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空芯针活检为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的病理低估研究
1
作者 孙龙 陈小松 +7 位作者 吴佳毅 黄欧 梁跃 朱丽 何建蓉 李亚芬 陈伟国 沈坤炜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计算乳腺空芯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诊断为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病人的病理低估率。分析病人临床及影像学信息,探讨低估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 目的:计算乳腺空芯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诊断为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病人的病理低估率。分析病人临床及影像学信息,探讨低估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本中心60例CNB诊断为ADH病人。定义病理低估为CNB是ADH但切除活检诊断是恶性的。以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病理低估的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60例CNB诊断为ADH病人的病理低估率为65.0%(39/60)。乳腺X线检查发现恶性征象的微钙化(OR=7.988,95%CI:4.997~12.810,P=0.001)、乳腺X线检查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4级(OR=10.875,95%CI:2.747~43.051,P〈0.001)和乳腺磁共振检查BI-RADS 5级(OR=10.000,95%CI:1.183~84.504,P=0.034)是提示病理低估的预测因素,其中乳腺X线检查发现恶性征象的微钙化(OR=5.613,95%CI:1.032~30.539,P=0.046)是提示病理低估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CNB诊断为ADH病人的病理低估率较高,需考虑予以手术切除活检。特别是伴有危险因素的病人,更应重视。乳腺磁共振对ADH的病理低估有一定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芯针活检 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 乳腺癌 病理低估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分级乳腺癌及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γ-tubulin Nek2 mRNA表达分析及其意义
2
作者 牛昀 王淑玲 +2 位作者 刘铁菊 吕淑华 蒋伶活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530-153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分级乳腺癌及不典型增生病变中心体γ-tubulin和调控因子Nek2mRNA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正常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高低级别导管内癌、高低级别浸润性导管癌6组样本,采用原位杂交定性及半定量检测180例γ-tu... 目的:研究不同分级乳腺癌及不典型增生病变中心体γ-tubulin和调控因子Nek2mRNA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正常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高低级别导管内癌、高低级别浸润性导管癌6组样本,采用原位杂交定性及半定量检测180例γ-tubulin和Nek2mRNA表达情况,采用实时定量RT-PCR测定80例γ-tubulin和Nek2mRNA表达水平,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癌γ-tubulinmRNA、Nek2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均〈0.01);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7.519、36.912,P〈0.001);在不同癌组织之间,γ-tubulin或Nek2表达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在各组中两指标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指标各自定量和半定量表达总体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原位杂交分析显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中γ-tubulin或Nek2mRNA表达与低级别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分别为1.200、0.659、1.148、2.700,P值分别为0.273、0.417、0.284、0.100);但在定量分析显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与低级别癌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γ-tubulin及Nek2mRNA过表达及协同作用,与乳腺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不典型增生向低级别乳腺癌恶变转化可能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分级乳腺癌 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Γ-TUBULIN NEK2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kp2在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表达及意义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吕艳 牛昀 +2 位作者 丁秀敏 肖绪祺 于泳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Skp2高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组织、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导管原位癌各30例和56例浸润性癌中Skp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Skp2高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Skp2... 目的:探讨Skp2高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组织、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导管原位癌各30例和56例浸润性癌中Skp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Skp2高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Skp2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组织、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导管原位癌、浸润性癌中总体上有差异(χ2=54.02,P<0.005)。导管原位癌中Skp2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χ2=21.82,P<0.005),且与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差异也有显著性(χ2=5.08,P<0.025);浸润性癌Skp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导管原位癌(χ2=6.52,P<0.01);浸润性癌伴淋巴结转移阳性组Skp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χ2=7.38,P<0.025);Skp2阳性表达率在浸润性癌组织学Ⅰ~Ⅱ级与组织学Ⅲ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6.66,P<0.01)。结论:Skp2高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和生物学行为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乳腺癌 细胞周期S期激酶相关蛋白2 泛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辅助活检诊断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组织学低估及切缘残留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梁琴 张静 高润芳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8年第6期559-561,共3页
