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种植支抗和口外支抗用于上颌前突畸形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7
1
作者 魏威 龚仁国 肖海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4期125-128,共4页
目的比较微型种植支抗与口外支抗矫治上颌前突畸形的疗效。方法从2011年3月~2013年2月于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患者中筛选出符合纳入条件的矫治结束的48例受试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微型种植支抗组(n=24)受试者... 目的比较微型种植支抗与口外支抗矫治上颌前突畸形的疗效。方法从2011年3月~2013年2月于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患者中筛选出符合纳入条件的矫治结束的48例受试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微型种植支抗组(n=24)受试者应用微型种植支抗来加强支抗力度,口外支抗组(n=24)受试者应用头帽13外弓来加强支抗力度。测量其头颅侧位片。统计上颌中切牙内收量和压低量的变化值,上颌第一磨牙伸长与近中移动量,上颌中切牙倾斜度的变化值,猞平面、下颌平面以及前颅底平面的位置变化。结果13外支抗组治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SN—OP)、前颅底平面的相对倾斜度(U1-SN)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种植支抗组上颌突度(SNA)、SN—OP、U1-SN、上齿槽座点A至Nv的垂直距离(A—Nv)及上颌中切牙相的突度(U1-NP)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种植支抗组矫治后的SNA、U1-SN、A—Nv、U1-NP明显好于口外支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微型种植支抗组比口外支抗组切牙内收更多,且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移动更少。结论微型种植体比传统口外支抗在上颌前突的治疗中,前者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前突面型,有助于上颌前突的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种植支抗 口外支抗 上颌前突畸形 非拔牙矫治 牙齿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种植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患者矫治效果及咀嚼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联钦 杨曾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720-72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患者矫治效果及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充市营山县人民医院收治上颌前突畸形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外支抗矫治方法...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患者矫治效果及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充市营山县人民医院收治上颌前突畸形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外支抗矫治方法,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支抗矫治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头影影像资料、咀嚼功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颌突度(SNA)、上颌中切牙与前颅底相对倾斜度(U1-SN)、颌凸角(NA-PA)、上齿槽座点A至鼻根N与眼耳平面垂直距离(Nv)(A-Nv)、上颌切中相突度(U1-NP)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分别为(150.62±20.12)1bs、(90.56±1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35±14.36)1bs、(80.35±9.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支抗有助于改善上颌前突畸形患者前突面型,提高咀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突畸形 微型种植支抗 三维影像 咀嚼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支抗非拔牙矫治成人上颌前突畸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威 龚仁国 肖海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种植支抗非拔牙矫治成人上颌前突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50例上颌前突畸形成人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支抗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传统强支抗组)20例和观察组(种植支抗非拔牙矫治组)30例。结果观察组上颌前突患者上中切牙切缘到... 目的探讨种植支抗非拔牙矫治成人上颌前突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50例上颌前突畸形成人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支抗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传统强支抗组)20例和观察组(种植支抗非拔牙矫治组)30例。结果观察组上颌前突患者上中切牙切缘到Y轴的距离(U1-Y)、下中切牙切缘到Y轴的距离(L1-Y)、上第一磨牙冠近中点到Y轴的距离(U6-Y)、下中切牙长轴和下颌平面所形成的后上夹角(L1-MP)、上、下中切牙长轴之间的夹角(U1-L1)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锈钢微螺钉种植系统矫治成人上颌前突畸形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支抗 非拔牙 矫治 成人 上颌前突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蒂法整复上颌前突畸形56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觉尧 吴纪楠 +1 位作者 王 刚 张乐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2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总结双蒂复合组织瓣法行上颌前突畸形整复术56例临床经验。方法:在唇腭侧粘骨膜均不离断的情况下于上颌骨中份潜行截骨离断,形成以唇侧粘骨膜与腭侧粘骨膜为蒂的含上颌骨前份、上前牙和粘骨膜等的复合组织瓣,进行上颌前突畸形整复... 目的:总结双蒂复合组织瓣法行上颌前突畸形整复术56例临床经验。方法:在唇腭侧粘骨膜均不离断的情况下于上颌骨中份潜行截骨离断,形成以唇侧粘骨膜与腭侧粘骨膜为蒂的含上颌骨前份、上前牙和粘骨膜等的复合组织瓣,进行上颌前突畸形整复术。结果:共整复治疗56例,效果均满意,患者外观得到明显改善,无1例失败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潜行截骨操作虽有一定难度,但形成的复合组织瓣带双蒂,供血充足,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突畸形 双蒂复合组织瓣 整复术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治疗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云杉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26期126-127,共2页
