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网络型石墨烯导热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侯佳乐 刘雅轩 +5 位作者 刘国玲 李震奇 马峰岭 王瑛 姜涛 吴新锋(导师)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石墨烯具有极高的面内热导率,添加到聚合物基体中能够显著提高聚合物的导热性能。将石墨烯构建成三维网络结构,可以在复合材料中形成更多的导热通路,进一步提高材料热导率。三维网络型石墨烯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种类多且流程简单。... 石墨烯具有极高的面内热导率,添加到聚合物基体中能够显著提高聚合物的导热性能。将石墨烯构建成三维网络结构,可以在复合材料中形成更多的导热通路,进一步提高材料热导率。三维网络型石墨烯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种类多且流程简单。综述了三维网络型石墨烯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3D打印法、磁场取向法、电场取向法、冻干取向法和自组装法,介绍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三维网络构建原理、优缺点以及对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阐述了此种材料制备目前的不足,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三维网络 热导率 导热复合材料 成形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络结构纤维素纳米纤维(C-CNF)/1T’-MoTe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詹东阳 陈登龙 卢至行 《福建轻纺》 2025年第2期4-10,共7页
文章先通过水热合成和研磨的方式分别制备了棒状MoO_(3)和纤维素纳米纤维,接着将由冷冻干燥制得的复合气凝胶通过管式炉进行一步碳化碲化处理,得到C-CNF/1T’-MoTe_(2)电极材料,结果表明,MoO_(3)通过原位碲化成功得到了1T’-MoTe_(2),并... 文章先通过水热合成和研磨的方式分别制备了棒状MoO_(3)和纤维素纳米纤维,接着将由冷冻干燥制得的复合气凝胶通过管式炉进行一步碳化碲化处理,得到C-CNF/1T’-MoTe_(2)电极材料,结果表明,MoO_(3)通过原位碲化成功得到了1T’-MoTe_(2),并且C-CNF/1T’-MoTe_(2)具有出色的三维网络结构,对分散在其中的单根1T’-MoTe_(2)起到了稳定的效果,有效抑制了1T’-MoTe_(2)的团聚,根据电化学测试的结果,当复合电极材料中1T’-MoTe_(2)与C-CNF的质量比为1∶10时,C-CNF/1T’-MoTe_(2)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能够表现出1047 F/g的质量比电容,并且在经过4000次的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为65%。结果表明C-CNF/1T’-MoTe_(2)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等储能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碳化纤维素气凝胶 三维网络结构 1T’-MoTe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模型的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研究
3
作者 闫福根 钟坤 +1 位作者 李爽 高厚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3-216,共14页
【目的】岩体内部各结构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非完全独立,为了使各类结构面有效耦合,对结构面进行三维网络模拟,建立结构面三维模型,以实现各类结构面的三维可视化表达。【方法】采用混合数据结构技术对岩石中存在的Ⅰ、Ⅱ、Ⅲ类结构... 【目的】岩体内部各结构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非完全独立,为了使各类结构面有效耦合,对结构面进行三维网络模拟,建立结构面三维模型,以实现各类结构面的三维可视化表达。【方法】采用混合数据结构技术对岩石中存在的Ⅰ、Ⅱ、Ⅲ类结构面进行精确的地质模型构建;采用Monte Carlo+动态校核方法,对Ⅳ类结构面进行网络模拟;根据实际结构面分布规律,以分组最近原则对Monte Carlo法建立的初步模型进行动态校核,实现初步模型的逐步修正,最后在Vgeo平台上对Ⅰ、Ⅱ、Ⅲ类结构面和Ⅳ类结构面进行模型耦合。【结果】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X水电站坝后厂房包含岩层、软弱夹层及破碎带的Ⅰ、Ⅱ、Ⅲ类结构面三维地质体耦合模型;根据实测计算得到的2组Ⅳ类结构面实测样本,得到了开挖面实际揭露结构面三维模型并动态校核构建最终模型;对构建的多重三维地质体模型和三维结构面模型进行组合,实现了X水电站坝后厂房各类结构面的三维可视化统一表达与重构。【结论】实践表明:Ⅰ、Ⅱ、Ⅲ类结构面模型与实测二维剖面一致性较好,Ⅳ类结构面迹长、体密度误差较小,分别为-3.13%~-1.77%和6.36%~7.69%,且与实际揭露的结构面分布一致,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靠性。工程师基于模型可快速获取结构面的可视化分析成果和任意高程、任意剖面的结构面分布图,也可通过数字钻孔实现地质超前预报,同时也能为基础处理、渗流等问题处理提供直观的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结构面 三维网络模拟 地质模型 动态校核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络结构CL-20/Al@Co/NBC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
4
作者 曹云杉 李豪 +3 位作者 易雪玲 秦康怡 李洁 段晓惠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1-1039,共9页
