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颏下岛状皮瓣一期修复下咽肿瘤切除后非环周缺损 被引量:8
1
作者 蒋斌 顾云飞 +1 位作者 陈卫贤 徐新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83-1185,共3页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一期修复下咽非环周缺损的可行性、手术操作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2年8月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下咽非环周缺损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41~78岁。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部位:梨状窝9例,咽后壁4例,...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一期修复下咽非环周缺损的可行性、手术操作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2年8月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下咽非环周缺损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41~78岁。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部位:梨状窝9例,咽后壁4例,环后区3例。U ICC(1997)临床分期:Ⅱ期2例,Ⅲ期11例,Ⅳ期3例。切取皮瓣8.0 cm×4.5 cm^5.0 cm×3.0 cm。结果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下咽非环周缺损16例皮瓣全部成活,创口Ⅰ期愈合。术后经3~7年随访,无咽瘘、感染等并发症,均恢复了良好的吞咽功能。术后3年时生存率为68.8%(11/16),5年生存率为62.5%(5/8)。结论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下咽非环周缺损方法简便,成功率高,提高了生存率,是一种较好的下咽非环周缺损重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颏下岛状皮瓣 非环周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侵犯下咽部环后区的MRI表现 被引量:8
2
作者 黄勇华 王勇 +3 位作者 陈志章 李红伟 何玉平 张忻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12-515,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侵犯下咽部环后区的MRI表现,为临床早期发现肿瘤侵犯下咽部环后区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26例肿瘤侵犯下咽部环后区患者行MRI检查,观察其侵犯范围以及正常结构和层次的受累情况,分析其MRI典型特征。结果肿瘤侵犯下咽部环后... 目的探讨肿瘤侵犯下咽部环后区的MRI表现,为临床早期发现肿瘤侵犯下咽部环后区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26例肿瘤侵犯下咽部环后区患者行MRI检查,观察其侵犯范围以及正常结构和层次的受累情况,分析其MRI典型特征。结果肿瘤侵犯下咽部环后区使肌层T2WI信号增高,并可见软组织肿块,黏膜层、黏膜下脂肪层正常组织破坏,下咽腔消失。肿瘤侵犯所在区域前壁的黏膜层及黏膜下脂肪层、后壁的黏膜层及黏膜下脂肪层、前壁肌层、后壁肌层分别有26例(100.0%)、25例(96.15%)、23例(88.46%)、22例(84.62%),其中25例(96.15%)可见软组织肿块,23例(88.46%)下咽腔消失,21例(80.77%)同时侵犯前、后壁全层,并伴有软组织肿块,下咽腔消失。结论下咽部环后区肿瘤侵犯时多伴有正常结构的破坏及信号异常,并可见软组织肿块,掌握肿瘤侵犯环后区的影像学表现,对于早期发现环后区肿瘤尤为重要,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喉咽癌患者外周血播散肿瘤细胞检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平栋 于振坤 +5 位作者 黄志刚 房居高 倪鑫 王琪 范尔钟 李颖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RT-PCR以CK19mRNA作为标记物在检测喉癌、喉咽癌患者外周血播散肿瘤细胞(disseminatedtumorcell,DTC)的意义。方法采用套式RT-PCR,以CK19mRNA为指标,检测32例喉癌、喉咽癌患者外周血中的DTC。结果CK19mRNA总阳性率为46.9%(15/3... 目的探讨RT-PCR以CK19mRNA作为标记物在检测喉癌、喉咽癌患者外周血播散肿瘤细胞(disseminatedtumorcell,DTC)的意义。方法采用套式RT-PCR,以CK19mRNA为指标,检测32例喉癌、喉咽癌患者外周血中的DTC。结果CK19mRNA总阳性率为46.9%(15/32);其中喉癌阳性率为40%(10/25);喉咽癌阳性率为71.4%(5/7)。20例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75%(9/12),非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30%(6/20),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期(20.29±5.16月)比阴性组(37.13±3.23月)明显缩短,经Log-rank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46,<0.05),阳性组的复发率(66.7%)比阴性组(18.8%)增高(P<0.05)。并且做了生存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15,<0.05)。结论以CK19mRNA肿瘤标记物,用精确设计的RT-PCR技术对外周血DTC的检测有助于喉癌、喉咽癌转移的早期发现;随访初步发现用DTC的检测有望作为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早期预示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下咽肿瘤 肿瘤转移 肿瘤循环细胞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05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与喉和下咽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鲁建光 肖玉丽 +1 位作者 阚轩 金德均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1-343,347,共4页
