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臂丛神经损伤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蔡剡军 王国松 +1 位作者 江茜 黄锦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26-231,共6页
目的探析高分辨率磁共振(MRI)成像对臂丛神经损伤(brachial plexus injury,BPI)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9例临床拟诊BPI的病例行高分辨MRI检查。根据年龄,将年龄≥65岁者纳入老年组,18~64岁者纳入青中年组。观察两组臂丛神经显像效果,计算... 目的探析高分辨率磁共振(MRI)成像对臂丛神经损伤(brachial plexus injury,BPI)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9例临床拟诊BPI的病例行高分辨MRI检查。根据年龄,将年龄≥65岁者纳入老年组,18~64岁者纳入青中年组。观察两组臂丛神经显像效果,计算臂丛神经成像评分、臂丛神经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和背景抑制评分,分析高分辨率MRI成像对不同年龄段BPI的预测价值。结果59例临床拟诊BPI病例中,MRI诊断为BPI 20例,其余正常。20例经MRI确诊BPI中,老年组7例和青中年组13例。老年组节前损伤2例(28.57%),节后损伤5例(71.43%);青中年组节前损伤5例(38.46%),节后损伤8例(61.54%)。两组病人臂丛神经成像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序列增强扫描、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3D SPACE)序列平扫、DESS序列平扫和SPACE序列增强扫描,且在干3、支5 DESS序列平扫、股6 DESS序列增强扫描及支5 SPACE序列增强扫描上,老年组臂丛神经成像评分明显低于青中年组(P<0.05)。两组SNR、CNR由低到高依次为DESS增强、SPACE平扫、DESS平扫和SPACE增强(P<0.05),两组背景组织抑制评分比较,SPACE增强最高,其次为DESS平扫,DESS增强和SPACE平扫最低(P<0.05)。老年组DESS序列增强扫描的SNR、CNR以及SPACE序列平扫、增强扫描的SNR、CNR均明显低于青中年组(P<0.05)。结论与青中年BPI病人相比,老年BPI病人臂丛神经成像评分、SNR与CNR更低,MRI 3D SPACE序列可清晰显示臂丛神经内部信号改变,同时降低神经周围背景组织信号干扰,对于显示神经损伤优势明显,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序列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选膝关节压缩感知三维体素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波采集序列成像加速系数 被引量:3
2
作者 赵红亮 唐小力 +2 位作者 王亚魁 王立学 郑卓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53-557,共5页
目的筛选膝关节压缩感知(CS)三维体素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波采集(VISTA)中等权重序列成像的最优加速系数。方法对9名健康志愿者行左膝CS 3D VISTA中等权重序列成像,分别设定CS加速系数为4、6、8、10、12,比较各组图像膝关节各组织信噪比(... 目的筛选膝关节压缩感知(CS)三维体素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波采集(VISTA)中等权重序列成像的最优加速系数。方法对9名健康志愿者行左膝CS 3D VISTA中等权重序列成像,分别设定CS加速系数为4、6、8、10、12,比较各组图像膝关节各组织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不同区域解剖结构评分。结果不同CS加速系数CS 3D VISTA图像中,软骨、关节液、肌肉和骨髓S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半月板和韧带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关节液-软骨、关节液-半月板、关节液-韧带和软骨-软骨下骨间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股胫关节、股骨远端骨髓和膝后部肌肉解剖结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髌股关节解剖结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加速系数为10时,膝关节各部位SNR值及各组织间CNR值均最高;CS加速系数为8及以上时,各部位图像解剖结构评分逐渐降低。结论CS 3D VISTA中等权重序列膝关节成像中,设定CS加速系数为8,可在成像时间、SNR、CNR及图像细节显示等方面达到较好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压缩感知 体素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三维双回波稳态联合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成像序列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蔡剡军 王国松 +1 位作者 江茜 黄锦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723-727,共5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imaging,MRN)三维双回波稳态(3D dual-echo steady state,3D-DESS)序列联合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成像(3D 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 spin echo imaging,3D-STIRSPACE)序... 目的 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imaging,MRN)三维双回波稳态(3D dual-echo steady state,3D-DESS)序列联合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成像(3D 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 spin echo imaging,3D-STIRSPACE)序列在臂丛神经损伤(brachial plexus injury,BPI)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疑似BPI患者的MRN资料,所有患者均行3D-DESS和3D-STIR-SPACE序列扫描。分析BPI的MRN图像特征,比较各序列图像对臂丛神经的显示情况、臂丛神经背景组织抑制评分和图像对比度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对比3D-DESS序列、3D-STIR-SPACE序列及其联合应用对BPI的诊断效能。结果 3D-DESS序列扫描显示损伤神经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损伤神经呈等信号;3DSTIR-SPACE序列扫描显示损伤神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损伤神经及周围软组织信号增高。3D-STIR-SPACE序列的臂丛神经的神经显示评分、背景组织抑制评分和CNR均高于3D-DESS序列(P<0.05)。不同序列及联合应用诊断BPI的敏感度、准确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3D-DESS和3D-STIR-SPACE序列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3D-DESS序列(P<0.05)。