为了改善Al粉在混合炸药中的释能特性,综合微结构设计和Al颗粒表面改性优势,构筑了三维网状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CL-20)/Al@Co/硝化细菌纤维素(NBC)复合物。首先采用置换法在Al粉表面包覆Co,形成核壳结构Al@Co粒子;再利用模板法将Al@Co和... 为了改善Al粉在混合炸药中的释能特性,综合微结构设计和Al颗粒表面改性优势,构筑了三维网状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CL-20)/Al@Co/硝化细菌纤维素(NBC)复合物。首先采用置换法在Al粉表面包覆Co,形成核壳结构Al@Co粒子;再利用模板法将Al@Co和CL-20沉积在NBC的三维网状结构中,得到三维网状CL-20/Al@Co/NBC复合物。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进行形貌结构表征,并通过热分析、感度和燃烧测试进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Al@Co粒子为Co在Al表面形成一层厚度约32 nm包覆层。CL-20/Al@Co/NBC复合物呈三维网状结构,与相应的NBC+CL-20+Al混合物及CL-20/Al/NBC复合物相比,Al的高温热分解峰温分别提前123.7℃和99.5℃,放热量分别增加5.93 kJ·g^(-1)和4.50 kJ·g^(-1)。且CL-20/Al@Co/NBC的点火延迟时间更短、燃烧速率更快;撞击感度(30 J)和摩擦感度(192 N)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铝炸药 Al@Co 三维网络结构 CL-20/Al@Co/NBC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络SiC陶瓷/金属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茹红强 曲翔宇 +1 位作者 马丽萍 里景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2,共4页
以三维网络SiC陶瓷/Fe—Cu合金复合材料作为静片、三维网络SiC陶瓷/40Cr复合材料作为动片,研究了法向载荷、摩擦时间和pv值对该材料体系摩擦因数的影响以及摩擦次数对静片磨损量的影响,并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 以三维网络SiC陶瓷/Fe—Cu合金复合材料作为静片、三维网络SiC陶瓷/40Cr复合材料作为动片,研究了法向载荷、摩擦时间和pv值对该材料体系摩擦因数的影响以及摩擦次数对静片磨损量的影响,并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磨损表面形貌,分析了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该摩擦副的稳定摩擦因数在0.33~0.35之间,摩擦过程中材料的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为主,材料表面摩擦形成的氧化层硬度较高,是该材料耐磨性能优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网络SiC陶瓷/Fe-Cu合金复合材料 三维网络SiC陶瓷/40Cr复合材料 摩擦因数 摩擦磨损性能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不稳定块体的自动搜索及其失稳方式判断——基于随机不连续面三维网络模型 被引量:29
6
作者 陈剑平 卢波 +1 位作者 王良奎 李晓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126-1131,共6页
根据随机不连续面三维网络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了岩体不连续面空间分布概率统计数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有形即是有限”的分析方法可以搜索出所有在临空面上出露的有限块体,确定其空间几何形态和几何参数。利用提出的“棱线矢量”... 根据随机不连续面三维网络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了岩体不连续面空间分布概率统计数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有形即是有限”的分析方法可以搜索出所有在临空面上出露的有限块体,确定其空间几何形态和几何参数。利用提出的“棱线矢量”法,判断块体的可动性,并用“主动合力矢量”法,确定块体的受压面,判断块体的失稳方式,最后评价块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三维网络 块体理论 不稳定块体 概率统计 空间几何 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络SiC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25
7
作者 谢素菁 曹小明 +2 位作者 张劲松 李曙 刘阳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90,共5页
用销-盘式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85Cu-6Sn-6Zn-3Pb合金及三维网络SiC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测量了铜合金及不同体积分数的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及载荷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并分析了三... 用销-盘式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85Cu-6Sn-6Zn-3Pb合金及三维网络SiC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测量了铜合金及不同体积分数的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及载荷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并分析了三维网络SiC对铜合金磨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远优于铜合金,而且随着三维网络SiC体积分数、温度及载荷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磨损性能明显提高;这种新型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随载荷变化保持稳定,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摩擦系数的稳定性均优于铜合金.这是由于三维网络SiC在磨损表面形成硬的微突体并起承载作用,同时其独特的结构制约了基体合金的塑性变形和高温软化,有利于磨损表面氧化膜的留存.这种复合材料作为传动及制动用摩擦材料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复合材料 三维网络SiC 摩擦磨损性能 干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与确定耦合的裂隙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 被引量:19
8
作者 郭亮 李晓昭 +2 位作者 周扬一 李煜 纪成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36-2644,2653,共10页
