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系岩体三维裂隙网络随机生成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张翌晨 鲁海峰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6期106-110,共5页
[目的]更加清晰且直观地展现煤系岩体结构面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基于地质学统计方法对实际裂隙资料进行分析,得到裂隙位置与密度、直径及产状等概率分布函数,借助MATLAB编辑程序,并利用Monte-Carlo随机模拟算法生成满足一定分布函数... [目的]更加清晰且直观地展现煤系岩体结构面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基于地质学统计方法对实际裂隙资料进行分析,得到裂隙位置与密度、直径及产状等概率分布函数,借助MATLAB编辑程序,并利用Monte-Carlo随机模拟算法生成满足一定分布函数的随机变量。在此基础上,以Baecher圆盘替代实际裂隙,得到较为精准的三维裂隙网络模型。[结果]该模型不仅高度还原了实际裂隙的形态特征,还精确地再现了裂隙之间的空间关系,包括裂隙的相互交叉、平行分布和聚集区域等。[结论]将三维裂隙网络随机生成技术运用于煤系岩体裂隙探查中,不仅是研究裂隙几何特征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可为后续岩体渗透性及开采安全性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岩体 三维裂隙网络 Monte-Carlo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裂隙网络非稳定渗流分析的变分不等式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叶祖洋 姜清辉 +1 位作者 姚池 周创兵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78-887,共10页
为了求解裂隙岩体有自由面非稳定渗流问题,将Darcy定律延拓至整个研究区域,使得潜在溢出边界条件满足Signorini型边界条件,建立了三维裂隙网络非稳定渗流问题的抛物型变分不等式(parabolic variational inequality,PVI)提法,并证明其与... 为了求解裂隙岩体有自由面非稳定渗流问题,将Darcy定律延拓至整个研究区域,使得潜在溢出边界条件满足Signorini型边界条件,建立了三维裂隙网络非稳定渗流问题的抛物型变分不等式(parabolic variational inequality,PVI)提法,并证明其与偏微分方程(partial diferential equation,PDE)提法的等价性,从而将自由面上的流量条件以及潜在溢出边界上的互补条件转化成自然边界条件,降低该问题求解难度.同时给出了基于PVI提法的有限元数值求解方法,通过与交叉裂隙模型理论解的对比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将该方法对含复杂三维裂隙网络的边坡进行非稳定渗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复杂裂隙网络求解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裂隙网络 非稳定渗流 自由面 变分不等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裂隙网络的多边形单元渗流模型 被引量:24
3
作者 万力 李定方 李吉庆 《水利水运科学研究》 CSCD 1993年第4期347-353,共7页
文中以裂隙互相切割后的多边形为基本单元,提出了一个裂隙网络模型生成及渗流计算方法。通过在一个假想模型上的渗流计算发现,裂隙网络模型与多孔介质模型在水位计算上有很大的差别。
关键词 三维裂隙网络 渗流模型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裂隙网络的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安玉华 王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775-3780,共6页
岩体表征单元体(REV)的研究一直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问题。裂隙岩体REV是其内部复杂结构在尺寸效应上的体现,归因于岩体内裂隙系统的随机性。在三维网络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体积节理数建立了确定岩体REV的方法。这种方法考虑了岩体内裂... 岩体表征单元体(REV)的研究一直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问题。裂隙岩体REV是其内部复杂结构在尺寸效应上的体现,归因于岩体内裂隙系统的随机性。在三维网络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体积节理数建立了确定岩体REV的方法。这种方法考虑了岩体内裂隙的三维空间密度的特征,采用体积节理数这一参数的收敛状况确定岩体REV的大小。建立了实际岩体的模拟裂隙系统,用一定大小的立方体来分割裂隙系统,统计不同立方体内的体积节理数,并将均值作为最终裂隙岩体的参数。将此参数作为裂隙岩体的属性,通过判别其收敛状况获得了岩体REV的尺寸。考虑了岩体不连续面的特征,建立了REV的分析模型,得出工程岩体的REV的尺寸是裂隙平均迹长的4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表征单元体 尺寸效应 三维裂隙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裂隙网络建模技术修正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冬伟 刘健 +2 位作者 陈亮 成功 李炜强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76-1483,共8页
