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1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凝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葛亚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69-172,共4页
探讨抗凝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诊治的70例DVT患者,观察组采用抗凝、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对照组行抗凝、系统溶栓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 探讨抗凝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诊治的70例DVT患者,观察组采用抗凝、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对照组行抗凝、系统溶栓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溶栓治疗时间及尿激酶总用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肺栓塞、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未见导管、滤器置入相关不良事件。结论 抗凝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DVT,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溶栓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下肢深静脉血栓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弯鞘在回收困难的伞形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蒋盘强 顾叶秋 +1 位作者 高敏亚 王宏飞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797-800,821,共5页
目的探讨可调弯鞘在回收困难的伞形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医院就诊的24例滤器回收困难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可调弯鞘进行滤器回收,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观察下腔... 目的探讨可调弯鞘在回收困难的伞形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医院就诊的24例滤器回收困难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可调弯鞘进行滤器回收,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观察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情况、管壁情况、造影剂外溢或滞留情况、滤器情况、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3例患者手术成功,1例因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术中不能配合而放弃手术。回收滤器均结构完整、无折断,无变形,滤器取出后行下腔静脉造影均未发现造影剂滞留或外渗。手术时间25~120 min,平均58 min,未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及费用,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可调弯鞘可以显著提高回收钩贴壁的下腔静脉滤器回收成功率,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 可调弯鞘 伞形滤器 回收钩贴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下腔静脉滤器血栓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张健 钱伟清 衣晓蕾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441-445,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CEUS)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病人滤器取出前对滤器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23年6月至2023年11月,本院收治127例拟行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的病人,其中53例行CEUS检查.观察CEUS模式下滤器内及滤器周围造影剂信号增强情况....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CEUS)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病人滤器取出前对滤器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23年6月至2023年11月,本院收治127例拟行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的病人,其中53例行CEUS检查.观察CEUS模式下滤器内及滤器周围造影剂信号增强情况.根据造影剂信号缺损情况进行分级,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比较.结果:在CEUS模式下,下腔静脉内可见造影剂显像,并清晰显示血栓位置相关的造影剂信号缺损.根据CEUS显示的血栓大小和部位,滤器血栓分为4类:41例0类,8例Ⅰ类,3例Ⅱ类,1例Ⅲ类.CEUS与DSA在对滤器血栓分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滤器血栓的分类不同,对53例下腔静脉滤器病人采取不同的滤器取出方案.所有病人在滤器取出期间均未发生大出血事件或症状性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CEUS有效评估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病人取出滤器前滤器血栓的情况,从而为术前评估手术风险、选择治疗方案以及预防并发症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超声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在髂股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樱红 李晓阳 陆炜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28-532,共5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肺动脉栓塞(PE),是导致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急性PE的发生大多由于下肢DVT,尤其是髂股静脉DVT血栓脱落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而引起的。近年来,除了传统的抗凝治疗,导管接触溶栓及经皮... 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肺动脉栓塞(PE),是导致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急性PE的发生大多由于下肢DVT,尤其是髂股静脉DVT血栓脱落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而引起的。近年来,除了传统的抗凝治疗,导管接触溶栓及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也广泛应用于临床,逐渐成为髂股静脉血栓首选的治疗手段。下腔静脉滤器(IVCF)作为治疗期间预防PE的主要措施,在临床上的使用率不断上升,但鉴于滤器的作用价值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负担和潜在并发症,许多学者不建议在介入治疗前放置滤器。因此,关于在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过程中是否常规行IVCF置入预防PE,目前尚存争议。本文综合相关临床研究,对预防性IVCF置入在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髂股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下腔静脉滤器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期疑难下腔静脉滤器合并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成功治疗一例
5
作者 李明鑫 张希全 +2 位作者 孙顺吉 蹇兆成 王凯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1094-1095,共2页