离散裂隙随机网络模型中结构面的分布特征仅代表其统计规律,并非地质成因、结构模式、构造形迹的客观反映,以致后续力学计算及渗流模拟结果可信度偏低。针对国家高放废物处置库甘肃北山预选区出露良好的花岗岩体,基于实测结构面统计规... 离散裂隙随机网络模型中结构面的分布特征仅代表其统计规律,并非地质成因、结构模式、构造形迹的客观反映,以致后续力学计算及渗流模拟结果可信度偏低。针对国家高放废物处置库甘肃北山预选区出露良好的花岗岩体,基于实测结构面统计规律、内在成生关系及水力联系,在前期纯随机模型关键部位修正特征参数,并融入人工辨识的确定结构模式而构建"随机-确定"耦合模型。图形和渗流模拟两种定量检验结果表明:耦合模型结构面数量更接近客观实际,模型准确度提升约48.8%;耦合模型渗流路径与流量较之前更显客观真实,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接近程度比随机模型大约1/3。另外,不同孔位渗流结果显示:相比于随机结构面,确定性结构面对区域渗流控制作用更加明显,在渗流模拟中扮演更为重要角色。此耦合模型有益于拓宽结构面网络模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三维网络模拟 随机-确定耦合 渗流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络水凝胶在重金属和染料吸附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史艳茹 李奇 +1 位作者 王丽 王爱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94-2303,共10页
近年来,三维网络水凝胶由于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较快的吸附速率和较好的再生性能,在废水处理方面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简单介绍了三维网络水凝胶,重点评述了在重金属离子和染料废水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三维网络水凝胶吸附处... 近年来,三维网络水凝胶由于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较快的吸附速率和较好的再生性能,在废水处理方面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简单介绍了三维网络水凝胶,重点评述了在重金属离子和染料废水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三维网络水凝胶吸附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网络水凝胶 吸附 重金属离子 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计算RQD及精度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徐伟 胡新丽 +3 位作者 黄磊 邹宗兴 倪卫达 刘晓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2-833,共12页
以汶川映秀镇百花大桥边坡岩体为实例,运用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法计算RQD值,具体步骤为:在概率统计结构面各项参数获取结构面模拟参数的基础上,利用Monte-Carlo法生成岩体节理三维网络,在边坡震时主滑平面、主滑横剖面、水平面上各方向... 以汶川映秀镇百花大桥边坡岩体为实例,运用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法计算RQD值,具体步骤为:在概率统计结构面各项参数获取结构面模拟参数的基础上,利用Monte-Carlo法生成岩体节理三维网络,在边坡震时主滑平面、主滑横剖面、水平面上各方向布置测线模拟钻孔,获取54个钻孔岩石质量指标RQD值,以其期望值作为最终RQD。以结构面测量统计得到的等效钻探RQD为真值,对比体积RQD法和网络模拟法的相对误差(体积RQD法为24.6%;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法仅为3.3%),证实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法相对误差要小得多,精度显著提高。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法是计算RQD的好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石质量指标 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法 体积RQD法 算法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络SiC/Cu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凝固显微组织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邢宏伟 曹小明 +2 位作者 胡宛平 赵龙志 张劲松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7-605,共9页
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三维网络SiC/Cu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了铸造压力、网络SiC骨架预热温度、浇注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凝固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维网络SiC陶瓷骨架在晶体生长和结晶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在网孔内可形... 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三维网络SiC/Cu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了铸造压力、网络SiC骨架预热温度、浇注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凝固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维网络SiC陶瓷骨架在晶体生长和结晶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在网孔内可形成垂直于骨架表面的枝晶网络,或形成粒度细小且分布均匀的等轴晶组织;骨架的孔径对显微组织的影响也很大,细小的孔径有利于晶粒细化和组织均匀化,粗大的孔径助长宏观偏析和铅的偏聚.骨架减轻了复合材料中锡的反常偏析,使锡的偏析主要发生在骨架表面附近的微小区域,从而避免了在铸件表层的集中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 挤压铸造 三维网络SiC 凝固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连续面三维网络在RQD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国欣 肖树芳 陈剑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761-1764,共4页
