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汤卜逊沙门菌暴发分离株的鉴定及与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鉴别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洪霞 张代涛 +7 位作者 李志峰 许学斌 李勤 王晓梅 崔志刚 章丽娟 冉陆 阚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丙型副伤寒、猪霍乱以及汤卜逊沙门菌的血清型鉴定要点,评价不同诊断血清的鉴定能力。方法用三家不同生产厂家的沙门菌诊断血清对丙型副伤寒、猪霍乱、猪霍乱库氏变种沙门菌三株标准株以及GSS中国区监测的疑似丙型副伤寒暴发分... 目的探讨丙型副伤寒、猪霍乱以及汤卜逊沙门菌的血清型鉴定要点,评价不同诊断血清的鉴定能力。方法用三家不同生产厂家的沙门菌诊断血清对丙型副伤寒、猪霍乱、猪霍乱库氏变种沙门菌三株标准株以及GSS中国区监测的疑似丙型副伤寒暴发分离株、猪霍乱和汤卜逊沙门菌进行血清鉴定,同时利用PCR、生化、以及MLST分型分析对这些菌株进行辅助分析。结果血清分型显示暴发菌株为汤卜逊沙门菌,那些原来鉴定为猪霍乱沙门菌的菌株也是汤卜逊沙门菌;PCR结果显示这些暴发菌株和散发菌株的Vi基因为阴性;还发现某些诊断血清的H:c因子血清能够与H:k抗原发生交叉凝集,从而导致血清型的误判;另外,MLST分型分析显示这些汤卜逊沙门菌菌株与丙型副伤寒、猪霍乱等沙门菌之间有差异;卫矛醇、粘液酸和H2S三种生化反应显示丙型副伤寒、猪霍乱、猪霍乱库氏变种沙门菌之间具有明显的生化差别。结论近期我国报告为丙型副伤寒的暴发中,需要鉴定是否为汤卜逊沙门菌所致,注意诊断血清的交叉反应所致的误判,可用生化鉴定、MLST分型分析以及PCR等方法进一步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卜逊沙门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血清分型 ML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实验小鼠的组织病理学及抗原分布 被引量:1
2
作者 罗薇 冉丹丹 +1 位作者 陈冬平 刘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67-1675,共9页
为了研究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致实验小鼠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其菌体抗原的组织分布,奠定菌株致病机制的研究基础,采用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株口腔灌服感染实验小鼠,在感染后不同时点采集小鼠11个组织脏器制备石蜡切片,进行HE染... 为了研究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致实验小鼠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其菌体抗原的组织分布,奠定菌株致病机制的研究基础,采用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株口腔灌服感染实验小鼠,在感染后不同时点采集小鼠11个组织脏器制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和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对感染小鼠的组织病变及菌体抗原的分布进行观察。感染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肠道、脑等组织在感染3~6h后开始出现炎性反应,直至感染后14d;感染鼠回肠组织有显著的坏死、脱落及炎性损伤,右心室呈现脱落的血栓栓子,肺泡壁增厚、血管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支气管肺炎,多脏器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多脏器组织可见"伤寒小结"。感染3h,除脑外,其他被检脏器皆检出细菌抗原,除感染途径肠道细菌抗原含量极高,脾、心、肺、肝的阳性信号也很强,且主要存在组织的细胞质中。研究结果提示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菌能感染实验小鼠,侵嗜小鼠多个脏器,长时间不同程度地引起多脏器变性、坏死及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病理变化 抗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由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徐红 《中外医疗》 2011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快速查找食物中毒原因。方法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制定实验室检测项目并作出检测。结果从剩余食物、患者肛拭及粪便中检出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结论由实验室检测得知,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
关键词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实验室检测 性食物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灭活工艺
4
作者 陈国怀 刘大东 +3 位作者 高鸿飞 金红燕 罗广 席仲兴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5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优化甲醛对灭活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原液的条件,确定灭活工艺参数。方法在37℃条件下,比较不同甲醛浓度、灭活时间对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原液的灭活效果,依据无菌检查、外观以及效价测定的结果,确定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原液的灭活工艺参数,... 目的优化甲醛对灭活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原液的条件,确定灭活工艺参数。方法在37℃条件下,比较不同甲醛浓度、灭活时间对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原液的灭活效果,依据无菌检查、外观以及效价测定的结果,确定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原液的灭活工艺参数,并对该工艺进行细菌灭活验证。结果不同菌株制成的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液,当稀释至一定浓度(<1 000×108cfu/m L)后,采用终体积分数为1%的甲醛溶液,经37℃灭活48 h,可达到完全灭菌的效果,同时维持了抗原的稳定性。结论经过条件优化,确定了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灭活的工艺参数,完善了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溶液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试验 灭活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lpfC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5
