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稳定型斑块炎症标记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晓元 赵薇 +7 位作者 李方江 杜美玲 秦少强 李会贤 张占帅 李飞星 张爱爱 梁丽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2期39-43,共5页
炎症反应参与不稳定型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到破裂全过程,炎症因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金属蛋白酶、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等与不稳定性斑块密切相关。该文对与不稳定型斑块相关的炎症标记物做一综述。
关键词 不稳定型斑块 炎症标记物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和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及尿酸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欧阳敏 《慢性病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633-1635,1638,共4页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血尿酸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惠安县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估近期预后,...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血尿酸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惠安县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估近期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评分<3分)65例和预后不良组(评分≥3分)40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获取血压变异参数,包括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白天收缩压变异性、白天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和夜间舒张压变异性,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I)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酸水平。比较两组患者BPV、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血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近期预后良好组BPV各项参数和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预后良好组斑块检出率为70.77%,不稳定型斑块检出率为46.15%,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分别为87.50%、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PV增高、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血尿酸增高是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应当加强BPV、血尿酸、颈动脉斑块的监测及干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尿酸 血压变异性 颈动脉不稳定型斑块 预后
原文传递
血Lp(a)浓度与冠状动脉斑块关系的血管内超声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俊峡 张莉 +4 位作者 卫亚利 鹰津良树 宫本忠司 永井康三 加藤贵雄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研究血Lp(a)浓度与冠状动脉斑块程度和性状的关系。方法104例通过血管内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并同时检测血浆Lp(a)浓度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通过IVUS观察冠状动脉参考段血管面积、最小血管内...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研究血Lp(a)浓度与冠状动脉斑块程度和性状的关系。方法104例通过血管内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并同时检测血浆Lp(a)浓度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通过IVUS观察冠状动脉参考段血管面积、最小血管内膜腔截面积、斑块面积、斑块体积及纤维帽厚薄、脂质池大小及斑块性状。根据Lp(a)水平患者分为高和低Lp(a)水平组,分别比较两组间的斑块程度及特征。结果在临床上,高Lp(a)浓度组多表现为不稳定心绞痛,低Lp(a)浓度组多表现为稳定性心绞痛(P<0.01);在病理上,高LP(a)浓度组多表现为不稳定斑块,低Lp(a)浓度组多表现为稳定斑块(P<0.05);同时高Lp(a)浓度组斑块面积及体积明显增大[(12.2±3.6)mm2,(259.6±97.3)mm3],与低Lp(a)浓度组[(10.1±3.2)mm2,(215.3±88.2)mm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Lp(a)与斑块面积及体积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及0.63,P<0.05)。结论Lp(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范围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提示Lp(a)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疾病 稳定型不稳定型斑块 脂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
4
作者 任雅芳 禹萌 +3 位作者 张道培 张洪涛 嵇朋 付胜奇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0期56-57,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的危险因素,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头颅磁共振检查,将患者为A组急性脑梗死组和B组非急性脑梗死组,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的差别,并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结果男...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的危险因素,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头颅磁共振检查,将患者为A组急性脑梗死组和B组非急性脑梗死组,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的差别,并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结果男性、吸烟史、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3)。结论男性、吸烟史、空腹血糖值较高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此外,急性脑梗死患者不稳定斑块检出比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不稳定型斑块 危险因素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X-1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5
作者 齐艳红 郑杨 《医学综述》 2005年第7期586-588,共3页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不稳定型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特征分析
6
作者 嵇晓玲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3期34-34,36,共2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探讨对脑梗死的预报和监测价值。方法对我院110例经CT、MRI证实为脑梗死患者与本院同期门诊无心脑血管病史的96例颈血管检查者的超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IMT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探讨对脑梗死的预报和监测价值。方法对我院110例经CT、MRI证实为脑梗死患者与本院同期门诊无心脑血管病史的96例颈血管检查者的超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IMT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含不稳定型斑块)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形成与脑梗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 不稳定型斑块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