RQD作为工程实际中评价岩体性质的方法,应用已相当广泛,并已列入有关规范。然而,由于传统Deere定义的RQD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引入了不同阈值下的广义RQD的概念,并与不连续面三维网络模拟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岩体的稳定性评价,... RQD作为工程实际中评价岩体性质的方法,应用已相当广泛,并已列入有关规范。然而,由于传统Deere定义的RQD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引入了不同阈值下的广义RQD的概念,并与不连续面三维网络模拟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岩体的稳定性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QD 三维网络 岩体 稳定性 岩体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络SiC对铝合金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谢素菁 曹小明 +2 位作者 张劲松 李曙 刘阳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4,共5页
用销-盘式高温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了LF3铝合金及三维网络SiC(体积分数分别为10%、20%、30%)增强LF3铝基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测量了复合材料及基体合金在室温和高温(25~300℃)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 用销-盘式高温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了LF3铝合金及三维网络SiC(体积分数分别为10%、20%、30%)增强LF3铝基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测量了复合材料及基体合金在室温和高温(25~300℃)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磨损表面,研究了三维网络SiC对铝合金磨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远优于基体合金(LF3),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的抗磨损性能明显提高。三维网络SiC在磨损表面形成硬的微凸体起承载作用,同时其独特的结构制约基体合金的塑性变形和高温软化,并保护在磨损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磨损率随着增强体的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在滑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明显高于基体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F3铝合金 三维网络SiC 干摩擦磨损性能 复合材料 磨损率 碳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效岩体随机节理三维网络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吴顺川 周喻 +1 位作者 高永涛 MISRA A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3082-3090,共9页
由于目前仍难以将建立的结构面网络模型直接应用于岩体力学行为的分析,构建反映节理真实空间状态的等效岩体模型是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计算的研究基础。以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东矿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节理测线法调查,运用概率统计理论... 由于目前仍难以将建立的结构面网络模型直接应用于岩体力学行为的分析,构建反映节理真实空间状态的等效岩体模型是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计算的研究基础。以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东矿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节理测线法调查,运用概率统计理论对节理倾向、倾角、间距和迹长进行统计分析、偏差校正并建立概率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Monte Carlo随机模拟理论并采用Matlab软件,获取节理模拟数据,并通过OPEN GL三维可视化技术构建能充分反映工程岩体节理分布特征的等效岩体随机节理三维网络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具有良好的统计相似性。该研究成果可为等效岩体技术所利用,并为后续开展节理岩体变形特性、强度特性、尺寸效应、各向异性、表征单元体积(REV)、关键块体识别、开挖效应、破裂机理等量化分析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等效岩体随机节理三维网络模型 等效岩体技术 概率统计 MONTE Carlo随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随机结构面三维网络的生成和可视化技术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新强 杨松青 汪小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564-2569,共6页
在总结随机结构面网络模拟研究关于结构面三维网络生成和可视化成果的基础上,假定结构面为Baecher圆盘形,考虑结构面大小、位置、产状、隙宽等要素,采用泊松随机过程生成随机结构面网络的样本单元。其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利用结构面的空... 在总结随机结构面网络模拟研究关于结构面三维网络生成和可视化成果的基础上,假定结构面为Baecher圆盘形,考虑结构面大小、位置、产状、隙宽等要素,采用泊松随机过程生成随机结构面网络的样本单元。其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利用结构面的空间几何关系获得结构面网络的交会信息方法,利用FORTRAN90编程语言编制生成三维结构面(渗流)网络的专用程序FRCGEN-3D,该程序也适用于三维结构面网络模拟研究岩体楔形体稳定和连通率求解问题。为使复杂的三维结构面空间几何关系得到展示,进一步借用OPENGL强大的图形处理编程功能,在此基础上完善了一套完整的三维结构面网络模拟专用的可视化系统V-FNW。该可视化系统具有交互界面和三维图形渲染、旋转、交切等功能,为结构面网络模拟研究岩石力学和裂隙网络水力学提供了一个可视化平台,具有相对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结构面 三维网络 计算机模拟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节理三维网络模拟技术及渗透率张量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贵宾 杨春和 殷黎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3591-3594,共4页
