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弱噪声对下丘神经元声强敏感性的动态调制(英文)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丹 皮建辉 +2 位作者 唐佳 吴飞健 陈其才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5,共7页
为探讨复杂听环境下行为相关声信号提取的可能机制,研究了弱噪声对下丘(IC)神经元强度-放电率函数(RIF)的影响。实验在9只昆明小鼠(MusmusculusKm)上进行,在自由声场刺激条件下,分别记录短纯音刺激以及同步输出短纯音阈下5dB包络白噪声... 为探讨复杂听环境下行为相关声信号提取的可能机制,研究了弱噪声对下丘(IC)神经元强度-放电率函数(RIF)的影响。实验在9只昆明小鼠(MusmusculusKm)上进行,在自由声场刺激条件下,分别记录短纯音刺激以及同步输出短纯音阈下5dB包络白噪声刺激时IC神经元的RIF,共获112个IC神经元,测量了其中44个神经元在加入噪声前(w/o)后(w)的RIF。以加入噪声前后RIF的声强动力学范围(DR)、斜率、以及不同声刺激强度的放电率抑制百分比变化为指标,比较分析发现:弱噪声对神经元发放率的影响呈三种类型,即抑制(39/44,88.6%)、易化(2/44,4.6%)和无影响(3/44,6.8%),但只有抑制性影响有显著性意义(P<0.001,n=39);弱噪声对阈反应的抑制效应最强,并随纯音强度的增加而逐步减弱(P<0.0001,n=39);此外,弱噪声的抑制作用还使大部分神经元的(31/39,79.5%)DR变窄(P<0.01,n=31)、RIF的斜率增加(P<0.01,n=31)。上述结果提示,弱噪声参与下丘神经元声强敏感性的动态调制过程。这一观察为人们深入了解自然听环境中声信号提取的中枢机制提供了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噪声 调制 声强敏感性 下丘神经元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蹄蝠回声定位信号特征与下丘神经元频率调谐 被引量:4
2
作者 付子英 唐佳 +1 位作者 JEN Philip Hung-Sun 陈其才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8-132,共5页
采用超声监测仪录制超声信号和细胞外电生理记录下丘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frequency tuning curves,FTCs)的方法,探讨了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回声定位信号与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神经元频率调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采用超声监测仪录制超声信号和细胞外电生理记录下丘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frequency tuning curves,FTCs)的方法,探讨了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回声定位信号与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神经元频率调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大蹄蝠回声定位叫声为恒频-调频(constant frequency-frequency modulated,CF-FM)信号,一般含有2~3个谐波,第二谐波为其主频,CF成分频率(Mean±SD,n=18)依次为:(33.3±0.2)、(66.5±0.3)、(99.4±0.5)kHz;电生理实验共获得72个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Q10-dB值的范围是0.5~95.4(9.2±14.6,n=72),最佳频率(best frequency,BF)在回声定位主频附近的神经元具有尖锐的频率调谐特性。结果表明,大蹄蝠回声定位信号与下丘神经元频率调谐存在相关性,表现为最佳频率在回声定位信号主频附近的神经元频率调谐曲线的Q10-dB值较大,具有很强的频率分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声定位信号 下丘神经元 频率调谐 大蹄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下丘神经元声刺激跟随力与声时程及强度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双喜 吴飞健 +1 位作者 陈其才 N.G.Bibikov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6-170,共5页
