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江侗族银饰非遗技艺在DIY手工市场中的应用与创新探索
1
作者 汤山东 《天工》 2025年第8期92-94,共3页
通过分析三江侗族银饰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及技艺特点,结合当下DIY手工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将三江侗族传统银饰技艺与现代DIY手工市场相结合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产品设计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及文化体验创新等措施,可以有... 通过分析三江侗族银饰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及技艺特点,结合当下DIY手工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将三江侗族传统银饰技艺与现代DIY手工市场相结合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产品设计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及文化体验创新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三江侗族银饰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满足现代消费者对个性化与文化体验的需求,旨在推动三江侗族银饰非遗技艺在DIY手工市场中实现更广泛的传播与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银饰 DIY手工 创新探索 非遗 三江侗族银饰锻造技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旅游电商化发展路径——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2
作者 杨显华 《电子商务评论》 2025年第1期685-690,共6页
当前党和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推动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为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然而,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贯彻落实,有效运用于地方实践。本文以作为民族地区的三江侗族自... 当前党和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推动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为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然而,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贯彻落实,有效运用于地方实践。本文以作为民族地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在分析当地自然环境、交通条件、经济概况、文化资源等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该地区旅游发展的现存困境,并尝试提出民族地区旅游电商化的对策,以旅游电商化的可行性路径助推以三江县为代表的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The current Party and State are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iming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and provide a rar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including ethnic areas. However, the key to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lies in its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 application in local practices. This article takes Sanjiang Dong Autonomous County, which is an ethnic region,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ocal natural environment,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s, economic overview, cultural resources and other development status, it studies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and attempts to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e-commerce of tourism in ethnic regions. The feasible path of tourism e-commerce is used to promote the strategic goa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ethnic regions represented by Sanjiang Coun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旅游 电商化发展 三江侗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三江侗族非遗木构旅游开发对村民经济影响分析
3
作者 黄政锋 《山西农经》 2025年第2期216-218,共3页
非遗旅游开发对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经济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广西三江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作为传统营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工艺价值和文化价值。三江侗族自治县利用非遗木构营造技艺,打造观光式和研学式等旅游体验方式,让文... 非遗旅游开发对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经济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广西三江侗族木构营造技艺作为传统营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工艺价值和文化价值。三江侗族自治县利用非遗木构营造技艺,打造观光式和研学式等旅游体验方式,让文化旅游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基于此,深入分析了广西三江侗族非遗木构旅游开发对村民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侗族 旅游开发 经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与“双创”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4
作者 黄政锋 项俊华 《美术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55-57,共3页
三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民族智慧,是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职业本科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双创”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显得十分迫切。三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 三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民族智慧,是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职业本科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双创”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显得十分迫切。三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与职业本科大学生“双创”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地方有关部门可依托职业本科高校,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企融合深化,促进三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职业本科高校 “双创”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治理研究——以三江侗族自治县茶产业为例
5
作者 张源 崔琪涌 周峄彤 《生产力研究》 2024年第8期63-68,共6页
乡村产业振兴基本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且特色农产品产业振兴需要地方乡村各产业持续发展、协同进步方可实现,而发展和治理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有助于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地方产业体系。基于此,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自... 乡村产业振兴基本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且特色农产品产业振兴需要地方乡村各产业持续发展、协同进步方可实现,而发展和治理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有助于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地方产业体系。基于此,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茶产业为案例切入,发现其产业链治理中存在诸多痛点、难点和堵点,并基于农产品产业链治理的视角,从接链、补链、延链三方面出发,提出构建和优化农产品产业链治理的策略建议,以促进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的更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特色农产品 三江侗族茶产业 产业链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评价法的民族地区农旅融合度分析——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岜团村为例
