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7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架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1
作者 陈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84-087,共4页
针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探析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2023年4月-2024年4月,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共有56例,组别划分用信封法进行,施以药物保守治疗共28例,该组作比照组;施以支架介入治疗共28例,该组作... 针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探析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2023年4月-2024年4月,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共有56例,组别划分用信封法进行,施以药物保守治疗共28例,该组作比照组;施以支架介入治疗共28例,该组作探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踝肱指数、血清学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与比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探究组更高,P<0.05。胫动脉、足背动脉的踝肱指数在探究组高于比照组,P<0.05。探究组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相比比照组更低,P<0.05。ADL分值在探究组较比照组更高,P<0.05。结论 对患者施以支架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踝肱指数、血清学指标,治疗效果较好,并且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支架介入治疗 临床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阳通脉汤治疗寒湿阻络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王雨 徐旭英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8期1414-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回阳通脉汤治疗寒湿阻络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LEASO)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脾肾阳虚的LEASO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贝前列素钠口服(40μ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回阳通脉汤加减治疗,以3个... 目的:探讨回阳通脉汤治疗寒湿阻络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LEASO)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脾肾阳虚的LEASO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贝前列素钠口服(40μ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回阳通脉汤加减治疗,以3个月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血液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_(2))及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O水平、ABI、TcPO_(2)、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阳通脉汤干预寒湿阻络型LEASO能够减轻患者缺血肢体症状,缓解间歇性跛行,提高ABI及TcPO_(2),改善足部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阳通脉汤 寒湿阻络证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浆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梁越 聂皓 +4 位作者 任华亮 李方达 田翠 李汇华 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8-195,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以及其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7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病例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Angptl2水平。...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以及其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7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病例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Angptl2水平。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gptl2、脂联素水平。结果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Angptl2水平较健康对照显著升高[(13.55±9.17)μg/L比(9.04±4.79)μg/L,P=0.010]。糖尿病人群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浆Angptl2水平(18.67±9.84)μg/L较对照组(13.01±3.47)μg/L升高(P=0.021)。在重症下肢缺血组Angptl2水平较间歇性跛行组更高[(17.01±10.20)μg/L比(10.53±6.97)μg/L,P=0.003]。Angptl2>13.67μg/L诊断效果最好,敏感性为60.34%,特异性为81.25%。在病例组中,血浆Angptl2水平与踝-肱指数呈负相关(斯皮尔曼相关系数=-0.244,P=0.035)。结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浆Angptl2水平升高。当疾病进展为重症下肢缺血时,Angptl2水平的升高更为明显,可以作为判断疾病进展程度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间歇性跛行 下肢缺血 诊断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英信 时德 +2 位作者 张依仁 白麟祥 刘象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7-469,共3页
目的 探讨下肢粥样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 对 198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 176例下肢粥样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般资料、药物治疗、手术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Ⅱ期病人经药物治疗症状得到改善 ,41例Ⅲ期病人症状... 目的 探讨下肢粥样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 对 198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 176例下肢粥样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般资料、药物治疗、手术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Ⅱ期病人经药物治疗症状得到改善 ,41例Ⅲ期病人症状有一定改善 ,73例Ⅳ期患者无明显效果。 3 8例大隐静脉动脉化术后未发生截肢者 ;3 6例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后 8例 1~ 3年再次截肢。 1例人造血管移植 1年后发生栓塞 ;1例经患肢穿刺造影术后整个肢体发生急速严重缺血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Ⅱ期病人以药物治疗为主 ,Ⅲ、Ⅳ期病人术后应坚持药物治疗 ,截肢平面应根据残端供血情况适当提高 ,以免残端缺血再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A1与载脂蛋白B比值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付振虹 董蔚 +1 位作者 盖鲁粤 李天德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19-521,共3页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PAD)患者血清各项血脂指标的变化 ,分析各项血脂指标与该疾病及其下肢动脉病变程度、范围的关系。方法 PAD患者 (PAD组 ) 111例 ,测定各项血脂成分 ,并以同期住院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 (对照组 )作...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PAD)患者血清各项血脂指标的变化 ,分析各项血脂指标与该疾病及其下肢动脉病变程度、范围的关系。方法 PAD患者 (PAD组 ) 111例 ,测定各项血脂成分 ,并以同期住院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 (对照组 )作比较。结果 PAD组各项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ApoA1、ApoA1/ApoB、LDL 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 ,各项血脂在不同狭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AD与ApoA1(r =-0 .2 165 )、ApoA1/ApoB(r=-0 .2 80 1)呈负相关 ,与LDL C(r=0 .2 195 )呈正相关。结论 ApoA1、ApoA1/ApoB和L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B 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原文传递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再闭塞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2
6