自由声场条件下,通过给予小鼠具有不同时程(10、40及100ms)、强度(最小阈值以上5、15、25、35及45dBSPL)、呈现率(0.5、1、2、3.3、5、6.7、10和20Hz)的纯音短声刺激,分析探讨了昆明小鼠下丘神经元声刺激跟随力与声时程及强度的关系。... 自由声场条件下,通过给予小鼠具有不同时程(10、40及100ms)、强度(最小阈值以上5、15、25、35及45dBSPL)、呈现率(0.5、1、2、3.3、5、6.7、10和20Hz)的纯音短声刺激,分析探讨了昆明小鼠下丘神经元声刺激跟随力与声时程及强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多数神经元的脉冲发放数随声强增高而增加,随短声时程的延长而减少;随声强的增高,多数神经元的临界呈现率(CPR)和最大呈现率(MPR)变大,而随短声时程的延长,神经元的CPR、MPR变小为主要趋势;下丘神经元的声反应跟随力总体上随时程延长而下降,随声强加大而提高。推测当声时程延长、强度下降时,前次刺激对后继刺激声反应的抑制性影响增强,提示声时程适当缩短、声强增大可能有助于下丘神经元汇聚更多的声信息进行高级神经处理,从而提高听中枢表征高密度声信息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神经元 声呈现率 声强 时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呈现率影响小鼠下丘神经元声反应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吴飞健 刘双喜 +1 位作者 陈其才 Bibikov N.G.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25-529,共5页
自由声场条件下,以强度为特征频率阈上5 dB SPL、时程为40 ms的短纯音为声刺激,记录了小鼠下丘神经元对不同呈现率(0.5~20 Hz)的声刺激反应.结果显示,随呈现率的增高,绝大多数神经元(87.3%,103/118)的冲动发放数单调下降,少数(12.7%,15... 自由声场条件下,以强度为特征频率阈上5 dB SPL、时程为40 ms的短纯音为声刺激,记录了小鼠下丘神经元对不同呈现率(0.5~20 Hz)的声刺激反应.结果显示,随呈现率的增高,绝大多数神经元(87.3%,103/118)的冲动发放数单调下降,少数(12.7%,15/118)神经元的冲动发放数呈非单调变化,冲动发放数与刺激呈现率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即使在低范围内改变呈现率也能显著影响多数神经元的声反应特性,其临界呈现率及最大呈现率低于3.3 Hz的神经元分别超过70% (75.4%,89/118)和40% (44.9%,53/118).此外,提高刺激呈现率,部分神经元(17.8%,21/118)的发放模式发生改变,主要是由紧张型或相位爆发型向相位型转变.可见,下丘神经元声反应特性与声刺激呈现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神经元 刺激呈现率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下丘神经元钙蛋白酶1表达与水杨酸钠所致听力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志辉 黄逸慧 +3 位作者 陈慧英 韦廷佳 苏纪平 黄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31,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下丘神经元钙蛋白酶1表达与水杨酸钠所致听力损害发生的关系。方法将3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水杨酸钠组及对照组,每组18只。水杨酸钠组腹腔注射水杨酸钠350 mg/kg(50 mg/m L),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注射28天。分别... 目的探讨下丘神经元钙蛋白酶1表达与水杨酸钠所致听力损害发生的关系。方法将3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水杨酸钠组及对照组,每组18只。水杨酸钠组腹腔注射水杨酸钠350 mg/kg(50 mg/m L),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注射28天。