作者 杨占峰 张晶晶 +1 位作者 吴敏娜 何群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39,共5页
为了分析lpfC基因对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丙型副伤寒沙门菌lpfC基因缺失株,并利用低拷贝质粒pSTV28构建其互补株。然后比较分析野生株、缺失株与互补株之间生长特性、生化特性、黏... 为了分析lpfC基因对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丙型副伤寒沙门菌lpfC基因缺失株,并利用低拷贝质粒pSTV28构建其互补株。然后比较分析野生株、缺失株与互补株之间生长特性、生化特性、黏附侵袭能力、动物致病力等生物学特性差异。结果显示,lpfC基因的缺失不影响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生长特性和生化特性,但缺失lpfC基因可导致丙型副伤寒沙门菌黏附侵袭细胞的能力及对小鼠致病力显著降低。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丙型副伤寒沙门菌lpfC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RED同源重组 lpfC基因 缺失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多重荧光PCR方法的评估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马淑贞 石晓路 +3 位作者 林一曼 邱亚群 李迎慧 扈庆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2期1-2,共2页
目的建立和评估多重荧光PCR方法快速鉴定伤寒、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血培养样品的检测。方法收集留取医院的可疑伤寒患者的血培养标本,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法和传统分离培养法同时进行分离鉴定,分析比较双盲实验结... 目的建立和评估多重荧光PCR方法快速鉴定伤寒、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血培养样品的检测。方法收集留取医院的可疑伤寒患者的血培养标本,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法和传统分离培养法同时进行分离鉴定,分析比较双盲实验结果,评价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检测性能指标。结果共检测临床样本538例,多重荧光PCR法检出阳性218例,比传统培养法多检出6例;阴性320例,与传统培养法一致。以传统检测方法为金标准,多重荧光PCR方法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8.2%。结论建立的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可快速、特异、灵敏地检测出伤寒、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可以应用于临床标本的早期快速分型诊断,提升重大传染病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荧光PCR 伤寒沙门 甲型副伤寒沙门 乙型副伤寒沙门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起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被引量:1
7
作者 雷鸣 吴文岸 皮治文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10-210,共1页
关键词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PCR同时检测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林一曼 石晓路 +4 位作者 朱玉梅 邱亚群 李迎慧 吕东月 扈庆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建立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的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用于沙门菌属内的分型鉴定。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建立实时PCR检测方法。结果检测体系灵敏... 目的建立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的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用于沙门菌属内的分型鉴定。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建立实时PCR检测方法。结果检测体系灵敏度高,纯DNA和菌液的最低检出限分别可达10fg和20CFU/反应体系;特异性好,对71株细菌的检测符合率达100%。20株沙门菌采取盲号模拟血培养标本进行血培养检测及鉴定,检出5株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4株猪霍乱沙门菌,与试验的菌株相符。70份食品中用实时荧光PCR同时检测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均为阴性,而用传统方法分离培养未检出。结论建立的实时PCR检测方法可以快速、特异、灵敏地检测出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PCR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
原文传递
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小鼠的致病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冉丹丹 陈冬平 +2 位作者 罗薇 孔雪英 刘群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90-2096,2100,共8页
为了解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并建立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的实验动物模型。采用腹腔注射和人工灌服途径感染小鼠,了解感染鼠的LD50,现察灌服鼠于灌服后不同时段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血清生化指标、粪... 为了解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并建立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的实验动物模型。采用腹腔注射和人工灌服途径感染小鼠,了解感染鼠的LD50,现察灌服鼠于灌服后不同时段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血清生化指标、粪便排菌情况。结果表明,腹腔注射感染鼠的LD50为4.55×107CFU/mL,人工灌服途径感染鼠的LD50为1.8×109 CFU/mL;用菌液浓度〉2×10 6CFU/mL灌服感染鼠6h开始发病,6~96h精神沉郁、嗜睡、食欲减退,有腹泻、死亡;病、死鼠(12h)呈现肠黏膜坏死脱落、肠壁变薄,肠腔有多量黄色黏液状的内容物,肺脏有出血性病变,24h肝脏表面见有点状坏死;感染后36h的尿酸、72h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显著升高直至120h,尿素氮在72~96h明显升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在48~96h显著降低,血糖、蛋白在72~120h明显下降;2种途径感染8h后小鼠的粪便皆可检出感染菌,且粪便排菌的持续时间与感染剂量呈正相关,0.5mL/只(2×10 10CFU/mL)感染鼠直至感染后23d粪便仍有排菌,表明天鹅源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对试验小鼠有致病性,感染后经粪便长期排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鹅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小鼠 致病性