目的探讨CD105标记的瘤内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 microvessel density,IMVD)与喉和下咽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设计制作喉和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在组织芯片上检测CD105的表达,根据CD105的表达计算IMVD值... 目的探讨CD105标记的瘤内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 microvessel density,IMVD)与喉和下咽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设计制作喉和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在组织芯片上检测CD105的表达,根据CD105的表达计算IMVD值,分析CD105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与喉癌和下咽癌临床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原发癌和转移癌中CD105标记的IMVD值显著高于正常黏膜(P<0.001),原发癌和转移癌IMVD值无显著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IMVD值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声门上型喉癌的IMVD值明显高于原发于其它部位的喉肿瘤(P<0.01),而IMVD值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范围以及病人的年龄、性别等因素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喉癌和下咽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新生血管的形成是恶性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的关键步骤,喉和下咽原发癌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的增多可能预示着肿瘤有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趋势,可以作为估计其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鳞状细胞 下咽肿瘤 抗原 CD105 组织芯片 肿瘤血管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喉镜下窄带成像技术在下咽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5
作者 车国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51-0054,共4页
分析电子喉镜下窄带成像技术在下咽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中选择50例需进行下咽恶性肿瘤诊断的疑似患者做研究样本(时间段:2022.01~2023.06),所有人员均在电子喉镜下开展普通白光模式以及窄带成像技术(NBI)检查模式... 分析电子喉镜下窄带成像技术在下咽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中选择50例需进行下咽恶性肿瘤诊断的疑似患者做研究样本(时间段:2022.01~2023.06),所有人员均在电子喉镜下开展普通白光模式以及窄带成像技术(NBI)检查模式,以临床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下诊断实际效果。结果 进行普通白光模式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低于NBI检查模式(P<0.05)。结论 电子喉镜下NBI检查模式能够更好的判定患者是否存在下咽恶性肿瘤,窄带成像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让诊断更加趋近金标准结果,帮助患者更好的确诊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喉镜 窄带成像技术 下咽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咽后壁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韦明壮 班春隆 +1 位作者 李安宙 龙红兵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235-235,共1页
为探讨下咽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进路 ,回顾分析 7例经手术治疗的下咽肿瘤病人 ,其中良性 2例 ,恶性 5例 ,均先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插管全麻后 ,从颈侧切开进路切除肿瘤 ;恶性肿瘤者 ,2例以颈部肌皮瓣修复缺损 ,3例通过松解梨状窝... 为探讨下咽肿瘤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进路 ,回顾分析 7例经手术治疗的下咽肿瘤病人 ,其中良性 2例 ,恶性 5例 ,均先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插管全麻后 ,从颈侧切开进路切除肿瘤 ;恶性肿瘤者 ,2例以颈部肌皮瓣修复缺损 ,3例通过松解梨状窝外壁及前壁粘膜后拉拢缝合。结果所有病人术后无喉功能损害 ,无咽部狭窄 ,恶性肿瘤者术后随访 8~ 2 6个月 ,1例术后不接受放疗于术后 13个月死于颈部复发 ;4例术后加半量放疗 ,未见复发 ;2例良性肿瘤病人随访 2年以上未见复发。认为局麻下行气管切开安全可靠 ;颈侧切开进路切除下咽肿瘤方法简单 ,“路径”短 ,损伤小 ,视野宽 ,能较好地切除肿瘤并修复缺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外科手术 气管切开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和多肿瘤抑制基因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路敏 郭星 +1 位作者 高红 张晓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8期18-21,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多肿瘤抑制基因1(P16)的表达与下咽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下咽鳞癌和20例正常下咽组织中Cyclin D1和P16的表达,并结合下咽癌的病...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多肿瘤抑制基因1(P16)的表达与下咽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下咽鳞癌和20例正常下咽组织中Cyclin D1和P16的表达,并结合下咽癌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下咽鳞癌中Cyclin D1表达阳性率(72.0%)明显高于正常下咽组织(25.0%)(P<0.05),而P16表达阳性率(42.0%)明显低于正常下咽组织(90.0%)(P<0.05)。Cyclin D1过表达和P16表达缺失与下咽癌的病理分化程度、T分期、颈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期均有关(均P<0.05)。