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编织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超群 王俊勃 +2 位作者 李宗迎 董红坤 贺辛亥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共5页
总结三维编织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三维编织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四步法编织、二步法编织、多层联锁编织技术的优缺点,以三维编织技术中的四步法编织为例,介绍了该类编织设备中携纱器、编织底盘、打紧机构、输出机构、卷曲机构和控... 总结三维编织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三维编织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四步法编织、二步法编织、多层联锁编织技术的优缺点,以三维编织技术中的四步法编织为例,介绍了该类编织设备中携纱器、编织底盘、打紧机构、输出机构、卷曲机构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针对当前三维编织技术现状,总结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三维编织设备以及三维编织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认为:三维编织技术与其设备发展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三维编织技术 携纱器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预制件 卷曲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技术及管状三维编织物的编织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全明 甘应进 陈东生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00年第2期37-39,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三维(3D)编织技术的发展情况、特点和3D编织物的性能,也介绍了管状3D编织物的编织过程。
关键词 三维编织技术 三维编织 管状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技术和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嘉禄 《新材料产业》 2010年第1期46-49,共4页
与层合复合材料相比,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完全整体、不分层的结构,可用于制造结构制件和高功能制件,所以,进一步研究三维编织技术和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对发展我国新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三维编织技术 层合复合材料 高功能 新材料 结构 制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截面三维编织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郑占阳 贺辛亥 +2 位作者 杨超群 郭杰赞 王俊勃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80,84,共5页
为深入了解变截面三维编织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阐述了变截面三维编织原理,介绍了当前实现变截面三维编织成型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变截面三维编织技术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普适性不佳、工序复杂和纱线不均匀等问题,提出利用... 为深入了解变截面三维编织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阐述了变截面三维编织原理,介绍了当前实现变截面三维编织成型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变截面三维编织技术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普适性不佳、工序复杂和纱线不均匀等问题,提出利用塑性金属选择性地添加纱线设计携纱器的思路。认为:变截面三维编织技术的优劣,需通过反复检验三维预制件的力学性能是否满足要求来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织物 变截面编织 预制件 三维编织技术 减纱 增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芳 《非织造布》 2013年第5期94-98,共5页
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就纺织复合材料而言,结构增强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离散系统:靠短纤维分布在基体当中,结构整体性由纤维间摩擦力决定。(2)连续系统:使用长丝卷绕被增强的物体。
关键词 三维编织 纺织复合材料 编织成型 编织 纱线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几何形状 三维编织技术 织物结构 离散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编织技术的高强度纺织面料生产工艺研究
6
作者 张贻萱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5年第3期37-39,共3页
文章概述了三维编织技术的基础原理与高强度纺织面料的性能需求,介绍了高强度纺织面料生产工艺,并对生产工艺性能进行评价与优化。结果表明,基于三维编织技术的生产工艺能提高面料的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和耐磨性,为高性能纺织品的生产... 文章概述了三维编织技术的基础原理与高强度纺织面料的性能需求,介绍了高强度纺织面料生产工艺,并对生产工艺性能进行评价与优化。结果表明,基于三维编织技术的生产工艺能提高面料的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和耐磨性,为高性能纺织品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技术 高强度纺织面料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织物的编织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辉 阎良敏 +1 位作者 甘应进 陈东生 《天津纺织科技》 2001年第3期18-20,35,共4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三维编织技术的发展、特点和三维编织物的性能。
关键词 三维编织技术 立体织物 发展 织物性能 技术特点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异型碳纤维预制体的研究
8
作者 董经经 荆云娟 +3 位作者 张艺会 尉寄望 杨燕宁 李利娜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6期35-38,41,共5页
新一代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和战略技术指标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在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生产工艺和制备技术方面加速攻关突破。三维编织碳纤维预制体由于其可设计性强,特殊的耐腐蚀性能,耐疲劳性好等优点,在各种武器装备的轻量化、小型... 新一代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和战略技术指标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在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生产工艺和制备技术方面加速攻关突破。三维编织碳纤维预制体由于其可设计性强,特殊的耐腐蚀性能,耐疲劳性好等优点,在各种武器装备的轻量化、小型化和高性能化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三维编织异型碳纤维预制体为对象,研究数字模拟三维编织动程,分析分散减纱工艺及不等层设计工艺原理,为三维编织异型碳纤维预制体的净近成型的实现作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增强预制体 三维编织技术 分散减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五向编织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学明 李嘉禄 王峥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12,共6页
研究一种新型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给出了此种复合材料预制件的编织工艺,并将此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三维四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做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测试 三维编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隐层结构的拓扑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嘉禄 焦亚男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6,共6页
为提高复合材料预制件的机械强度,采用一种新型编织工艺.本文用拓扑分析方法,对预制件结构做了说明,并对工艺参量进行了理论预测,为设计功能复合材料和特殊结构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手段.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隐层结构 拓扑分析 三维编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M成型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红波 王钧 杨小利 《国外建材科技》 2006年第1期8-9,12,共3页