目的分析真空辅助活检(VAB)诊断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的组织学低估及病灶切缘残留情况。方法将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NPBL)通过VAB诊断为ADH的165例患者再次切除病灶进行活检,统计其组织学低估率及切缘阳性率。结果 VAB诊断乳... 目的分析真空辅助活检(VAB)诊断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的组织学低估及病灶切缘残留情况。方法将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NPBL)通过VAB诊断为ADH的165例患者再次切除病灶进行活检,统计其组织学低估率及切缘阳性率。结果 VAB诊断乳腺ADH的组织学低估率为9. 1%。其中钼靶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SVAB)诊断乳腺ADH的组织学低估率为10. 5%,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活检(UGVAB)诊断乳腺ADH的组织学低估率为7. 9%,两组低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B术后切缘残留率为37. 8%。其中SVAB术后切缘残留率为39. 5%,UGVAB诊断乳腺ADH的组织学低估率为36. 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真空辅助旋切活检可有效检出ADH,组织学低估率较低,但由于组织学诊断的低估以及较高的切缘阳性率,真空辅助旋切活检尚不能完全代替切除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真空辅助活检 组织学低估 切缘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默通治疗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廖洪叶 郭巨江 翁一尹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30期4229-4230,共2页
目的探讨麦默通治疗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64例(66侧)乳腺ADH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开放手术组,B组为麦默通微创手术组,比较2组术后复发率。结果 6... 目的探讨麦默通治疗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64例(66侧)乳腺ADH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开放手术组,B组为麦默通微创手术组,比较2组术后复发率。结果 64例病例术后随访19个月~76个月,平均49个月。A组:误诊1例,1年后发现同部位发生浸润性导管癌,术后5年复发1例,再次手术病理为ADH;B组:再次发现肿物4例,术后病理为乳腺腺病。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默通微创手术治疗伴有ADH的乳房良性病变尤其是触诊阴性的病灶,准确、微创、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开放手术 麦默通微创手术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不同级别导管癌和不典型增生病变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化及其意义初探
6
作者 牛昀 高玉霞 +4 位作者 王晓维 王淑玲 吕淑华 韦丽 蒋伶活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805-1809,共5页
目的:研究乳腺不同级别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和不典型增生病变基因组DNA拷贝数的变化,探索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解释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高低级别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45例,以... 目的:研究乳腺不同级别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和不典型增生病变基因组DNA拷贝数的变化,探索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解释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高低级别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45例,以分析其遗传物质的增益和缺失情况,并分析比较共同的染色体异常区段。结果:低级别癌的染色体平均增益数、缺失数及总的变化数均明显低于高级别癌,但是与浸润性癌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典型增生样本中染色体异常水平明显高于癌组织样本,与低级别癌样本有共同的变化位点。高级别原位癌和浸润性癌具有相同的染色体及其位点的遗传学异常,有多个共同的缺失位点。结论:不典型增生的细胞遗传学变化先于形态学上的改变,可能与低级别癌发生存在密切的遗传学联系;同级别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可能有共同的遗传学变化和演变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低级别癌乳腺高级别癌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比较基因组杂交DNA拷贝数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7、β-catenin、p21-ras在乳腺导管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7
作者 徐国华 刘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p27、β-catenin及p21-ras在乳腺导管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15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8例)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组织中p27、β-catenin、p21-... 目的:探讨p27、β-catenin及p21-ras在乳腺导管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15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8例)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组织中p27、β-catenin、p21-ras的表达情况。