病人,女性,45岁。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10年并双下肢酸胀不适1年余,以左下肢为著。腹壁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双下肢可见迂曲、扩张静脉,双下肢较前轻微肿胀。10年前行IVCF植入术及溶栓治疗,术后肿胀缓解,出院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病人,女性,45岁。下腔静脉滤器(IVCF)植入10年并双下肢酸胀不适1年余,以左下肢为著。腹壁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双下肢可见迂曲、扩张静脉,双下肢较前轻微肿胀。10年前行IVCF植入术及溶栓治疗,术后肿胀缓解,出院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6年前因右下肢肿胀伴疼痛行超声检查,提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右下肢静脉AngioJet吸栓、置管溶栓。术后造影显示右股静脉、髂静脉内残存少量充盈缺损,IVCF内可见充盈缺损,术后肿胀缓解,出院后继续口服抗凝药物。3年前因左下肢肿胀行DSA造影检查,提示右侧股静脉、髂静脉显影但管腔纤细,盆腔可见大量侧支血管;左侧髂外静脉显影但管腔纤细,髂总静脉未显影完全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孙磊 亓雪 任永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86-88,92,共4页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和经股静脉不同入路置入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静脉穿刺置管后发生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且单纯行IVCF置入术后资料完整患者66例,按IVCF置入的不同入路将以...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和经股静脉不同入路置入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静脉穿刺置管后发生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且单纯行IVCF置入术后资料完整患者66例,按IVCF置入的不同入路将以上患者分为经颈静脉入路组和经股静脉入路组,比较两组在出血、IVCF倾斜、排尿困难、腰背疼痛、舒适度、满意度、睡眠质量等方面的效果差异。结果 经颈静脉入路组排尿困难发生率低于经股静脉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颈静脉入路组腰背疼痛评分和睡眠质量平均评分均低于经股静脉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经股静脉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颈静脉穿刺IVCF置入可以降低患者术后排尿困难以及腰背疼痛的情况发生,患者具有较高的舒适度、满意度以及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入路 静脉入路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后处理技术对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术后评估
7
作者 杨柠娜 张靖 +1 位作者 陈涛 戴维思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CT后处理技术评估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状态及相关并发症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2年1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置入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患者52例,均行CTV及滤器CT三维重建等后处理技术,评估下腔静脉滤器的位置、形态及有无并发... 目的探讨CT后处理技术评估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状态及相关并发症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2年1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置入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患者52例,均行CTV及滤器CT三维重建等后处理技术,评估下腔静脉滤器的位置、形态及有无并发症。结果52例患者滤器均未见主体或支脚断裂、下腔静脉狭窄。所有患者滤器位置正常,未见移位;36例患者滤器内未捕获血栓,16例患者滤器内捕获血栓。滤器脚穿透下腔静脉壁的程度为:0级14例,1级12例,2级26例。滤器发生轴向偏斜8例。结论CT后处理技术能清楚显示下腔静脉滤器的形态、位置及有无并发症情况,对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评估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后处理技术 下腔静脉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放置与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黄章伟 李庆 唐博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4301-4309,共9页
可回下腔静脉滤器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滤器留置并发症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可回收滤器放置时的相关因素可能造成滤器血栓形成、移位、回收困难等并发症。本文通过回顾文献,总结归纳了包括滤器品牌、放置入路、腔静脉直径、放置倾斜... 可回下腔静脉滤器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滤器留置并发症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可回收滤器放置时的相关因素可能造成滤器血栓形成、移位、回收困难等并发症。本文通过回顾文献,总结归纳了包括滤器品牌、放置入路、腔静脉直径、放置倾斜角度、滤钩距离肾静脉距离、滤钩开口朝向、滤钩开口方向与钩–倾的关系等滤器放置相关因素与延迟并发症之间的关系。以指导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时避免或纠正危险因素,提高回收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 放置 影响因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静脉途径夹角预测锥形下腔静脉滤器倾斜研究
9
作者 宋均飞 龙海灯 殷世武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了解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髂总静脉与髂外静脉夹角与锥形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时倾斜之间的关系,为临床IVCF置入手术入路选择、IVCF类型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9月本院介入科收治的86例行锥形IVCF置... 目的了解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髂总静脉与髂外静脉夹角与锥形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时倾斜之间的关系,为临床IVCF置入手术入路选择、IVCF类型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9月本院介入科收治的86例行锥形IVCF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DSA影像资料,采用ROC分析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夹角、髂总静脉与髂外静脉之间夹角以及两者结合对IVCF置入后倾斜的预测价值。结果右股静脉入路,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预测IVCF置入后不倾斜(滤器倾斜角度小于5°)的AUC(0.630)大于髂总静脉与髂外静脉夹角(0.554)、两者结合(0.609)。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角度最佳截断值156.5°;左股静脉入路,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预测IVCF置入后不倾斜AUC(0.908)大于髂总静脉与髂外静脉夹角(0.689)、两者结合(0.852)。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最佳截断值135°。结论IVCF置入时,经左股静脉入路,造影后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角度小于135°或经右股静脉入路,造影后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角度小于156.5°,锥形滤器发生倾斜可能性大,建议选择其他入路或者选择其他类型IV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滤器 并发症 倾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留置的高危临床特征
10
作者 查振平 潘力生 +4 位作者 方灿军 丁振 聂宗杰 柏霞 鲍士秀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578-582,587,共6页