作者 田硕 黄新天 +5 位作者 殷敏毅 陆信武 李维敏 黄英 陆民 蒋米尔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2期83-85,111,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腔内治疗后再闭塞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我科322例行腔内治疗的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记录,归纳整理患者的病变特点,包括病...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腔内治疗后再闭塞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我科322例行腔内治疗的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记录,归纳整理患者的病变特点,包括病变部位、TASC分级、流出道多少、再闭塞时间、闭塞原因、严重程度、处理方法等。结果腔内治疗后再闭塞61例,闭塞率18.9%(61/322)。病变部位:股腘段41例,主髂段20例。再闭塞时间为1天至19个月,平均(12.9±12.8)个月。再闭塞原因:内膜增生43例(70.5%)、血栓形成10例(16.4%)、夹层形成4例(6.6%)、支架断裂2例(3.3%)、血管破裂1例(1.7%)及人工血管吻合口内支架内再闭塞1例(1.7%)。再闭塞后处理:再次腔内手术50例(82%),动脉旁路手术4例(6.6%),保守治疗5例(8.2%),直接截肢2例(3.3%)。1例行保守治疗者症状进行性加重,最终截肢,总截肢率4.5%。结论血管内膜增生、夹层形成、支架断裂、血管破裂等原因可因继发血栓形成或内膜增生造成再闭塞。一旦出现腔内治疗再闭塞,可依据不同的原因重复腔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腔内治疗 闭塞 危险因素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现况与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新天 陆民 +1 位作者 蒋米尔 张培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1998年第1期13-14,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一种全身性动脉疾患,可发生于全身的主要动脉,多发生于下肢.据统计,50岁以上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患者,其病因几乎均为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本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严...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一种全身性动脉疾患,可发生于全身的主要动脉,多发生于下肢.据统计,50岁以上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患者,其病因几乎均为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本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发生患肢缺血性坏死而截肢致残.据文献报道,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导致严重缺血而截肢者为8%,若合并糖尿病时,则截肢率可高达30%.1诊断和手术适应证年龄超过5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和患肢远侧动脉搏动消失等缺血性症状,基本可作出本病的诊断.为判断缺血的程度和动脉病变的范围,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患肢节段测压和踝/肱指数(ABI)测定可作出初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外科治疗 诊断 适应证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治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被引量:23
8
作者 蒋米尔 黄英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3期249-256,共8页
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以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ASO)为主的缺血性疾病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 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以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ASO)为主的缺血性疾病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主要指下肢ASO,其中约30%发生在髂动脉,70%位于股、胭及以远动脉,单纯小腿动脉病变者仅占15%。临床表现为下肢动脉慢性缺血者中30%存在弥漫性动脉病变,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肢体坏死和感染,乃至截肢,严重者危及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外科治疗 适应证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6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志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2型糖尿病 丹红注射液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疗效观察 治疗 致残率高 非外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明磊 刘坤杰 +2 位作者 马建华 兰玲 赵晓玲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2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病人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3例)给予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日2次,对照组(49例)给予丹参注射液800mg加入生理...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2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病人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3例)给予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日2次,对照组(49例)给予丹参注射液8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每日1次,3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生化、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血小板聚集度、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平均住院日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疗效较显著,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配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21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金秋 张兴会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配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采用疏血通注配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疗程1个月。结...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配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采用疏血通注配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21例中,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21例中,总有效率76.1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配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注射液 前列地尔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分型与旁路转流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柏根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1期3-5,共3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临床分型 旁路转流术 手术治疗 主-股动脉旁路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评估 被引量:3
13
作者 尚春生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20期108-108,共1页
目的探讨分析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进行... 目的探讨分析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髂骨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其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给予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下肢缺血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彭云 代远斌 《医学教育探索》 2009年第9期1179-1180,共2页