结论 MRN是临床诊断BPI的重要影像学手段,3D-STIR-SPACE序列可较好抑制周围背景信号、清晰显示臂丛神经。联合应用3D-DESS和3D-STIR-SPACE序列扫描可提高3D-DESS诊断BPI的敏感度与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磁共振神经成像 三维双回稳态 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3.0T膝关节成像中各向同性三维快速自旋回波成像与标准二维成像的影像质量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O. Ristow L. Steinbach +5 位作者 G. Sabo R. Krug M. Huber I. Rauscher 刘艳杰(译) 李威(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9年第4期407-407,共1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新开发的脂肪抑制中间加权(IM-w)3D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与标准2D IM-w FSE序列评价膝关节异常表现的影像质量及诊断价值。50例病人行3.0TMRI检查。影像由3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2DFSE序列的影像质量评定明显...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新开发的脂肪抑制中间加权(IM-w)3D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与标准2D IM-w FSE序列评价膝关节异常表现的影像质量及诊断价值。50例病人行3.0TMRI检查。影像由3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2DFSE序列的影像质量评定明显高于3D(P〈0.05)。3D序列对软骨病变的敏感度略高。但特异度较低。2D序列显示低对比的结构效果较好,而高对比的结构在3D序列显示更好。2D序列的可信度评分高于3D序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膝关节研究 比较MRI 三维快速自旋回序列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联合多层螺旋CT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中诊断价值探究
5
作者 李有强 王海蛟 +3 位作者 朱步奇 王亮 钱宏 王长垠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索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应用三维快速自旋回波(three-dimensional fast spin echo,3D-SPACE)联合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潜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接诊的12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男78例,... 目的:探索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应用三维快速自旋回波(three-dimensional fast spin echo,3D-SPACE)联合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潜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接诊的120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男78例,女42例,年龄21~68(41.52±4.13)岁,依次采用单独MSCT扫描仪扫描、单独3D-SPACE序列扫描及3D-SPACE序列联合MSCT扫描。比较3种诊断方式对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分级情况,观察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前内侧束及后外侧束的长度及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判断3种诊断方式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单独3D-SPACE序列扫描与单独MSCT检测在总诊断率和分级总诊断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SPACE序列扫描联合MSCT检测总诊断率和分级总诊断率显著高于单独3D-SPACE序列扫描或MSCT检测(P<0.05);单独3D-SPACE序列扫描与单独MSCT检测对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相关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SPACE序列扫描联合MSCT检测对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测量值明显高于单独3D-SPACE序列扫描或MSCT检测(P<0.05);3D-SPACE序列扫描联合MSCT评估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960,明显高于3D-SPACE序列扫描与MSCT单独评估ROC曲线下面积0.756和0.795;单独3D-SPACE序列扫描与3D-SPACE序列扫描联合MSCT分析预测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6,P<0.05),单独MSCT与3D-SPACE序列扫描联合MSCT分析预测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53,P<0.05)。结论: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应用3D-SPACE序列联合MSCT扫描,可以提升临床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诊断率,可以作为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快速自旋回 多层螺旋CT 膝关节 交叉韧带 韧带损伤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T_(1)-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诊断脑血管病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启利 吴丽鹏 +2 位作者 张杨 张曦 郑艳龙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9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分析观察三维T_(1)加权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T_(1)-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3D T_(1)-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根据有无症状分为有症状组(n=61)... 