Cyclin D1与P16的表达呈负相关(r=-0.68,P<0.05)。结论 Cyclin D1过表达与P16表达缺失可能参与调节下咽鳞癌的发生发展,Cyclin D1和P16存在互相抑制倾向,Cyclin D1和P16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评估下咽鳞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鳞状细胞癌 细胞周期素D1 肿瘤抑制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咽-食道同时性多原发癌伴Ⅲ度喉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春蓉 张萍 卫建华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总结1例下咽-食道同时性多原发癌伴Ⅲ度喉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针对患者气道高风险、病情进展迅速、肺部感染、全身营养状态差、运动功能衰弱等问题,采取气道梗阻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理,阶段化实施肺保护性策略,以目标为导向的术前... 总结1例下咽-食道同时性多原发癌伴Ⅲ度喉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针对患者气道高风险、病情进展迅速、肺部感染、全身营养状态差、运动功能衰弱等问题,采取气道梗阻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理,阶段化实施肺保护性策略,以目标为导向的术前预康复营养管理,低负荷小强度个体化抗阻运动改善虚弱促进患者康复等措施。经过34 d的积极治疗与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随访1个月,患者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食管肿瘤 肿瘤 多原发性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鳃裂瘘管误诊为单侧喉咽肿瘤1例
9
作者 杨云蔚 何晓光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5年第5期268-269,共2页
鳃裂囊肿及瘘管是胚胎期鳃器发育异常所形成的先天性畸形,其中以第二鳃裂痿管及囊肿最多见,第一鳃裂瘘管及囊肿次之,第三、四鳃裂瘘管及囊肿极少见。第三鳃裂瘘者鳃裂瘘管外口位于胸锁乳突肌下1/3前缘,内口于甲状软骨侧缘止于梨状窝外壁... 鳃裂囊肿及瘘管是胚胎期鳃器发育异常所形成的先天性畸形,其中以第二鳃裂痿管及囊肿最多见,第一鳃裂瘘管及囊肿次之,第三、四鳃裂瘘管及囊肿极少见。第三鳃裂瘘者鳃裂瘘管外口位于胸锁乳突肌下1/3前缘,内口于甲状软骨侧缘止于梨状窝外壁[1]。若临床医师对此病缺乏明确认识,加之临床症状不典型,仅限于颈部脓肿或梨状窝的诊断将导致误诊,延误病情。1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因'颈前肿物伴感染反复发作1年余'于2014-02-24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头颈外科。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前肿胀,脓肿形成伴破溃,有黄脓样液体流出,于外院反复切开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鳃原瘤(Branchioma) 下咽肿瘤(Hypopharyngeal Neoplasms) 误诊(Diagnostic Err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喉镜下窄带成像技术在下咽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桂卿 邓太海 兰贤斌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15期2277-2279,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下窄带成像技术(NBI)在下咽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下咽恶性肿瘤的1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电子喉镜下开展普通白光模式及NBI模式检查,并以临床病理诊断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下窄带成像技术(NBI)在下咽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下咽恶性肿瘤的1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电子喉镜下开展普通白光模式及NBI模式检查,并以临床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诊断下咽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并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两种方法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100例疑似患者经病理诊断检出71例下咽恶性肿瘤,NBI模式阳性检出率(94.37%),高于普通白光模式(8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模式诊断灵敏度(92.96%)、准确度(94.00%)、阴性预测值(84.85%)高于普通白光模式(78.87%)、(83.00%)、(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普通白光模式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尚可(kappa值=0.636,P=0.000);NBI模式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60,P=0.000)。结论电子喉镜下NBI在下咽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更佳,能够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减少漏诊、误诊发生,便于早期予以针对性治疗方案,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恶性肿瘤 电子喉镜 窄带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微创手术治疗诱导化疗后下咽癌疗效分析
11