分别于注射前1天、注射1周及注射4周行听性脑干反应测量两组听力阈值,Ⅰ、Ⅲ、Ⅴ波潜伏期以及Ⅰ~Ⅴ、Ⅲ~Ⅴ波间潜伏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下丘神经元钙蛋白酶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水杨酸钠组听力阈值增大,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Ⅴ、Ⅲ~Ⅴ波间潜伏期延长;下丘神经元钙蛋白酶1相对表达量增加(P均<0.01);随用药时间延长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钙蛋白酶1参与了水杨酸钠导致听力损伤的过程;钙蛋白酶1在下丘神经元表达量可反映听力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伤 水杨酸钠 下丘神经元 钙蛋白酶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M成分对CF-FM蝙蝠下丘神经元恢复周期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唐佳 付子英 +1 位作者 Jen Philip Hung-Sun 陈其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调频(frequency-modulated,FM)成分在恒频/调频(constant frequency-frequency mod-ulation,CF-FM)蝙蝠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神经元恢复周期中的作用。方法在5只听力正常的大蹄蝠IC记录单个神经元的反应及CF和CF-FM声... 目的探讨调频(frequency-modulated,FM)成分在恒频/调频(constant frequency-frequency mod-ulation,CF-FM)蝙蝠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神经元恢复周期中的作用。方法在5只听力正常的大蹄蝠IC记录单个神经元的反应及CF和CF-FM声刺激模式下的神经元恢复周期曲线。结果以CF刺激条件下的恢复周期曲线为对照,CF-FM声刺激使大部分神经元恢复周期缩短(49.1%,P<0.001),少部分延长(38.2%,P<0.001),极少部分不发生变化(12.7%,P>0.05)。结论回声定位信号中的FM成分在CF-FM蝙蝠缩短恢复周期以处理高重复率的回声信息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CF-FM蝙蝠IC神经元对高重复率回声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成分 下丘神经元 恢复周期 CF—FM蝙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性频谱整合对大棕蝠下丘神经元声强敏感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吴飞健 陈其才 Philip H.-S.JEN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0-388,共9页
自由声场条件下 ,采用特定双声刺激方法研究了不同频率通道之间的非线性整合对下丘神经元声强敏感性的调制作用。实验在 1 2只麻醉与镇定的大棕蝠 (Eptesicusfuscus)上进行 ,双电极同步记录 2个配对神经元的声反应动作电位。主要结果如... 自由声场条件下 ,采用特定双声刺激方法研究了不同频率通道之间的非线性整合对下丘神经元声强敏感性的调制作用。实验在 1 2只麻醉与镇定的大棕蝠 (Eptesicusfuscus)上进行 ,双电极同步记录 2个配对神经元的声反应动作电位。主要结果如下 :1 )所获 1 1 0个 (5 5对 )配对神经元中 ,85 5 %表现为抑制性频谱整合作用 ,其余 1 4 5 %为易化性频谱整合 ;2 )阈上 1 0dB (SPL)放电率抑制百分比与神经元最佳频率 (BF)及记录深度呈负相关 ;3)抑制效率随声刺激强度升高而逐步下降 ;4 )当掩蔽声分别位于神经元兴奋性频率调谐曲线(FTC)内 (MSin) /外 (MSout)时 ,其抑制效率存在差异。前者的放电率抑制百分比及声反应动力学范围(DR)下降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后者 ;5 )抑制性频谱整合导致 3类DR改变 :6 1 6 %为下降、 1 0 9%增加、另有2 7 5 %变化小于 1 0 %。本结果进一步支持如下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棕蝠 频谱整合 下丘神经元 声强 敏感性 抑制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程弱前掩蔽声对小鼠下丘神经元声反应的选择性抑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梅慧娴 郭玉萍 +1 位作者 吴飞健 陈其才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8-424,共7页
