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钛板与生物可吸收板在下颌骨骨切开术固定中的应力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韩婧 解东平 +2 位作者 王慧珊 周子疌 刘剑楠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比较微型钛板和生物可吸收板在下颌骨骨切开术固定中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下颌骨切开术不同内固定系统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比较相同加载力条件下,不同植入物的应力分布以及骨折段位移的改变情况.结果:钛板上受的最大应力... 目的:比较微型钛板和生物可吸收板在下颌骨骨切开术固定中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下颌骨切开术不同内固定系统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比较相同加载力条件下,不同植入物的应力分布以及骨折段位移的改变情况.结果:钛板上受的最大应力值为49.8 MPa,可吸收板的最大应力值为4.42 MPa;钛板的最大应力值远远超过可吸收板的最大应力值,但所受应力均小于各自的屈服极限.相对移位对比可见,微型钛板固定下颌骨时,最大位移值为0.1 mm;应用可吸收板固定时,最大位移值为0.2 mm,两者的相对位移均较小.结论:生物可吸收固定系统的刚度和内部强度足以支持下颌骨切开术部位的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板 可吸收板 下颌骨切开术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河猴下颌支垂直骨切开术动物模型的建立
2
作者 赵强 胡静 +3 位作者 李航 艾鸿欧 韩国红 王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9-1161,共3页
目的:建立经口内途径的下颌支垂直骨切开术(IVRO)动物模型,为正颌外科的基础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方法:选用恒河猴建立IVRO动物模型。结果与结论:成功建立了恒河猴IVRO模型,为IVRO的生物力学及组织形态学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关键词 下颌支垂直切开 正颌外科 恒河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急气管切开术抢救下颌骨次全切开术后突然窒息1例
3
作者 田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2年第2期21-21,共1页
患者,男,57岁.入院诊断:下颌骨造釉细胞瘤合并下颌骨病理性骨折.于全麻下行下颌骨次全切除术+肋骨移植术,切除范围自右下颌角部至左下颌关节突.手术过程顺利,清醒后拔管,安返病房.30min后,患者发生呼吸困难,三凹征明显,15min后,突然窒息... 患者,男,57岁.入院诊断:下颌骨造釉细胞瘤合并下颌骨病理性骨折.于全麻下行下颌骨次全切除术+肋骨移植术,切除范围自右下颌角部至左下颌关节突.手术过程顺利,清醒后拔管,安返病房.30min后,患者发生呼吸困难,三凹征明显,15min后,突然窒息,约3min后,心跳骤停,患者失去知觉.当即给氧(6L/min),行胸外心脏按压术约1min,静脉推注盐酸肾上腺素1mg,阿托品0.5mg,地塞米松5mg,患者情况无好转,立即进行紧急气管切开术,用血钳撑开气管壁,将麻醉用气管插入切口内,进管深度约7cm,将棉捻置于插管口外,棉捻有飘动,说明已插入气管内.继续胸外心脏按压,心脏复跳,随后呼吸恢复.从摆体位至插入气管导管约30s,整个抢救过程总历时约6min.循环呼吸恢复后测血压:18/12kPa,呼吸:30次/min,脉搏:120次/min,体温:36.1℃.患者神志清楚,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眼底无水肿,两肺呼吸音清晰.静脉推注甘露醇250ml,持续导尿.次日复查肾功能及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内. 术后第3天,待患者气管内分泌物减少后,拔除麻醉用气管插管,改用气管套管.术后第4天,试堵管2h后,即行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气管切开 抢救 下颌次全切开 窒息 下颌造釉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和PDGF在兔下颌牵张后新骨组织中的时空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应彬彬 胡静 +2 位作者 邹淑娟 王志国 李继华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92-394,共3页
目的 研究骨形成蛋白 (BMP)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在下颌牵张成骨中的表达模式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对 15只兔行双下颌骨切开术 ,安置口外牵张器 ,经 7d间歇期后 ,按 1mm/d的速率延长下颌骨6mm。在间歇期末 ,牵张结束后 0、7、14... 目的 研究骨形成蛋白 (BMP)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在下颌牵张成骨中的表达模式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对 15只兔行双下颌骨切开术 ,安置口外牵张器 ,经 7d间歇期后 ,按 1mm/d的速率延长下颌骨6mm。在间歇期末 ,牵张结束后 0、7、14、2 8天分别处死 3只动物 ,取牵张区骨痂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时间内BMP和PDGF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下颌骨牵张后BMP和PDGF表达增强 ,其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间充质细胞和新生骨小梁边缘的成骨细胞。BMP和PDGF表达高峰均出现在牵张第 0和第 7天 ,但BMP在牵张后第 2 8天仅有微弱表达 ;而PDGF在这个时期的骨痂改建区的成骨细胞中仍有明显表达。结论 BMP可能在牵张成骨过程的早期发挥重要作用 ,使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向骨细胞系分化。PDGF既参与早期的成骨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 形成蛋白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时空表达 下颌骨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发育过度外科矫治术式的选择 被引量:2
5
作者 胡静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81-383,共3页
下颌发育过度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牙颌面畸形,下颌支垂直骨切开术和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是用来矫治这种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常用术式。本文对这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与讨论,从而为下颌前突外科矫正术式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下颌发育过度 下颌支垂直切开 下颌支矢状劈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的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阳 陈明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66-168,共3页
关键词 鼻内窥镜手 鼻咽血管纤维瘤 经侧鼻切开 硬腭 下颌骨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骨性Ⅰ类双颌前突1例
7
作者 李博勋 刘奕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62-463,共2页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对1例骨性Ⅰ类双颌前突患者进行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容貌美观,提高了患者的自信度,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性Ⅰ类双颌前突 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 上颌前部切开 下颌前部根尖下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治疗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曙光 艾伟健 +4 位作者 段培佳 周会喜 薛国初 曾曙光 朱晓斌 《广东牙病防治》 2008年第6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上颌前部骨切开术和下颌前部根尖下骨切开术联合正畸治疗在矫治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中的应用。方法对78例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患者进行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全部患者均行上下颌前部骨切开、骨块后退术,其中22例同期行颏前... 目的探讨上颌前部骨切开术和下颌前部根尖下骨切开术联合正畸治疗在矫治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中的应用。方法对78例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患者进行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全部患者均行上下颌前部骨切开、骨块后退术,其中22例同期行颏前徙成形术。结果78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骨块坏死。术后随访12~36个月,2例术后1—2个月出现轻度复发。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颌骨关系正常,牙弓形态及胎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颜面外形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应用上颌前部骨切开术和下颌前部根尖下骨切开术联合正畸治疗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畸形患者,可取得咬合关系和颜面外形俱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部切开 下颌前部根尖下切开 正畸治疗 双颌前突 错胎 安氏Ⅰ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