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甲氧基聚乙二醇)-铝酯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蔡烽 左翔 +4 位作者 王龙 翟玮 刘晓敏 杨晖 石玉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844-2848,共5页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PEGM)和十六烷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HPEGM)为单体,三(甲氧基聚乙二醇)-铝酯(MPEG-Al酯)为增塑剂,锂盐为高氯酸锂(LiClO4),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合物电解质P(MPEGM-HPEGM)/MPEG-Al。用红外光谱...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PEGM)和十六烷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HPEGM)为单体,三(甲氧基聚乙二醇)-铝酯(MPEG-Al酯)为增塑剂,锂盐为高氯酸锂(LiClO4),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合物电解质P(MPEGM-HPEGM)/MPEG-Al。用红外光谱(FT-IR)、差热分析(DSC)和交流阻抗等方法对聚合物及电解质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MPEGM和HPEGM共聚生成P(MPEGM-coHPEGM);聚合物中聚氧化乙烯(PEO)链段的运动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离子传输;聚合物电解质膜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以MPEG7-Al为增塑剂,当m(MPEGM)∶m(HPEGM)∶m(MPEG7-Al)=4∶1∶5,n(Li+)∶n(EO)=1∶20时,30℃下,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最高达到0.43×10-3S/cm;离子迁移数达到0.3;电化学窗口为4.8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合物电解质 三(甲氧基聚乙二醇)-铝 梳状共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聚酯阻燃中的应用
2
作者 魏一 徐红 +2 位作者 钟毅 张琳萍 毛志平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性能,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间苯三酚为原料制备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PCTP)微球,将PCTP微球作为阻燃剂通过物理共混方式添加到PET中制备PET/PCTP复合材料,并借助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热重... 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性能,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间苯三酚为原料制备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PCTP)微球,将PCTP微球作为阻燃剂通过物理共混方式添加到PET中制备PET/PCTP复合材料,并借助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热重-红外联用仪、极限氧指数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对PET/PCTP体系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阻燃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PET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PCTP微球所制备的PET/PCTP2.0复合材料,其极限氧指数(LOI)从24.4%增加到31.1%,且UL-94达到V-0水平;相较于PET,PET/PCTP2.0复合材料的峰值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28.7%和17.7%),断裂强力下降13.3%,仍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PET/PCTP复合材料在燃烧过程中可快速生成致密连续的炭层,隔绝可燃物内外的热量交换,同时释放出CO 2等不燃气体,稀释PET基材周围的氧气从而实现阻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熔融共混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磷腈 (环磷腈-间苯酚)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及其对脂质体的稳定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牛国琴 潘弘 +2 位作者 张静 徐雯 陆伟跃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01-503,共3页
