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中开胸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的程序化处理在胸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诗杰 刘向征 +1 位作者 黄伟明 李简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51-754,共4页
背景与目的上腔静脉系统受累是局部晚期胸部肿瘤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手术可能获益,但风险极高。本研究针对正中开胸入路,提出一种程序化的手术方案,旨在优化流程,使得这一类以往认为风险极高的手术能够更加安全地实施。方法 35例胸部疾患... 背景与目的上腔静脉系统受累是局部晚期胸部肿瘤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手术可能获益,但风险极高。本研究针对正中开胸入路,提出一种程序化的手术方案,旨在优化流程,使得这一类以往认为风险极高的手术能够更加安全地实施。方法 35例胸部疾患累及上腔静脉系统,经正中开胸进行人工血管置换的患者资料,分期检查明确为局部晚期。包括肺部肿瘤16例,纵隔肿瘤19例。手术方法采用从左至右的单向推进,先游离左无名静脉起始部,阻断后切断,掀起瘤体,打开心包,用人工血管桥接左无名静脉和右心耳。游离上腔静脉近心端未受侵部分后,向尾侧牵拉肿瘤,剪开右侧纵隔胸膜,结扎切断右侧乳内血管,可以充分显露右无名静脉。向左上方牵拉瘤体,于肺门上方结扎切断奇静脉,此时可以阻断右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切除中间受侵的血管,以人工血管行右无名静脉-上腔静脉桥接,完成受侵的上腔静脉系统全部替换。结果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6例,低氧血症5例,肌无力危象1例,心脏疝1例,真菌感染2例。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5.12%,分别死于心梗和肺部感染。其余33例顺利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日15 d。在10例术前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中,除2例术中即出现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其余8例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经程序化的处理,规范治疗的细节,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可降低手术风险,本组病例手术能够安全实施的实践也支持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开胸 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 程序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美芳 《全科护理》 2015年第35期3634-3635,共2页
上腔静脉是胸腔肿瘤中晚期常侵犯的部位,此类手术比较复杂,对术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处理不当易出现并发症。我院2014年收治1例右肺上叶中心型肺癌累及右肺动脉、上腔静脉病人在全身麻醉下行人工血管置换,通过手术治疗获得较好效果... 上腔静脉是胸腔肿瘤中晚期常侵犯的部位,此类手术比较复杂,对术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处理不当易出现并发症。我院2014年收治1例右肺上叶中心型肺癌累及右肺动脉、上腔静脉病人在全身麻醉下行人工血管置换,通过手术治疗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男,45岁,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伴胸痛等症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 人工血管置换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纵隔巨大精原细胞瘤切除、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一例
3
作者 钱海云 黄江平 孙成耘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10期738-738,共1页
患者,男,24岁,因刺激性咳嗽1个月入院,查体:生命体征稳定,头面部双上肢未见明显水肿,颈静脉无充盈,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外院CT平扫提示右上纵隔巨大实性肿瘤,约10cm×10cm×4cm大小,与周围血管关系不明确。入院后行... 患者,男,24岁,因刺激性咳嗽1个月入院,查体:生命体征稳定,头面部双上肢未见明显水肿,颈静脉无充盈,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外院CT平扫提示右上纵隔巨大实性肿瘤,约10cm×10cm×4cm大小,与周围血管关系不明确。入院后行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肿瘤与上腔静脉及左侧无名静脉关系密切,完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正中开胸纵隔肿瘤切除术+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术,术中探查见前上纵隔巨大肿瘤,质硬,活动度差,明显侵犯上腔静脉及双侧无名静脉、心包及纵隔胸膜,右侧支气管、主动脉及心脏未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置换 上腔静脉 前纵隔 精原细胞瘤 生命体征稳定 增强CT检查 纵隔巨大肿瘤 实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例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4
作者 张书云 梁秀菊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0年第12期279-280,共2页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na syndrom,SVCS)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口腔静脉完全性或部分性阻塞,导致上腔静脉系统血液回流障碍,出现上肢、颈面部发绀、水肿,及上半身浅静脉曲张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绝大多数为恶性肿瘤,...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na syndrom,SVCS)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口腔静脉完全性或部分性阻塞,导致上腔静脉系统血液回流障碍,出现上肢、颈面部发绀、水肿,及上半身浅静脉曲张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绝大多数为恶性肿瘤,如肺癌、恶性纵隔肿瘤等,既往多以保守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围手术期护理 人工血管置换 血液回流障碍 上腔静脉系统 恶性纵隔肿瘤 临床综合征 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与CT评价上腔静脉切除置换术后患者人工血管通畅度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游永春 程巍 +1 位作者 李万江 李真林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MRI在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患者人工血管通畅度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返院复查的患者42例,均施行MRI检查(MRI组)和上腔静脉CT血管成像(CTA... 