三维裂隙网络建模技术是分析地下硐室围岩中裂隙分布规律的技术手段之一,可为硐室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模型。本文以北山坑探设施围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表裂隙调查结果,分析裂隙产状、直径和密度的概率密度特征,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构建三维... 三维裂隙网络建模技术是分析地下硐室围岩中裂隙分布规律的技术手段之一,可为硐室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模型。本文以北山坑探设施围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表裂隙调查结果,分析裂隙产状、直径和密度的概率密度特征,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构建三维裂隙网络模型,并通过围岩楔形体分析检验模型。继而引入硐室裂隙编录数据,修正模型参数和建模方法,建立具有高可信度的三维裂隙网络模型。最后,利用修正模型实现巷道尺寸设计和危险部位预测。上述研究修正了三维裂隙网络建模技术,并提出了模型在硐室围岩稳定性评价和辅助设计领域的应用方案,为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及类似工程的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裂隙网络 稳定性分析 辅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陡岩质斜坡的结构面非接触式采集技术与三维裂隙网络模拟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文 韩博 +4 位作者 孙昊林 陈浚淇 王硕男 孙琦 尹韩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本文分别以非接触式测量与三维裂隙网络模拟技术对汶川县绵虒镇大溪沟沟口高陡斜坡的结构面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无人机、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与三维激光扫描方法建立了现场斜坡的三维DEM模型并识别与解译了斜坡的结构面系统。尤其是采... 本文分别以非接触式测量与三维裂隙网络模拟技术对汶川县绵虒镇大溪沟沟口高陡斜坡的结构面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无人机、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与三维激光扫描方法建立了现场斜坡的三维DEM模型并识别与解译了斜坡的结构面系统。尤其是采用无人机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识别并解译了整体斜坡的长大控制性结构面与坡面上的6663条随机构造结构面。基于以上数据,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陡斜坡分析的超大窗口三维裂隙网络模拟方法,采用概率统计与空间几何推导的方法,建立了岩体三维结构面的直径、产状与密度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更加简便且针对性强,现场验证也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斜坡 非接触式采集 三维裂隙网络模拟 岩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结构岩体三维裂隙网络密度的计算方法研究
7
作者 王德库 谭春 《东北水利水电》 2022年第4期34-37,71,共5页
岩体的力学性质受岩体中的结构面控制,但是结构面的展布特征十分复杂,仅用在现场二维露头面上采集的裂隙信息不能完整地反映结构面的发育特征。为了完整地反映结构面的发育特征,广泛应用三维裂隙网络模拟的方法。而裂隙的密度是三维裂... 岩体的力学性质受岩体中的结构面控制,但是结构面的展布特征十分复杂,仅用在现场二维露头面上采集的裂隙信息不能完整地反映结构面的发育特征。为了完整地反映结构面的发育特征,广泛应用三维裂隙网络模拟的方法。而裂隙的密度是三维裂隙网络模拟的关键参数之一。本文在预先确定三维裂隙网络中裂隙的位置、大小、产状等参数的前提下,采用模拟露头面切割三维裂隙网络,统计迹线条数的试算法,确定裂隙的密度。并以在建大藤峡水利枢纽泄水闸28号坝段下游岩体为例,计算了裂隙的密度。采用考察模拟露头面上的迹线半迹长的分布函数,并与现场实测裂隙半迹长的分布函数对比的方式,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该方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三维裂隙网络模拟 裂隙密度 试算法 大藤峡水利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裂隙网络非稳定渗流数值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何杨 柴军瑞 +2 位作者 唐志立 伍美华 崔文娟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8-344,共7页
研究裂隙岩体中渗透水流随时间、边界条件的变化规律,从而客观反映渗透水流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分布特别稀疏的三维主干岩体裂隙网络,以渗流区内的水量平衡原理为依据建立基本方程,推导三维岩体裂隙网络非稳定渗流的基本方程... 研究裂隙岩体中渗透水流随时间、边界条件的变化规律,从而客观反映渗透水流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分布特别稀疏的三维主干岩体裂隙网络,以渗流区内的水量平衡原理为依据建立基本方程,推导三维岩体裂隙网络非稳定渗流的基本方程;并将三维裂隙网络渗流理论及有限元数值方法运用于主干岩体裂隙网络渗流分析中。基于裂隙岩体网络非稳定渗流数学模型,编制相应的程序。对于工程实例,根据实测情况利用Monte-Carlo模拟出岩体中二级裂隙网络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然后进行了三维非稳定渗流分析。计算结果充分体现了岩体中裂隙网络的储水性,当边界条件发生变化时,裂隙岩体中水头分布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并表明主干裂隙的强导水性,使得裂隙岩体中的主干裂隙的渗流分析成为渗流分析中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分析 三维岩体裂隙网络 非稳定渗流 有限元 主干裂隙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索引的随机分布三维裂隙网络中裂隙对相交判断方法(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华梅 王明玉 宋现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32,共9页