结果:p27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6.0%(9/25),与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的阳性表达率86.6%(13/15)、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82.1%(23/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0%(21/25),与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的阳性表达率20.0%(3/15)、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28.4%(8/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1-ras在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2/15)、32.1%(9/28)、68.0%(17/25),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7、β-catenin、p21-ras基因表达异常与乳腺导管上皮癌变有关,可能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乳腺浸润性导管 P27 Β-CATENIN p21-r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囊性增生病60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正船 李红 徐静 《中国厂矿医学》 2006年第5期394-395,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乳腺囊性增生病进行bcl-2和PCNA标记。结果6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中,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4例,bcl-2和PCNA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6.7%和54.2%;伴导管乳头状瘤者25例,bcl-2和P... 目的探讨乳腺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乳腺囊性增生病进行bcl-2和PCNA标记。结果6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中,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4例,bcl-2和PCNA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6.7%和54.2%;伴导管乳头状瘤者25例,bcl-2和PCNA的阳性表达为16.0%和20.0%;伴大汗腺化生者52例,bcl-2和PCNA的阳性表达为5.8%和7.7%;伴囊肿形成者53例,bcl-2和PCNA无阳性表达。结论乳腺囊性增生病伴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者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而导管乳头状瘤、大汗腺化生、囊肿与癌的发生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囊性增生 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晋夏 崔全才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33-437,共5页
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评估与分类一直是乳腺病理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本文集中讨论乳腺病理诊断中最常见的几种乳头状病变的诊断与处理原则,包括:①乳头状瘤的各种变异形式、乳头状瘤伴不典型性(不典型乳头状瘤)、乳头状瘤伴导管内癌与... 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评估与分类一直是乳腺病理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本文集中讨论乳腺病理诊断中最常见的几种乳头状病变的诊断与处理原则,包括:①乳头状瘤的各种变异形式、乳头状瘤伴不典型性(不典型乳头状瘤)、乳头状瘤伴导管内癌与导管内乳头状癌的鉴别;②包裹性乳头状癌与实性乳头状癌的最新进展;③细针活检对乳头状病变的诊断和对标本评估的影响。重点讨论免疫组化,尤其是肌上皮标记在这些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ADH) 导管内癌(DCIS) 乳头状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56CK14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检测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辅助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牛凤婷 王丽 +2 位作者 张巍 吕淑华 牛昀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49-752,共4页
目的:探讨CK5/6、CK14、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表达模式在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UDH)、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ADH)和低级别导管原位癌(DCIS)辅助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 目的:探讨CK5/6、CK14、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表达模式在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UDH)、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ADH)和低级别导管原位癌(DCIS)辅助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诊断为乳腺ADH、灶性早期癌变为低级别DCIS的连续病例20例,收集其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CK5/6、CK14、ER和PR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CK5/6、CK14在UDH腺上皮细胞中阳性表达,呈镶嵌状,而在ADH和低级别DCIS的腺上皮细胞中则呈阴性表达。 CK5/6、CK14在UDH、ADH和低级别DCIS的肌上皮细胞均有阳性表达。ER、PR在UDH、ADH和低级别DCIS的腺上皮中均有阳性表达,在ADH和低级别DCIS中表现为弥漫、均匀一致的强阳性,而在UDH中表现为少数细胞异质性阳性。结论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联合检测CK5/6、CK14、ER和PR的表达,对UDH、ADH和低级别DCIS的辅助鉴别诊断有着切实可行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 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 低级别导管原位癌 CK5/6 CK14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原文传递
体检发现乳腺增生怎么办
11
作者 秦悦农 《保健与生活》 2020年第11期25-25,共1页
很多女性在接受乳房普查后被告知有“乳腺增生”,常常惴惴不安,唯恐发展成乳腺癌。其实,这是不必要的。那么,体检发现乳腺增生后,到底该怎么办呢?什么是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肿瘤,是一种乳腺组织的结构错乱,甚至有些医生认为... 很多女性在接受乳房普查后被告知有“乳腺增生”,常常惴惴不安,唯恐发展成乳腺癌。其实,这是不必要的。那么,体检发现乳腺增生后,到底该怎么办呢?什么是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肿瘤,是一种乳腺组织的结构错乱,甚至有些医生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乳腺增生不算“病”,并且95%的乳腺增生是安全的。但是,另有5%的乳腺增生有可能继续发展,由乳腺导管上皮增生进--步发展为导管上皮高度增生,然后到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再到原位癌,最终发展成为乳腺浸润性癌,等等。因此,乳腺增生既不必过于恐慌,又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乳腺浸润性癌 原位癌 导管上皮增生 癌前病变 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乳腺组织 乳腺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