目的探讨MRI在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患者人工血管通畅度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返院复查的患者42例,均施行MRI检查(MRI组)和上腔静脉CT血管成像(CTA组)。对MRI血管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以CTA图像为参照标准,测量人工血管的血管长度,人工血管端口、中部和尾端的血管直径宽度,采用Bland-Altman图对两种扫描方法的测量值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共置换人工血管52根。MRI组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稍低于CTA组[(4.53±0.50)分vs(4.94±0.24)分,χ^(2)=13.14,P=0.002];Bland-Altman图所得MRI和CT两种方法的差值服从正态分布,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与CTA相比,MRI无辐射、无需对比剂就能获得良好的人工血管成像,对人工血管是否通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切除 人工血管 通畅度 体层摄影血管成像 磁共振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胸腺瘤切除合并人工上腔静脉置换术后并发气管切开造口感染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马丽标 杨梅 +1 位作者 潘璐 王佳莹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总结1例胸腺瘤切除合并人工上腔静脉置换术后并发气管切开造口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要点包括加强气道管理细节;采取气管切开造口的感控策略;实施个性化肺康复训练等措施。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于105 d后康复出院。随访3个... 总结1例胸腺瘤切除合并人工上腔静脉置换术后并发气管切开造口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要点包括加强气道管理细节;采取气管切开造口的感控策略;实施个性化肺康复训练等措施。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于105 d后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人工上腔静脉置换 气管切开 切口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血管置换上腔静脉及其分支在胸腔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明松 王良旭 +3 位作者 张胜辉 崔世涛 吴新天 朱伟宏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62-64,共3页
目的总结12例胸腔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及其分支时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的处理经验,分析上腔静脉及其分支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的技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上腔静脉及其分支受到肿瘤侵犯患者的手术经验。受侵血管包括上腔静脉和(或)... 目的总结12例胸腔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及其分支时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的处理经验,分析上腔静脉及其分支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的技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上腔静脉及其分支受到肿瘤侵犯患者的手术经验。受侵血管包括上腔静脉和(或)左右无名静脉。结果 12例患者接受了不同类型的上腔静脉置换手术,包括左及右无名静脉分别与右心房人工血管搭桥术6例、左无名静脉与右心房人工血管搭桥2例、右无名静脉与右心房搭桥1例、右无名静脉与上腔静脉搭桥1例,单纯上腔静脉置换术2例。上腔静脉及其分支置换均应用Gore-Tex人工血管,共应用人工血管18支,直径8~16 mm。所有手术均成功进行,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生存时间最长者达5年,1例良性畸胎瘤患者。结论人工血管置换上腔静脉及其分支手术,是根治性切除侵犯上腔静脉系统胸腔肿瘤的关键性技术,正确及时地应用可以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消除上腔静脉综合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上腔静脉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腔静脉综合征人工血管置换术非体外循环下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2
8
作者 施忠华 吴国荣 +2 位作者 陈骏萍 胡序凯 王春晓 《浙江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467-469,共3页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人工血管置换 非体外循环下 麻醉管理 syndrome 上腔静脉狭窄 血液回流障碍 静脉压升高 SVCS 肿瘤急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巨大异位嗜铬细胞瘤切除+下腔静脉部分切除人工血管置换的护理
9
作者 张雯娟 贲艳丽 赵薇 《新疆医学》 2008年第2期120-123,共4页
关键词 异位嗜铬细胞瘤 人工血管置换 部分切除 静脉 护理 输尿管末端 肾上腺 腹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吻合实现犬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快速无缝线吻合实验与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仕琪 慈红波 +4 位作者 雷鹏 吕毅 宋宇龙 王善佩 白纪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利用磁吻合技术(magnetic compressive anastomosis,MCA)原理,建立一种应用于腹腔大血管部分切除后可快速完成人工血管置换的磁性装置并观察效果。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杂交犬16只,雌雄不限,按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部分切... 目的利用磁吻合技术(magnetic compressive anastomosis,MCA)原理,建立一种应用于腹腔大血管部分切除后可快速完成人工血管置换的磁性装置并观察效果。