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松辽盆地滨北西部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
12
1
作者
张健
孙雷
+3 位作者
何大祥
张海华
郑月娟
张德军
《地质与资源》
CAS
2019年第4期350-357,共8页
应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滨北西部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烃源岩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林西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Ⅱ型,处于高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
应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滨北西部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烃源岩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林西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Ⅱ型,处于高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烃源岩中(C20+C21)/(C23+C24)三环萜烷为0.12~0.86,平均为0.50,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为0.41~0.72,平均为0.54,具有典型湖相烃源岩特征;Pr/Ph主要介于0.16~0.71之间,平均为0.32,指示沉积环境为强还原—还原环境;伽马蜡烷/C30藿烷为0.09~0.35,平均为0.21,反映烃源岩为半咸水的沉积环境;Pr/nC17与Ph/nC18的关系、C27-C28-C29甾烷的相互关系均反映有机质为高等植物和细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的混合来源;Ts/Tm为0.18~1.03,平均为0.86,C31αβ22S/(22S+22R)比值为0.53~0.62,平均为0.58,均指示烃源岩成熟度较高.综合认为林西组烃源岩形成于半咸水的还原—强还原环境,有机质来源为混合来源,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林西组具有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滨北地区
上二叠统林西组
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兴安岭南段上二叠统林西组中的火山岩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玉往
王京彬
王莉娟
《矿产与地质》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上二叠统林西组灰绿色岩段中首次发现了喷发相火山熔岩,其岩石组合为安山岩-英安岩,为低Na2O、富FeO的钙碱性岩系,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特征明显不同于侵入于林西组的侏罗纪脉岩。该套火山岩可能形成于陆内俯冲的构造环境,是西伯利亚古板...
上二叠统林西组灰绿色岩段中首次发现了喷发相火山熔岩,其岩石组合为安山岩-英安岩,为低Na2O、富FeO的钙碱性岩系,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特征明显不同于侵入于林西组的侏罗纪脉岩。该套火山岩可能形成于陆内俯冲的构造环境,是西伯利亚古板块与中朝古板块在泥盆纪完成拼贴之后反复"挤压-松驰-再挤压"过程的末期阶段。同时,该火山岩组合中Sn、Pb、Zn等成矿元素含量比岩石圈背景值高出1~3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上二叠统林西组
火山熔岩
岩石地球化学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兴安岭中段上二叠统林西组核形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4
3
作者
梁天意
刘敬党
+3 位作者
李猛猛
王刚
朱玺
张海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3-611,共19页
林西组是大兴安岭地区晚二叠世重要的沉积地层,其研究程度也直接影响古亚洲洋闭合、两大板块拼接、沉积环境转变等重大地质问题。本次研究区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中段,根据实际调查,首次在扎赉特旗巴彦乌兰地区晚二叠系林西组发现了海相的...
林西组是大兴安岭地区晚二叠世重要的沉积地层,其研究程度也直接影响古亚洲洋闭合、两大板块拼接、沉积环境转变等重大地质问题。本次研究区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中段,根据实际调查,首次在扎赉特旗巴彦乌兰地区晚二叠系林西组发现了海相的核形石灰岩。根据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古生物学等研究手段,并根据元素比值等确定该核形石灰岩产生于碳酸盐台地边缘温暖、动荡的浅滩环境,具有明显的海相特征,并在林西组中—下部发现了具有明显陆相沉积特征的双壳类Palaeanodonta sp.—Palaeomutela sp.组合。说明该地区在晚二叠世早期存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环境,随着环境的改变,林西组逐渐向陆地河湖相沉积环境转变。这一发现不仅完善了兴蒙地区林西组地层的结构,也为以后研究兴蒙海槽在晚古生代—中生代的过渡时期的沉积演化提供可靠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二叠统林西组
核形石灰岩
环境演化
兴蒙海槽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东北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的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郭俊
赵志军
李春贵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第10期86-86,共1页
内蒙古东北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的沉积环境受地质构造特点的影响比较复杂,地质勘探的价值比较大。本文从对内蒙古东北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的区域地质背景的介绍谈起,然后就该区域的地层发育特征进行说明,最后就该区域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
内蒙古东北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的沉积环境受地质构造特点的影响比较复杂,地质勘探的价值比较大。本文从对内蒙古东北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的区域地质背景的介绍谈起,然后就该区域的地层发育特征进行说明,最后就该区域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北地区
上二叠统林西组
沉积相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亚洲洋东段闭合时限:来自大兴安岭南段二叠系-三叠系界线沉积地层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的制约
被引量:
4
5
作者
张渝金
张超
+5 位作者
马永非
杨涛
刘艳
杜继宇
赵英利
张建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81-2810,共30页
