,在TCE作用下水解酸化菌的胞外聚合物(EPS)和污泥zeta电位的变化以及TCE的去除特... 三氯乙烯(TCE)是石化废水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对微生物具有极强的毒性。通过对挥发性脂肪酸批次试验进行生物测定,探讨TCE对厌氧水解酸化菌的产酸抑制作用,在TCE作用下水解酸化菌的胞外聚合物(EPS)和污泥zeta电位的变化以及TCE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TCE浓度为75 mg/L(半抑制浓度,EC_(50))时,对水解酸化菌的产酸量有抑制作用;随着TCE浓度升高,水解酸化菌的EPS中蛋白质浓度先增大后减少,其中TCE浓度为_(50) mg/L时EPS中蛋白质浓度达到最大值,为(33.94±0.25)mg/L;zeta电位的结果显示,污泥的凝聚性能随TCE浓度增大(0~100 mg/L)而增大;厌氧水解酸化菌对TCE的脱氯能力随TCE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水解酸化菌转化TCE的脱氯率由TCE浓度为10 mg/L时的77.83%降为200 mg/L时的6.67%。TCE对水解酸化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TCE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来抑制微生物活性,进而限制水解酸化菌降解TCE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tce) 水解酸化 厌氧颗粒污泥 比产酸活性 生物脱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活化过硫酸钠耦合甲酸技术去除水溶液中六价铬与三氯乙烯复合污染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磊 《净水技术》 CAS 2019年第A01期230-233,240,共5页
采用热活化过硫酸钠(PS)耦合甲酸(FA)技术处理水溶液中三氯乙烯(TCE)与六价铬[Cr(Ⅵ)],并考察温度的影响以及复合污染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50℃时,当过PS和FA浓度均为100 mmol/L时,单独TCE或Cr(Ⅵ)分别在45 min和60min内基本完全去除。... 采用热活化过硫酸钠(PS)耦合甲酸(FA)技术处理水溶液中三氯乙烯(TCE)与六价铬[Cr(Ⅵ)],并考察温度的影响以及复合污染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50℃时,当过PS和FA浓度均为100 mmol/L时,单独TCE或Cr(Ⅵ)分别在45 min和60min内基本完全去除。在TCE和Cr(Ⅵ)复合污染体系中,升高温度可提升复合污染的去除效率;TCE对Cr(Ⅵ)的还原具有轻微促进作用,而Cr(Ⅵ)会抑制TCE的降解。电子顺磁共振(EPR)试验证实了热活化PS耦合FA体系中羟自由基(·OH)和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2^·-)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tce) 六价铬 热活化过硫酸钠 二氧化碳自由基(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和氧气共存下三氯乙烯高效降解菌Pseudomonas putida HO1的分离鉴定与降解特性
12
作者 薛晨 李翠 +3 位作者 刘明慧 余锦涛 欧阳葳葳 刘慧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8-265,共8页
三氯乙烯(TCE)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有机物,不仅在环境中更稳定、更难降解,而且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风险。前期研究发现通过电化学体系向地下水环境中同时通入氢气(H_(2))和氧气(O_(2))能促进TCE的降解。通过持续通H_(2)、O_(2)及二氧化... 三氯乙烯(TCE)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有机物,不仅在环境中更稳定、更难降解,而且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风险。前期研究发现通过电化学体系向地下水环境中同时通入氢气(H_(2))和氧气(O_(2))能促进TCE的降解。通过持续通H_(2)、O_(2)及二氧化碳(CO_(2))气体的条件下,从氯代烃污染沉积物中富集、分离得到一株TCE降解菌(编号为HO1),通过对该降解菌HO1进行鉴定,研究其在H_(2)/O_(2)共存条件下对TCE的降解特性,并考察其对TCE污染沉积物的强化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降解菌HO1细胞呈杆状,菌团呈大小均匀的浅粉色球状,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命名为Peudomonas putidaHO1;该菌株能利用所试的15种碳源生长;该菌株在纯O_(2)和H_(2)/O_(2)共存条件下能高效降解TCE,TCE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TCE降解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63 9±0.005 6) d^(-1)和(0.047 5±0.004 9) d^(-1);该菌株能同时利用体系中的H_(2)、O_(2)及CO_(2)合成自身有机物质,为细胞生长提供能量;在H_(2)/O_(2)共存的TCE污染沉积物体系中,加入该菌株能显著促进TCE的降解;在寡有机物的地下环境中,利用该菌株,通过通入H_(2)/O_(2)有望强化TCE污染沉积物的生物修复。该菌株可为实际场地微生物修复TCE提供可能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tce) 污染沉积物 降解菌HO1 氢气 氧气 分离鉴定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E/PCE的DNAPL污染及零价铁墙防治技术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国俊 孟洪 +1 位作者 薛峰 纪志娟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8,共7页