自由声场条件下,以强度为神经元最小阈值阈上5dB,时程分别为40、60、80和100ms的纯音作为前掩蔽声,观察和记录了不同时程弱前掩蔽声对小鼠(MusmusculusKm)下丘神经元发放和声强处理的影响。实验记录到154个神经元,对其中的104个神经元... 自由声场条件下,以强度为神经元最小阈值阈上5dB,时程分别为40、60、80和100ms的纯音作为前掩蔽声,观察和记录了不同时程弱前掩蔽声对小鼠(MusmusculusKm)下丘神经元发放和声强处理的影响。实验记录到154个神经元,对其中的104个神经元做了不同时程掩蔽声影响的测试。结果发现:掩蔽声对神经元放电率的抑制作用在时间上表现为前抑制(41%)、后抑制(9%)和全抑制(50%)三种类型。改变掩蔽声时程时,大部分神经元(72%)的抑制类型不发生改变,但少部分神经元(28%)随掩蔽声时程的增加,大量的后抑制类型转变为前抑制或全抑制类型。此外,超过一半的神经元(58.06%)其强度-放电率函数曲线随掩蔽声时程的改变而发生转变,主要表现为单调型向饱和型转变及饱和型向非单调型转变,这种转变并不随掩蔽声时程增加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前掩蔽作用于下丘神经元声反应的时间域和强度域时具有不均衡性,推测不同时程弱前掩蔽声激活的抑制性输入能分化性调制下丘神经元声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蔽声时程 前掩蔽 选择性抑制 下丘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神经元声信号处理过程中的频谱整合 被引量:3
9
作者 吴飞健 陈其才 JEN PHS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1-296,共6页
自由声场条件下,采用特定双声刺激、双电极同步记录方法研究了下丘神经元的频谱整合作用.实验在6只大棕蝠(Eptesicus fuscus)上进行,共获得22对频谱整合相关的配对神经元.结果显示:(1)81.8%(36/44)的配对神经元产生相互抑制性频谱整合,1... 自由声场条件下,采用特定双声刺激、双电极同步记录方法研究了下丘神经元的频谱整合作用.实验在6只大棕蝠(Eptesicus fuscus)上进行,共获得22对频谱整合相关的配对神经元.结果显示:(1)81.8%(36/44)的配对神经元产生相互抑制性频谱整合,18.2%(8/44)为相互易化性频谱整合;(2)频谱整合的范围主要在20~30 kHz之间,其中约一半(45.5%,20/44)的配对神经元其最佳频率差小于2 kHz,但也可见最佳频率差大于10 kHz的配对神经元(13.6%,6/44)产生频谱整合;(3)下丘神经元的频率及强度选择性受频谱整合作用的调制.推测等频层内及等频层之间的下丘神经元在声信号处理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机制,以利于对复杂声信号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神经元 声信号 频谱整合 信号处理 大棕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下丘神经元对不同调制范围的调频声的扫频方向选择性
10
作者 闫荣玲 廖阳 +2 位作者 李安安 吴飞健 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5-99,共5页
在自由声场刺激条件下,固定调频(frequency-modulated,FM)声的幅度和时程,改变调制范围(modulation range,MR)和扫频方向,记录和测定了小鼠下丘神经元对FM声上、下扫频方向的选择性,探讨了MR对神经元扫频方向选择性的影响.实验共记录到... 在自由声场刺激条件下,固定调频(frequency-modulated,FM)声的幅度和时程,改变调制范围(modulation range,MR)和扫频方向,记录和测定了小鼠下丘神经元对FM声上、下扫频方向的选择性,探讨了MR对神经元扫频方向选择性的影响.实验共记录到102个神经元,其中45个(44.1%)神经元表现出扫频方向选择性,其余57个(55.9%)神经元则无扫频方向选择性.本实验设置了2,4,8,16和32 kHz 5种不同MR,从2~16 kHz,具有扫频方向选择性的神经元的数目随MR的增加而增加;MR为32 kHz时,有些神经元阈值上10 dB的高、低频边半带宽有不对称的现象,其半带宽越不对称,扫频方向选择性越明显.提示神经元扫频方向选择性的形成与半带宽不对称性有关,由此推测在兴奋性频率反应区内可能有神经抑制的介入,这或许可以对那些MR在神经元频率反应带宽内时仍有扫频方向选择性的特性做出某种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频声 调制范围 扫频方向选择性 下丘神经元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下丘神经元声反应的性别差异
11
作者 皮建辉 王丹 +1 位作者 唐佳 陈其才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44,共7页
