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外科介入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吾甫尔·依马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21-0024,共4页
评价血管外科介入治疗对于下肢动脉血栓的治疗效应。选择近2年院内的97例下肢动脉血栓病患,经摸球法区分后,介入组选用的是血管外科介入疗法;而常规组选用的是抗凝治疗。较比各项治疗相关指标。结果 组间所有的治疗指标相较比以后,数据... 评价血管外科介入治疗对于下肢动脉血栓的治疗效应。选择近2年院内的97例下肢动脉血栓病患,经摸球法区分后,介入组选用的是血管外科介入疗法;而常规组选用的是抗凝治疗。较比各项治疗相关指标。结果 组间所有的治疗指标相较比以后,数据统计P<0.05。结论 血管外科介入能够提升下肢动脉血栓的总体疗效,缩减少大小腿围差,且能改善凝血功能,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血栓 凝血功能 治疗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程序化配合对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影响
2
作者 吴迪 刘彬 +1 位作者 薛建超 任合兵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769-773,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程序化配合对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因下肢动脉血栓而接受介入治疗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介入术中医护配合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5,采取... 目的探讨术中程序化配合对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因下肢动脉血栓而接受介入治疗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介入术中医护配合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5,采取术中程序化配合措施)和对照组(n=71,采取传统术中配合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情况、治疗效果,以及术中、术后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采用的手术方法、手术部位、手术动脉和支架植入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造影剂用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即刻均达到有效的血管复通。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踝肱指数及其改善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4/6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3%(13/71)(P﹤0.05)。结论术中程序化配合可提高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治疗 术中程序化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为下肢动脉血栓三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志宏 印建国 +1 位作者 宋锦文 顾立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56-957,共2页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血管性疾病中最为凶险的疾病之一,进展快,病死率高[1],尤其在以下肢缺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极易误诊,后果严重,报道3例,以引起警示. 病例资料 病例1,男,43岁.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下肢疼痛发凉,并呈持续性.体检...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血管性疾病中最为凶险的疾病之一,进展快,病死率高[1],尤其在以下肢缺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极易误诊,后果严重,报道3例,以引起警示. 病例资料 病例1,男,43岁.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下肢疼痛发凉,并呈持续性.体检发现左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动脉 误诊 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所致血管狭窄的彩超诊断及定量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悦 尹彦玲 方宇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75-776,共2页
目的 :定量分析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后管腔狭窄程度的分级。方法 :应用彩超检查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50例 ,彩色血流束包绕血栓 ,根据血栓大小测量其动脉狭窄度。并分析彩色多普勒频谱与狭窄度的关系。结果 :狭窄度<25 %时 ,动脉远端脉... 目的 :定量分析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后管腔狭窄程度的分级。方法 :应用彩超检查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50例 ,彩色血流束包绕血栓 ,根据血栓大小测量其动脉狭窄度。并分析彩色多普勒频谱与狭窄度的关系。结果 :狭窄度<25 %时 ,动脉远端脉冲多普勒频谱无明显变化 ;狭窄度达25 %~50%时 ,动脉远端血流速度下降 ,但脉冲多普勒频谱无原则变化 ;狭窄度>50 %时 ,动脉远端脉冲多普勒频谱为收缩期峰值速度降低的单相波形 ;闭塞时 ,血流信号消失。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所 血管狭窄 彩超检查 诊断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 被引量:12
5
作者 戴放 唐玉新 +1 位作者 曲君成 李雪昆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09-110,共2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急性下肢动脉血栓行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介入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患者42例,发病时间5 h~10 d,29例术后带管接微量泵继续溶栓3~7 d。结果 26例(61.9%)血管完全再通,动脉搏动恢复。10例(23.8%)... 目的观察和评价急性下肢动脉血栓行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介入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患者42例,发病时间5 h~10 d,29例术后带管接微量泵继续溶栓3~7 d。结果 26例(61.9%)血管完全再通,动脉搏动恢复。10例(23.8%)虽主要动脉闭塞,但侧支循环建立,临床症状消失。6例(14.3%)主要动脉闭塞,侧支循环建立欠佳,但临床症状改善,下肢病变平面下降。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介入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具有溶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腔内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凌云霞 杨顺秋 +2 位作者 商艳霞 肖丽佳 殷春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23期41-42,共2页
总结112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腔内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急性下肢动脉血栓腔内治疗术后因再灌注损伤、毒素吸收等原因,术后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骨筋膜室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造影剂过敏反应及血尿等并发症。通过了解术后... 总结112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腔内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急性下肢动脉血栓腔内治疗术后因再灌注损伤、毒素吸收等原因,术后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骨筋膜室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造影剂过敏反应及血尿等并发症。通过了解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临床特点等,有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正确处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腔内治疗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溶栓导管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4