目的了解下腔静脉滤器放置及回收情况,分析可回收滤器释放的适应证分布,研究滤器留置的高危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安庆市立医院接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的滤器置入、适应证分布、... 目的了解下腔静脉滤器放置及回收情况,分析可回收滤器释放的适应证分布,研究滤器留置的高危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安庆市立医院接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的滤器置入、适应证分布、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随访确定滤器回收情况,统计主观回收成功率和技术回收成功率,明确患者对滤器取出的认知状态和患者的生存情况。根据滤器取出情况将患者分为滤器取出组(n=62)与滤器留置组(n=5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下腔静脉滤器留置的危险因素。结果116例患者中,滤器置入的相对适应证患者96例(82.8%),绝对适应证患者20例(17.2%),无预防性置入病例。下腔静脉滤器的主观尝试回收成功率为53.4%(62/116),技术回收成功率为100%。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合并情况、是否血管外科出院、存在抗凝禁忌情况及诊断条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诊断条目≥7条、非血管外科出院均是下腔静脉滤器留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对滤器的选择和术后专科化的随访管理对滤器的取出率均有影响,临床中应根据高危因素决定是否放置滤器及选择合适的滤器,并且加强术后随访管理,提高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可回收滤器 适应证 滤器留置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断裂移位后不完全取出一例
11
作者 林鑫 王一鸣 韩涛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1098-1099,共2页
病人,男性,65岁。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急性期于2023年3月6日在局部麻醉下行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s,IVCF)置入术+下肢静脉置管溶栓术,术后予以抗凝治疗,利伐沙班口服每日一次,每次20 mg。... 病人,男性,65岁。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急性期于2023年3月6日在局部麻醉下行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s,IVCF)置入术+下肢静脉置管溶栓术,术后予以抗凝治疗,利伐沙班口服每日一次,每次20 mg。术后60天,彩超检查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趋于稳定,静脉复通,患肢肿胀明显减轻,肌张力减轻,D-二聚体0.2 mg/L,取出下腔静脉滤器。术前病人一般状态良好,局部麻醉下经右侧颈内静脉超声引导下置入6F短鞘,X线检查提示滤器移位于心脏,经短鞘引入150 cm泥鳅导丝,配合单弯导管至右心室,经管造影明确滤器移位、倒置于右心室且可见肺动脉中断裂平衡臂、心室中断裂支撑腿(图1),多次造影考虑滤器回收钩未嵌入心肌,继续尝试介入取出,经颈静脉入路尝试取出滤器未果,调整体位,再取右股静脉入路,置入6F短鞘,置入150 cm泥鳅导丝,交换COOK回收鞘上行至下腔静脉,退出鞘芯,单弯导管配合150 cm泥鳅导丝前行至右心室,回收鞘继续上行至右心房,交换回收器,应用环状抓捕器抓捕滤器回收钩,滤器主体随心脏跳动,抓取困难,多次反复尝试最终成功回收滤器主体(图2),回收后见滤器主体呈现多处断裂,3处平衡臂及1处支撑腿断裂,结合术中影像,考虑2枚平衡臂移位至肺动脉,1枚平衡臂及1枚支撑腿移位于右心室,残余滤器部件考虑技术难度,尤其肺动脉处部件应用环状圈套器回收难度大以及副损伤可能性大,且病人无症状,故不再进一步腔内取出。病人术前、术中、术后均无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胸背部不适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并发症 滤器断裂 心脏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卫国 戴正行 +1 位作者 詹一 周喜田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 探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32例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12),观察组患者行下腔静... 目的 探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32例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12),观察组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患肢静脉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常规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足背静脉溶栓联合常规抗凝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患肢周径差降低、消肿率及血栓清除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均趋于正常,其中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尿激酶使用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溶栓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患肢静脉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导管接触性溶栓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用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时预防肺栓塞的作用效果分析
13
作者 许钦琦 张晓敏 +2 位作者 马列 金成洙 朴雄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2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发生肺栓塞(PE)方面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数据,将其分为仅接受抗凝治疗的对照组和在抗...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发生肺栓塞(PE)方面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数据,将其分为仅接受抗凝治疗的对照组和在抗凝治疗基础上接受IVCF置入的试验组,比较两组在肺栓塞发生率、生存率、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及抗凝治疗调整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在肺栓塞发生率、生存率、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显示IVCF置入术在预防肺栓塞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明显效果。结论:IVCF置入术能有效降低高风险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静脉血栓 肺栓塞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加压固定带的设计与应用
14
作者 薛伟丽 李倬 +1 位作者 赵雪娇 乌日嘎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3期209-211,共3页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通过对腿部进行施压,有助于减少出血和防止血肿形成。传统的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加压固定方式存在易脱落、难调节等局限性,影响施压效果。本研究介绍一种下腔静脉滤器手术后加压固定带,不仅施压稳定,且可以调整压...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通过对腿部进行施压,有助于减少出血和防止血肿形成。传统的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加压固定方式存在易脱落、难调节等局限性,影响施压效果。本研究介绍一种下腔静脉滤器手术后加压固定带,不仅施压稳定,且可以调整压力大小和施压位置,在确保施压效果的前提下,提升了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固定 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并发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郑毅 曹春丽 +5 位作者 陈刚 李思明 张永庆 叶茂林 邓亮 陆晓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1190-1194,共5页
下腔静脉滤器(IVCF)是阻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展为肺动脉栓塞(PE)进一步加重的有效方法。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肢DVT和PE诊断率不断上升,IVCF使用数量逐年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也呈增长趋势。IVCF并发症包括滤器移位、穿透、... 下腔静脉滤器(IVCF)是阻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展为肺动脉栓塞(PE)进一步加重的有效方法。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肢DVT和PE诊断率不断上升,IVCF使用数量逐年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也呈增长趋势。IVCF并发症包括滤器移位、穿透、折断、血栓形成、下腔静脉血栓栓塞、滤器回收失败等,但其相关危险因素报道较少。因此,明确IVCF并发症危险因素对滤器使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在降低手术风险同时还可规避疾病后遗症发生。本文对IVCF并发症及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溶栓与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分析
16