采用自由声场的纯音短声刺激研究昆明小鼠下丘神经元听反应特征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①下丘神经元放电形式雌性以相位型为主,雄性以持续紧张型为主,且持续紧张型出现率存在明显的性差(P<005);②最佳频率分布雌雄都主要集中在10~20k... 采用自由声场的纯音短声刺激研究昆明小鼠下丘神经元听反应特征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①下丘神经元放电形式雌性以相位型为主,雄性以持续紧张型为主,且持续紧张型出现率存在明显的性差(P<005);②最佳频率分布雌雄都主要集中在10~20kHz,而潜伏期分布雌性较雄性集中;③最小阈值分布雌性主要集中于40~63dBSPL,而雄性无明显的集中区;④神经元最大发放雌性明显高于雄性(P<001);⑤脉冲发放函数和潜伏期函数的类型雌雄相同,但非单调型潜伏期函数出现率雄性明显高于雌性(P<001);⑥小鼠下丘神经元频率调谐曲线被分成五类,各类出现率在雌雄间无明显差异,但宽阔型频率调谐曲线百分率雌性明显高于雄性(P<005),且雌性频率调谐曲线高频边反转斜率明显高于雄性(P<005)。因此提示,雌雄小鼠下丘神经元声反应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反应特征 下丘神经元 昆明小鼠 性别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最佳频率的下丘神经元的声反应特性和方位敏感性
12
作者 李安邦 吴飞健 陈其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5-452,共8页
在自由声场刺激条件下 ,从 2 0只昆明小鼠 (Kunming Mus Musculus)下丘 (Inferior Col-liculus,IC)记录到 1 93个神经元 .将这些神经元按其最佳频率 (best frequency,BF) (k Hz)分为(5 ,1 0 ],(1 0 ,1 5 ],(1 5 ,2 0 ]和 (2 0 ,3 1 ]4... 在自由声场刺激条件下 ,从 2 0只昆明小鼠 (Kunming Mus Musculus)下丘 (Inferior Col-liculus,IC)记录到 1 93个神经元 .将这些神经元按其最佳频率 (best frequency,BF) (k Hz)分为(5 ,1 0 ],(1 0 ,1 5 ],(1 5 ,2 0 ]和 (2 0 ,3 1 ]4个频率段 ,观察和分析它们的声反应特性 ,并用最小阈值(minimum threshold,MT)和放电率 (firing rate)标准对这些神经元前听空间俯仰方位(Elevation) 0平面的 7个水平方位 (Azimuth)角 (同侧 90°、60°、3 0°,0°,对侧 3 0°、60°、90°)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IC神经元的放电率和潜伏期基本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和缩短 ,其函数表现为三种基本不同的形式 :单调型、非单调型以及放电率函数的不规则型和潜伏期函数的饱和单调型 .非单调函数神经元数目高于单调函数神经元 .三种函数形式的神经元数目分布与 BF之间无明显相关 ;2、BF较高的 IC神经元的潜伏期与 BF较低的神经元的潜伏期之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 ;3、用低 MT和最大放电率指标检测 IC神经元的方位特性发现 ,在神经元的最敏感角度展现出低 MT和高放电率 ,虽然最佳敏感角度的分布随频率段而不同 ,但绝大部分神经元的最敏感角度位于对侧 ,其中以对侧 60°所占比例最大 .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神经元 方位敏感性 小鼠 声反应特性 声信号处理机制 声源定位 声调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掩蔽下小鼠下丘神经元的声强感受性分析(英文)
13
作者 皮建辉 唐佳 王丹 《怀化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51-56,共6页
以弱强度白噪声为掩蔽声 ,探讨了噪声前掩蔽、后掩蔽和同步掩蔽对小鼠下丘神经元的声强感受性影响 结果表明 ,三种噪声掩蔽的MT值都明显高于纯音的MT (p <0 0 0 1) ,且前掩蔽的MT明显高于后掩蔽和同步掩蔽 (p <0 0 0 1) 噪声... 以弱强度白噪声为掩蔽声 ,探讨了噪声前掩蔽、后掩蔽和同步掩蔽对小鼠下丘神经元的声强感受性影响 结果表明 ,三种噪声掩蔽的MT值都明显高于纯音的MT (p <0 0 0 1) ,且前掩蔽的MT明显高于后掩蔽和同步掩蔽 (p <0 0 0 1) 噪声掩蔽对神经元阈上 10dB发放影响主要表现为易化效应 ,相反 ,对最大发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效应 同时 ,噪声掩蔽可明显改变神经元潜伏期函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掩蔽 声强感受性 下丘神经元 昆明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神经元在听觉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14
作者 皮建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4年第2期68-73,共6页