目的对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治疗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患者92例,对其进行术前诊断、X线投影测量分析,术前正畸及正颌外科手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 目的对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治疗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患者92例,对其进行术前诊断、X线投影测量分析,术前正畸及正颌外科手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进行手术之后面部外形与咬的关系得到显著改善;患者上齿槽座点的后退量是(5.79±2.38)mm;患者术前牙覆盖是(6.87±2.46)mm,术后的覆盖是(2.1±1.3)mm;71例进行Le FortⅠ型骨切开术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一侧腭降动脉损伤断裂,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处理后,患者股骨头没有坏死、没有出现感染;实施上颌前部骨切开术的21例患者,手术过程中没有对其牙根造成损伤。结论根据规范的治疗程序,通过正颌外科联合正畸对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正畸 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前突畸形21例外科矫治
6
作者 郑昆华 魏心 +1 位作者 高洪 马亨友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1年第6期10-10,共1页
我科近年来对上颌前突畸形患者21例行上颌前部横行截骨术,以矫正其牙颌畸形,使面容、咬(牙合)关系及头影测量得到明显改善,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1例,年龄19~29岁;男6例,女15例。术前面容望诊:上牙弓明显前突,开唇露齿,深复(牙合... 我科近年来对上颌前突畸形患者21例行上颌前部横行截骨术,以矫正其牙颌畸形,使面容、咬(牙合)关系及头影测量得到明显改善,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1例,年龄19~29岁;男6例,女15例。术前面容望诊:上牙弓明显前突,开唇露齿,深复(牙合)或开(牙合)。X线头影测量SNA、⊥-丅角、⊥-SN角、⊥-AP距均证实上牙弓、上中切牙明显前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突畸形 上牙弓 头影测量 牙颌畸形 上中切牙 根尖下截骨术 上颌前部 开唇 下前牙 第二双尖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例上颌前突畸形整形术临床报道
7
作者 陈觉尧 吴纪楠 张乐侬 《广东牙病防治》 1999年第3期213-213,共1页
作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改良上颌前部根尖下骨切开法———在唇侧及腭侧粘骨膜均不离断的情况下行4┼4截骨进行上颌前突整形手术48例,所有骨粘膜瓣均成活,切口I期愈合,术后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 作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改良上颌前部根尖下骨切开法———在唇侧及腭侧粘骨膜均不离断的情况下行4┼4截骨进行上颌前突整形手术48例,所有骨粘膜瓣均成活,切口I期愈合,术后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48例,男性15例,女性3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突畸形 整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和传统支抗矫正上颌前突畸形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8
作者 田国永 鹿国英 吕志军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5期2448-2450,共3页
目的分析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和传统支抗在上颌前突畸形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莱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上颌前突畸形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支抗... 目的分析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和传统支抗在上颌前突畸形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莱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上颌前突畸形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支抗治疗模式,观察组采取微钛钉种植体支抗治疗措施。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X线片,观察两组患者上颌前突畸形矫正情况[上中切牙切缘到牙周距离(U1-Y)、下中切牙切缘到Y轴的距离(L1-Y)、上第一磨牙冠近中点到Y轴的距离(U6-Y)、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形成的后下夹角(U1-SN)、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形成的夹角(L1-MP)、上下中切牙长轴之间的夹角(U1-L1)]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后,上前牙突出角度和轴倾度均得到较好的矫正,拔牙间隙也得到缩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U1-Y、U1-SN以及U1-L1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钛钉种植支抗治疗上颌前突畸形能够更好地矫正患者的上颌前突,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口外支抗,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钛钉种植支抗 传统口外支抗 上颌前突畸形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颌联合正畸治疗骨性上颌前突畸形临床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志聪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30期21-21,24,共2页
目的探讨正颌联合正畸对骨性上颌前突畸形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12例骨性上颌前突患者,采用正颌联合正畸的方法进行矫治。结果12例患者术后均无牙髓坏死等并发症发生,且根据X线测量分析及临床所见,牙、颌、面关系协调取得较好的外观效果... 目的探讨正颌联合正畸对骨性上颌前突畸形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12例骨性上颌前突患者,采用正颌联合正畸的方法进行矫治。结果12例患者术后均无牙髓坏死等并发症发生,且根据X线测量分析及临床所见,牙、颌、面关系协调取得较好的外观效果,咬合关系良好,经过临床观察和随访,效果稳定。结论正颌联合正畸治疗可以有效地保证骨性上颌前突患者肌肉等软组织对新的颌骨位置的适应和改变,并且有利于口颌系统新的咬合关系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 正畸 骨性上颌前突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支抗非拔牙矫治成人上颌前突畸形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军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696-697,共2页