目的:分析观察三维T_(1)加权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T_(1)-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3D T_(1)-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根据有无症状分为有症状组(n=61)和无症状组(n=39),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和斑块量化指标[病变层面血管面积(VA_(MLN))、病变层面管腔面积(LA_(MLN))、参考层面血管面积(VA_(RL))、参考层面管腔面积(LA_(RL))、狭窄率、斑块负荷、重构指数(RI)、偏心指数(EI)以及正性重构、偏心斑块、斑块表面不规则、斑块位置前壁比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VA_(MLN)、LA_(MLN)、VA_(RL)、LA_(RL)、狭窄率以及斑块负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RI、EI显著大于无症状组(P<0.05),正性重构、偏心斑块、斑块表面不规则以及斑块位于上壁位置比例显著高于无症状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管腔正性重构、斑块表面不规则以及斑块位于上壁位置是影响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3D T_(1)-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可有效评估脑血管病患者动脉斑块特征,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动脉狭窄通常伴有管腔正性重构、斑块表面不规则以及斑块位于上壁位置特征,对预测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风险和分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大脑中动脉狭窄 三维T_(1)加权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技术 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3D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波MR成像与常规MR成像在膝关节病变综合评价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R.Kijowski K.W.Davis +4 位作者 M.A.Woods M.J.Lindstrom A.A.De Smet G.E.Gold 白荣杰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9年第5期499-499,共1页
目的明确3.0T三维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Cube)在评价有临床症状病人膝关节软骨、韧带、半月板及骨性结构方面是否与常规MR成像相似。材料与方法本前瞻性研究符合HIPPA要求,经学术审核委员会批准免除知情同意书。100例有临... 目的明确3.0T三维各向同性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Cube)在评价有临床症状病人膝关节软骨、韧带、半月板及骨性结构方面是否与常规MR成像相似。材料与方法本前瞻性研究符合HIPPA要求,经学术审核委员会批准免除知情同意书。100例有临床症状病人(男54例,中位年龄32岁;女46例,中位年龄33岁)接受了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和常规3.0TMR附加FSE—Cube的序列扫描,随后行膝关节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自旋回序列 MR成像 各向同性 膝关节病变 综合评价 膝关节镜手术 临床症状 中位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技术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顾程 李秀明 +4 位作者 孟祥鹿 王文红 李会晨 张春泽 赵亚婧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扫描技术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复杂性肛瘘患者63例,术前均行MRI常规、3D-SPACE扫描及直肠腔内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对照,观察不同检查技术对复杂性肛瘘...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扫描技术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复杂性肛瘘患者63例,术前均行MRI常规、3D-SPACE扫描及直肠腔内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对照,观察不同检查技术对复杂性肛瘘内口及瘘管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 3D-SPACE扫描技术对复杂性肛瘘内口及瘘管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20%及90.14%,MRI常规扫描分别为62.75%、63.38%,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分别为66.67%、69.01%,MRI 3D-SPACE扫描技术对复杂性肛瘘内口及瘘管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MRI常规扫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P均<0.05)。结论应用MRI的3D-SPACE扫描技术对复杂性肛瘘内口及瘘管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能为复杂性肛瘘的术前评估及减少术后复发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肛瘘 磁共振成像 瘘管 肛瘘内口 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和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在腹腔积液患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对比研究
9
作者 陶仅德 陈真平 +3 位作者 李刚 许团新 江世健 唐煌 《实用医技杂志》 2020年第9期1135-1137,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二维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2D-HASTE)序列和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在大量腹腔积液患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图像质量差异,探讨大量腹腔积液患者MRCP的成像技术。方法 100例临床怀疑胰胆管系... 目的对比分析二维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2D-HASTE)序列和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在大量腹腔积液患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图像质量差异,探讨大量腹腔积液患者MRCP的成像技术。方法 100例临床怀疑胰胆管系统疾病且合并大量腹腔积液的患者分别行2D-HASTE和3D-SPACE MRCP检查,对2种序列的采集时间和图像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这2种扫描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2D-HASTE、3D-SPACE序列采集时间分别为(64±7)s、(302±22)s,2种序列的采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50,P<0.05)。