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颈深部脓肿术后大出血合并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1
作者 王华 李静 厉东芝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5年第3期140-144,共5页
本文回顾1例颈深部脓肿术后大出血并发左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治疗与护理经验。基于患者病情和护理评估,总结手术引流、抗感染治疗以及包括病情监测、健康宣教、血压管理和围手术期护理在内的多维度护理措施,并分析了疾病不同阶段影响治... 本文回顾1例颈深部脓肿术后大出血并发左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治疗与护理经验。基于患者病情和护理评估,总结手术引流、抗感染治疗以及包括病情监测、健康宣教、血压管理和围手术期护理在内的多维度护理措施,并分析了疾病不同阶段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本病例护理要点:早期控制颈部感染是治疗的基础;需重点关注颈深部脓肿的并发症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及缺乏疾病知识者,应加强血栓预防及早期筛查,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合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感染患者,应注重预防出血和血栓并发症,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深部脓肿 术后出血 高血压 下肢动脉栓塞 围手术期护理 健康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比较研究
2
作者 沈侣杰 蒋草 沈晓波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2期328-330,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共52例,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5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8例采用Acostream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吸栓术治疗,对照组24...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共52例,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5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8例采用Acostream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吸栓术治疗,对照组24例行血栓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跛行距离及卢瑟福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卢瑟福分级和踝肱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的踝肱指数略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半年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179,P=0.03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后均可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但采用Acostream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吸栓术治疗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踝肱指数更高,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血栓切除术 血栓抽吸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森焱 程国兵 +2 位作者 吴佳文 徐有耀 陆炜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3-56,60,共5页
目的:探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LA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使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的11例ALAE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靶血管病变长度、术中失血量... 目的:探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LA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使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的11例ALAE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靶血管病变长度、术中失血量、球囊和支架使用、并发症(靶血管穿孔、夹层、出血事件等)及症状缓解情况等临床观察指标,通过下肢缺血WIFi分级的变化和Cooley疗效评分评估治疗效果。术后第1、3、6个月门诊随访,评估下肢疼痛情况及靶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通过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完成手术,术中失血量50~300[190(145,245)]mL,结合球囊扩张成形7例,均未植入支架,术中未出现靶血管限流性夹层及穿孔,术后所有患者静息状态下患肢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无下肢活动及感觉障碍9例,遗留足底麻木1例、足下垂1例。术后肌酸激酶水平、NRS疼痛评分、ABI及下肢缺血WIFi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oley疗效评分,痊愈9例、良好2例。随访期间11例患者均未出现下肢疼痛及间歇性跛行,复查彩超提示原闭塞血管处血流通畅。结论: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ALAE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机械减容装置治疗下肢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的效果对比
4
作者 周聪 陈泉 +4 位作者 石朝海 黄亚龙 张榜星 田勇 牛启兵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1124-1129,1135,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减容装置治疗下肢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机械减容装置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采用AngioJet机械减...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减容装置治疗下肢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机械减容装置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采用AngioJet机械减容装置)和B组(采用Rotarex Straub机械减容装置),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结果、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不同时间一期血管通畅率,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下肢缺血分级情况,分析术后靶血管再次闭塞或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出血事件,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保肢率为100%。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的一期血管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下肢缺血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吸烟均为术后靶血管再次闭塞或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下肢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患者,两种机械减容装置的短期疗效相似,中期疗效可能存在差异。心房颤动、吸烟均与术后靶血管再次闭塞或血栓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栓塞 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机械减容装置 血管通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效果研究
5
作者 卫飞鹏 王国壮 惠满靖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血栓抽吸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即刻的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的股腘动脉最小管腔直径和踝肱指数(ABI);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2周的血管内皮功能[包括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静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静脉通畅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即刻静脉通畅评分为(2.06±0.4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7±0.60)分,静脉通畅率为(73.32±9.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41±1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股腘动脉最小管腔直径和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股腘动脉最小管腔直径、ABI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股腘动脉最小管腔直径、ABI分别为(3.50±0.79)mm、0.88±0.14和(3.25±0.64)mm、0.87±0.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9±0.73)mm、0.79±0.12和(1.58±0.42)mm、0.63±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T-1、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与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ET-1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ET-1水平分别为(67.23±7.08)pg/mL、(65.79±6.7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23±7.52)pg/mL、(70.56±6.58)pg/mL,NO水平为(32.62±4.23)pg/mL、(33.76±4.4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48±4.21)pg/mL、(30.21±4.7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可扩大股腘动脉血管直径,提高踝肱指数,同时可有效减轻血管内皮损伤,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栓塞 亚急性 药物涂层球囊 血栓抽吸 疗效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后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三维质量模型构建