明确裂隙间的相交关系,去除那些对流体流动与溶质运移无贡献的、与其他裂隙不联通的裂隙,能够大大提高裂隙中流体流动和溶质运移数值模拟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索引的随机分布三维裂隙网络中裂隙对逐步相交判断的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试... 明确裂隙间的相交关系,去除那些对流体流动与溶质运移无贡献的、与其他裂隙不联通的裂隙,能够大大提高裂隙中流体流动和溶质运移数值模拟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索引的随机分布三维裂隙网络中裂隙对逐步相交判断的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试验比较了该方法与传统的穷举法,结果表明,该方法速度快、成本低,大大减少了裂隙岩体渗流计算量,缩短了裂隙岩体流体渗流和溶质运移数值模拟计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索引 三维随机分布裂隙网络 相交裂隙 逐步判断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nte-Carlo方法的三维裂隙网络模拟
10
作者 周皓 方勇刚 +1 位作者 甘东科 胡帅 《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 2010年第6期150-151,153,共3页
目前,人们研究裂隙岩体中流动和溶质运移时越来越多的采用离散介质方法,因此需建立离散裂隙网络。由于裂隙的分布具有不确定性和交叉性,目前无法用确定性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文章用概率论与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裂隙的分布及组合特征,利用M... 目前,人们研究裂隙岩体中流动和溶质运移时越来越多的采用离散介质方法,因此需建立离散裂隙网络。由于裂隙的分布具有不确定性和交叉性,目前无法用确定性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文章用概率论与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裂隙的分布及组合特征,利用Monte-Carlo方法进行三维裂隙网络随机模拟,建立了三维裂隙网络的随机模拟模型。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分析裂隙网络的连通性和渗透张量分布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裂隙网络 概率统计 Monte-Carlo 三维裂隙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三维随机裂隙网络模型的数字化重构与应用
11
作者 亓中华 胡建华 张纪伟 《矿冶》 2025年第1期169-176,共8页
岩体的裂隙发育程度对矿山地下工程围岩的力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是影响矿山地下工程安全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岩体裂隙分布具有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给这类岩体力学问题的科学研究和岩体中的安全施工提出了挑战。基于随机理论的Monte-Ca... 岩体的裂隙发育程度对矿山地下工程围岩的力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是影响矿山地下工程安全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岩体裂隙分布具有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给这类岩体力学问题的科学研究和岩体中的安全施工提出了挑战。基于随机理论的Monte-Carlo方法和岩体裂隙面Baecher圆盘假设,推导了岩体裂隙结构参数的数学概率密度函数,提出了统计学角度的迹长(L)与直径(D)之间分布关系,建立了改进后裂隙结构几何参数的先验模型。借助Matlab-Dimine联合建模和计算机程序实现技术,设计了三维随机裂隙网络生成程序流程,并以某矿山的地下巷道工程实际现状为案例,开展了矿山的现场工程地质调查,获得了该矿地下巷道工程的裂隙产状参数,运用自编程的方法构建了岩体真三维的随机裂隙网络数字化空间结构模型,实现了地下矿山工程岩体裂隙网络模型的数字化重构。研究结果表明:1)以岩体力学统计学参数为依据,提出的迹长与裂隙直径的先验模型,改进了观测迹长(L)与裂隙直径(D)之间的分布关系,实现了矿山地下岩体裂隙结构模型的数字化重构;2)通过系统分析矿山岩体工程地质调查参数,可获得岩体裂隙的数字化数据,从而构建具有高度仿真的三维随机裂隙网络的数字矿体模型,为解决裂隙发育岩体三维数字化提供了一种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随机方法 三维裂隙网络 联合建模 裂隙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裂隙网络的岩体剪切特性尺寸效应分析
12
作者 宋盛渊 黄迪 +3 位作者 隋佳轩 陶勇 马牧野 李豪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24年第3期9-18,共10页
为研究复杂裂隙岩体剪切特性的尺寸效应,以西藏怒江松塔水电站PDC3平硐为例,在现场采集裂隙信息的基础上,基于颗粒流PFC3D软件通过统计学方法及蒙特卡洛原理生成三维裂隙网络,构建等效岩体,进行大尺度直剪模拟试验得到裂隙岩体的抗剪强... 为研究复杂裂隙岩体剪切特性的尺寸效应,以西藏怒江松塔水电站PDC3平硐为例,在现场采集裂隙信息的基础上,基于颗粒流PFC3D软件通过统计学方法及蒙特卡洛原理生成三维裂隙网络,构建等效岩体,进行大尺度直剪模拟试验得到裂隙岩体的抗剪强度、内摩擦系数及内聚力,分别研究其尺寸效应并确定不同参数下的REV尺寸,继而对相关参数和试样尺寸分别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探究其函数关系。结果表明:抗剪强度、内聚力及内摩擦系数随着试样尺寸的变化而趋于稳定,且不同参数得到的REV大小不同;综合分析不同参数的REV尺寸,得出研究区裂隙岩体的剪切特性REV尺寸为11 m×11 m×11 m;通过函数关系拟合,抗剪强度、内聚力和内摩擦系数与试样尺寸之间均存在指数函数关系。该成果为研究复杂裂隙岩体的力学REV以及合理确定力学参数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裂隙岩体 尺寸效应 三维裂隙网络 直剪模拟 剪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HS的坝基岩体三维裂隙网络模拟 被引量:17