古亚洲洋东段的具体闭合时限长期以来存在争议,重要原因在于缺乏相应时期的典型沉积剖面研究。近期,笔者在大兴安岭南段阿鲁科尔沁旗地区新发现一套保存较好的二叠-三叠系沉积序列,其详细记录了古亚洲洋闭合过程。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
古亚洲洋东段的具体闭合时限长期以来存在争议,重要原因在于缺乏相应时期的典型沉积剖面研究。近期,笔者在大兴安岭南段阿鲁科尔沁旗地区新发现一套保存较好的二叠-三叠系沉积序列,其详细记录了古亚洲洋闭合过程。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重点对上二叠统林西组和下三叠统老龙头组开展沉积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上二叠统林西组上部为一套湖泊相沉积,下三叠统老龙头组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底部为冲积扇辫状河砾岩层。两套地层界线附近沉积环境发生剧变,气候从温暖湿润转变为炎热干旱,确定研究区林西组沉积时代为晚二叠世长兴期,老龙头组沉积时代为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两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短暂沉积间断。林西组砂岩重矿物含量丰富,类型多样,原岩为中酸性岩浆岩、基性岩浆岩、少部分变质岩及沉积岩;老龙头组砂岩重矿物类型少,原岩为中酸性岩浆岩和少量变质岩。林西组2个碎屑岩样品最年轻峰值年龄分别为255±2Ma和255±1Ma,ε_(Hf)(t)=-22.84~+13.17,变化范围较大。老龙头组2个碎屑岩样品最年轻峰值年龄分别为248±1Ma和249±1Ma,ε_(Hf)(t)=7.95~11.28。结合重矿物、碎屑锆石和Hf同位素研究,确定林西组物源主要来自于兴蒙造山带,少量可能来自于华北板块,具有复杂物源、远距离搬运再沉积的特征。老龙头组物源主要来自于兴蒙造山带,具有周缘近距离搬运沉积的特征。通过区域对比上二叠统林西组与下三叠统老龙头组碎屑锆石携带年代学信息,推测古亚洲洋东段沿着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在晚二叠世发生汇聚碰撞作用,古亚洲洋东段闭合作用至少持续至早三叠世,老龙头组沉积期发生强烈汇聚造山作用,老龙头组是古亚洲洋闭合板块碰撞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大兴安岭南段
上二叠统林西组
下三叠
统
老龙头
组
碎屑锆石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辽盆地滨北西部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
12
1
作者
张健
孙雷
何大祥
张海华
郑月娟
张德军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质与资源》
CAS
2019年第4期350-357,共8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松辽盆地北部及外围石炭-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编号DD20190097)“松辽外围西部盆地油气基础地质调查”(编号DD20160163)
文摘
应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滨北西部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烃源岩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林西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Ⅱ型,处于高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烃源岩中(C20+C21)/(C23+C24)三环萜烷为0.12~0.86,平均为0.50,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为0.41~0.72,平均为0.54,具有典型湖相烃源岩特征;Pr/Ph主要介于0.16~0.71之间,平均为0.32,指示沉积环境为强还原—还原环境;伽马蜡烷/C30藿烷为0.09~0.35,平均为0.21,反映烃源岩为半咸水的沉积环境;Pr/nC17与Ph/nC18的关系、C27-C28-C29甾烷的相互关系均反映有机质为高等植物和细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的混合来源;Ts/Tm为0.18~1.03,平均为0.86,C31αβ22S/(22S+22R)比值为0.53~0.62,平均为0.58,均指示烃源岩成熟度较高.综合认为林西组烃源岩形成于半咸水的还原—强还原环境,有机质来源为混合来源,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林西组具有油气勘探前景.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滨北地区
上二叠统林西组
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Keywords
Songliao Basin
Binbei area
Upper Permian Linxi Formation
source rock
biomarker compound
分类号
P618.1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兴安岭南段上二叠统林西组中的火山岩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玉往
王京彬
王莉娟
机构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
出处
《矿产与地质》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基金
本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DO304-40273021)
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1-07)资助。
文摘
上二叠统林西组灰绿色岩段中首次发现了喷发相火山熔岩,其岩石组合为安山岩-英安岩,为低Na2O、富FeO的钙碱性岩系,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特征明显不同于侵入于林西组的侏罗纪脉岩。该套火山岩可能形成于陆内俯冲的构造环境,是西伯利亚古板块与中朝古板块在泥盆纪完成拼贴之后反复"挤压-松驰-再挤压"过程的末期阶段。同时,该火山岩组合中Sn、Pb、Zn等成矿元素含量比岩石圈背景值高出1~3个数量级。
关键词
火山岩
上二叠统林西组
火山熔岩
岩石地球化学
大兴安岭
Keywords
volcanic rocks, Linxi formation of Upper Permian, eruptive volcanic lava, lithologicgeochemistry, Daxing'an Moutains
分类号
P588.14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兴安岭中段上二叠统林西组核形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4
3
作者
梁天意
刘敬党
李猛猛
王刚
朱玺
张海龙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
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省地质勘查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3-611,共19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内蒙古1∶5万钓鱼台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60201-07)的成果。
文摘
