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在儿童运动功能评价中的运用 被引量:7
1
作者 胡玲 肖农 陈玉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187-3190,共4页
背景: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是一组通过网络将运动分析系统,动态体表肌电图和压力板连接起来的系统。目的:利用三维步态分析提供的实时力学等数据,对步态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方法定量评定,为异常运动儿童患者提供相关客观依据。方法:应用计算... 背景: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是一组通过网络将运动分析系统,动态体表肌电图和压力板连接起来的系统。目的:利用三维步态分析提供的实时力学等数据,对步态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方法定量评定,为异常运动儿童患者提供相关客观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1-01/2010-02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检索词为"Three-dimensional gait analysis,children"。检索文献量总计136篇,选择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在儿童运动功能评价中科研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献,排除陈旧及重复实验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最终纳入2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果与结论: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的可靠性优于视觉步态分析。可诊断并分析异常运动,作治疗前评价,治疗后的效果评价和预后评价。在国外科研和成人运动功能评估中运用广泛,但在儿童运动功能评价中的运用还不是很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 运动功能 评价 儿童 数字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病康复诊疗典型案例分析——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在脑卒中膝过伸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夏清 《安徽医学》 2018年第5期637-638,共2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3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2年余"入院。患者于2015年10月28日晨起时,突发恶心、呕吐,后逐渐昏迷,伴大小便失禁,急诊入住安徽省立医院。头颅CT提示右侧丘脑出血,量约70 m L,急诊行右侧颅骨去骨瓣减压并血肿清除术,...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3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2年余"入院。患者于2015年10月28日晨起时,突发恶心、呕吐,后逐渐昏迷,伴大小便失禁,急诊入住安徽省立医院。头颅CT提示右侧丘脑出血,量约70 m L,急诊行右侧颅骨去骨瓣减压并血肿清除术,术后入住ICU,1周后患者逐渐清醒,病情平稳后因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入住我科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 脑卒中 膝过伸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在脑瘫下肢矫形手术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郑炳铃 王健 徐桂豪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4期29-31,共3页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作为一套新的步态评估系统,具有客观、全面、科学、便捷等优点,逐渐应用于国内外医学评估领域,尤其是在脑瘫下肢矫形手术领域中的疗效评价及手术指导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三维步态分析指导制定脑瘫下肢矫形手术方案,...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作为一套新的步态评估系统,具有客观、全面、科学、便捷等优点,逐渐应用于国内外医学评估领域,尤其是在脑瘫下肢矫形手术领域中的疗效评价及手术指导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三维步态分析指导制定脑瘫下肢矫形手术方案,评价手术疗效,选择康复治疗方法,评定康复疗程,制定矫形器以及评估肉毒毒素的疗效量化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 脑瘫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影 汪富 +5 位作者 贺飞 丁彬 周伟 孙珊 蒋志明 张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666-1670,1735,共6页
目的 探讨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 目的 探讨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三维步态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步态分析参数、改良Asworth肌张力量表评分、徒手肌力评定量表(MMT)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运动学参数、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步速、步频、跨步长、步长、步宽及MMT评分、MBI评分均明显增高,最大髋关节屈曲角度、最大膝关节屈曲角度、最大踝关节背屈和跖屈角度均明显增大,双侧大脑中动脉最大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均明显加快,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步态周期、双支撑时间、Asworth评分、血管阻力指数(RI)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28/30)比70.0%(21/30),P<0.05]。结论 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能够明显提高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肌张力、肌力及生活能力,并能明显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从而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头针 三维分析训练系统 下肢肌张力 脑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步态分析比较健康大学生与下肢运动损伤大学生步态特征的差异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会平 何俊 李佳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应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比较健康大学生和下肢运动损伤大学生步行时步态特征的差异,为下肢运动损伤大学生的康复或预康复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4月期间因运动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大学生30例为研究组,健康大学... 目的应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比较健康大学生和下肢运动损伤大学生步行时步态特征的差异,为下肢运动损伤大学生的康复或预康复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4月期间因运动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大学生30例为研究组,健康大学生30例为对照组,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2组受试者分别行三维步态检测。结果研究组步长、步频、步速、双足支撑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步行周期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足跟触地期屈膝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承重反应期最大屈膝角度、支撑相中期最大伸膝角度、摆动相最大屈膝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侧矢状面和冠状面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运动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其中踝关节、髋关节转角幅值,膝关节矢状面转角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冠状面转角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用于下肢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康复治疗及疗效评价具有客观、量化的特点,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损伤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 分析 时空参数 运动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在AIS形体治疗中的应用
6
作者 罗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193-195,共3页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或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脊柱X线平片显示脊柱有≥10°的侧方弯曲即可诊断为脊柱侧弯。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在脊柱侧弯中最为常见。...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或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脊柱X线平片显示脊柱有≥10°的侧方弯曲即可诊断为脊柱侧弯。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在脊柱侧弯中最为常见。目前针对AIS的诊断工具有很多,包括X线、CT、MRI、EOS系统、Diers系统等,对于AIS的治疗也有很多种方法,包括形体、支具和手术矫正。值得一提的是,在保守治疗的过程中,不管AIS的轻重与否,形体治疗都可以贯穿全程。在治疗的过程当中,AIS患者的各项体征都会发生变化,这时如果有一种诊断工具能够对AIS患者进行形体治疗过程中的各项体征进行监测的话,对后期形体治疗的反馈也是大有裨益。三维步态分析系统作为临床医学与生物力学的交叉学科,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外科特别是骨科对疾病的一种新型检查手段,本文回顾近年相关文献,试述目前AIS患者的形体治疗进展,并以此为基础,对其生物力学改变做相关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形体治疗 诊断工具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运动平台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步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杜志伟 陈艳 +2 位作者 王路 邓怡平 吴立德 《中国康复》 2019年第9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究三维运动平台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出现膝反张步态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三维运动平台训练。治疗前后分... 目的:探究三维运动平台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出现膝反张步态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三维运动平台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E)、膝过伸次数、Gait Watch三维步态及运动训练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2组下肢FMA评分、最大屈膝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过伸次数、与最大伸膝角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运动平台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运动平台 脑卒中 膝过伸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偏瘫侧手佩戴手功能支具对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
8
作者 陈祥贵 刘迟 +1 位作者 陈树耿 贾杰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38-43,共6页
目的:考察脑卒中后偏瘫侧手佩戴手功能支具对患者三维步态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为组间一次性干预对照研究,通过对40例脑卒中患者偏瘫侧手佩戴手功能支具前后全身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的测试,采集干预前后患者三维步态的时空和运动学参数并进... 目的:考察脑卒中后偏瘫侧手佩戴手功能支具对患者三维步态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为组间一次性干预对照研究,通过对40例脑卒中患者偏瘫侧手佩戴手功能支具前后全身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的测试,采集干预前后患者三维步态的时空和运动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佩戴手功能支具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步态:患者步频、步速显著提高(P<0.001),患侧步长增大(P<0.001),患侧支撑相缩短(P<0.05)、摆动相增长(P<0.05)。患者健侧的时空参数和下肢运动学参数在患侧手佩戴手功能支具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手部肌张力高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患侧手佩戴手功能支具能改善步速和步态,其原理可通过“上下肢一体化”理论予以解释。该干预方法有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同时对进一步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改善对其下肢及整体步态、步行能力改善的机制亦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功能支具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 上下肢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