目的研究种植支抗非拔牙矫治成人上颌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上颌前突畸形成人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强支抗矫治,治疗组患者采用种植支抗非... 目的研究种植支抗非拔牙矫治成人上颌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上颌前突畸形成人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强支抗矫治,治疗组患者采用种植支抗非拔牙矫治,比较两组患者矫治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的矫治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L1-Y、U1-Y、L1-MP、U6-Y及U1-L1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支抗非拔牙矫治成人上颌前突畸形效果显著,可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支抗非拔牙 矫治 成人 上颌前突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患者矫正情况、咬合力及咀嚼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燮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5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前突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广元市利州区中医医院收治的94例上颌前突畸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支抗治疗,观察组给予微钛钉种... 目的:探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前突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广元市利州区中医医院收治的94例上颌前突畸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支抗治疗,观察组给予微钛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两组的矫正情况、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牙周健康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磨牙移位[(3.68±0.52)mm]小于对照组[(5.19±1.01)mm],上中切牙凸距差[(3.27±0.42)mm]、上中切牙倾角差[(23.59±3.77)°]均高于对照组[(2.69±0.34)mm、(18.62±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咀嚼功能、牙周健康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咬合力[(63.70±6.13)kg]、咀嚼效率[(89.92±4.23)%]均高于对照组[(56.59±5.91)kg、(83.20±5.47)%],牙龈指数(GI)水平[(1.04±0.16)分]、菌斑指数(PLI)水平[(1.15±0.16)分]、龈沟探诊深度(SPD)水平[(3.11±0.47)mm]、龈沟出血指数(SBI)水平[(0.79±0.12)分]均低于对照组[(1.37±0.20)分、(1.43±0.24)分、(3.68±0.58)mm、(0.95±0.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中心理、精神等各个维度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WHOQOL-100中的心理评分[(81.27±4.76)分]、精神评分[(16.86±0.69)分]、环境评分[(144.30±6.88)分]、生理评分[(47.30±3.58)分]、社会关系评分[46.62±3.73)分]、独立性评分[(65.43±3.78)分]、一般健康和生活质量评分[(18.10±0.71)分]均高于对照组[(74.57±6.08)分、(15.16±1.04)分、(133.80±7.99)分、(42.44±3.85)分、(41.02±3.41)分、(60.27±4.19)分、(17.31±0.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26%)低于对照组(1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微钛钉种植体支抗用于上颌前突畸形的治疗中,能提高矫正效果,促进患者咬合力与咀嚼效率恢复正常,改善牙周健康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突畸形 微钛钉种植体支抗 矫正情况 咬合力 咀嚼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外支抗与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的矫正效果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林伟就 苏晶晶 王智军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口外支抗与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的矫正效果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上颌前突畸形患者中选取9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46例、B46例,A组采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B组采用口外支... 目的探讨口外支抗与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的矫正效果及对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上颌前突畸形患者中选取9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46例、B46例,A组采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B组采用口外支抗,对两组矫正效果及咀嚼功能、美学评分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U1-Y、L1-Y、U6-Y、U1-SN、L1-MP、U1-L1无明显差异(P> 0.05),A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优于B组(P <0.05));两组治疗前的咬合力及咀嚼效能无明显差异(P> 0.05),A组治疗后咬合力与咀嚼效能明显优于B组(P <0.05);A组治疗后美学评分明显较B组高(P <0.05)。结论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对上颌前突畸形的矫正效果优于传统口外支抗,也能提高患者咀嚼功能,获得满意的美学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外支抗 微钛钉种植体支抗 上颌前突畸形 矫正 咀嚼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治疗上颌前突畸形的效果及稳定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巧凤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上颌前突畸形采用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治疗的效果及稳定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上颌前突畸形患者,按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外弓支抗治疗,研究组采用正畸微... 