采用两步反应法制备脂质体空间稳定膜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 -磷脂酰乙醇胺 (MPEG- EPE) ,并用以制备空间稳定脂质体 (SL s) ,同时制备不含 MPEG- EPE的传统脂质体 (CL s) ,比较两者放置过程中粒径变化、加乙醇后浊度变化、包封钙黄绿素后... 采用两步反应法制备脂质体空间稳定膜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 -磷脂酰乙醇胺 (MPEG- EPE) ,并用以制备空间稳定脂质体 (SL s) ,同时制备不含 MPEG- EPE的传统脂质体 (CL s) ,比较两者放置过程中粒径变化、加乙醇后浊度变化、包封钙黄绿素后在冻干 -再水化过程中的荧光泄漏程度及其与人血浆蛋白的吸附指标 ,评价 MPEG2 0 0 0 - EPE对脂质体的稳定作用。结果表明 ,试验前后 SL s的粒径及浊度变化不大 ,荧光泄漏程度和人血浆蛋白吸附量也远小于 CL s,提示其对脂质体有良好的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 制备 脂质体 稳定作用 药物传释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端基改性星形溶聚丁苯橡胶 被引量:10
4
作者 佟园园 徐利民 +4 位作者 白玉 徐健 陈波 赵素合 张兴英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11-116,共6页
以自制多官能度有机锂为引发剂,采用负离子聚合法制备了星形溶聚丁苯橡胶(SSBR),然后加入异丙醇氧锂作为解缔剂,降低体系黏度,再加入封端剂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封端反应,得到端基带有三甲氧基丙基硅烷基团的改性SSBR。用核磁共振... 以自制多官能度有机锂为引发剂,采用负离子聚合法制备了星形溶聚丁苯橡胶(SSBR),然后加入异丙醇氧锂作为解缔剂,降低体系黏度,再加入封端剂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封端反应,得到端基带有三甲氧基丙基硅烷基团的改性SSBR。用核磁共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解缔剂用量、封端剂用量、封端时间以及数均分子量对SSBR封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解缔剂可明显降低聚合体系黏度,当SSBR的数均分子量为9.4×104、解缔剂与引发活性中心数的摩尔比为1.5、封端剂与活性中心数的摩尔比为1.5以及封端反应进行60 min时,封端率由未解缔直接封端的10.7%提高到64.1%。解缔后高封端率SSBR硫化胶与未封端和未解缔低封端率SSBR硫化胶相比,其炭黑-白炭黑填料粒子分散更均匀,且拉伸强度和300%定伸应力提高,永久变形明显降低,具有0℃损耗因子高和60℃损耗因子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溶丁苯橡胶 Γ-氯丙基甲氧基硅烷 解缔 端基改性 封端率 物理机械性能 动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木素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胶束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何礼 金虹 +1 位作者 韩瑞伟 阎雪莹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96-1500,共5页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乳酸羟基乙酸(Me PEG-PLGA)共聚物胶束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染料木素在小鼠血浆及各组织(心、肝、脾、肺、肾)中的浓度。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流动相...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乳酸羟基乙酸(Me PEG-PLGA)共聚物胶束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染料木素在小鼠血浆及各组织(心、肝、脾、肺、肾)中的浓度。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V/V),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48只小鼠分为乳剂组和胶束组,每组24只,分别按40 mg/kg剂量尾静脉注射染料木素乳剂或染料木素Me PEG-PLGA共聚物胶束,检测给药后5、30、90 min血浆及各组织(心、肝、脾、肺、肾)中染料木素的含量,比较两组AUC_(0-90 min)和平均驻留时间(MRT)。结果:胶束组小鼠给药后5、30、90min血浆中染料木素的含量均高于乳剂组,给药后5、30 min肝组织中染料木素的含量均低于乳剂组。与乳剂组比较,胶束组小鼠血浆中染料木素的AUC_(0-90 min)明显增加、MRT明显延长(P<0.01),肝组织中染料木素的AUC_(0-90 min)明显降低、MRT明显缩短(P<0.05),肾组织中染料木素的AUC_(0-90 min)明显增加(P<0.05),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料木素制成Me PEGPLGA共聚物胶束后,可增加血浆中染料木素的分布,降低其在肝组织中分布,从而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药物肝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 甲氧基封端的乙二醇-乳酸羟基乙酸共物胶束 小鼠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苯并三唑修饰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印则 李伟 +4 位作者 单小燕 周华友 兰炯采 章扬培 张志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9-443,共5页
