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功能锻炼操联合扶阳罐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回流受阻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周伟萍 李丹 +2 位作者 陈枫 刘丽丹 刘彩丽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5期85-90,共6页
目的:观察手功能锻炼操联合扶阳罐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回流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82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回流受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手功能锻炼操联合扶阳罐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回流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82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回流受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手功能锻炼操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阳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上肢水肿情况、生存质量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肢前伸、后伸、外展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周径差、组织水分比率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功能锻炼操联合扶阳罐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回流受阻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上肢功能与上肢水肿情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功能锻炼操 扶阳罐 乳腺癌 上肢淋巴回流受阻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回流改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畅 李珺 +4 位作者 骆浩 侯建新 牛家宁 宋雨书 赵海东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60-364,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继发上肢淋巴回流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共117例行乳腺癌手术。对其患侧上肢采用近红外荧光成像法造影,其结果根据Yamamoto评判方法进行判定。通过Logistic回归方式对比分析术侧继发上肢淋...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继发上肢淋巴回流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共117例行乳腺癌手术。对其患侧上肢采用近红外荧光成像法造影,其结果根据Yamamoto评判方法进行判定。通过Logistic回归方式对比分析术侧继发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结果117例中36例淋巴回流发生改变,发生率为30.8%(36/117)。其与高BMI、放疗、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高BMI、放疗、行ALND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回流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及优势手臂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回流改变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水肿 吲哚菁绿增强淋巴管造影 上肢淋巴回流模式
原文传递
多重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回流障碍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童成莲 米晓林 赵桂萍 《青海医药杂志》 2015年第1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多重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回流障碍的作用。方法:对27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为三组:常规组(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双重组(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徒手淋巴回流按摩手法),多重组(常规组加双重组... 目的:探讨多重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回流障碍的作用。方法:对27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为三组:常规组(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双重组(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徒手淋巴回流按摩手法),多重组(常规组加双重组的基础上加气压泵治疗加热疗加软枕托起患侧上肢),观察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患肢水肿及功能康复的效果。结果:三组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水肿、功能康复比较,P〈0.05。多重组患者上肢水肿的发生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双重组低于常规组,而上肢上举、外展、旋转功能改善多重组明显好于常规组及双重组。结论:(3~12)个月多重护理干预组明显降低了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提高了上肢功能康复的速度及程度,减轻了躯体、精神、心理上的痛苦,提高了疗效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 护理干预 上肢淋巴回流障碍
原文传递
腋窝逆向淋巴显影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郭子茹 王丽 +3 位作者 贾丽宁 赵琪 邹媛媛 孔祥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4期4169-4172,共4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手术治疗是早期乳腺癌最重要治疗,常见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均会导致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出现上肢肿胀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预防水肿发生的腋窝逆向淋...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手术治疗是早期乳腺癌最重要治疗,常见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均会导致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出现上肢肿胀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预防水肿发生的腋窝逆向淋巴显影(ARM)成为人们研究的一大热点,旨在保留上肢淋巴引流系统,减少患肢水肿发生。本文就常见ARM显影技术进行分析,并讨论AR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从而寻找ARM的适宜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 腋窝逆向淋巴显影 上肢淋巴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腋淋巴显影技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运用及上肢回流淋巴结的分布与转移特点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毛婷 王越 +1 位作者 李倩雯 吕淑贞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研究逆向腋淋巴显影技术(ARM)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运用,分析乳腺癌患者上肢回流淋巴结的分布与转移特点。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期间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乳腺癌女性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均行ARM,且均为初次手术者。采用S... 目的研究逆向腋淋巴显影技术(ARM)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运用,分析乳腺癌患者上肢回流淋巴结的分布与转移特点。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期间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乳腺癌女性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均行ARM,且均为初次手术者。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上臂直径以(±s)表示,采用t检验;上肢回流淋巴结的转移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2例患者中501枚上肢回流淋巴结追踪成功,成功率为93.8%,A区和B区分别追踪327枚和106枚,共占83.1%,明显高于其他区域(P<0.05);而上肢回流淋巴结的行走方向以腋静脉、第二肋间臂神经、胸背神经血管束、背阔肌前缘以及前锯肌为界限,主要集中在腋静脉周围;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腋窝淋巴情况、BMI指数、肿瘤分布位置、上臂直径与ARM技术上肢回流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腋窝淋巴情况和肿瘤分布位置是ARM术上肢回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RM在乳腺癌手术中可成功定位淋巴结,通过了解淋巴分布位置和行走趋势,可提升淋巴系统保留的完整度,对降低术后淋巴水肿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水肿 逆向腋淋巴显影技术 上肢回流淋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