6
作者 陈叶文 姜海英 章希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527-1531,共5页
目的:构建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后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以提供评估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后护理质量的评估依据。方法:2022年1~8月,根据三维质量模型的“结构—过程—结果”结构为理论研究框架,通过文献检索了解国内外下肢动脉栓... 目的:构建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后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以提供评估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后护理质量的评估依据。方法:2022年1~8月,根据三维质量模型的“结构—过程—结果”结构为理论研究框架,通过文献检索了解国内外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后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现状以初步筛选并确定护理敏感性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德尔菲法由20名专家对初步建立的“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出术后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的实施2轮函询,确定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后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性并获得最终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结果:第1轮函询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5.0%,第2轮函询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00%,两轮函询均获得较高的积极性(回收率>70%)。第1轮、第2轮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84、0.913,具有较高的权威程度(Cr>0.800);专家函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第0.117~0.149、0.091~0.115(P<0.05~P<0.01)。最终形成本研究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后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52项。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后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科学性及可靠性较高,可用于评估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后护理质量并促进护理质量的完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栓塞 切开取栓术 敏感性指标 护理质量 三维质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合并辛伐他汀横纹肌溶解1例
7
作者 侯国峰 侯亚男 +1 位作者 朱广昌 李涛壮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47-249,共3页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横纹肌损伤释放大量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及乳酸脱氢酶进入血循环,引起生化紊乱及脏器功能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临床上RM以肢体肌肉急性缺血,血管再通恢复...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横纹肌损伤释放大量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及乳酸脱氢酶进入血循环,引起生化紊乱及脏器功能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临床上RM以肢体肌肉急性缺血,血管再通恢复血流后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液体渗出肌肉组织反应性肿胀,组织间隙内容物容积增加,压力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栓塞 心房颤动 骨筋膜室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 辛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E”教育法对心房颤动合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踝肱指数、疼痛程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胡丹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 探讨“5E”教育法对心房颤动合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踝肱指数、疼痛程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心房颤动合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展开研究,以信封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 目的 探讨“5E”教育法对心房颤动合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踝肱指数、疼痛程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心房颤动合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展开研究,以信封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5E”教育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踝肱指数、疼痛程度及生存质量。结果 试验组踝肱指数(ABI)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简明疼痛量表(BP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卫生组织生存测定量表(WHOQOL-BREF)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E”教育法可有效改善心房颤动合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踝肱指数、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E”教育法 心房颤动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踝肱指数 疼痛程度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取栓术在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9
作者 王成辉 荆磊 +2 位作者 王若鹏 芮兴无 韩临光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1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切开取栓术在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2例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切开取栓术在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2例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试验组给予切开取栓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踝肱指数、足部皮温、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82.61%)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足部皮温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天、术后3天,试验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切开取栓术在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踝肱指数以及足部皮温,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取栓术 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治疗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tarex血栓清除系统在下肢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10
作者 崔永攀 孙建锋 梅菲 《巴楚医学》 2024年第3期23-26,共4页
下肢动脉栓塞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心源性或主动脉源性栓子脱落,引发下肢动脉栓塞并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组织缺血或坏死。虽然开放手术在清除新鲜血栓方面效果显著,但对于陈旧性血栓则清除困难,且手术对血管内膜损伤较大,易导致... 下肢动脉栓塞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心源性或主动脉源性栓子脱落,引发下肢动脉栓塞并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组织缺血或坏死。虽然开放手术在清除新鲜血栓方面效果显著,但对于陈旧性血栓则清除困难,且手术对血管内膜损伤较大,易导致血栓再发。经皮导管接触性溶栓对新鲜血栓清除效果较好,但陈旧性血栓清除困难,耗时较长且易发生远端栓塞事件。Rotarex血栓清除系统在急性和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清除效果,且创伤较小,因此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将详述Rotarex血栓清除系统治疗下肢动脉栓塞的手术技巧及相关治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rex血栓清除系统 下肢动脉栓塞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导管取栓与支架植入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赵国瑞 任建庄 +5 位作者 陈鹏飞 张文广 黄郭灏 张萌帆 王朝阳 韩新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53-85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Fogarty导管取栓术与支架植入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Fogarty导管取栓术29例(29肢),支架植入成形术21例(22肢)。对bE... 目的对比分析Fogarty导管取栓术与支架植入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Fogarty导管取栓术29例(29肢),支架植入成形术21例(22肢)。对bE两种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Fogarty导管取栓组患者和支架植入组患者术后足部皮温、踝-肱指数(ABI)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两组患者足部皮温分别为(26.1±0.8)℃和(26.3±0.7)℃(P=0.213),ABI分别为0.79±0.06和0.79±0.05(P=0.792)。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7)。结论Fogarty导管取栓术和支架植入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FOGARTY导管 支架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症综合治疗 被引量:18