介绍了一种国内环保领域鲜有提及的土壤及地下水中的重非水相液体污染即:DNAPL污染,并以三氯乙烯(TCE)和四氯乙烯(PCE)为例阐述了其产生来源、危害及污染行为。针对DNAPL污染,详细论述了零价铁墙防治原理、降解途径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DNAPL污染 三氯乙烯(tce) 四氯乙烯(PCE) 零价铁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下水PCE/TCE污染原位曝气修复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华清 李义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3-57,共5页
通过TMVOC软件模拟了PCE/TCE在渗流区"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污染物泄露、重新分布和原位曝气修复过程中的污染物运移行为,确定了最佳曝气流量和曝气时间。结果表明:PCE/TCE污染物在泄露和重新分布过程中在重力作用和毛细作用下... 通过TMVOC软件模拟了PCE/TCE在渗流区"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污染物泄露、重新分布和原位曝气修复过程中的污染物运移行为,确定了最佳曝气流量和曝气时间。结果表明:PCE/TCE污染物在泄露和重新分布过程中在重力作用和毛细作用下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污染羽在垂直方向到达隔水层,水平方向达到23.3m,顺水流方向的污染范围明显大于逆水流方向。曝气修复初期污染范围会有所扩大,但是污染物浓度和总量会减少,曝气影响范围并不是随着曝气流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超过最佳曝气流量值后,增大曝气流量对影响范围的改变效果不大。论文研究条件下最佳曝气速率为6m3/h,影响半径达18m,需要45d完成修复,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区域面积及地下水埋深确定曝气井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四氯乙烯(PCE) 三氯乙烯(tce) 原位曝气(AS) 修复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亚铁去除水中TCE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群 杨琦 +2 位作者 刘争 陈海 李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5期12606-12609,共4页
[目的]以地下水中常见氯代烃污染物三氯乙烯(TCE)为目标污染物,采用自制硫化亚铁(Fe S)作还原剂,探讨两种物质的反应情况。[方法]在厌氧环境下,通过批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硫化亚铁降解TCE的反应动力学并探讨反应机理。[结果]在5... [目的]以地下水中常见氯代烃污染物三氯乙烯(TCE)为目标污染物,采用自制硫化亚铁(Fe S)作还原剂,探讨两种物质的反应情况。[方法]在厌氧环境下,通过批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硫化亚铁降解TCE的反应动力学并探讨反应机理。[结果]在50℃下,污染物初始浓度为20 mg/L,硫化亚铁浓度为10 g/L,反应48 h后,TCE的去除率可达到80%。硫化亚铁降解TCE的反应符合伪一级动力学反应,反应速率常数(K)为0.032 8 h-1,半衰期为21.13 h。对比试验结果显示,12 h后硫化亚铁吸附TCE达到吸附/解吸平衡,之后TCE的去除以化学降解为主。[结论]硫化亚铁对TCE有一定的降解和吸附作用,反应的主要产物为乙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亚铁 三氯乙烯(tce) 影响因素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VI与TCE反应参数优化及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16
作者 高艳娇 黄润竹 +1 位作者 刘瑞 宋铁红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22,共3页
以批量研究的方法,考察了ZVI纯度、ZVI粒径、ZVI投量、p H值、温度和初始TCE浓度对TCE去除的影响,建立了ZVI去除TCE的动力学方程。最佳参数为:ZVI纯度92%,ZVI粒径30目,ZVI投量30 g,p H值为6.0,温度25℃,初始TCE质量浓度50 mg/L。最佳条... 以批量研究的方法,考察了ZVI纯度、ZVI粒径、ZVI投量、p H值、温度和初始TCE浓度对TCE去除的影响,建立了ZVI去除TCE的动力学方程。最佳参数为:ZVI纯度92%,ZVI粒径30目,ZVI投量30 g,p H值为6.0,温度25℃,初始TCE质量浓度50 mg/L。最佳条件下TCE去除率可达73.6%,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tce) 零价铁(ZVI)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对天然水体中甲基对硫磷和三氯乙烯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婧怡 袁宏林 +4 位作者 石宝友 解建坤 晏晓敏 李涛 王东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78-1786,共9页
采用序批式试验研究了3种粉末活性炭(PAC)对天然水体中甲基对硫磷(MP)和三氯乙烯(TCE)的吸附平衡特性,利用均相表面扩散模型(HSDM)对不同投炭量下的吸附动力学进行拟合与预测,并探讨了天然有机物(NOM)对MP、TCE在PAC上的竞争吸附效应.... 采用序批式试验研究了3种粉末活性炭(PAC)对天然水体中甲基对硫磷(MP)和三氯乙烯(TCE)的吸附平衡特性,利用均相表面扩散模型(HSDM)对不同投炭量下的吸附动力学进行拟合与预测,并探讨了天然有机物(NOM)对MP、TCE在PAC上的竞争吸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水体条件下,3种PAC对MP和TCE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MP比TCE更易于被PAC吸附;3种PAC对MP、TCE的吸附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YK炭、SL炭和JC炭;HSDM模型可以很好地对吸附动力学进行拟合,并能够有效地预测不同投炭量时的吸附动力学;天然水体中的NOM会与MP和TCE在PAC上发生竞争吸附,NOM对MP的竞争吸附作用相对TCE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活性炭(PAC) 甲基对硫磷(MP) 三氯乙烯(tce) 吸附 均相表面扩散模型(HSDM) 天然有机物(NOM) 竞争吸附