原文传递
一起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翔 包云娟 《浙江预防医学》 2011年第12期49-50,共2页
2010年3月4日上午8时,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接到电话报告称:东阳市某村多名村民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微生物学检测,证实为一起因食用被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污染的牛肉、羊... 2010年3月4日上午8时,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接到电话报告称:东阳市某村多名村民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微生物学检测,证实为一起因食用被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污染的牛肉、羊肉引起的16人食物中毒事件,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食物中毒事件 中毒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微生物学检测 流行病学调查 疾控中心 中毒症状
原文传递
一起由婴儿与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樊毅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2978-2979,共2页
目的:查明2009年重庆万州区一起因丧宴引发食源性疾病爆发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就餐者和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剩余食物、餐具、病人和食品从业人员肛拭进行实验室检测,对现场调查资料应用描述性流... 目的:查明2009年重庆万州区一起因丧宴引发食源性疾病爆发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就餐者和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剩余食物、餐具、病人和食品从业人员肛拭进行实验室检测,对现场调查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起食源性疾病共发病22例,罹患率为7.38%;发病以20岁~49岁年龄的青壮年为主;平均潜伏期20小时;同时从现场采集的样品中,检出4株丙型副伤寒沙门菌、3株婴儿沙门菌。结论:此次食源性疾病是由婴儿与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污染食物、餐具等所引起的局部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爆发 婴儿沙门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原文传递
一起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暴发疫情病原体检验及药敏试验分析
12
作者 许磊 邓辉 +2 位作者 秦启忠 魏娅 庞明艳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药敏试验 暴发疫情
原文传递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致脊柱骨髓炎一例
13
作者 王兴武 陆建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2-383,共2页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4岁。因腰背疼痛、活动受限伴畏寒、发热17 d于2010年6月8日入院。患者于扛重物后出现腰痛,翻身、站立、行走困难,无双下肢痛、麻,伴畏寒、发热、便秘。于当地医院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噻肟及止痛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4岁。因腰背疼痛、活动受限伴畏寒、发热17 d于2010年6月8日入院。患者于扛重物后出现腰痛,翻身、站立、行走困难,无双下肢痛、麻,伴畏寒、发热、便秘。于当地医院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噻肟及止痛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但下床活动困难,停药后又出现畏寒、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髓炎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原文传递
伤寒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多重PCR及荧光PCR分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淑贞 刘渠 石晓路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820-823,共4页
目的建立伤寒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快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用于沙门菌属内的分型鉴定。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伤寒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 目的建立伤寒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快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用于沙门菌属内的分型鉴定。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伤寒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采用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分别检测到伤寒的3条特异性条带、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2条特异性条带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1条特异性条带,但是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未出现特异性条带。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可以快速、特异、灵敏地检测出伤寒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纯DNA和菌液的最低检出限分别可达10 fg/reaction和20 CFU/reaction;对77株细菌的检测正确率达100%。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比多重PCR方法更能快速、特异、灵敏地检测伤寒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实时荧光PCR 伤寒沙门 甲型副伤寒沙门 乙型副伤寒沙门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原文传递