2D-HASTE序列图像5分85例,占85%(85/100);4分12例,占12%(12/100);3分3例,占3%(3/100);1、2分0例。3D-SPACE序列图像5分44例,占44%(44/100);4分30例,占30%(30/100);3分18例,占18%(18/100);2分5例,占5%(5/100);1分3例,占3%(3/100)。2种序列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23,P<0.05)。结论相对3D-SPACE序列,2D-HASTE序列在大量腹腔积液患者MRCP图像质量更佳,采集时间更短,更适合大量腹腔积液患者MRCP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 二维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 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快速自旋回波与常规序列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林成才 李丽娟 +1 位作者 陈吉波 吴涛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研究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扫描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56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入院后均完成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序列扫描和3D-SPACE序列扫描,以关节镜检查为对照,比较3D-SPACE序列与... 目的:研究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扫描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56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入院后均完成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序列扫描和3D-SPACE序列扫描,以关节镜检查为对照,比较3D-SPACE序列与常规序列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以及图像主观评分等级。结果:MRI常规序列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7.80%、86.67%和85.96%;MRI 3D-SPACE序列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5.12%、93.33%和94.64%,3D-SPACE序列与关节镜检查吻合度(k=0.921,P<0.05)优于MRI常规序列(k=0.681,P<0.05);常规序列诊断完全撕裂、部分撕裂与关节镜符合度分别为85.71%(36/42)和92.86%(13/14),3D-SPACE序列诊断完全撕裂、部分撕裂与关节镜符合度分别为95.24%(40/42)和92.86%(13/1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两种序列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图像主观评分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13,P>0.05)。结论:3D-SPACE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关节结构、韧带损伤情况,与关节镜诊断符合度高,诊断效能优于MRI常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快速自旋回 膝关节 交叉韧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三维成像联合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在臂丛神经节前及节后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莉蓉 赵希鹏 高志国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2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三维成像(3DSTIRSPACE)序列联合真稳态进动快速三维成像(3DTrueFISP)序列在臂丛神经节前及节后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56例臂丛神经疾病患者,皆采用MR可变翻转角3D ...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三维成像(3DSTIRSPACE)序列联合真稳态进动快速三维成像(3DTrueFISP)序列在臂丛神经节前及节后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56例臂丛神经疾病患者,皆采用MR可变翻转角3D STIR SPACE序列和3D True FISP序列扫描,对所得影像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手术探查结果比较。结果:臂丛神经节前病变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为神经根的缺损或者断裂,间接征象主要为硬膜囊的撕裂或形变、脊膜囊水肿或膨出;臂丛神经节后病变的主要征象有臂丛神经膨大或水肿、软组织撕裂或水肿。臂丛神经损伤共56例,患侧臂丛神经根为230根,经计算MR的3D成像技术在诊断节前神经损伤中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4.4%、91.4%和88.7%;经计算MR诊断臂丛神经节后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5.0%、42.9%和73.9%;3DSTIRSPACE序列联合3DTrueFISP序列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2.0%、87.0%和84.8%。结论:MR可变翻转角3D STIR SPACE序列联合3D True FISP序列诊断臂丛神经节前及节后病变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性好,且简便、无创,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病变 磁共振成像 MR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三维成像: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扰相梯度回波与三维快速高级自旋回波评价面神经及邻近血管间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善鑫 王明达 +1 位作者 王正华 丛厚义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7期56-60,共5页