7
作者 肖美萍 陈学洪 +1 位作者 谢玉兰 叶林娇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7期1617-1618,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溶栓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介入下股动脉穿刺血栓内置入溶栓导管,通过术中脉冲推注尿激酶及协同术后经溶栓导管微量泵持续泵入尿激酶溶栓,术后加强溶栓导管的... 目的探讨应用溶栓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介入下股动脉穿刺血栓内置入溶栓导管,通过术中脉冲推注尿激酶及协同术后经溶栓导管微量泵持续泵入尿激酶溶栓,术后加强溶栓导管的护理及患肢血运的观察。结果11例术中完全开通,9例48h内复通,6例部分溶通,但血栓平面均有所下降,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介入置入溶栓导管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导管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介入溶栓与动脉取栓术分别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疗效 被引量:10
8
作者 勾龙飞 吴兵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6期218-219,共2页
目的对比介入溶栓与动脉取栓术分别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55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7例)对照组(28例)。研究组予以介入溶栓治疗,对照组予以动脉取栓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24 h内完全复通21... 目的对比介入溶栓与动脉取栓术分别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55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7例)对照组(28例)。研究组予以介入溶栓治疗,对照组予以动脉取栓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24 h内完全复通21例(77.8%),对照组24 h内完全复通26例(92.9%),对照组24 h内完全复通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D-二聚体含量(1.56±0.32)mg/L,并发症发生率7.4%(2/27),1年内动脉血栓复发5例,复发率为18.5%;对照组D-二聚体含量(1.62±0.29)mg/L,并发症发生率25.0%(7/28),1年内动脉血栓复发2例,复发率为7.1%;两组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取栓术和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各有优势,采用动脉取栓术治疗24 h内完全复通效果较好,复发率较低,远期通畅较好,但创伤较大,切口红肿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介入溶栓24 h内完全复通效果相对较差,复发率较高,远期通畅不够理想,但创伤小,切口红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溶栓 动脉取栓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伴下肢动脉血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9
作者 耿立霞 郑敏 +1 位作者 李光海 王清杰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IHES)导致动脉血栓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IHES伴左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病例临床表现及其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入院后予糖皮质激素、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病情无改善。行左腘动脉...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IHES)导致动脉血栓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IHES伴左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病例临床表现及其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入院后予糖皮质激素、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病情无改善。行左腘动脉球囊扩张、插管溶栓,病情明显改善。结论:IHES可导致动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血栓形成 下肢动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血栓腔内治疗术中预防并发症的措施和体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凌云霞 肖丽佳 +2 位作者 商艳霞 殷春红 黄晶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53-154,共2页
急性下肢缺血是指急性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突然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肢体循环障碍,是血管外科急症.急性下肢动脉血栓腔内治疗是一种有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手术方法,由于手术侵入性操作,术中大量使用肝素、造影剂,以及术... 急性下肢缺血是指急性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突然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肢体循环障碍,是血管外科急症.急性下肢动脉血栓腔内治疗是一种有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手术方法,由于手术侵入性操作,术中大量使用肝素、造影剂,以及术后血管再通所致再灌注损伤,可能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骨筋膜室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造影剂过敏反应,血尿、伤口大量渗血等并发症,其中造影剂过敏、血尿、渗血及肾衰都与手术配合有关.笔者对术中配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积极的预防护理措施,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腔内治疗术 并发症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血栓溶栓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元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673-674,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血栓行插管溶栓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病情况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血栓患者45例,均经皮穿刺股动脉行内置管溶栓并保留导管接微量泵继续溶栓,分析其易患并发症的因素,对其并发症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血栓行插管溶栓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病情况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血栓患者45例,均经皮穿刺股动脉行内置管溶栓并保留导管接微量泵继续溶栓,分析其易患并发症的因素,对其并发症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45例患者中有39例血栓完全溶解开通,6例部分溶解开通,溶栓开通率为87%。治疗后出现急性肾衰竭、骨筋膜室综合征、血尿等并发症的患者共计21例,并发症总发病率47%。这些并发症患者均及时发现治疗,并得到正确护理直至康复。结论下肢动脉血栓的患者治疗应重视术后专科精心护理,了解并发症的原因和临床特点,实时监测病患病情变化,对并发症及时发现并早期处理,以提高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血栓 手术治疗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内置管溶栓结合传统手术补救治疗下肢动脉血栓28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弢 张鸿坤 韩石平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781-783,共3页