改良分子信标-实时荧光PCR同时检测猪霍乱沙门菌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一曼 石晓路 +4 位作者 朱玉梅 邱亚群 李迎慧 吕东月 扈庆华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4-516,共3页
目的建立猪霍乱沙门菌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应用于食品和食物中毒病人标本的猪霍乱沙门菌检测以及沙门菌属C群的鉴别诊断。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猪霍乱沙门菌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保守序列(CP000857.1),设计... 目的建立猪霍乱沙门菌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应用于食品和食物中毒病人标本的猪霍乱沙门菌检测以及沙门菌属C群的鉴别诊断。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猪霍乱沙门菌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保守序列(CP000857.1),设计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优化PCR程序和PCR成分,以11种细菌为对照,建立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用71株常见血清型的沙门菌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所建立的方法应用于70份食品样品的检测。结果该改良分子信标—荧光PCR方法的DNA最低检出限为10fg/反应体系,菌液最低检出限为20 CFU/反应体系;无交叉荧光信号产生。针对目标菌均出现特异荧光信号。对71株沙门菌属的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00%。70份食品样品用荧光PCR和传统方法检测猪霍乱沙门菌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从菌株的核酸提取到检测仅需1.5小时,从样品处理到检测仅需1天时间。结论建立的实时PCR检测方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食品及食物中毒标本的猪霍乱沙门菌检测以及沙门菌属C群的鉴别诊断,保障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分子信标 实时荧光PCR 猪霍乱沙门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原文传递
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SPC-P1在不同血清型中的分布及整合位点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潘 彭宜红 邹清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4-919,共6页
目的:确定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paratyphi C,SPC)噬菌体SPC-P1在其他血清型中是否存在,并确定其在宿主菌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方法:以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RKS4594基因组中SPC-P1为模板,设计6对引物,分别在11株伤寒沙门氏菌... 目的:确定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paratyphi C,SPC)噬菌体SPC-P1在其他血清型中是否存在,并确定其在宿主菌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方法:以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RKS4594基因组中SPC-P1为模板,设计6对引物,分别在11株伤寒沙门氏菌、1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12株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23株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中进行SPC-P1片段的扩增。同时下载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基因组数据库中全基因组序列完成的100株20个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全基因组序列,通过Mauve 2.3.1软件进行比对,以确定SPC-P1在各个血清型中的分布。根据SPC-P1在RKS4594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设计引物,对10株SPC-P1阳性的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进行扩增,并对产物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分析SPC-P1整合情况。结果:SPC-P1广泛存在于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组中,14株能够扩增到所有的6个片段,2株扩增到3~5个片段,所有扩增阳性的片段与预期大小吻合。在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中,6个片段均阴性或仅存在1~2个片段,并且片段均比预期小。Mauve比对结果显示,仅在与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进化关系较近的猪霍乱沙门氏菌中存在接近完整SPC-P1的片段,但序列相似性存在差异。SPC-P1在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组中的整合位点是固定的,位于两个相邻基因pgt E和yfd C之间。结论:SPC-P1是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独特的致病因子,其存在可能使得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宿主范围、致病性大小等功能方面有别于其他沙门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 丙型副伤寒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伤寒流行病学和耐药情况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小琴 詹学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0-52,共3页