目的 研究甲氧基聚乙二醇 苯并三唑 (mPEG BTC)修饰淋巴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对细胞有无损伤。方法 利用微量淋巴细胞毒性实验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来检测mPEG BTC的修饰效果 ;利用电镜观察修饰前后淋巴细胞的形态 ;通过... 目的 研究甲氧基聚乙二醇 苯并三唑 (mPEG BTC)修饰淋巴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对细胞有无损伤。方法 利用微量淋巴细胞毒性实验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来检测mPEG BTC的修饰效果 ;利用电镜观察修饰前后淋巴细胞的形态 ;通过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及培养上清液的IL 2含量的检测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分泌功能进行评价 ;检测淋巴细胞表面CD分子评价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功能 ;体外保存淋巴细胞检测其寿命 ;对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分析 ,评价mPEG对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结果修饰后淋巴细胞的微量淋巴细胞毒性实验结果 ,淋巴细胞转化率 ,淋巴细胞相对转化指数 ,IL 2分泌含量分别由修饰前的 (8.0± 0 )分 ,(6 3.6± 7.8) % ,(1.0 7±0 .2 9) ,(38± 11)ng·L- 1降至 (1.1± 0 .3)分 ,(0 .2±1.6 ) % ,(0 .3± 0 .11) ,(11± 3)ng·L- 1。CD2 +,CD4 +,CD8+,CD5 8+分子荧光强度亦有不同程度降低 ,而mPEG BTC修饰对淋巴细胞的形态、寿命及遗传物质无明显改变。结论 mPEG BTC修饰可阻断HLA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降低淋巴细胞的增殖、抗原分泌能力及分泌 ,但对其形态、结构、遗传物质及寿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化学修饰 甲氧基乙二醇-苯并 细胞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白蛋白5-氟尿嘧啶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
7
作者 罗晓琴 戴会群 +2 位作者 朱颖杰 朱亮 王成蹊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52-754,共3页
考察了甲氧基聚乙二醇白蛋白5-氟尿嘧啶偶联物(mPEG-BSA-1)在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以确定它是否有延长5-氟尿嘧啶(1)的半衰期、减小其峰浓度的作用。小鼠腹腔注射mPEG-BSA-1和1原药,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两组的药动学参数:cmax... 考察了甲氧基聚乙二醇白蛋白5-氟尿嘧啶偶联物(mPEG-BSA-1)在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以确定它是否有延长5-氟尿嘧啶(1)的半衰期、减小其峰浓度的作用。小鼠腹腔注射mPEG-BSA-1和1原药,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两组的药动学参数:cmax为(6.606±0.87)和(57.80±8.09)μg/ml,t1/2为(332.85±47.27)和(9.88±1.39)min,AUC0→∞为(2721±396.2)和(1238±180.5)μg·min·ml-1。结果显示,mPEG-BSA-1能延长1的半衰期,减小其峰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乙二醇白蛋白5-氟尿嘧啶偶联物 5-氟尿嘧啶 高效液相色谱 药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及性能探究
8
作者 于殿宇 张寅风 +6 位作者 高佳佳 曲佳瑶 吉晓蕊 罗淑年 张晨晨 杨福明 朱秀清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4-101,共8页
本研究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从生产中将卵磷脂(PC)副产物磷脂酰乙醇胺(PE)进行纯化,并在超临界CO_(2)条件下进行氢化,后与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培化,得到稳定性高的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MPEG2000-HSPE)。采用95... 本研究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从生产中将卵磷脂(PC)副产物磷脂酰乙醇胺(PE)进行纯化,并在超临界CO_(2)条件下进行氢化,后与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培化,得到稳定性高的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MPEG2000-HSPE)。采用95%的乙醇,在料液比为1∶3,温度为-13℃的条件下去除副产物中的残余PC,再用90%的石油醚,在料液比为1∶4,温度为30℃的条件下进行萃取,去除肌醇等其他磷脂,使PE纯度达到91.28%,得率为86.83%。在总压力为11 MPa(CO_(2)分压7 MPa、氢气分压4 MPa),Pd/c催化剂用量为4%,氢化温度为60℃,氢化时间为120 min,搅拌速度为300 r/min时,碘值和反式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当氢化磷脂酰乙醇胺(HSPE)与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比例为3.5∶1,三乙胺添加量为3 mL时,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产物转化率为84.63%。