目的本文主要讨论平衡扰相梯度回波(B-FFE)与三维快速高级自旋回波(3D FASE)对面神经及邻近血管间的关系评价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间于我院检查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共92人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B-FFE组... 目的本文主要讨论平衡扰相梯度回波(B-FFE)与三维快速高级自旋回波(3D FASE)对面神经及邻近血管间的关系评价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间于我院检查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共92人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B-FFE组及3D FASE组,每组各46人。观察组患者行磁共振B-FFE序列扫描,对照组患者行3D FASE序列进行扫描,根据扫描结果分析各组患者的面神经及其邻近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 B-FFE组有38例患者存在神经压迫,3D-FASE组有40例患者存在神经压迫,在诊断灵敏度(χ~2=7.236,P=0.011)、诊断准确度(χ~2=6.389,P=0.021)、阴性预测值(χ~2=4.626,P=0.046)比较中,具有统计学意义;B-FFE组在神经显示评分、血管显示评分及邻近血管来源显示评分上均高于3D FAS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确诊患者中,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7.236,P<0.05)。结论磁共振B-FFE序列较3D FASE序列能更为清晰、准确地显示面神经或三叉神经与临近血管间的关系,且经手术证实的诊断符合率也较高,值得于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扰相梯度回 三维快速高级自旋回 面神经痉挛 三叉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常规序列联合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方彧 刘彦荣 曾果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24期2989-2991,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序列联合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4例疑似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常规序...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序列联合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4例疑似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常规序列及3D-SPACE序列检查,并行关节镜检查。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重点分析MRI常规序列联合3D-SPACE序列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84例疑似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经关节镜检查有62例确诊,占73.81%。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MRI常规序列、3D-SPACE序列单独检查与关节镜检查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418、0.605),二者联合检查与关节镜检查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38)。MRI常规序列、3D-SPACE序列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二者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96、6.729、16.391,P<0.05)。结论:MRI常规序列联合3D-SPACE序列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损伤 磁共振成像 常规序列 三维快速自旋回序列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T磁共振增强三维翻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对三叉神经颅外分支的成像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明 段庆红 +2 位作者 李德炯 张国平 唐修竹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9-52,共4页
目的应用3.0 T磁共振增强三维翻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contrast-enhanced three-dimensional spin echo with 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CE 3D-STIR-TSE)序列探讨对三叉神经颅外分支正常解剖结构显示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收... 目的应用3.0 T磁共振增强三维翻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contrast-enhanced three-dimensional spin echo with 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CE 3D-STIR-TSE)序列探讨对三叉神经颅外分支正常解剖结构显示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Philips公司Ingenia 3.0 T磁共振检查三叉神经颅外段结果为正常的图像信息,男10名,女11名,年龄(40.78±8.34)岁,在Philips公司Ingenia 3.0 T磁共振上行CE 3D-STIR-TSE序列扫描,钆喷酸葡胺(Gd-DTPA)注射量为0.12 mmol/kg,由2名影像科医师对原始数据分析、评分,清晰显示神经完整走行计4分,清晰显示神经主干大部走行(1/2<显示≤2/3)计3分,对神经主干走行部分显示(1/3<显示≤1/2)计2分,对神经主干走行小部分显示(显示≤1/3)计1分,神经主干未显示得0分,使用Kappa检验评价两组评分的一致性,运用配对t检验对三叉神经左、右分支清晰度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三叉神经各分支的清晰完整显示率(评价为4分例数/总例数)、清晰大部分显示率(评价≥3分例数/总例数)。结果两组三叉神经各分支评分Kappa值均>0.75,评分一致性好;三叉神经各分支左右侧配对t检验P值均>0.05,清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眼神经、上颌神经、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的清晰完整显示率分别为80.9%、76.2%、80.9%、90.4%、100%;清晰大部分显示率分别为90.4%、85.7%、90.4%、95.2%、100%。结论3.0 T磁共振CE 3D-STIR-TSE序列对三叉神经颅外段分支解剖具有高度准确显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翻转恢复快速自旋回序列 三叉神经颅外分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感知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在肩关节成像中的可行性研究
15
作者 曹达 宋春娟 +2 位作者 王伟 王传兵 王建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184-188,共5页