下肢动脉血栓栓塞为血管外科常见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主要表现为“5P”征,若处理不当,可造成患肢坏疽,甚至截肢,损伤极大。以往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取栓或静脉溶栓治疗,并发症多,效果不满意。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在血管外... 下肢动脉血栓栓塞为血管外科常见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主要表现为“5P”征,若处理不当,可造成患肢坏疽,甚至截肢,损伤极大。以往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取栓或静脉溶栓治疗,并发症多,效果不满意。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在血管外科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血栓栓塞 疗效分析 补救治疗 传统手术 内置管 血管内介入治疗 栓结 静脉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3
作者 牛庆琴 鞠燕 +1 位作者 刘燕 赵德荣 《社区医学杂志》 2005年第1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护理体会 临床观察 手术后病人 下肢动脉栓塞 风湿性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 足背动脉搏动 下肢疼痛 主要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及下肢动脉血栓形成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聂毛晓 雷占顺 赵全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237-238,共2页
急性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是指发生于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24h内支架部位的血栓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支架术后 支架内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内支架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栓塞介入综合治疗的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闫瑞强 何俊峰 李启民 《中外医疗》 2012年第12期122-122,12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介入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患者均进行导管吸栓术+溶栓术,单纯球囊扩张5例,合并支架治疗4例。结果 15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随访6~24个月,未出现缺血表现。结论介入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介入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患者均进行导管吸栓术+溶栓术,单纯球囊扩张5例,合并支架治疗4例。结果 15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随访6~24个月,未出现缺血表现。结论介入综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栓塞见效快,效果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介入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的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素新 田素红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201-201,共1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血栓 尿激酶 介入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血栓内置管微量泵溶栓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艳艳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317-31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内置管联合微量泵溶栓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经皮穿刺股动脉行内置管溶栓并保留导管接微量泵继续溶栓,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血栓完全溶解开通者25例(83.3%),部分溶解开...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内置管联合微量泵溶栓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经皮穿刺股动脉行内置管溶栓并保留导管接微量泵继续溶栓,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血栓完全溶解开通者25例(83.3%),部分溶解开通5例(16.7%)。并发症:穿刺点出血5例,牙龈出血3例,鼻出血2例,血尿2例。结论内置管联合微量泵溶栓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有效方法,精心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血栓 微量泵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动脉泵入治疗下肢动脉血栓形成1例
18
作者 刘云霞 王莹 武珂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动脉 尿激酶 下肢麻木 动脉置管 足背动脉搏动 下肢动脉栓塞 重度狭窄 脑保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87岁患者左下肢动脉血栓溶栓的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丽 吴敏 《中国新医药》 2004年第1期123-124,共2页
动脉栓塞是栓子脱落阻塞动脉引起血流障碍的紧急疾病。特点是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如治疗不及时截肢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人体存在着生理性凝血与抗凝血,纤溶与抗纤溶两对矛盾的系统。血液中的肝素可阻止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动脉栓塞是栓子脱落阻塞动脉引起血流障碍的紧急疾病。特点是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如治疗不及时截肢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人体存在着生理性凝血与抗凝血,纤溶与抗纤溶两对矛盾的系统。血液中的肝素可阻止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则能不断的清除和溶解血管壁上的小量纤维蛋白,以保持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状态,一旦平衡状态破坏便可出现血栓、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血栓 溶栓疗法 护理 纤维蛋白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诊断下肢动脉血栓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万谦 朱建国 《实用医技杂志》 2010年第4期328-329,共2页
我院2009年7月至11月对10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血栓的患者进行了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45~83岁,平均65岁。病程2~5d,平均3.6d。7例有高血压、
关键词 下肢动脉血栓 64层螺旋CT 螺旋CT血管造影 应用 诊断 2009年 高血压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