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发现原料中的—NH_(2)消失,产物中出现—NH基团,产物吸光度为0.631、碘值为23.27 gI/100 g、水-正己烷两相分开10 mL时间为392 s,所得产品分散性好、稳定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甲氧基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MPEG2000-HSPE) 磷脂酰乙醇胺 氢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在织物抗菌整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孜文 杨建军 +3 位作者 吴庆云 吴明元 张建安 刘久逸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5-50,共6页
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桥梁将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PHMG)接枝到了织物表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了织物表面KH560的成功修饰及PHMG的成功接枝;扫描电镜分析显示,织物表面经KH560修饰后其形貌变得粗糙,而P... 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桥梁将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PHMG)接枝到了织物表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了织物表面KH560的成功修饰及PHMG的成功接枝;扫描电镜分析显示,织物表面经KH560修饰后其形貌变得粗糙,而PHMG的接枝则无影响;接触角测试表明,织物表面接枝PHMG后变得亲水,易被润湿;以大肠杆菌(E.coil)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sureus)为测试菌种,对织物进行了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经KH560/PHMG整理的织物(KP-cotton)对E.coil和S.sureus抗菌率为100%,且KP-cotton与仅用PHMG整理的织物(P-cotton)相比,拥有更高的抗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甲氧基硅烷 六亚甲基胍盐酸盐 织物 抗菌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基桥联的铝-锂杂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在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磊 杨丽 高承永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4-798,共5页
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将2,6-二(3,5-二叔丁基-2-羟苯甲基)-4-叔丁基苯酚(H3-L)与正丁基锂和三甲基铝以摩尔比1∶1∶1进行络合反应,合成了甲基铝锂杂金属配合物[(L)Al(CH3)Li],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甲基铝锂杂金属配合物,得到甲氧基桥联的铝... 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将2,6-二(3,5-二叔丁基-2-羟苯甲基)-4-叔丁基苯酚(H3-L)与正丁基锂和三甲基铝以摩尔比1∶1∶1进行络合反应,合成了甲基铝锂杂金属配合物[(L)Al(CH3)Li],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甲基铝锂杂金属配合物,得到甲氧基桥联的铝-锂杂金属配合物[(L)Al(μ2-OMe)Li(THF)3]2(1),并表征了其结构.将配合物1应用于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考察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敞开体系下,配合物1催化ε-己内酯开环聚合仍然能够得到较高的单体转化率和较窄的聚酯分子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 -锂杂金属配合物 催化剂 Ε-己内酯 开环 己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载药7-乙基-10-羟基喜树碱纳米粒的制备及药动学参数的测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玮琦 栾立标 《药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2期553-558,共6页
目的:制备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ePEG-PCL)共聚物载药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纳米粒,并测定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MePEG-PCL共聚物载药SN-38纳米粒。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SN-38纳米... 目的:制备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ePEG-PCL)共聚物载药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纳米粒,并测定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MePEG-PCL共聚物载药SN-38纳米粒。