探讨压缩感知技术(CS)加快肩关节磁共振三维快速自旋回波成像(3D-FSE)的可行性。方法 对医院60例患者行肩关节的3D-FSE和CS-3D-FSE序列扫描。比较两种方法的肩关节信噪比(SNR)、噪声比(CNR)和结构相似性指数(SSIM),并评价两组图像的伪... 探讨压缩感知技术(CS)加快肩关节磁共振三维快速自旋回波成像(3D-FSE)的可行性。方法 对医院60例患者行肩关节的3D-FSE和CS-3D-FSE序列扫描。比较两种方法的肩关节信噪比(SNR)、噪声比(CNR)和结构相似性指数(SSIM),并评价两组图像的伪影、清晰度和整体质量。结果 CS-3D-FSE较3D-FSE扫描时间减少了48.4%;CS-3D-FSE的SNR值优于3D-FSE(P<0.05);CS-3D-FSE的骨髓-肌腱,骨髓-肌肉,肌肉-肌腱的CNR优于3D-FSE,除肌肉-肌腱(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SIM为0.961±0.014,结构相似性高(P<0.05);在运动伪影控制程度方面方面,CS-3D-FSE的评分优于3D-FSE;在清晰度方面,略逊于3D-FSE;在整体质量方面,两者相差不大(P均<0.05)。结论 与3D-FSE相比,CS-3D-FSE扫描时间缩短,且图像质量相近,故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在肩关节成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肩关节 压缩感知 三维快速自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T磁共振T2WI可变翻转角三维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在垂体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金纯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22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T2WI可变翻转角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在垂体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12月该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66例,均行T2WI3D-SPACE及三维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3D-TSERT)序列检查,并以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检...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T2WI可变翻转角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在垂体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12月该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66例,均行T2WI3D-SPACE及三维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3D-TSERT)序列检查,并以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检查为标准,比较两组序列成像的肿瘤与海绵窦之间边界显示的清晰度、肿瘤侵袭海绵窦情况、两种序列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结果。结果3D-SPACE序列得分显著高于3DTSERT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评估者的评分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3D-SPACE序列诊断垂体瘤海绵窦侵袭性的灵敏度83.3%(30/36),特异度85.6%(77/90),阳性预测值69.8%(30/43),阴性预测值92.8%(77/83),准确度84.9%(107/126);3D-TSERT序列诊断垂体瘤海绵窦侵袭性的灵敏度72.2%(26/36),特异度64.4%(58/90),阳性预测值44.8%(26/58),阴性预测值85.3%(58/68),准确度66.7%(84/126)。垂体微腺瘤患者中,3D-SPACE序列阳性检出率(80.9%)高于3D-TSERT序列(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D-SPACE序列检出的阳性病例病灶位置均经手术证实。结论1.5T磁共振T2WI3D-SPACE序列较常规3D-TSERT序列在诊断垂体瘤侵袭性方面更有优势,可有效提高垂体微腺瘤阳性检出率,定位病灶位置,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T2WI 可变翻转角三维快速自旋回序列 垂体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序列在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17
作者 田园 王野 +4 位作者 刘璟仪 肖寒 解立志 关浩男 谷文光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维快速自旋回波(two-dimensional fast spin echo,2D-FSE)序列及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three-dimensional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 state acquisition,3D-FIESTA)序列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维快速自旋回波(two-dimensional fast spin echo,2D-FSE)序列及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three-dimensional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 state acquisition,3D-FIESTA)序列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8月至2023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膝关节损伤收治入院,并在1周内计划接受关节镜术的75例患者,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16~65岁,平均(39.02±12.32)岁。患者均接受包含3D-FIESTA序列和2D-FSE序列的MRI膝关节检查。通过关节镜术验证2D-FSE序列和3D-FIESTA序列在ACL损伤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2D-FSE序列的敏感度为90.2%,特异度为57.1%,准确性为84.0%,Kappa值为0.571,与关节镜诊断的一致性一般;同样条件下3D-FIESTA序列的敏感度为98.4%,特异度为78.6%,准确度为94.7%,Kappa值为0.846,与关节镜诊断的一致性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析显示,3D-FIESTA序列的诊断效能(0.932)明显优于2D-FSE序列(0.758)。结论MRI诊断ACL损伤方面,3D-FIESTA序列效果优于2D-FSE序列,结合临床查体可显著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对决定是否进行手术及选择手术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 二维快速自旋回序列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三维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对鼻咽癌患者下颌神经颅外段显示效果的对比研究
18
作者 罗江静 徐列印 +1 位作者 胡玉芳 唐艳云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3,共6页