作者 封丽菲 高文 +6 位作者 尹高菲 郭伟 钟琦 陈晓红 房居高 黄志刚 张洋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对局部晚期下咽癌经诱导化疗降期后行微创及开放手术患者预后及喉功能保留情况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接受诱导化疗并疗效评估为大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即肿瘤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70%后... 目的对局部晚期下咽癌经诱导化疗降期后行微创及开放手术患者预后及喉功能保留情况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接受诱导化疗并疗效评估为大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即肿瘤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70%后,行保留喉功能手术的54例下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接受经口微创手术和颈外入路开放手术的患者术后喉功能恢复情况、生存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4例患者中接受经口微创手术28例,接受颈外入路部分下咽和(或)部分喉切除手术26例,两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63%和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8,P>0.05),微创手术组术后呼吸功能(χ^(2)=14.676,P<0.05)、吞咽功能(χ^(2)=10.956,P<0.05)及发声功能(χ^(2)=13.290,P<0.05)的恢复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口微创治疗在诱导化疗后降期的下咽癌患者治疗中能够获得与开放手术近似的生存率,且经口微创手术后喉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诱导化疗 预后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喉钳钳取术治疗下咽及喉部良性肿瘤的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晓玲 郝召贤 张智风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479-480,共2页
目的分析下咽及喉部良性肿瘤临床治疗中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喉钳钳取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下咽及喉部良性肿瘤患者154例,遵循数字随机法分组,77例为观察组,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 目的分析下咽及喉部良性肿瘤临床治疗中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喉钳钳取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下咽及喉部良性肿瘤患者154例,遵循数字随机法分组,77例为观察组,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77例为对照组,接受喉钳钳取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1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较接近,即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的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咽及喉部良性肿瘤临床治疗中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喉钳钳取术的应用效果较为接近,但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创伤较小,更利于患者预后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及喉部良性肿瘤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喉钳钳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表达对下咽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13
作者 程瑶 张西 +1 位作者 邓启成 刘海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通过shRNA敲低下咽癌FaDu细胞(简称FaDu细胞)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的表达,了解其在下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设计特异性shRNA序列,... 目的通过shRNA敲低下咽癌FaDu细胞(简称FaDu细胞)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的表达,了解其在下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设计特异性shRNA序列,包装慢病毒并转染FaDu细胞,特异性敲低CIP2A的表达,分别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IP2A mRNA和CIP2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shRNA敲低FaDu细胞中CIP2A后,实验组CIP2AmRNA和CIP2A蛋白的表达量均较空白组显著降低。(2)细胞克隆和CCK8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较空白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t=50.86,P<0.01;t=12.406,P<0.00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横向迁移能力较空白组细胞明显下降。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纵向迁移能力较空白组细胞明显下降(t=40.038,P<0.01;t=12.247,P<0.001)。结论敲低FaDu细胞CIP2A后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均下降,表明CIP2A参与调控下咽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可作为潜在的抗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喉、下咽及气管肿瘤的重新分类
14
作者 刘福林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7-29,共3页
WHO“国际肿瘤组织学丛书”中“上呼吸道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一书第二版于1991年出版。新版本命名为《上呼吸道与耳科肿瘤组织学类型》。本文介绍经修改的WHO分类法中关于喉。下咽及气管肿瘤情况,并讨论了修改的理由。
关键词 肿瘤 下咽肿瘤 气管肿瘤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下咽-食管多原发癌1例
15
作者 刘素霞 张超 +1 位作者 高伟斌 宋宴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26-827,共2页