13
作者 岳攀 钟登华 +1 位作者 吴含 张亦弛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3-102,共10页
坝基岩体裂隙发育直接影响水电工程的结构安全与渗流稳定,建立准确的坝基岩体三维裂隙网络模型是分析坝体安全的基础。岩体裂隙数量巨大,分布复杂,以往的研究多采用Monte Carlo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获取裂隙参数的样本数据,进而建立二维或... 坝基岩体裂隙发育直接影响水电工程的结构安全与渗流稳定,建立准确的坝基岩体三维裂隙网络模型是分析坝体安全的基础。岩体裂隙数量巨大,分布复杂,以往的研究多采用Monte Carlo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获取裂隙参数的样本数据,进而建立二维或三维裂隙网络模型,忽略了揭露面以下裂隙数据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稳定性差、精度低,且容易产生样本坍塌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水电工程坝基岩体三维裂隙网络的模拟方法,即在坝基揭露面裂隙数据的基础上,融合钻孔摄像技术获取的钻孔全孔壁资料,对裂隙面位置、大小、数量和产状等参数进行统计;然后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Latin Hypercube Sampling)方法对裂隙参数进行随机模拟;最终利用Visual Geo软件建立三维裂隙网络模型。该方法应用于某水电站坝基裂隙三维网络模拟中,并与传统的Monte Carlo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融合揭露面裂隙资料和钻孔摄像数据的前提下,空间填充性好,模拟结果更加接近实测值,为水电工程坝基稳定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和准确的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工程坝基岩体 三维裂隙网络模拟 拉丁超立方抽样 蒙特卡洛 钻孔摄像
原文传递
基于三维裂隙网络模拟和灰色理论的岩体表征单元体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谭春 陈剑平 +1 位作者 阙金声 张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9-716,共8页
在三维网络模型和灰色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确定岩体表征单元体(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的新方法。该方法在全面考虑岩体基本特征的同时,用灰色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方法确定REV的大小。在三维网络模型中将裂隙按照其走向和倾角... 在三维网络模型和灰色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确定岩体表征单元体(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的新方法。该方法在全面考虑岩体基本特征的同时,用灰色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方法确定REV的大小。在三维网络模型中将裂隙按照其走向和倾角投影到极点图上,并将极点图遵循等面积原则划分成24份,统计出每一区块上的极点数量和该区块含有裂隙的平均直径,作为灰关联分析的参考序列。再用边长为r的立方体来分割网络模型,统计出该立方体投影到24份极点图中每一区块的极点数量和含有裂隙的平均直径,这作为比较序列。通过改变立方体边长r的大小,得出对应的比较序列。对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进行灰关联分析,随着立方体边长的增加,关联度值趋于稳定,稳定时的立方体的边长即为岩体REV的尺寸大小。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得出REV的尺寸是裂隙平均迹长3倍以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 三维裂隙网络模型 灰色理论 关联度
原文传递
三维任意裂隙网络渗流模型及其解法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奇华 邬爱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0-730,共11页
首先,分析三维裂隙网络渗流分析模型需解决的2个关键问题,即如何获得结构面网络相交形成的裂隙渗流通道、如何计算二维任意形态区域的渗流问题。采用全空间块体搜索(三维块体切割)技术,得到封闭块体的边界就是渗流通道,块体边界的连接... 首先,分析三维裂隙网络渗流分析模型需解决的2个关键问题,即如何获得结构面网络相交形成的裂隙渗流通道、如何计算二维任意形态区域的渗流问题。采用全空间块体搜索(三维块体切割)技术,得到封闭块体的边界就是渗流通道,块体边界的连接关系就是渗流有限元计算节点的连接关系;块体边界的裂隙面(或临空面)由不同形态、不同数量的回路构成,将每个回路上的渗流考虑为二维连续介质渗流,在面的局部坐标系下,通过单纯形积分解决任意形态回路上的渗流问题。然后,根据计算节点连接关系,形成总体渗流矩阵和渗流控制方程后就可实现三维任意结构面网络渗流计算。最后,采用算例对理论分析过程和计算程序进行检验,并将三维结构面网络渗流分析结果应用到块体系统渐进失稳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裂隙岩体渗流 三维裂隙网络渗流 全空间块体搜索 三维块体切割 单纯形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岩石随机裂隙网络的块体自动识别 被引量:5
16
作者 殷德胜 汪卫明 陈胜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74,共3页