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杂交犬16只,雌雄不限,按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部分切除后进行人工血管置换吻合方式不同,随机分为MCA组与手工缝合(manual suture,MS)组,每组8只。比较MCA与MS技术吻合效果,观察两组吻合时间、术中吻合口渗漏血情况、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管造影检查血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MCA组血管吻合耗时(6.25±2.25)min,短于MS组的(27.32±5.12)min(P<0.001);MCA组术中吻合口无渗漏血发生,MS组有4例出现渗漏(P=0.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X线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MCA组吻合口血流通畅,无狭窄及血栓形成;MS组术后4~12周时共发现3例吻合口轻度狭窄并发症(P=0.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A组较MS组血管壁各层有较好衔接,吻合口炎性反应轻微。结论磁性人工血管置换装置提供了腹腔大血管切除后可应用的一种简单、快速、吻合效果可靠的快速人工血管置换方法,能够减少因传统缝合技术与材料导致的吻合口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人工血管 血管置换 磁吻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燕 孟爱荣 +4 位作者 王桂桃 李水云 邹宝英 邢瑞芳 李保秀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年第9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围手术期护理 血管置换 人工 血液回流障碍 上腔静脉系统 恶性纵隔肿瘤 SVCS 临床综合征
原文传递
前纵隔恶性肿瘤切除、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术一例
12
作者 李云峰 于海翔 +1 位作者 韩志峰 韩春山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10期1521-1521,共1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前纵隔 上腔静脉 人工血管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静脉闭塞血液透析患者通过人工血管桥接覆膜支架建立动静脉内瘘1例
13
作者 孙缙红 任世旦 陈为谦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4期2670-2671,共2页
血液透析是维持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血液透析导管长期留置可能导致中心静脉狭窄甚至闭塞。本文报道2020年3月丽水市中心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例。该患者既往因双侧颈内静脉血液透析导管植入导致上... 血液透析是维持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血液透析导管长期留置可能导致中心静脉狭窄甚至闭塞。本文报道2020年3月丽水市中心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例。该患者既往因双侧颈内静脉血液透析导管植入导致上腔静脉闭塞,右下肢移植物内瘘闭塞、以及反复左股静脉置管导致双侧髂静脉闭塞。笔者团队为患者施行左下肢人工血管内瘘成形术,并在术中同期进行了左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成功建立了左下肢的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随访4年,左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流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闭塞 静脉闭塞 人工血管 血液透析 静脉内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腔静脉回流无阻断人工血管置换术在肺癌侵犯上腔静脉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学军 闫凤岐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回流无阻断人工血管置换术在肺癌侵犯上腔静脉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心胸外科2005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例肺癌侵犯上腔静脉的患者,实施了肺叶/全肺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上腔静脉完全切除及人工血管置...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回流无阻断人工血管置换术在肺癌侵犯上腔静脉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心胸外科2005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例肺癌侵犯上腔静脉的患者,实施了肺叶/全肺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上腔静脉完全切除及人工血管置换术.3例经相关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并排除远处转移,确诊前未接受抗肿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无术中及围术期死亡,术后无脑水肿、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7个月死于化疗期并发症;1例于术后13个月后出现脑转移,并于脑转移后25个月死于肿瘤转移(生存38个月);1例患者术后至今48个月,全身状况良好,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复发证据.结论:肺癌侵犯上腔静脉可能不是手术的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 肺癌 人工血管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隆突重建术并上腔静脉、双无名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15
作者 唐萍 刘素芳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01年第1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隆突重建术 人工血管置换 手术配合 上腔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患者PICC置入的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税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1期200-201,共2页
置管途径有血管外科手术史是PICC置管禁忌症。通过医护MDT团队前期充分评估必要性,制定风险控制方案后,成功为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患者进行PICC置管及带管期间的护理。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上腔静脉 人工血管置换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斌 潘莉 +1 位作者 王雄 陈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92-494,共3页