目前,肢体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病人在我国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据Valdoni和Servelle报告股一腘动脉闭塞占下肢病变的55%~65%,其中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该技术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 目前,肢体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病人在我国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据Valdoni和Servelle报告股一腘动脉闭塞占下肢病变的55%~65%,其中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该技术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入治疗具有方便、直观、创伤小、恢复怏、可重复治疗等优点,既能明确诊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又能同时进行治疗,能有效地解除患者痛苦、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技术 截肢平面 硬化闭塞 下肢病变 动脉闭塞 临床治疗 重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腔内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郭小勇 田艳霜 +3 位作者 曹庆 张丽娜 包春艳 王国萍 《中国医药》 2022年第8期1180-1183,共4页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对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5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介入组及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对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5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介入组及药物治疗组,各28例。所有受试者均给予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及足部溃疡清创治疗,药物治疗组予己酮可可碱静脉滴注,介入组予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3个月后随访,比较2组踝肱指数、动脉狭窄率及溃疡愈合情况。分析影响患者溃疡愈合的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后,介入组踝肱指数高于治疗前且高于药物治疗组[(0.79±0.17)比(0.50±0.13)],动脉狭窄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药物治疗组[(25±15)%比(84±10)%](均P<0.01)。介入组愈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药物治疗组(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药物治疗、高糖化血红蛋白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溃疡不愈合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且安全性相当,如无禁忌可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超声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丹 王薇 +3 位作者 杨欣 黄雪兰 潘宁 卢晓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0-701,共2页
随着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的增多,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发病率逐渐增高,本文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对于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诊断和疗效评价的价值。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闭塞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紫杉醇药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早期临床疗效评估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鹏 管宇珩 +3 位作者 包晗 毛景松 张曦彤 徐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22-1325,共4页
目的:评估国产药涂球囊法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国产紫杉醇药涂球囊治疗的22例股动脉-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在术后1、3和6个月时进行随... 目的:评估国产药涂球囊法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国产紫杉醇药涂球囊治疗的22例股动脉-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在术后1、3和6个月时进行随访,分析一期血管通畅率、Rutherford分级、患者再次入院治疗以及症状缓解情况等。结果:入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一个月时的踝肱指数(ABI)分别为0.39±0.18和0.69±0.21;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病变血管Rutherford分级分别为3.72±1.24和2.05±1.07。所有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在术后逐渐改善,术后6个月时的一期通畅率为100%,随访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截肢以及死亡病例数均为0。结论:国产紫杉醇药涂球囊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可靠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 下肢动脉 药涂球囊 介入放射学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截肢残体的血管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骥琼 王道明 +2 位作者 司春强 薛清泉 梁双超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12-415,共4页
目的为晚期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治疗寻找远端流出道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收集10条因晚期下肢ASO而行膝上截肢的残体,进行血管灌注。观察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其侧支的病理改变,以及各侧支的数量、分布规律等情况。结... 目的为晚期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治疗寻找远端流出道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收集10条因晚期下肢ASO而行膝上截肢的残体,进行血管灌注。观察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其侧支的病理改变,以及各侧支的数量、分布规律等情况。结果本组腘动脉、胫前动脉及胫后动脉均呈动脉粥样硬化闭塞。这些动脉发出的侧支有3种类型:①部分侧支因主干动脉粥样斑块波及填塞而闭塞。②部分侧支仅起始段闭塞,远端仍通畅。③部分侧支通过主干动脉内"滴水状间隙"相互交通。后2种类型主要分布于腘动脉的下段及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的上段,并可在小腿肌群内形成广泛、固定的血管吻合。结论晚期的下肢ASO,腘动脉、胫前动脉及胫后动脉虽闭塞,但在某些固定部位仍存在未闭塞的多个侧支,一旦此段主干动脉行内膜剥脱后即可构建远端"侧支流出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 流出道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与支架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郝立松 曹道白音 +3 位作者 董志永 王清云 董春锋 苏日太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12期1331-1334,共4页
目的 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与支架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近期效果及复发情况。方法 选取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 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与支架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近期效果及复发情况。方法 选取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支架介入治疗)和观察组(给予DCB扩张治疗,必要时进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6个月的疗效和复发情况,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60/60),对照组无补救性支架植入,而观察组2例接受补救性支架植入。观察组术后6个月时靶血管通畅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而靶病变再狭窄率和累计恶性事件发生率均为1.7%,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3%和5.0%),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hs-CRP水平及AB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足背动脉和胫动脉ABI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DCB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靶病变再狭窄和恶性事件发生率较低,可能与改善ABI、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支架介入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踝肱指数 术后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中西医预防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雪松 孙庆 《甘肃医药》 2017年第8期635-638,共4页
本文对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支架后再狭窄的现代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阅读,并进行分类整理,对于下肢动脉支架后再狭窄,从其发病机理到治疗进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概括。总结了下肢动脉支架后再狭窄... 本文对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支架后再狭窄的现代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阅读,并进行分类整理,对于下肢动脉支架后再狭窄,从其发病机理到治疗进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概括。总结了下肢动脉支架后再狭窄的最新中西医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支架植入术后 再狭窄 中西医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