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SN-38纳米粒及SN-38溶液制剂(作为对照),采用HPLC法测定两种制剂给药后0.17、0.5、1、2、3、5、7、9、12小时的血药浓度,并用3p97药动学软件处理数据,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制得的MePEG-PCL共聚物载药SN-38纳米粒粒径为115 nm,包封率大于90%,纳米粒分散液中SN-38质量浓度约为0.2 g.L-1。SN-38纳米粒和SN-38溶液制剂的代谢半衰期(t1/2β)分别为(8.8±1.4)和(1.4±0.3)h;AUC分别为(3.1±0.8)和(1.9±0.5)g.h.L-1。结论:MePEG-PCL嵌段共聚物能够有效包载SN-38。与SN-38溶液制剂相比,MePEG-PCL共聚物载药SN-38纳米粒代谢半衰期更长,AUC更大,表明其具有长循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乙二醇-己内酯共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 纳米粒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二醇单乙醚基钡/三异丁基铝/正丁基锂体系引发合成反式-1,4-聚异戊二烯
12
作者 郭欢欢 李杨 +3 位作者 张春庆 张雪涛 宋顺玺 王玉荣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11-115,共5页
以正丁基锂(简称Li)为主引发剂、二乙二醇单乙醚基钡(简称Ba)和三异丁基铝(简称Al)为助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对异戊二烯(Ip)聚合反应动力学及产物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Ba/Al/Li引发的聚合体系中,Ip的聚合反应速率与单体... 以正丁基锂(简称Li)为主引发剂、二乙二醇单乙醚基钡(简称Ba)和三异丁基铝(简称Al)为助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对异戊二烯(Ip)聚合反应动力学及产物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Ba/Al/Li引发的聚合体系中,Ip的聚合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呈动力学一级反应关系,假一级表观增长反应速率常数和表观增长反应活化能均与引发体系的三组分摩尔比相关;Al是引发体系中重要的活性组分,且随Ba/Al/Li引发体系中Al用量的增加,聚合反应速率先升高后下降,当Ba/Al/Li(摩尔比)为1/4/4时,聚合反应速率达到最大;Ba在调节聚异戊二烯反式-1,4-结构摩尔含量中的作用大于Al;聚合温度对聚合产物微观结构含量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单乙醚基钡 异丁基 正丁基锂 反式-1 4-异戊二烯 反应动力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乙二醇单甲醚中2-甲氧基乙醇的残留量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巧月 唐海磊 +3 位作者 郭昕 刘正宇 何东升 涂家生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3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建立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乙二醇单甲醚中2-甲氧基乙醇残留量的分析方法,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DB-WAX(30 m×0.53 mm, 1.0μm)气相色谱柱,起始柱温40℃,保持5 min,以10℃·min^(... 目的:建立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聚乙二醇单甲醚中2-甲氧基乙醇残留量的分析方法,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DB-WAX(30 m×0.53 mm, 1.0μm)气相色谱柱,起始柱温40℃,保持5 min,以10℃·min^(-1)的速率升温至200℃,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20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为250℃。样品以水溶解,液体进样。结果:2-甲氧基乙醇在0.5~2.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5 7),平均回收率为(105.0±3.9)%(RSD=4%),检测限为0.3μg·mL^(-1),定量限为0.5μg·mL^(-1)。2-甲氧基乙醇对照品水溶液在5 d内稳定。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环保,具有良好的系统适用性、线性、稳定性、精密度和准确度,可用于聚乙二醇单甲醚中2-甲氧基乙醇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氧基乙醇 气相色谱法 乙二醇单甲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1-三羟基丙烷为核的三臂星型聚乙二醇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康成 黄卫 +1 位作者 周永丰 颜德岳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62-867,共6页
