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的同盟外交 |
吴潮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2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的农业政策研究 |
刘倩
|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3
|
世界大战时期的“锌”币 |
喻战勇
|
《安徽钱币》
|
2003 |
0 |
|
4
|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世界名枪——毛瑟步枪 |
黎明
|
《轻兵器》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5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播的战略性政治传播 |
哈艳秋
葛畅
|
《中国广播》
|
2005 |
1
|
|
6
|
回旋历史的声音(中篇)—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外广播 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的抗战宣传 |
李佳佳
|
《中国广播》
|
2005 |
4
|
|
7
|
智库:影响世界“中国观”的重要力量 |
高祖贵
|
《对外传播》
|
2010 |
3
|
|
8
|
国内关于二战时期澳大利亚外交研究综述 |
赵昌
甘振军
|
《东南亚纵横》
CSSCI
|
2008 |
3
|
|
9
|
谈世界拆船中心转移对中国拆船业的影响 |
陈曦
徐明
杨立钒
林磊
葛春苗
|
《船舶物资与市场》
|
2008 |
4
|
|
10
|
二战时期日军对缅工作机构——南机关再考 |
斋藤照子
司韦(译)
|
《南洋资料译丛》
|
2009 |
2
|
|
11
|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挂牌出售” |
|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2
|
“雅尔塔秘密协定”新论 |
刘华
杨菲蓉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13
|
论罗斯福的德国政策对德、美历史巨变的影响 |
胡才珍
左昌飞
|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14
|
日军对浙江的炭疽攻击 |
丁晓强
|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5
|
苏联将领回忆录对日本陆军的评析 |
马军
|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
2023 |
1
|
|
16
|
评巴黎和会上的美国对德政策 |
韩莉
|
《历史教学》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7
|
敌人的炮弹为什么总是炸不到老妇人——以《蜡烛》为例谈文学作品中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关系 |
刘宏业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8
|
傅斯年1946年的一篇佚文 《送李约瑟博士返英国》 |
刘广定
|
《科学文化评论》
|
2009 |
0 |
|
19
|
二战中主要参战国领导人的广播宣传活动 |
张宁
|
《中国广播》
|
2005 |
0 |
|
20
|
法务会计发展的中外比较及启示 |
商兰芳
|
《经济论坛》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