6
作者 唐翠英 覃洋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1期127-129,159,共4页
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旅融合发展,以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岜团村农旅融合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农业和旅游业的生活、生态和生产3个方面选取18项指标构建农旅融合度评价模型,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挖掘出影响岜... 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旅融合发展,以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岜团村农旅融合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农业和旅游业的生活、生态和生产3个方面选取18项指标构建农旅融合度评价模型,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挖掘出影响岜团村农旅融合发展成效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岜团村农旅融合发展的主要指标为旅游业的生态指标(0.592 1)和农业的生产指标(0.539 4),提出增强环保意识、推进岜团村农旅深度融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评价法 民族地区 农旅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岜团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闺”古村 焕发新生——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观察
7
作者 庞雯文 《人民周刊》 2024年第20期62-63,共2页
“村庄肌理完好,传统的建筑风貌、生活习俗、侗族文化保护得很好,不虚此行。”从广东梅州自驾到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游玩的小学语文老师石苹屏说。他对传统文化颇感兴趣,趁着休假带着家人自驾来到三江,慕名来到高友村。高友村是三江侗族... “村庄肌理完好,传统的建筑风貌、生活习俗、侗族文化保护得很好,不虚此行。”从广东梅州自驾到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游玩的小学语文老师石苹屏说。他对传统文化颇感兴趣,趁着休假带着家人自驾来到三江,慕名来到高友村。高友村是三江侗族自治县一个高山上的国家级传统村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文化 三江侗族自治县 传统村落保护 建筑风貌 广西三江侗族 广东梅州 小学语文老师 生活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侗族农民画在休闲女装中的应用
8
作者 唐晶晶 刘红晓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4年第6期63-66,共4页
三江农民画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在绘画界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对流行于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农民画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将三江侗族农民画的绘画... 三江农民画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在绘画界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对流行于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农民画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将三江侗族农民画的绘画元素如建筑、人物形象和山水等应用在休闲女装设计中,在服装图案、色彩和款式上进行创新,可以创造出既符合现代时尚又保留民族特色的服装作品。这一研究为三江侗族农民画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也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新的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服饰 三江侗族 元素特征 绘画元素 设计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少数民族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以三江侗族程阳八寨为例
9
作者 罗连莒 李玉笛 贺剑武 《沈阳文旅》 2024年第3期86-88,共3页
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人类创造的、以口述或非书面形式传承的、与特定群体或社区相关的无形文化财富,内容包括口头传统、行为艺术、社会实践、风俗习惯、庆典活动、知识技能等方面。以传承性、创造性和在特定群体中的认同性为特... 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人类创造的、以口述或非书面形式传承的、与特定群体或社区相关的无形文化财富,内容包括口头传统、行为艺术、社会实践、风俗习惯、庆典活动、知识技能等方面。以传承性、创造性和在特定群体中的认同性为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很大的区别。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口头传统类、表演艺术类、社会实践类、庆典活动类、知识与实践类等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口头传统 无形文化 三江侗族 行为艺术 认同性 特定群体 庆典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侗族吊脚楼中的生态设计——以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俊龙 《广西城镇建设》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位于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山地气候明显,雨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夏季有暴雨高温,秋季易发生干旱,冬季有严霜。全年平均气温27.4℃,冬季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7.3℃;夏季... 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位于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山地气候明显,雨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夏季有暴雨高温,秋季易发生干旱,冬季有严霜。全年平均气温27.4℃,冬季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7.3℃;夏季最热月份为7月,平均温度27.4℃;极端最高气温39.2℃,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3℃;平均年降水量为1557.3mm,全年相对湿度81%。该地处于苗岭山脉向湘桂丘陵的过渡地带,地形崎岖不平,多为山地丘陵,平原多分布在河谷地带,面积狭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三江侗族自治县 河谷地带 广西柳州市 山地气候 生态设计 年平均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侗族服饰纹样解析与丝巾设计应用
11
作者 王爽 娄琳 +1 位作者 秦梦琪 蒋令仪 《设计》 2024年第23期48-51,共4页
侗族服饰纹样拥有着丰富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是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与审美风格的集中体现,同时也作为一种符号,延续并发展他们有关历史文化生活与精神信仰,其对侗族文化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传统的侗族服饰纹样与当今时... 侗族服饰纹样拥有着丰富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是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与审美风格的集中体现,同时也作为一种符号,延续并发展他们有关历史文化生活与精神信仰,其对侗族文化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传统的侗族服饰纹样与当今时尚流行相结合,设计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能体现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作品,对弘扬侗族服饰文化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侗族服饰纹样进行整理归纳,分别从造型特征、艺术特色、文化内涵3个层面展开对纹样的深层解析,并通过丝巾设计进行视觉化的构思与艺术创意的表达,可实现对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依托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旅游经济的开放式,积极促进三江侗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产品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侗族 服饰纹样 纹样解析 丝巾设计 民族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侗族琵琶歌传播学研究
12
作者 康佳威 《歌海》 2024年第4期55-61,共7页
侗族琵琶歌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标志,是活态“非遗”的重要代表,世代口耳相传的承袭方式使其具有鲜明的人际传播特征。特别是地理环境的迥异孕育出了广西三江地区琵琶歌特有的传播特征,这些特征都可以归因到孕育其发展传播的自然和... 侗族琵琶歌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标志,是活态“非遗”的重要代表,世代口耳相传的承袭方式使其具有鲜明的人际传播特征。特别是地理环境的迥异孕育出了广西三江地区琵琶歌特有的传播特征,这些特征都可以归因到孕育其发展传播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特别是在侗族人代代口耳传播的过程中,琵琶歌承担着记述历史、节庆社交的作用,其歌词也折射出侗族人对世界万物乃至宇宙时空的感悟和认识。与此同时,在新媒体时代,琵琶歌在现代传播技术和方式的影响下,成为了自媒体捕捉并传播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侗族 琵琶歌 口头传播 “非遗”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民间绘画的艺术特点及发展研究——以三江侗族农民画为例