目的探讨上颌前突畸形采用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治疗的效果及稳定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上颌前突畸形患者,按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外弓支抗治疗,研究组采用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治疗,随访2年,比较两组正畸治疗时间、软组织相关指标、牙齿相关指标、随访情况。结果研究组正畸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下唇突度、上唇突度、上中切牙的唇倾度(U1-SN)均低于治疗前,上下唇突点及颏前点与眼耳平面夹角(Z角)、上下中切牙的凸度(U1-L1)、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牙尖点到腭平面的垂直距离(U6-PP)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随访期间仅出现2例种植体松动,取出重新植入后未见松动。结论应用微种植体支抗治疗上颌前突畸形疗效显著,可缩短正畸治疗时间,有效改善患者覆覆盖关系及面型凸度,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突畸形 正畸微种植体支抗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微型种植支抗和口外支抗在矫治上颌前突畸形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了斐 廖武堂 胡青英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第14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支抗和口外支抗在矫治上颌前突畸形中的效果差异。方法筛选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65例上颌前突畸形患者,用奇偶数法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3例。A组行口外支抗矫治,B组行微型种植支抗矫治,比较两组矫治前后头影...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支抗和口外支抗在矫治上颌前突畸形中的效果差异。方法筛选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65例上颌前突畸形患者,用奇偶数法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3例。A组行口外支抗矫治,B组行微型种植支抗矫治,比较两组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值和咀嚼功能情况。结果 A组ANB、U1-SN、L1-MP、U1-NA和U1-L1矫治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上述指标和L1-NB矫治前后有显著差异(P <0.05),矫治后B组ANB、U1-SN、L1-MP、U1-NA和U1-L1均显著优于A组(P <0.05);两组矫治后咀嚼效率及咬合力均高于矫治前,且B组各指标值高于A组(P <0.05)。结论微型种植支抗相较于口外支抗能提供更好的矫治力,有效内收前牙,改善患者前突畸形和咀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突畸形 微型种植支抗 口外支抗 头影测量值 咀嚼功能
原文传递
上颌前突畸形整复治疗的初步报告
15
作者 牟幸福 陈克智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9-80,共2页
上颌前突畸形常伴有咬(?)紊乱和软组织的异常,有碍颜面容貌,且影响咀嚼、语言等功能。我科曾收治6例病人,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2例,女4例,年龄18~24岁。
关键词 上颌前突畸形 整形外科学
原文传递
上颌前突的AngleⅡ类错畸形美学修复后咬重建临床疗效分析
16
作者 尚永一 贡凤琴 王雯 《武警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728-730,共3页
临床上对于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的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成年患者,很难改善面容和咬[牙合]功能,而大多数患者又难以接受正颌外科治疗。本研究采用上前牙美学修复后进行咬[牙合]重建的方法,对6例患者进行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临床上对于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的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成年患者,很难改善面容和咬[牙合]功能,而大多数患者又难以接受正颌外科治疗。本研究采用上前牙美学修复后进行咬[牙合]重建的方法,对6例患者进行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例均为上颌前突伴下颌后缩、诊断为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均存在牙齿排列不齐,面下1/3垂直距离低(息止[牙合]间隙大于5mm),同时有强烈改变容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突AngleⅡ类错[牙合]畸形 美学修复 咬[牙合]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前部根尖下截骨术矫正上颌前突的体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科军 王兴国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上颌前突畸形 牙槽性上颌前突 上颌前部根尖下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前部截骨治疗前突畸形体会
18
作者 郑金平 唐晓红 梅秀芹 《中华当代医学》 2004年第4期43-44,共2页
上颌前突畸形是颌面部常见的畸形之一,临床表现为上颌前突。深覆颌或深覆盖,上唇短缩,呈开唇露齿状,有时并发开颌畸形,因此不但影响容貌,还可以并发开颌等畸形,还可以造成咀嚼语言等功能障碍,故应及时治疗。整复面部骨发育畸形... 上颌前突畸形是颌面部常见的畸形之一,临床表现为上颌前突。深覆颌或深覆盖,上唇短缩,呈开唇露齿状,有时并发开颌畸形,因此不但影响容貌,还可以并发开颌等畸形,还可以造成咀嚼语言等功能障碍,故应及时治疗。整复面部骨发育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部截骨 上颌前突畸形 X线检查 适应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生成果四等奖:(接1989年第4期)
19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0年第1期85-88,共4页
关键词 兰州总医院 艾云良 葛宝丰 超声显象检查 祖师麻注射液 拇外翻 发病情况调查 上颌前突畸形 血型分布 氨茶碱缓释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冠内漂白造成正畸失败
20
作者 阳小军 李耀佼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1997年第4期185-185,共1页
关键词 冠内漂白 正畸治疗 30%双氧水 牙冠变色 上前牙 上颌前突畸形 无髓变色牙 外科手术 牙周组织 设计方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