运用蒙特卡罗法模拟生成随机的结构面,在三维岩石块体系统自动识别方法的基础上,充分比较有限结构面和无限结构面相互切割成块体的异同,并结合基本的拓扑学原理,实现了三维岩石随机裂隙网络块体的自动识别,并有效地解决了多连通问题。... 运用蒙特卡罗法模拟生成随机的结构面,在三维岩石块体系统自动识别方法的基础上,充分比较有限结构面和无限结构面相互切割成块体的异同,并结合基本的拓扑学原理,实现了三维岩石随机裂隙网络块体的自动识别,并有效地解决了多连通问题。算例表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裂隙网络 随机 块体 自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三维主干裂隙网络渗流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柴军瑞 仵彦卿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9-462,共4页
基于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二维岩体裂隙网络渗流原理 ,推广得到了三维岩体裂隙网络渗流基本方程。将三维岩体裂隙网络渗流理论及有限元数值方法应用于主干岩体裂隙网络渗流分析中 。
关键词 流体力学 岩体三维主干裂隙网络 渗流分析 有限元法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入渗下的三维正交裂隙网络饱和-非饱和渗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汪金元 孙役 陈润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717-1720,共4页
在单裂隙饱和-非饱和渗流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有降雨入渗下的三维裂隙网络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学模型,并相应开展了三维正交裂隙网络饱和-非饱和渗流实验研究,分别从渗流时自由水面及降雨下非饱和区渗透荷载分布规律两方面进行... 在单裂隙饱和-非饱和渗流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有降雨入渗下的三维裂隙网络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学模型,并相应开展了三维正交裂隙网络饱和-非饱和渗流实验研究,分别从渗流时自由水面及降雨下非饱和区渗透荷载分布规律两方面进行了实验验证分析。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证明单裂隙饱和-非饱和渗流实验关系式是合理可行的,由此所建立的三维裂隙网络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三维正交裂隙网络 饱和-非饱和渗流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随机裂隙网络的坝基多孔分序灌浆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瑞金 赵梦琦 +1 位作者 王晓玲 祝玉珊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69,共6页
大坝基岩内节理裂隙数量众多、分布随机性强。针对裂隙灌浆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在耦合多孔的三维随机裂隙网络岩体灌浆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孔分序灌浆实现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考虑隙宽随机分布的裂隙灌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灌... 大坝基岩内节理裂隙数量众多、分布随机性强。针对裂隙灌浆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在耦合多孔的三维随机裂隙网络岩体灌浆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孔分序灌浆实现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考虑隙宽随机分布的裂隙灌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灌浆孔序对浆液扩散压力场和单宽流量的影响规律。通过模拟灌浆量和灌浆时间与实际值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工程 数值模拟 三维随机裂隙网络 隙宽随机分布 多孔分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HS法的三维随机裂隙网络数值模拟及渗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夏燕钦 姚池 +2 位作者 何忱 夏祖昊 姜清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9-143,共5页
为分析裂隙渗流系数的影响因素,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LHS)法,对岩体内裂隙的几何参数进行抽样模拟,提出了一种改进三维随机裂隙网络生成算法。利用C++语言编制程序,实现三维裂隙网络的生成,通过与Monte Carlo法生成的三维裂隙网络进行对... 为分析裂隙渗流系数的影响因素,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LHS)法,对岩体内裂隙的几何参数进行抽样模拟,提出了一种改进三维随机裂隙网络生成算法。利用C++语言编制程序,实现三维裂隙网络的生成,通过与Monte Carlo法生成的三维裂隙网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LHS法生成的三维裂隙网络稳定性好、精度高,为解决Monte Carlo法抽样样本坍塌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并基于LHS法生成三维裂隙网络,借助离散裂隙网络渗流程序进行渗流分析。结果表明,裂隙岩体的渗透系数随裂隙尺寸及裂隙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裂隙尺寸及裂隙密度达到一定量级时,裂隙岩体内会形成贯通的裂隙簇,裂隙岩体渗透系数将急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随机裂隙网络 MONTE Carlo LHS 极限中心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