12
作者 黄道景 龚凯 范跃祖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31-131,133,共2页
目的 :观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33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 +静脉溶栓、导管介入溶栓、静脉溶栓 ;将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Fogarty导管取栓 +静脉溶栓后17例治愈 ,3例好转 ,3例肢体坏... 目的 :观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33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 +静脉溶栓、导管介入溶栓、静脉溶栓 ;将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Fogarty导管取栓 +静脉溶栓后17例治愈 ,3例好转 ,3例肢体坏死 ,3例死亡 ,3例再次血栓栓塞 ;2例动脉导管介入溶栓者保存肢体出院 ;静脉溶栓中 1例好转、2例肢体坏死 ,2例死亡。结论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应积极取栓 ,对于复发血栓栓塞建议采用动脉导管介入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栓塞 FOGARTY导管取栓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行置管溶栓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燕 葛静萍 顾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29-831,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积极配合治疗,40例患者栓塞动脉完全开通,8例部分开通。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2例,...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积极配合治疗,40例患者栓塞动脉完全开通,8例部分开通。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2例,部分缓解6例。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观察,术后患肢锻炼的正确指导,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栓塞 置管溶栓介入术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点穿刺阻流取栓与单纯导管吸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侯国欣 仝现州 +1 位作者 王志伟 张慧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比较单纯导管吸栓法和双点穿刺阻流取栓法治疗下肢动脉急性栓塞的疗效;评价双点穿刺阻流取栓法的治疗价值。方法总结和分析2004年1月-2007年4月收治的79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导管吸栓法治疗56例,经皮双... 目的探讨、比较单纯导管吸栓法和双点穿刺阻流取栓法治疗下肢动脉急性栓塞的疗效;评价双点穿刺阻流取栓法的治疗价值。方法总结和分析2004年1月-2007年4月收治的79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导管吸栓法治疗56例,经皮双点穿刺阻流取栓法治疗23例。结果79例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患者均采用介入方法成功去除栓子,开通动脉。单纯导管吸栓法治疗组术后截肢(趾)率19.6%(11/56),病死率5.4%(3/56);双点穿刺阻流取栓法治疗组截肢(趾)率8.7%(2/23),病死率4.3%(1/23)。结论经皮双点穿刺阻流取栓术治疗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与传统的单纯吸栓术相比,病死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截肢(趾)率明显下降,且术后恢复快,总体花费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取栓术 双点穿刺 阻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被引量:5
15
作者 凌云霞 肖丽佳 +4 位作者 商艳霞 殷春红 黄晶 史毅军 米继民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9年第5期535-536,共2页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健康教育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适应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牟 张居文 +5 位作者 陈萍 孙林 车海杰 勇俊 李鲁滨 宋富波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用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的效果。方法将36例急性单侧髂股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18例。两组均行常规DSA监视下动脉取栓术;观察组术中于缝合股动脉切口后、恢复下肢血流前行缺血后适应(阻断股...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用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的效果。方法将36例急性单侧髂股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18例。两组均行常规DSA监视下动脉取栓术;观察组术中于缝合股动脉切口后、恢复下肢血流前行缺血后适应(阻断股动脉1 min、开放再灌注1 min,共3次)。比较两组住院天数及手术后血肌酐、肌酸激酶水平及小腿骨筋膜室压力。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住院天数分别为(5.4±1.0)、(6.6±1.2)d,(P<0.01);观察组术后24、48 h血肌酐、肌酸激酶、小腿骨筋膜室压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中行缺血后适应可减轻肢体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下肢动脉栓塞 急性 取栓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溶栓及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一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春梅 刘惠亮 +1 位作者 罗建平 韩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2-442,共1页
关键词 心电图 患者 治疗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经导管 溶栓 左心房 图示 杂音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65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胜根 罗治师 +3 位作者 张敏 卢永开 陈忠羡 黄远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7期662-662,共1页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治疗 诊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丽峰 曾伟 +2 位作者 刘源 刘洋 何春水 《西部医学》 2016年第12期1719-1722,共4页
目的探讨在杂交手术室行杂交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9月采用传统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手术18例、2012年10月-2015年7月采用杂交手术治疗20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两... 目的探讨在杂交手术室行杂交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9月采用传统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手术18例、2012年10月-2015年7月采用杂交手术治疗20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两种方法治疗下肢动脉急性栓塞的临床疗效。结果杂交手术患者平均踝肱指数(ABI)从术前的(O.24±0.08)提高至(0.67±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从(0.25±0.10)提高至(0.47±0.13),两组患者手术前后ABI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杂交手术组ABI指数提升更加明显(P〈0.05);杂交手术组截肢率为15.00%(3/20例),传统开放手术组截肢率为33.33%(6/18例),杂交手术组截肢率明显低于传统开放取栓组(P〈0.05)。结论杂交手术相较于传统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具有明显优势,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杂交手术 FOGARTY导管取栓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景良 梁志会 +1 位作者 李亮 刘晶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5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诊治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6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行大腔导管抽吸血栓治疗,实验组30例行大腔导管抽吸血栓+...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诊治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6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行大腔导管抽吸血栓治疗,实验组30例行大腔导管抽吸血栓+置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及截肢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TT及P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IB、D-D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栓塞复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截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应用大腔导管抽吸血栓+置管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大腔导管抽吸血栓治疗,可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大腔导管抽吸血栓 置管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