13
作者 黄庆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3期115-117,共3页
中国民间绘画艺术博大精深,其中三江侗族农民画是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其艺术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三江侗族农民画是传统民族审美意识和现代审美意蕴相结合的民间美术,既具有文化价值,又具有经济价值。从三江侗族农民画... 中国民间绘画艺术博大精深,其中三江侗族农民画是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其艺术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三江侗族农民画是传统民族审美意识和现代审美意蕴相结合的民间美术,既具有文化价值,又具有经济价值。从三江侗族农民画的发展概况、艺术特点、发展现状出发,为三江侗族农民画的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推动三江侗族农民画的发展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侗族 农民画 艺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三江侗族刺绣的发展困境及路径
14
作者 李泽娅 《新丝路》 2024年第17期0113-0115,共3页
文章通过对广西三江侗族刺绣发展的现状进行探究,发现由于刺绣图案过时、宣传力度不够、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使得侗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遇到困境。对此,提出树立“侗绣+”的理念,将侗绣同文创产品、三江地区的旅游业及新媒体进行结合;政府... 文章通过对广西三江侗族刺绣发展的现状进行探究,发现由于刺绣图案过时、宣传力度不够、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使得侗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遇到困境。对此,提出树立“侗绣+”的理念,将侗绣同文创产品、三江地区的旅游业及新媒体进行结合;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各类机构共同参与;广泛吸纳优秀人才,让侗绣走进学校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刺绣 三江侗族文化 非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三江侗族刺绣技艺特征解析
15
作者 陈炜 王妍 《天工》 2024年第6期15-17,共3页
三江侗族刺绣是侗族主要的服装装饰技艺。三江侗族刺绣以剪纸绣为代表,针法规律齐整、纹饰题材丰富、造型均衡灵动、色彩层次分明。作为侗族服饰的装饰符号,向内强化侗族女性母题,向外构建族群视觉边界。
关键词 三江侗族 刺绣 技艺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雕工艺融入地域文旅产品开发的研究——以三江侗族地区为例
16
作者 吴希 卢常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9期010-014,共5页
三江侗族地区的木雕工艺源远流长,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本研究以三江侗族地区为案例,探讨了如何将木雕工艺融入地域文旅产品开发的策略与方法,通过将木雕工艺融入地域文旅产品开发,为我国三江侗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的... 三江侗族地区的木雕工艺源远流长,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本研究以三江侗族地区为案例,探讨了如何将木雕工艺融入地域文旅产品开发的策略与方法,通过将木雕工艺融入地域文旅产品开发,为我国三江侗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通过创新设计和传统工艺的结合,旨在提升文旅产品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促进地区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雕工艺 地域文旅产品 三江侗族地区 文化传承 创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侗族剪纸研发助力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发展研究
17
作者 黄博 李莉 《丝网印刷》 2024年第8期1-5,共5页
以三江侗族剪纸为例,研究传统工艺在当代艺术和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市场价值潜力。提出了三江侗族剪纸产业化的途径和方法,为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传统工艺 三江侗族剪纸 文化传承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侗族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18
作者 罗连莒 伍金秀 +2 位作者 韦晓莹 黄庆拾 李河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4期0190-0193,共4页
饮食在过去往往被放在旅游产业的从属地位,但随着近些年来旅游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学者意识到饮食文化在旅游中发挥的重要吸引作用和引领作用,美食旅游主题在行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江侗族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但对... 饮食在过去往往被放在旅游产业的从属地位,但随着近些年来旅游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学者意识到饮食文化在旅游中发挥的重要吸引作用和引领作用,美食旅游主题在行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江侗族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但对其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章在分析三江侗族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充分将三江侗族饮食文化开发与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相融合提出了一些开发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侗族 饮食文化 旅游资源 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江侗族农民画艺术的文创品牌包装设计研究
19
作者 徐瑞静 张少华 陈勤学 《绿色包装》 2024年第5期83-86,共4页
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遗保护名录的三江侗族农民画是三江侗族民间艺术的直观体现,也是三江侗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对三江侗族农民画艺术的探析与解读,有助于大众认识三江侗族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与社会习俗文化。将三江侗族农民... 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遗保护名录的三江侗族农民画是三江侗族民间艺术的直观体现,也是三江侗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对三江侗族农民画艺术的探析与解读,有助于大众认识三江侗族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与社会习俗文化。将三江侗族农民画艺术的视觉语言应用到三江侗族文创品牌的包装设计中,不仅能够传播和发展三江侗族传统民俗文化,还可以加强三江侗族文化自信建设,为三江侗族乡村振兴提供具体可行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侗族农民画 包装设计 文创品牌 非遗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与创新保护路径研究——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
20
作者 徐婧文 赵旭晨 高政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30期66-70,共5页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侗族建筑文化结晶,是民族历史文化的印记,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寨门、鼓楼、风雨桥等公共建筑和干栏式木构民居共同构成了侗族特色群落景观,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在构造过程中,从建筑选...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侗族建筑文化结晶,是民族历史文化的印记,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寨门、鼓楼、风雨桥等公共建筑和干栏式木构民居共同构成了侗族特色群落景观,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在构造过程中,从建筑选材、空间构造、空间布局与文字符号上独具特色。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背后体现的是侗族民族与民俗文化、技术与艺术文化、绿色发展生态观等理念。因此,将侗族木构传统建筑的保护与营造技艺的活态传承提上日程,守护与传播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文化,创新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模式,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帮助三江侗族自治县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传承 保护 三江侗族自治县 建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