多原发癌是指人体同一或不同器官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原发性肿瘤[1]。头颈部和食管的恶性肿瘤可同时或异时发生,其中以下咽与食管多原发癌最常见,预后差,2年内死亡率高达90%,5年总生存率仅为25%~35%^([2])。现就我院超声诊断并经病理证... 多原发癌是指人体同一或不同器官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原发性肿瘤[1]。头颈部和食管的恶性肿瘤可同时或异时发生,其中以下咽与食管多原发癌最常见,预后差,2年内死亡率高达90%,5年总生存率仅为25%~35%^([2])。现就我院超声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下咽-食管多原发癌报道如下。病例男,39岁,嗜烟、酒20余年。近半年来出现咽部及胸骨后不适,症状时轻时重,未进行检查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下咽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递送角蛋白8小干扰RNA调控下咽癌细胞对5-FU敏感性研究
16
作者 罗飘 林秋红 +5 位作者 韩加辉 李利 王金鑫 肖祥 张书嘉 董春光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4期219-225,共7页
目的探究下咽癌患者血清源性外泌体中角蛋白8(KRT8)小干扰RNA(si-KRT8)对人咽鳞状细胞癌FaDu细胞株5-氟脲嘧啶(5-FU)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下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以及治疗后耐药患者的血清、肿瘤组织以及癌旁组织。构建FaDu... 目的探究下咽癌患者血清源性外泌体中角蛋白8(KRT8)小干扰RNA(si-KRT8)对人咽鳞状细胞癌FaDu细胞株5-氟脲嘧啶(5-FU)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下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以及治疗后耐药患者的血清、肿瘤组织以及癌旁组织。构建FaDu的5-FU耐药细胞株(FaDu/R)用于后续实验。超速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血清中的外泌体并利用透射电镜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进行鉴定,利用电转染技术将si-KRT8封装至外泌体(Exosome@si-KRT8)中,后续用于处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及WB方法检测KRT8分别在不同组织、电转染后外泌体及不同处理条件下FaDu细胞中的表达水平。CCK-8、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及迁移侵袭技术和WB检测Exosome@si-KRT8对FaDu/R细胞活力、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结果下咽癌耐药组织及FaDu/R细胞中的KRT8表达水平相较于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以及正常FaDu细胞均升高(t=15.79,P<0.01)。分离的患者血清外泌体呈现双层膜结构,且CD63和TSG101蛋白均表达,电转染si-KRT8后,外泌体中KRT8表达量下降(t=6.70,P<0.01)。Exosome@si-KRT8能够抑制FaDu/R细胞中KRT8的蛋白表达水平(t=123.50,P<0.01)。与5-FU组及5-FU+Exosome组相比,Exosome@si-KRT8能够抑制FaDu/R细胞的活力(t=17.07,P<0.01),促进其凋亡水平,并且抑制FaDu/R细胞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t P-gp=103.20,t MDR1=238.60,P<0.01)。此外,Exosome@si-KRT8还能抑制FaDu/R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t=42.30,t=122.00,P<0.01),并在促进E-cadherin的表达同时抑制N-cadherin的表达水平(t=130.80,t=83.90,P<0.01)。结论下咽癌患者血清来源的外泌体封装si-KRT8能够增强下咽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角蛋白8 化疗敏感性 外泌体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颏下岛状皮瓣在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中应用
17
作者 吴麟 罗伟 +7 位作者 江满杰 许莉 陈伟 施涛 季俊峰 刘厚军 王志颐 相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在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30例梨状窝癌行保留喉功能下咽肿瘤切除颏下岛状皮瓣修复的综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行手术患者,利用颏下岛状皮瓣在保留喉功能行下咽癌切除术中缺损进行修...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在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30例梨状窝癌行保留喉功能下咽肿瘤切除颏下岛状皮瓣修复的综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行手术患者,利用颏下岛状皮瓣在保留喉功能行下咽癌切除术中缺损进行修复,术后颏下皮瓣均成活,其中4例皮瓣术后局部瘀血部分坏死,皮瓣延迟愈合;无1例咽漏发生;全部患者恢复经口饮食时间为术后34±11d;全部患者拔气管导管时间为术后93±21d。30例患者中,单纯手术5例,术后放疗7例,放疗+化疗18例。患者随访时间10~78个月,失访3例。本组病例术后生存曲线,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3%、50.8%、43.7%;局部复发伴淋巴结转移8例;肺转移癌6例;食管癌4例;无瘤生存者16例;带瘤生存者7例;死亡4例。