林西组是大兴安岭地区晚二叠世重要的沉积地层,其研究程度也直接影响古亚洲洋闭合、两大板块拼接、沉积环境转变等重大地质问题。本次研究区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中段,根据实际调查,首次在扎赉特旗巴彦乌兰地区晚二叠系林西组发现了海相的核形石灰岩。根据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古生物学等研究手段,并根据元素比值等确定该核形石灰岩产生于碳酸盐台地边缘温暖、动荡的浅滩环境,具有明显的海相特征,并在林西组中—下部发现了具有明显陆相沉积特征的双壳类Palaeanodonta sp.—Palaeomutela sp.组合。说明该地区在晚二叠世早期存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环境,随着环境的改变,林西组逐渐向陆地河湖相沉积环境转变。这一发现不仅完善了兴蒙地区林西组地层的结构,也为以后研究兴蒙海槽在晚古生代—中生代的过渡时期的沉积演化提供可靠资料。
关键词
上二叠统林西组
核形石灰岩
环境演化
兴蒙海槽
大兴安岭
Keywords
the Upper Permian Linxi Formation
oncolitic limestone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the Xingmeng Trough(Great Hinggan—Inner Mongolia Trough)
Great Hinggan Mountains
分类号
P534.4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1.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东北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的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郭俊
赵志军
李春贵
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
出处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第10期86-86,共1页
文摘
内蒙古东北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的沉积环境受地质构造特点的影响比较复杂,地质勘探的价值比较大。本文从对内蒙古东北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的区域地质背景的介绍谈起,然后就该区域的地层发育特征进行说明,最后就该区域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内蒙古东北地区
上二叠统林西组
沉积相
沉积环境
分类号
P512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亚洲洋东段闭合时限:来自大兴安岭南段二叠系-三叠系界线沉积地层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的制约
被引量:
4
5
作者
张渝金
张超
马永非
杨涛
刘艳
杜继宇
赵英利
张建坤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东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
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
东华理工大学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81-2810,共3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2024、41702032、42002227)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221632、DD20190372、DD2019039-06、DD20190360、DD20160048-04)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2BAB204035)联合资助.
文摘
古亚洲洋东段的具体闭合时限长期以来存在争议,重要原因在于缺乏相应时期的典型沉积剖面研究。近期,笔者在大兴安岭南段阿鲁科尔沁旗地区新发现一套保存较好的二叠-三叠系沉积序列,其详细记录了古亚洲洋闭合过程。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重点对上二叠统林西组和下三叠统老龙头组开展沉积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上二叠统林西组上部为一套湖泊相沉积,下三叠统老龙头组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底部为冲积扇辫状河砾岩层。两套地层界线附近沉积环境发生剧变,气候从温暖湿润转变为炎热干旱,确定研究区林西组沉积时代为晚二叠世长兴期,老龙头组沉积时代为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两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短暂沉积间断。林西组砂岩重矿物含量丰富,类型多样,原岩为中酸性岩浆岩、基性岩浆岩、少部分变质岩及沉积岩;老龙头组砂岩重矿物类型少,原岩为中酸性岩浆岩和少量变质岩。林西组2个碎屑岩样品最年轻峰值年龄分别为255±2Ma和255±1Ma,ε_(Hf)(t)=-22.84~+13.17,变化范围较大。老龙头组2个碎屑岩样品最年轻峰值年龄分别为248±1Ma和249±1Ma,ε_(Hf)(t)=7.95~11.28。结合重矿物、碎屑锆石和Hf同位素研究,确定林西组物源主要来自于兴蒙造山带,少量可能来自于华北板块,具有复杂物源、远距离搬运再沉积的特征。老龙头组物源主要来自于兴蒙造山带,具有周缘近距离搬运沉积的特征。通过区域对比上二叠统林西组与下三叠统老龙头组碎屑锆石携带年代学信息,推测古亚洲洋东段沿着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在晚二叠世发生汇聚碰撞作用,古亚洲洋东段闭合作用至少持续至早三叠世,老龙头组沉积期发生强烈汇聚造山作用,老龙头组是古亚洲洋闭合板块碰撞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大兴安岭南段
上二叠统林西组
下三叠
统
老龙头
组
碎屑锆石年代学
Keywords
Xing an-Mongolian Orogenic Belt
Southern Great Xing an Range
Upper Permian Linxi Formation
Lower Triassic Laolongtou Formation
Detrital zircon geochronology
分类号
P588.21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松辽盆地滨北西部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及意义
张健
孙雷
何大祥
张海华
郑月娟
张德军
《地质与资源》
CAS
201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兴安岭南段上二叠统林西组中的火山岩
王玉往
王京彬
王莉娟
《矿产与地质》
200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兴安岭中段上二叠统林西组核形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梁天意
刘敬党
李猛猛
王刚
朱玺
张海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内蒙古东北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的沉积环境分析
郭俊
赵志军
李春贵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古亚洲洋东段闭合时限:来自大兴安岭南段二叠系-三叠系界线沉积地层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的制约
张渝金
张超
马永非
杨涛
刘艳
杜继宇
赵英利
张建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