关键词 下丘神经元 理中 听觉 中枢神经系统 感觉信息 神经元反应 神经计算 传入通路 哺乳动物 声信号 多样性 神经 复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包牡丹碱对小鼠下丘神经元反应潜伏期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丛文东 肖中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8-921,共4页
目的观察荷包牡丹碱对下丘神经元声反应潜伏期改变并分析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在下丘信息处理中的作用。方法在13只4~5周龄BALB/c小鼠下丘,观察并记录微电泳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methiolide,BMI)对神经元纯频... 目的观察荷包牡丹碱对下丘神经元声反应潜伏期改变并分析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在下丘信息处理中的作用。方法在13只4~5周龄BALB/c小鼠下丘,观察并记录微电泳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methiolide,BMI)对神经元纯频声反应特性的影响。提取特征频率下潜伏期等特性进行分析。结果共记录到30个单单位神经元,在BMI作用后40%(n=12)的神经元动作电位潜伏期延长,23.3%(n=7)出现特征频率改变,其中潜伏期延长的神经元中有50%(n=6)伴有特征频率改变,阈值改变具有线性趋势。结论小鼠下丘神经元反应潜伏期形成受GABA能抑制作用,并通过侧抑制作用增高神经元频率选择性。推测潜伏期变化能从突触水平反应GABA能神经元的信息整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神经元 潜伏期 荷包牡丹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频-调频蝙蝠下丘神经元的恢复周期决定声脉冲跟随率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佳 付子英 +1 位作者 JEN PHILIP H.-S. 陈其才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01-808,共8页
为探究恒频-调频蝙蝠下丘神经元恢复周期特点及其对声脉冲跟随率的影响,实验采用模拟的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自然状态下的恒频-调频发声信号为声刺激,在5只听力正常的大蹄蝠上记录了下丘神经元的声反应和恢复周期(n=93).结果发... 为探究恒频-调频蝙蝠下丘神经元恢复周期特点及其对声脉冲跟随率的影响,实验采用模拟的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自然状态下的恒频-调频发声信号为声刺激,在5只听力正常的大蹄蝠上记录了下丘神经元的声反应和恢复周期(n=93).结果发现,根据神经元恢复率达50%时的双声刺激间隔(inter pulse interval,IPI),可将其分为长时恢复型(long recovery,LR;47.4%)、中等时间恢复型(moderater ecovery,MR;35.1%)和短时恢复型(short recovery,SR;17.5%).每种类型依据其恢复率随IPI增加而呈现的不同变化又可进一步分为单IPI反应区神经元,多IPI反应区神经元,以及单调IPI反应神经元.LR,MR和SR型神经元恢复率达50%时的平均IPI分别为(64.0±24.8),(19.6±5.8)和(7.1±2.4)ms(P<0.001),相对应的平均理论每秒声脉冲数分别为(18.2±7.0),(55.4±15.7)和(171.3±102.9)Hz(P<0.001).结果提示,单IPI和多IPI反应区神经元具有特殊IPI反应特性,能对蝙蝠捕食和巡航期间所处的时相做出准确判断,而单调IPI反应神经元对IPI变化的敏感性较强,但时相判断性较差.另外LR,MR和SR型神经元恢复周期和理论脉冲跟随率的平均结果均能与这种蝙蝠回声定位期间3个时相的发声行为相匹配,且神经元恢复周期参与决定声脉冲跟随率,满足了蝙蝠巡航、捕食的行为学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神经元 恢复周期 声脉冲跟随率 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声音的听觉响应模式对清醒小鼠下丘神经元刺激特异性适应的影响
17