在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节理开度的概率分布函数进行了拟合,并进行了假设分布的有效性检验。这样,在进行节理三维网络模拟时,就可以生成具有厚度的圆盘来模拟岩体节理的空间分布。岩体节理的渗流量正比于节理开度的三次方,在 Monte-C... 在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节理开度的概率分布函数进行了拟合,并进行了假设分布的有效性检验。这样,在进行节理三维网络模拟时,就可以生成具有厚度的圆盘来模拟岩体节理的空间分布。岩体节理的渗流量正比于节理开度的三次方,在 Monte-Carlo 法生成的模拟节理开度的三维节理网络的基础上,结合所述方法对岩体渗透率张量进行分析,使岩体渗透率张量的计算更加合理可行,且计算结果能更加客观地反映岩体的渗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节理 三维网络模拟 基础 开度 渗透特性 MONTE-CARLO法 渗流量 概率分布函数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网络模拟基础的复杂有限块体的自动搜索及其空间几何形态的判定 被引量:30
17
作者 卢波 陈剑平 王良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232-1238,共7页
首先应用随机不连续面三维网络模拟技术建立不连续面分布的概率统计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编程实现对复杂有限块体的自动搜索并确定其空间几何形态,给出其空间定位参数和尺寸。在对块体的有限性进行判断时,提出“有形即是有限”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 三维网络模拟 有限块体 空间几何形态 不连续面 块体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络陶瓷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9
18
作者 尧军平 王薇薇 杨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6-771,共6页
设计和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三维网络陶瓷(骨架)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研究了铝合金及不同成分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及载荷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磨损表面,并分析了三维网络陶瓷(骨架)对铝合金磨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 设计和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三维网络陶瓷(骨架)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研究了铝合金及不同成分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及载荷下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磨损表面,并分析了三维网络陶瓷(骨架)对铝合金磨损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远优于铝合金,而且随着三维网络陶瓷体积分数、温度及载荷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磨损性能明显提高;这种新型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随载荷变化保持稳定;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摩擦系数的稳定性均优于铝合金。这是由于三维网络陶瓷在磨损表面形成硬的微凸体起承载作用,其独特的结构制约了基体合金的塑性变形和高温软化,有利于磨损表面氧化膜的留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网络陶瓷(骨架) 铝基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干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岩体三维网络流的渗透路径搜索 被引量:17
19
作者 赵红亮 陈剑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2-627,共6页
裂隙是岩体的主要渗透通道,但裂隙网络的分布非常复杂,只能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以随机不连续面三维网络计算机模拟技术构筑岩体裂隙系统的空间分布,为岩体水力学问题研究提供岩体空隙结构的物理背景;依据计算几何学提出三维空间裂隙间... 裂隙是岩体的主要渗透通道,但裂隙网络的分布非常复杂,只能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以随机不连续面三维网络计算机模拟技术构筑岩体裂隙系统的空间分布,为岩体水力学问题研究提供岩体空隙结构的物理背景;依据计算几何学提出三维空间裂隙间相互位置关系模式和相应的判定算法,并建立裂隙网络系统渗流模型和表征裂隙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图论数学模型,经定义边界条件、确定连通分量、删除孤立裂隙等一系列预处理后,实现了裂隙岩体三维网络流渗透路径的计算机搜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体水力学 三维网络模拟 深度优先搜索 渗透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随机结构面三维网络数值模型有效性检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树林 陈剑平 石丙飞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岩体随机不连续面三维网络模拟技术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最终的网络模型是否能够较真实地再现岩体的实际情况 ,为了使三维网络模型的结果能够真正地应用于实际工程 ,就必须对模拟的结果进行必要的检验 ,检验的办法就是将模拟出的... 岩体随机不连续面三维网络模拟技术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最终的网络模型是否能够较真实地再现岩体的实际情况 ,为了使三维网络模型的结果能够真正地应用于实际工程 ,就必须对模拟的结果进行必要的检验 ,检验的办法就是将模拟出的模型剖面图形与原型测量窗口的图形进行图形对比 ,或者将原型的观测数据与模型的测试数据进行数据对比 ,当这种检验达到精度时 ,模拟出的模型为有效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不连续面 岩体 三维网络模型 观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