目的 比较磁共振三维双回波稳态进动(three-dimensional double echo steady state,3D-DESS)序列与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成像(three-dimensional flip-angle evolution short-tau inversion,3D-SPACE-STIR)序列对鼻咽癌患者下... 目的 比较磁共振三维双回波稳态进动(three-dimensional double echo steady state,3D-DESS)序列与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成像(three-dimensional flip-angle evolution short-tau inversion,3D-SPACE-STIR)序列对鼻咽癌患者下颌神经颅外段显示的可行性与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36例鼻咽癌患者(共计72支下颌神经)的图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序列图像显示质量的主观评分和客观参数指标[包括图像的信号强度比(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比较两序列对鼻咽癌累及下颌神经显示情况。结果 3D-DESS及3D-SPACE-STIR序列对下颌神经均有较高的显示率,两者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均表现良好,分别为4分和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D-SPACE-STIR序列SIR_(N/M)优于3D-DESS序列,分别为3.55和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D-DESS序列SNR_(M)优于3D-SPACE-STIR序列,分别为13.68和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24支下颌神经被肿瘤累及,3D-DESS序列显示神经与肿瘤的关系(95.83%vs.12.50%)、神经的连续性(87.50%vs.37.50%)、肿瘤段神经的形态(70.83%vs.29.17%)优于3D-SPACE-STIR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4);3D-SPACE-STIR序列显示非肿瘤段神经增粗优于3D-DESS序列(70.83%vs.4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 3D-DESS与3D-SPACE-STIR对下颌神经颅外段具有相似的显示率,但是3D-DESS基于较好的神经与周围结构关系分辨率,低视野值,其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双回稳态进动序列 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成像序列 下颌神经 磁共振成像 鼻咽癌 脑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3D-VISTA技术在检测脑微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丹 周宏 +5 位作者 游咏 廖碧红 赵衡 卿伟鹏 谢佩含 刘进才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8-692,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3D-VISTA在检测脑微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初步诊断为淀粉样脑血管病患者头颅磁共振检查资料,分析图像质量并选择图像质量在合格以上资料。以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出脑微出血为标准,分区...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3D-VISTA在检测脑微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初步诊断为淀粉样脑血管病患者头颅磁共振检查资料,分析图像质量并选择图像质量在合格以上资料。以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出脑微出血为标准,分区并且分级评价3D-VISTA序列、SWI序列及梯度回波T_2*成像(GRE)序列对脑微出血检出的一致性。结果 65例患者资料中,部分患者资料图像不合格,GRE序列、SWI序列及3DVISTA序列达到合格以上的患者分别为46、42及38例。3D-VISTA序列对淀粉样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检出情况与SWI序列检出情况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6113。结论高分辨磁共振成像3D-VISTA技术在淀粉样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诊断中有一定的准确性。该技术能够应用于淀粉样脑血管病患者的筛查,为临床无创性诊断淀粉样脑血管病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脑血管病 脑微出血 梯度回T2*成像 三维各向同性的高分辨率快速自旋回波 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MRI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成像技术在评估大脑中动脉斑块特征与脑梗死发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佘德君 吴艳秋 +3 位作者 张宇阳 郭伟 邢振 曹代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0-874,共5页
目的应用高分辨MRI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血管成像技术分析大脑中动脉(MCA)斑块特征,并探讨其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MCA狭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3D T1-SPACE平扫及增强检查、常规头... 目的应用高分辨MRI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血管成像技术分析大脑中动脉(MCA)斑块特征,并探讨其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MCA狭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3D T1-SPACE平扫及增强检查、常规头颅MRI检查。根据影像表现分为梗死组(n=92)与非梗死组(n=95)。分析比较两组的MCA血管狭窄程度、重构模式、斑块位置及分布、斑块负荷、表面是否规则、出血和强化程度。使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组MCA血管狭窄程度、斑块负荷和斑块强化程度均明显高于非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的斑块表面不规则、偏心性分布、管腔正性重构、斑块内出血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表面不规则(OR=5.71,P<0.001)、管腔正性重构(OR=3.36,P=0.005)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3D-SPACE血管成像可以有效评估MCA狭窄患者动脉斑块特征和预测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斑块 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成像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