作者 宋长宝 魏金星 +1 位作者 李绿 肖中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探究神经元对刺激声音听觉响应的发放模式本身是否影响刺激特异性适应(SSA)特性。方法以清醒小鼠的下丘神经元为研究对象,采用玻璃微电极贴附式记录下丘神经元在由两个不同频率(f1和f2)的纯音按不同重复概率随机组成的声音刺激序列... 目的探究神经元对刺激声音听觉响应的发放模式本身是否影响刺激特异性适应(SSA)特性。方法以清醒小鼠的下丘神经元为研究对象,采用玻璃微电极贴附式记录下丘神经元在由两个不同频率(f1和f2)的纯音按不同重复概率随机组成的声音刺激序列下的听觉响应。并计算两个纯音总体或局部在标准刺激条件下的响应s(f1)与s(f2)即f1、f2作为标准声音时引起的神经元响应和在偏差刺激条件下的响应d(f1)与d(f2)即f1、f2作为偏差声音时引起的神经元响应。随后计算3个重要指标:(1)两个纯音的听觉响应强度差异指数(FDI);(2)频率特异的SSA指数(SI);(3)SSA指数(CSI),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DI较大神经元的CSI显著高于FDI较小的神经元(P<0.05),并且响应类型为初级响应型的神经元在不同时间段的SSA表现不同,相对于起始部分,持续部分的SSA显著地增高(P<0.05)。结论刺激声音的听觉响应模式也是SSA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特异性适应 响应模式 清醒小鼠 下丘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棕蝠下丘神经元对双声刺激的前掩蔽效应 被引量:10
18
作者 栾瑞红 吴飞健 +1 位作者 Philip H.S.Jen 孙心德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530-1534,共5页
以回声定位蝙蝠作为实验动物,研究下丘神经元对双声刺激听反应的前掩蔽效应。结果表明,蝙蝠下丘神经元对双声刺激听反应存在明显的前掩蔽效应。并且随双声间隔时间的缩短,神经元对探测声强度的敏感性增强;掩蔽效应的强弱与双声的相对强... 以回声定位蝙蝠作为实验动物,研究下丘神经元对双声刺激听反应的前掩蔽效应。结果表明,蝙蝠下丘神经元对双声刺激听反应存在明显的前掩蔽效应。并且随双声间隔时间的缩短,神经元对探测声强度的敏感性增强;掩蔽效应的强弱与双声的相对强度和间隔时间有关,即前掩蔽效应随掩蔽声强度的降低而减弱,随探测声强度的减小和双声间隔时间的缩短而增强。推测下丘神经元对探测声的反应特性与其突触后电流的状态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棕蝠 下丘神经元 双声刺激 前掩蔽效应 探测声 回声定位 蝙蝠
原文传递
Bicuculline对小鼠中脑下丘听神经元反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晓明 冯瑞本 孙心德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30,共5页
采用微电泳技术考察了GABAA 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 (bicuculline) ,对小鼠中脑下丘听神经元强度 放电率曲线、频率调谐曲线和听空间反应域的影响。结果表明 ,微电泳bicuculline使听神经元的放电率显著提高 ,多数神经元的强度 放电率曲... 采用微电泳技术考察了GABAA 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 (bicuculline) ,对小鼠中脑下丘听神经元强度 放电率曲线、频率调谐曲线和听空间反应域的影响。结果表明 ,微电泳bicuculline使听神经元的放电率显著提高 ,多数神经元的强度 放电率曲线变为单调型 ;听神经元频率调谐曲线加宽 ,并且对曲线上部的作用更加明显 ;听神经元的听空间反应域增大 ,方向敏感性降低。实验结果提示了GABA能抑制在下丘听信息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 荷包牡丹碱 下丘神经元 强度-放电率曲线 频率调谐曲线 听空间反应域 听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带整合对大棕蝠下丘神经元频率调谐的锐化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飞健 陈其才 +1 位作者 Philip H.S.Jen 沈钧贤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69-873,共5页
特定双声剌激条件下,用双电极记录法研究了频带整合对大棕蝠下丘(IC)神经元频率调谐的锐化作用.结果显示:(i)频带整合相关的配对神经元既可位于同一频率滤波带(FFB)内,也可位于不同FFB间,其频率调谐曲线(FTC)以边界重叠型和覆盖型... 特定双声剌激条件下,用双电极记录法研究了频带整合对大棕蝠下丘(IC)神经元频率调谐的锐化作用.结果显示:(i)频带整合相关的配对神经元既可位于同一频率滤波带(FFB)内,也可位于不同FFB间,其频率调谐曲线(FTC)以边界重叠型和覆盖型为主;(ii)FTC的锐化具有双向特性,但同一FFB内的配对神经元其相互锐化效率大于不同FFB间,且以最佳频率(BF)为20~30kHz的神经元所受锐化作用最强;(iii)声信号偏离BF愈远,频带整合的锐化效率愈高.这揭示了IC的FFB内及FFB间的神经元动态频带整合参与功能性FFB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带整合 下丘神经元 频率调谐 锐化作用 蝙蝠 听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