原文传递
甲烷及三氯乙烯驯化对垃圾填埋场覆盖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天涛 何芝 +3 位作者 张丽杰 邢志林 高艳辉 彭绪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07-1715,共9页
对典型垃圾填埋覆盖土进行CH_4原位富集和三氯乙烯(TCE)驯化,研究了其生物氧化能力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覆盖土CH_4氧化速率为0.20~0.87μmol·g^(-1)soil·h^(-1),TCE降解速率为0.009~0.013 mg·L^(-1)·h^(-1),其中... 对典型垃圾填埋覆盖土进行CH_4原位富集和三氯乙烯(TCE)驯化,研究了其生物氧化能力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覆盖土CH_4氧化速率为0.20~0.87μmol·g^(-1)soil·h^(-1),TCE降解速率为0.009~0.013 mg·L^(-1)·h^(-1),其中山东垃圾填埋场覆盖土土样甲烷氧化活性高于广东、上海和重庆地区土样.通过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了α多样性和驯化前后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所有被注释的操作分类单元聚类结果中,细菌OTUs分配为39个门,85个纲,562个属,富集驯化后变形杆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仍为各土样的优势菌群,所占比例之和高于77.4%;γ-变形杆菌纲、β-变形杆菌纲、α-变形杆菌纲、放线菌纲和酸杆菌纲所占比例之和高于26.5%.嗜甲基菌属、厌氧绳菌属、节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经TCE驯化后,其相对丰度呈增加趋势.表明在覆盖土氯代烃生物降解过程中,除了被广泛认可的甲烷氧化菌异养共代谢机制以外,还存在非甲烷共代谢机制和氯代烃自养降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覆盖土 三氯乙烯(tce) ILLUMINA MiSeq测序 微生物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三氯乙烯及其代谢产物的豚鼠皮肤致敏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娜 宋向荣 +3 位作者 李宏玲 刘莉莉 黄永顺 王海兰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2-334,392,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TCE)及其代谢产物三氯乙酸(TCA)、三氯乙醇(TCOH)对豚鼠皮肤致敏作用。方法选用体重250-300 g SPF级白化Hartley豚鼠,雌雄各半,按OECD豚鼠最大值实验法,用TCE、TCOH、TCA分别对豚鼠进行皮内注射和涂皮结合法致敏...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TCE)及其代谢产物三氯乙酸(TCA)、三氯乙醇(TCOH)对豚鼠皮肤致敏作用。方法选用体重250-300 g SPF级白化Hartley豚鼠,雌雄各半,按OECD豚鼠最大值实验法,用TCE、TCOH、TCA分别对豚鼠进行皮内注射和涂皮结合法致敏,并设空白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二硝基氯苯,DNCB),观察各组动物皮肤的红斑和水肿等情况,计算致敏率。在终末激发24 h后用乙醚麻醉动物后处死,取涂抹部位及邻近皮肤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TCE、TCOH、TCA致敏率分别为80%、35%、0%,TCE致敏阳性组豚鼠皮肤可见中度弥漫的红斑、轻度水肿;TCOH致敏阳性组豚鼠皮肤可见散在或小块红斑。病理检查显示TCE致敏阳性组豚鼠表皮棘细胞层明显增厚,真皮乳头层及网织层可见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弥散或聚集性浸润及毛细血管轻度充血;TCOH致敏阳性组豚鼠表皮棘细胞层轻度增厚,真皮乳头层及网织层嗜酸性粒细胞弥散或聚集性浸润,夹杂少量淋巴细胞。结论TCE、TCOE可使豚鼠皮肤发生过敏性改变,TCE是强致敏物,TCOH为中度致敏物,TCA未见致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tce) 三氯乙醇(TCOH) 三氯乙酸(TCA) 皮肤致敏试验
原文传递
硫酸盐还原对三氯乙烯生物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莹 崔康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159-4162,共4页
模拟被三氯乙烯(TCE)污染的地下水,分别按照硫酸根和TCE质量浓度比为0.1、0.5、1.0、2.0和4.0投加硫酸盐,研究硫酸盐还原作用对TCE降解的影响,确定最适宜TCE完全还原脱氯的硫酸盐投加配比。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作用能强化TCE的降解;实... 模拟被三氯乙烯(TCE)污染的地下水,分别按照硫酸根和TCE质量浓度比为0.1、0.5、1.0、2.0和4.0投加硫酸盐,研究硫酸盐还原作用对TCE降解的影响,确定最适宜TCE完全还原脱氯的硫酸盐投加配比。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作用能强化TCE的降解;实验条件下,TCE的降解性能随着两者质量浓度比的增大而增强,较好的投加配比为4.0;硫酸盐还原与TCE降解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tce)硫酸盐还原 生物降解 还原脱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