结论颏下岛状皮瓣修复下咽肿瘤切除后的缺损,具有皮肤组织量较大,血供确切,抗感染能力强,制作相对简单等诸多优点,适合梨状窝癌半喉侵犯行喉功能保留肿瘤切除术,严格把握适应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喉功能 外科皮瓣 外科手术 颏下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咽癌颈部及咽后淋巴结转移的CT/MRI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邓雪英 苏勇 +4 位作者 郑列 谢传淼 古模发 曾睿芳 尹韶晗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206,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下咽癌早期即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然而关于下咽癌区域淋巴结尤其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报道少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下咽癌CT/MRI扫描结果的分析,探讨下咽癌区域淋巴结特别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背景与目的:下咽癌早期即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然而关于下咽癌区域淋巴结尤其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报道少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下咽癌CT/MRI扫描结果的分析,探讨下咽癌区域淋巴结特别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09年3月我院病理证实的88例下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CT/MRI结果。对其局部分期、各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下咽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73.9%,Ⅱa、Ⅱb、Ⅲ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1.4%、44.3%及37.5%。Ⅰ、Ⅳ、Ⅴ、Ⅵ区及咽后淋巴结转移都较少,并且均合并Ⅱ、Ⅲ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Ⅰb、Ⅲ区淋巴结转移与Ⅳ区淋巴结转移,Ⅱb区、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Ⅳ区淋巴结转移与Ⅵ区淋巴结转移,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途径遵循一定的规律,跳跃性转移少见,以Ⅱ、Ⅲ区转移最常见。双侧颈部淋巴结可能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颈部肿物/淋巴结 后淋巴结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晓明 邸斌 +4 位作者 邵永良 成继民 马宏敏 高春梅 尚耀东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41-745,共5页
目的 探讨影响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和颈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 χ2 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对 98例下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因素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颈淋巴结转移状态、转移颈淋巴结... 目的 探讨影响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和颈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 χ2 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对 98例下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因素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颈淋巴结转移状态、转移颈淋巴结大小、转移颈淋巴结数目、转移颈淋巴结累及区域数、转移颈淋巴结最低受累区域等淋巴结病理学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 ,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 下咽癌患者 5年生存率为 2 8 6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证实 ,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大小与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而肿瘤突破基底膜达黏膜下层后对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不再产生进一步影响。Cox回归分析表明 ,临床N分期、颈淋巴结转移状态、转移颈淋巴结大小、转移颈淋巴结最低受累区域因素影响患者生存率 ,特别是转移颈淋巴结大小、转移颈淋巴结最低受累区域因素与下咽癌患者生存率明显相关。结论 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预测下咽癌颈淋巴结 ,对其作出早期正确诊断 ,并对影响预后的淋巴结因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是提高下咽癌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鳞状细胞癌 淋巴转移 预后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带成像内镜在喉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20
作者 倪晓光 贺舜 +10 位作者 高黎 徐震纲 吕宁 袁峥 张月明 赖少清 易俊林 王晓雷 张蕾 李晓燕 王贵齐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喉咽癌内镜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特点及NBI内镜在喉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12月~2009年7月对46例喉咽癌患者使用具有普通白光和NBI两种观察模式的电子内镜进行咽喉部的检查。对发现的病灶分别评... 目的探讨喉咽癌内镜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特点及NBI内镜在喉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12月~2009年7月对46例喉咽癌患者使用具有普通白光和NBI两种观察模式的电子内镜进行咽喉部的检查。对发现的病灶分别评估白光模式和NBI模式下病变表面毛细血管形态和病变边界的清晰度,比较两种观察模式对喉咽癌的观察效果和病变的检出能力。结果在46例喉咽癌中共发现86个病灶,喉咽鳞状细胞癌在NBI内镜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棕色区域,内部可见清晰的棕色斑点。在浅表型病灶中,NBI内镜在血管形态及病变边界的显示上都明显优于普通白光内镜(P<0.001),能够明显提高对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检出率(P<0.05)。结论NBI内镜能够通过清晰显示黏膜表面的微细血管形态和病变边界提高对早期喉咽癌的检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下咽肿瘤 早期诊断 窄带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