以1,1,1-三羟甲基丙烷与过量癸二酸二乙酸酐反应,制得了端羧基的三官能度小分子核三癸二酸三羟甲基丙烷酯(TMP-SK3).在辛酸亚锡催化下,以二苯醚为共沸脱水剂,将三官能度小分子TMP-SK3作为偶联剂,进一步与不同分子量的端羟基聚乙二醇(PEG... 以1,1,1-三羟甲基丙烷与过量癸二酸二乙酸酐反应,制得了端羧基的三官能度小分子核三癸二酸三羟甲基丙烷酯(TMP-SK3).在辛酸亚锡催化下,以二苯醚为共沸脱水剂,将三官能度小分子TMP-SK3作为偶联剂,进一步与不同分子量的端羟基聚乙二醇(PEG)和聚乙二醇单甲醚(PEGm)缩合,减压下共沸脱水,制备了以TMP-SK3为核,PEG或PEGm为臂的三臂星形大分子.通过1H-NMR,DSC,GPC,XRD等手段对所得聚合物进行了表征.DSC测试结果表明,与线型聚乙二醇相比,三臂星型聚乙二醇由于TMP-SK3核的存在,不仅影响聚乙二醇的结晶速度,同时也影响结晶的完善程度,导致其结晶温度和结晶熔融温度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合物 1 1 1-羟甲基丙烷 癸二酸二乙酸酐 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乙二醇-聚L-赖氨酸负载四(对磺酸基偶氮苯基-4-氨基磺酰基)铝(Ⅲ)氯酞菁的纳米光敏剂的合成及离体光动力活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冬冬 林萍萍 +6 位作者 陈莉莉 王瑜华 贺丹丹 陈婉玲 张甜甜 陈奎治 彭亦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56-1461,共6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四(对磺酸基偶氮苯基-4-氨基磺酰基)铝(Ⅲ)氯酞菁(S-AlPc),采用元素分析、IR、1H NMR和ESI-MS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S-AlPc中带负电荷的磺酸基与两亲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L-赖氨酸(PEG-b-PLL)带正电荷的PLL嵌段通过... 合成了一种新型四(对磺酸基偶氮苯基-4-氨基磺酰基)铝(Ⅲ)氯酞菁(S-AlPc),采用元素分析、IR、1H NMR和ESI-MS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S-AlPc中带负电荷的磺酸基与两亲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L-赖氨酸(PEG-b-PLL)带正电荷的PLL嵌段通过静电作用自组装合成负载四(对磺酸基偶氮苯基-4-氨基磺酰基)铝(Ⅲ)氯酞菁聚合物纳米粒子(S-AlPc/PbP),直径约为10~20 nm.采用UV-Vis和稳态及瞬态荧光光谱法比较了S-AlPc和S-AlPc/PbP的光物理性质,并研究了它们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摄取量.与S-AlPc相比,包裹S-AlPc的聚合物纳米粒子S-AlPc/PbP的HUVEC摄取量有所提高,且提前1 h达到最大浓度.采用MTT法评价了S-AlPc和S-AlPc/PbP对HUVEC的光动力活性,S-AlPc/PbP的细胞抑制率大于S-AlPc.因此,S-AlPc/PbP是一类很有前景的第三代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 合物纳米粒子 光动力活性 乙二醇-L-赖氨酸 光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二酮铝和β-二酮酯铝催化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被引量:1
16
作者 萧斌 王丽苹 +4 位作者 梅仁浩 王公应 吴集钱 贾树勇 王越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3-26,35,共5页
采用对苯二甲酸(TPA)和乙二醇(EG)为原料,以自制的β-二酮铝和β-二酮酯铝为催化剂经酯化、缩聚,制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探讨了反应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β-二酮酯铝和乙酰丙酮铝优于其他β-二酮铝。EG与TPA的摩尔... 采用对苯二甲酸(TPA)和乙二醇(EG)为原料,以自制的β-二酮铝和β-二酮酯铝为催化剂经酯化、缩聚,制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探讨了反应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β-二酮酯铝和乙酰丙酮铝优于其他β-二酮铝。EG与TPA的摩尔比为1.2∶1、催化剂的用量为0.5%(与TPA的摩尔比),酯化反应温度为260℃,缩聚反应温度为280℃,可制得PET,其特性黏度为0.82 dL/g,二甘醇为8.5 mol/t和端羧基值为66.36μmol/g。对β-二酮铝和β-二酮酯铝的催化机理也做了初步探讨,红外(IR)和核磁(NMR)表征了催化剂及产品PET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二酮 β-二酮酯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羧酸减水剂对铝酸三钙-石膏体系水化调控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洪波 戚长亚 +1 位作者 马保国 汪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7-603,共7页
本文通过测定不同掺量的聚羧酸减水剂(PCE)作用下铝酸三钙(C3A)-石膏体系水化热,并采用XRD、SEM、Raman分析了水化产物微观结构的形成规律,研究了PCE对铝酸三钙-石膏体系水化调控机理。结果表明:水灰比为0.6,摩尔比为1∶1的铝酸三... 本文通过测定不同掺量的聚羧酸减水剂(PCE)作用下铝酸三钙(C3A)-石膏体系水化热,并采用XRD、SEM、Raman分析了水化产物微观结构的形成规律,研究了PCE对铝酸三钙-石膏体系水化调控机理。结果表明:水灰比为0.6,摩尔比为1∶1的铝酸三钙-石膏体系,水化24~48 h时出现水化热温峰,并生成大量的Aft(钙矾石);PCE掺量不同对铝酸三钙-石膏体体系的水化调控存在延缓与加速水化的双重作用,当掺量为0.1%~0.3%时,PCE抑制铝酸三钙-石膏体系水化放热及AFt的形成;当掺量为0.5%时,PCE促进铝酸三钙-石膏体系水化放热,加速AFt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减水剂 -石膏 水化热 水化产物 钙矾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双-(三乙氧基硅)聚氨酯/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风 周佑亮 +1 位作者 库斌 黄世强 《有机硅材料》 CAS 2010年第3期131-135,共5页