作者 曹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溶栓与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巩义市人民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2021-01—2023-06收治的76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溶栓与...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溶栓与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巩义市人民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2021-01—2023-06收治的76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溶栓与抗凝治疗,观察组实施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溶栓与抗凝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患侧下肢周径差,统计肺栓塞发生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大腿、小腿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肺栓塞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溶栓和抗凝疗法比较,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溶栓与抗凝治疗下肢DVT患者,在缩小大腿、小腿周径差、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升治疗效果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溶栓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导管接触性溶栓+髂静脉支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高峰 郑昌盛 +2 位作者 陈淑贤 王田 周海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9期108-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济南北城医院收治的9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下...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济南北城医院收治的9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下腔静脉滤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观察组采取下腔静脉滤器、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消肿效果、静脉通畅效果、凝血功能、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3.75%(45/48),高于对照组的79.17%(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9,P<0.05)。治疗后,观察组静脉通畅评分、大腿周径、小腿周径低于对照组,大腿及小腿的消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下腔静脉滤器、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促使患肢肿胀消退,恢复血流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滤器 导管接触性溶栓 静脉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六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波 史伟浩 +2 位作者 何勍 王铁平 王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590-591,共2页
目的探讨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我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有6例采取经肘静脉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6例均经右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穿刺,将SNF(Simon nitinol filter,Ba... 目的探讨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我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有6例采取经肘静脉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6例均经右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穿刺,将SNF(Simon nitinol filter,Bard)沿90cm长鞘置入下腔静脉。结果6例手术均1次成功,用时平均25min。除1例肘部穿刺点有轻度红肿外,其余均愈合良好,无出血或血肿,无静脉炎。滤器位置准确,无偏斜。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穿刺容易,创伤小,术后患者无需卧床制动,有利于DVT的治疗。同时,对于经股静脉穿刺有禁忌的DVT患者,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更不失为较好的替换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 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介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邢明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78-181,共4页
分析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介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对象为2023年1月~12月56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28例,行常规抗凝、溶栓干预)及研究组(28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介入溶栓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治... 分析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介入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对象为2023年1月~12月56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28例,行常规抗凝、溶栓干预)及研究组(28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介入溶栓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治疗后下肢周径差、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下肢静脉血栓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介入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除了能够为病人疾病症状的改善创造有利条件外,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病人下肢周径差,能够对并发症的发生起到有效预防作用,对病人生活质量的提升发挥着积极影响,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介入治疗 有效率 并发症 下肢 周径差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措施用于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效果观察
20
作者 洪慧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76-0079,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本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患者医疗资料。以实际数字分组法分组讨论,即对照组(n=45)、观察组(n=45),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 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本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患者医疗资料。以实际数字分组法分组讨论,即对照组(n=45)、观察组(n=45),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种方式对病人生活及满意度方面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达97.78%,对照组为77.78%,二者对比前者更高(P<0.05)。结论 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患者行综合护理,对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有一个较高的评价,该措施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率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