目的 介绍对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 ,施行肺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  18例肺癌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 ,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肺癌根治性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结果... 目的 介绍对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 ,施行肺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  18例肺癌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 ,在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肺癌根治性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结果 全部患者麻醉平稳 ,手术经过顺利 ,术毕安返监护室 ,术后清醒 ,未发现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及体征 ,如期出院。结论 肺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手术者手术难度大 ,麻醉危险性高。降低上腔静脉阻断期间的压力 ,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损害是麻醉管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术 上腔静脉切除术 人造血管置换 治疗 上腔静脉综合征 麻醉 临床资料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表面肝素固化替代犬下腔静脉的表面抗凝血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明 刘长建 +1 位作者 刘晨 乔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7期8833-8836,共4页
背景:各种类型人工血管植入机体静脉后,由于血液与人工血管材料表面的不相容性和静脉内血流慢、压力低等原因,极易导致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目的:观察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表面固化肝素后代替犬下腔静脉的表面抗凝血性能和长期通畅效果... 背景:各种类型人工血管植入机体静脉后,由于血液与人工血管材料表面的不相容性和静脉内血流慢、压力低等原因,极易导致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目的:观察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表面固化肝素后代替犬下腔静脉的表面抗凝血性能和长期通畅效果。方法:将壳聚糖分子中引入光敏基团后,通过光化学固定至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表面,在酸性条件下将肝素以离子键形式接枝到壳聚糖上,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表面形成光滑的肝素层。以固化肝素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与未处理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间置代替犬下腔静脉,检测其抗凝血性能。结果与结论:固化肝素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植入后2周、1个月人工血管内壁光滑,仅有少量附壁血栓形成,无充盈缺损,吻合口无狭窄,通畅率达100%;未处理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植入后1周即显示人工血管内附有大量血栓成分,完全堵塞,形成丰富的侧枝。说明固化肝素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是一种理想的下腔静脉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 肝素 人工血管 静脉 抗凝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人工血管重建狗下腔静脉时血浆与腔面6-K-PGF_(1α)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爱国 陈国锐 杨继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279-282,共4页
为探讨涤纶人工血管(Dacron)经自体静脉碎片种植植入体内后腔面是否释放较多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种植组13条犬以自体颈静脉碎片种植Dacron植入下腔静脉,以全血预凝Dacron植入8条犬... 为探讨涤纶人工血管(Dacron)经自体静脉碎片种植植入体内后腔面是否释放较多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种植组13条犬以自体颈静脉碎片种植Dacron植入下腔静脉,以全血预凝Dacron植入8条犬作为对照。于术前、术毕、处死时静脉采血行血浆6KPGF1α,TXB2测定。术后定期处死取移植物行光镜与扫描电镜观察及腔面6KPGF1α测定。结果显示:种植组通畅率(615%)高于对照组(250%),移植物腔面术后二周可形成新内皮层,对照组仅吻合口附近少数内皮细胞。处死时,种植组血浆与移植物腔面6KPGF1α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血浆TXB2含量低于对照组。提示:自体静脉碎片种植可使Dacron腔面术后二周形成新内皮、并释放较多6KPGF1α及增加血浆6KPGF1α含量、提高犬下腔静脉重建通畅率。测定血浆6KPGF1α与TXB2含量可能有助于间接了解移植物通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移植物 涤纶人工血管 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血管置换上腔静脉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体会 被引量:2
20
作者 匡裕康 蔡锦根 +3 位作者 王东升 黄建 何枝生 朱剑锋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12期1943-1944,共2页
胸部肿瘤累及上腔静脉并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预后极差,自然生存时间仅3个月左右。文献报道,采用联合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积极治疗这类重症病例可获得较好疗效[1-3]。我院从2005年开始采用人造血管置换上... 胸部肿瘤累及上腔静脉并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预后极差,自然生存时间仅3个月左右。文献报道,采用联合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积极治疗这类重症病例可获得较好疗效[1-3]。我院从2005年开始采用人造血管置换上腔静脉技术成功治疗4例胸部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上腔静脉置换 人造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