采用不同摩尔质量的聚乙二醇(PEG)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反应,经分离提纯制得聚氨酯预聚体;再与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胺按一定配比进行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结构规整的端双-(三乙氧基硅)聚氨酯/脲(SPUR)。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 采用不同摩尔质量的聚乙二醇(PEG)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反应,经分离提纯制得聚氨酯预聚体;再与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胺按一定配比进行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结构规整的端双-(三乙氧基硅)聚氨酯/脲(SPUR)。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二正丁胺滴定法对预聚体和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证实得到一系列结构清晰、明确的聚氨酯预聚体,并在此基础上制得了结构规整的SPUR;对固化的SPUR膜的性能研究表明:随着PEG摩尔质量的增大,SPUR膜的耐热性和吸水率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酯 乙二醇 --氧基硅丙基)胺 有机硅 规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溶液共聚的研究
19
作者 赵洪池 高姗姗 +1 位作者 闫明涛 高俊刚 《有机硅氟资讯》 2007年第11期37-37,共1页
引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A)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进行改性,以乙酸丁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TMSPMA共聚物。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对溶液聚合转化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仪、... 引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A)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进行改性,以乙酸丁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TMSPMA共聚物。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对溶液聚合转化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红外谱图中1085cm。处Si—O—C键的吸收峰和核磁共振谱图中15=0.67处Si的α位氢核共振峰,均证明TMSPMA已经与MMA共聚;升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和增大引发剂浓度均提高了聚合反应转化率;未交联的共聚物热稳定性随TMSPMA浓度增加而下降;有机硅氧烷交联后,共聚物(单体浓度比为16:1,摩尔比,下同)的起始分解温度为250℃,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甲氧基硅烷 甲基丙烯酸甲酯 溶液共 溶液合法 引发剂浓度 核磁共振谱图 反应温度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癸酸钕-三辛基铝-叔丁基氯催化体系合成高顺式聚异戊二烯
20
作者 于琦周 柳希春 +1 位作者 李继文 张学全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20-424,共5页
以新癸酸钕(简称Nd)-三辛基铝(简称Al)-叔丁基氯(简称Cl)为催化剂合成了聚异戊二烯(IR),考察了催化剂的配制顺序、陈化温度和时间、陈化方式、组分比、聚合温度对聚合活性和IR微观结构的影响,并与传统催化剂Nd-三异丁基铝-倍半乙基氯化... 以新癸酸钕(简称Nd)-三辛基铝(简称Al)-叔丁基氯(简称Cl)为催化剂合成了聚异戊二烯(IR),考察了催化剂的配制顺序、陈化温度和时间、陈化方式、组分比、聚合温度对聚合活性和IR微观结构的影响,并与传统催化剂Nd-三异丁基铝-倍半乙基氯化铝合成的IR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催化剂采用Nd和Al先混合30 min、再与Cl混合的陈化方式(陈化温度50℃,陈化时间为45 min),在Al/Nd(摩尔比)为25、聚合温度为50℃的条件下可以合成顺式-1,4-结构摩尔分数不小于96%的IR;与传统Nd催化剂相比,Nd-Al-Cl对异戊二烯的聚合活性更高,且IR的顺式-1,4-结构含量更大;由Nd-Al-Cl制得IR生胶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均高于传统Nd催化剂制得IR,且存在应变诱导结晶现象,而硫化胶的拉伸强度与天然橡胶相近,其与扯断伸长率均高于传统Nd催化剂制得IR和钛系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催化剂 新癸酸钕 辛基 叔丁基氯 异戊二烯 顺式-1 4-结构 物理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