树脂传递模塑(R es in transfer m o ld ing,RTM)是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中的一种重要的技术,以RTM成型三维编织增强复合材料的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综述了三维编织增强体RTM成型技术、RTM成型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树脂传递模塑(R es in transfer m o ld ing,RTM)是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中的一种重要的技术,以RTM成型三维编织增强复合材料的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综述了三维编织增强体RTM成型技术、RTM成型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特点和应用及该技术在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 三维编织技术 高性能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厚度在线测试系统
12
作者 万振凯 李嘉禄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3-17,共5页
为解决玻璃纤维预制件的测厚问题,讨论了利用单片机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厚度进行检测的工作原理与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测试结果准确.本系统是代替目前检测方法的理想系统.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厚度 三维编织技术 在线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三维编织PE–UHMW纤维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蕾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2-84,共3页
以三维编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纤维为增强体,环氧树脂(EP)为基体,通过树脂传递模塑工艺制备了EP/三维编织PE–UHMW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纤维含量和载荷对复合材料摩擦系数与磨损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磨损表... 以三维编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纤维为增强体,环氧树脂(EP)为基体,通过树脂传递模塑工艺制备了EP/三维编织PE–UHMW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纤维含量和载荷对复合材料摩擦系数与磨损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磨损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纤维体积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逐渐减小;随着载荷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逐渐减小,但磨损率增大;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以粘着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技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复合材料 摩擦系数 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不对称内凹六边形复合材料吸能探究
14
作者 张长青 李倩倩 李炜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9-33,共5页
利用三维编织技术制备了内凹六边形结构预制体,对三种不同内凹角的内凹六边形蜂窝状复合材料进行了压缩测试,分析了能量吸收性能和损伤变形演变。研究表明,三维编织内凹六边形蜂窝状复合材料在压缩过程中都产生层层单胞折叠压缩的变形... 利用三维编织技术制备了内凹六边形结构预制体,对三种不同内凹角的内凹六边形蜂窝状复合材料进行了压缩测试,分析了能量吸收性能和损伤变形演变。研究表明,三维编织内凹六边形蜂窝状复合材料在压缩过程中都产生层层单胞折叠压缩的变形演变趋势,载荷-位移曲线拥有较长的压缩平台期,表现出优异的能量吸收性能。内凹角度对内凹六边形复合材料吸能性能有明显影响,内凹角度50-50的试样的比吸能和平台载荷大于内凹角度60-60的试样;结构的不对称性可以提高内凹六边形复合材料的吸能性能,内凹角度50-60的不对称内凹六边形复合材料的比吸能和平台载荷是三种结构中最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技术 内凹六边形蜂窝结构 不对称性结构 吸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研究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海雷 高艳秋 范雨娇 《新材料产业》 2017年第3期51-54,共4页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是利用编织技术,把经向、纬向及法向的纤维束(或纱线)编织成一个整体,即为预成型结构件(简称“预制体”),然后以预制体作为增强材料进行树脂浸渍固化而形成的复合材料结构。由于增强纤维在三维空间多向分布,阻...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是利用编织技术,把经向、纬向及法向的纤维束(或纱线)编织成一个整体,即为预成型结构件(简称“预制体”),然后以预制体作为增强材料进行树脂浸渍固化而形成的复合材料结构。由于增强纤维在三维空间多向分布,阻止或减缓了冲击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层间裂纹的扩展,使得复合材料层间性能大大提升。因此,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较普通层合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冲击损伤容限和断裂韧性。三维编织技术可按实际需要设计纤维数量,整体织造复杂形状的零部件和一次完成组合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三维编织技术 应用 复合材料结构 冲击载荷作用 冲击损伤容限 层合复合材料 浸渍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叶片三维编织专利技术分析
16
作者 张博雅 闫晓飞 《中国科技信息》 2025年第5期19-22,共4页
1航空发动机叶片三维编织技术研究概述三维编织技术作为一种复合材料先进制造工艺,近年来在航空领域受到了较大关注,该技术在提高涵道比、降低噪声与耗油率的同时,解决了二维编织技术可能存在的复合材料分层问题,中国商用飞机公司选中作... 1航空发动机叶片三维编织技术研究概述三维编织技术作为一种复合材料先进制造工艺,近年来在航空领域受到了较大关注,该技术在提高涵道比、降低噪声与耗油率的同时,解决了二维编织技术可能存在的复合材料分层问题,中国商用飞机公司选中作为C919动力的LEAP发动机中则应用三维机织技术编织出叶片框架,利用该技术将碳纤维进行编制从而形成网状结构。三维编织技术主要指由多层纱线立体交织构成的高厚度织物,包括具有复杂形状的中空结构或三维薄壳结构织物。本文对航空发动机叶片三维编织的全球专利申请态势进行了分析,从专利申请趋势、专利技术构成、主要专利申请人等方面深入剖析航空发动机叶片三维编织当前的专利布局现状,以期为航空发动机叶片三维编织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技术 中空结构 先进制造工艺 航空发动机叶片 专利布局 薄壳结构 商用飞机 专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碳纤维混杂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芳 王玉林 +1 位作者 万怡灶 黄远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8,共5页
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碳纤维(CF)三维混杂编织体为增强体,环氧树脂(ER)为基体,通过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制备了三维编织混杂复合材料,研究了其摩擦磨损性能,并采用混合正压力模型对摩擦系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纤维总... 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碳纤维(CF)三维混杂编织体为增强体,环氧树脂(ER)为基体,通过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制备了三维编织混杂复合材料,研究了其摩擦磨损性能,并采用混合正压力模型对摩擦系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纤维总体积含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CF体积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增大,而其比磨损率降低。UH3D/ER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以粘着磨损为主,CF3D/ER复合材料则以磨粒磨损为主,混杂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取决于CF与UHMWPE纤维的相对含量,通过调节UHMWPE纤维和CF的体积比例可实现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有效调控。采用的计算模型可较好地预测UH3D/ER的摩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技术 混杂复合材料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碳纤维 摩擦磨损 摩擦系数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