副伤寒包括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副伤寒丙,其分别由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副伤寒沙门菌归属于沙门菌属,肠道沙门菌种,肠道亚种。根据细菌O抗原的不同,还可将沙门菌分为不同的群,其中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别归属于沙门菌... 副伤寒包括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副伤寒丙,其分别由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副伤寒沙门菌归属于沙门菌属,肠道沙门菌种,肠道亚种。根据细菌O抗原的不同,还可将沙门菌分为不同的群,其中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别归属于沙门菌属A、B、C三个血清群[1-2]。副伤寒沙门菌是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菌,具有O抗原和H抗原,为副伤寒血清学诊断的基础。此外,丙型副伤寒沙门菌还具有一种有毒力的表面抗原(Vi抗原),可破坏补体和吞噬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沙门 副伤寒 副伤寒 血清学诊断 流行病学 表面抗原 O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PCR检测食品中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 被引量:17
18
作者 郑秋月 赵彤彤 +3 位作者 袁慕云 许龙岩 荣策 曹际娟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7-301,共5页
建立实时荧光PCR检测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S.Paratyphi C/Salmonella paratyphi C)和猪霍乱沙门氏菌(S.Choleraesuis/Salmonella Choleraesuis)的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 建立实时荧光PCR检测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S.Paratyphi C/Salmonella paratyphi C)和猪霍乱沙门氏菌(S.Choleraesuis/Salmonella Choleraesuis)的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使用168株不同血清型的沙门氏菌和21株变形杆菌等非沙门氏菌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的特异性试验,可以实现特异性检测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并且可以同时检测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经模拟污染样品检测,灵敏度可达到2~5 cfu/mL的添加浓度。该方法可以快速检测食品中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PCR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 食品 检测
原文传递
基于TaqMan探针四重荧光PCR检测甲型、乙型、丙型副伤寒和伤寒沙门菌 被引量:11
19
作者 许龙岩 袁慕云 +2 位作者 孙薇 柯碧霞 洪烨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8-302,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Taq Man探针四重荧光PCR检测甲型、乙型、丙型副伤寒和伤寒沙门菌的方法。方法根据甲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A,SPA)、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SPB)、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目的建立基于Taq Man探针四重荧光PCR检测甲型、乙型、丙型副伤寒和伤寒沙门菌的方法。方法根据甲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A,SPA)、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SPB)、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C,SPC)和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ST)的特异序列分别设计引物SPAP、SPBP、SPCP和STP,在探针的5'端分别标记TET、ROX、FAM、HEX,建立基于Taq Man探针四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 SPAP、SPBP、SPCP和STP分别扩增出5株SPA、4株SPB、7株SPC和11株ST,而其他血清型沙门菌和17株非沙门菌扩增结果阴性。SPAP、SPBP、SPCP和STP扩增效率分别为84.5%、101.8%、92.4%和90.9%,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6、0.975、0.996和0.984。结论建立的方法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可用于SPA、SPB、SPC和ST的特异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重荧光PCR 甲型副伤寒沙门 乙型副伤寒沙门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伤寒沙门 食品检测
原文传递
沙门菌食物中毒论述
20
作者 姜良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5年第23期51-51,共1页
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菌属主要是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此外,还有纽波特沙门菌、病牛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山夫顿堡沙门菌、汤卜逊沙门菌、凯桑盖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斯坦... 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菌属主要是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此外,还有纽波特沙门菌、病牛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山夫顿堡沙门菌、汤卜逊沙门菌、凯桑盖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鸭沙门菌、幕尼黑沙门菌等;,沙门菌在温度20~37℃繁殖最快,在水中可生存2—3周,在粪便中可生存1—2个月,在尘埃中可生存80天,在冰冻土壤中可过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沙门 食物中毒 乙型副伤寒沙门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山夫顿堡沙门 猪霍乱沙门 都柏林沙门 汤卜逊沙门 德尔卑沙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