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分类及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海山 陈健康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9-309,共11页
利用1961—2010年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较有代表性的16个东亚夏季风指数,讨论了不同季风指数反映的环流及降水之间的异同,探讨了不同季风指数与东亚夏季风不同空间模态之间的可能关联。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指数大致分为两类:1)第一类... 利用1961—2010年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较有代表性的16个东亚夏季风指数,讨论了不同季风指数反映的环流及降水之间的异同,探讨了不同季风指数与东亚夏季风不同空间模态之间的可能关联。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指数大致分为两类:1)第一类季风指数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反映了东亚夏季风强弱的整体一致型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环流第一模态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高指数年,整个东亚区域夏季风活动整体偏强;贝加尔湖地区为深厚气旋性环流控制,副高位置略偏北;华北、东北地区降水显著偏多,长江流域及其以南降水偏少,降水异常型与我国夏季偶极型季风降水相似,这类指数对我国华北地区降水有较好的指示作用。2)第二类季风指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反映的是东亚夏季风强弱的南北反相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环流第二模态相对应。高指数年,我国东南地区夏季风偏弱,东北部夏季风偏强;西北太平洋为深厚的气旋性距平环流控制,副高偏北,该分布型与东亚—太平洋(EAP)遥相关十分相似;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华南地区降水增多,长江流域降水显著减少,降水异常型与我国夏季三极型季风降水异常型相似,这类指数对我国长江流域降水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指数 空间多模态 大气环流异常 夏季降水 分类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市夏季降水特征及其与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关系
2
作者 孙玉 《江苏科技信息》 2019年第31期25-27,共3页
文章利用鄂尔多斯市1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67-2018年夏季降水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市夏季降水气候特征以及与东亚夏季风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67-2018年鄂尔多斯市夏季平均降水量呈现出明显的经向分布特点,自东向西逐渐递减,夏... 文章利用鄂尔多斯市1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67-2018年夏季降水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市夏季降水气候特征以及与东亚夏季风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67-2018年鄂尔多斯市夏季平均降水量呈现出明显的经向分布特点,自东向西逐渐递减,夏季降水量在1996-2010年为降水偏少时段,2011年开始转为偏多的趋势,在2017年有一次突变过程,之后降水增多。鄂尔多斯南部夏季降水与东亚夏季风指数的相关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东亚夏季风指数 Mann-Kendall突变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和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选取 被引量:24
3
作者 高辉 梁建茵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532,共8页
对近几年来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和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选取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全面的概述,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建立日期 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 夏季风强度指数 东亚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的定义 被引量:7
4
作者 晏红明 胡娟 +2 位作者 周建琴 姚愚 孙丞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210,共18页
利用1958—2014年夏季NCEP/NCAR大气环流资料和中国486站降水观测资料,通过多种统计诊断方法,从与夏季中国东部3类不同雨型分布相联系的东亚高低层风场变化特征出发,依据与雨带变化密切联系的高层200 hPa纬向风定义了一个新的东亚副热... 利用1958—2014年夏季NCEP/NCAR大气环流资料和中国486站降水观测资料,通过多种统计诊断方法,从与夏季中国东部3类不同雨型分布相联系的东亚高低层风场变化特征出发,依据与雨带变化密切联系的高层200 hPa纬向风定义了一个新的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分析表明,该指数不仅能反映夏季东亚大气环流的变化特征,兼顾北方冷空气活动和南方东亚夏季风环流变化,同时还能反映夏季中国东部降水南北差异的年际特征。强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年,高层中纬度西风急流位置偏北,低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有利于冷空气活动位置偏北和东亚东部西南暖湿气流向北推进,中国东部多以Ⅰ类雨型为主;弱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年的环流变化刚好相反,中国东部多以Ⅲ类雨型为主。与现有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指数在反映中国东部南北区域降水变化的差异方面有很大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 中国东部夏季3类雨型 西北太平洋环流异常 东亚高空西风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环流异常指数与夏季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黄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62-70,共9页
利用东亚夏季风环流异常指数IEAP,研究了该指数对东亚地区夏季气候要素的描述能力及其与中、日、韩三国的气候要素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东亚地区的夏季气候要素场的变化.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环流异常指数 大气遥相关 年际变化 旱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涛动与东亚夏季风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廉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9-27,共9页
利用1948-2002年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海平面气压场资料、月平均海温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1961-2000年151站逐月降水量资料、西北太平洋夏季副热带高压指数资料,采用作者曾定义的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ISMφ)和北太平洋涛动(NPO)指数[N... 利用1948-2002年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海平面气压场资料、月平均海温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1961-2000年151站逐月降水量资料、西北太平洋夏季副热带高压指数资料,采用作者曾定义的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ISMφ)和北太平洋涛动(NPO)指数[NPOL和NPOW(Wallace)],用相关和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分析了NPO区指数、海平面气压场、500 hPa高度场和北太平洋海温(SST)场与,ISMφ西北太平洋夏季副热带高压指数和中国大陆夏季降水量场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沿117.5°E的30°N和35°N的ISMφ与当年冬季的NPOw呈负相关,而前一年冬季的NPOw与当年的沿117.5°E30°N的ISMφ也呈负相关,表明当东亚副热带和中纬度地区夏季风强劲时,冬季NPO将呈现北高南低负位相阶段为主的形势,而如果前一年冬季NPO呈现北低南高的正位相阶段形势时,当年东亚副热带地区(30°N)的夏季风偏弱;②前一年冬季NPOL和NPOw与中国大陆夏季降水量场相关分布很相似,与中国的西北地区、长江以南的中下游地区呈正相关,与东北地区大部、江淮地区和福建省及西南地区呈反相关;③前一年冬季NPO区500 hPa高度场与中国大陆夏季降水量场SVD1呈由北向南的"+、-"相关波列,也就是当前一年冬季NPO区呈负位相涛动阶段时,中国东北地区大部、华南东部沿海、长江以北和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量偏多,长江以南、东北地区西部、华北大部和西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偏少;④前一年冬季海平面气压场与中国大陆夏季降水量场的SVD1同前一年冬季NPO区500 hPa与中国大陆夏季降水量场的SVD1很相似;⑤前一年冬季NPO区正、负位相与中国大陆夏季降水量场的SVDl同前一年冬季ENSO位相与中国大陆夏季降水量场的SVD1具有耦合性特征;⑥前一年冬季NPOL5个正、负位相典型年所对应的当年夏季850 hPa流场和200 hPa Vx差值合成场显示,前一年冬季海平面气压场正、负位相涛动阶段的差异,将强迫出滞后半年的东亚大气环流形势和物理场的某些遥响应特征是,西太平洋副高显著偏南,200 hPa Vx的正距平中心亦偏南,反映影响东亚夏季风的加热场偏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O指数 东亚夏季风指数 遥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影响下的中国东部降雨空间特征格局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欣欣 邵雪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9-732,共4页
应用地理统计学分析中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地统分析手段,以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观测气象站点的降雨资料及东亚夏季风指数作为地理统计分析的空间要素变量,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法(EOF)、相关分析以及普通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研究我国... 应用地理统计学分析中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地统分析手段,以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观测气象站点的降雨资料及东亚夏季风指数作为地理统计分析的空间要素变量,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法(EOF)、相关分析以及普通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研究我国夏季降雨与季风指数之间的时空关系,分析中国受东亚夏季风影响地区降雨类型分布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量 东亚夏季风指数 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法 空间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年东亚夏季风波包传播特征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湘 肖天贵 向洋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65-368,共4页
利用NCEP/NCAR 850hPa风场资料和高度场资料,分析了1998年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与波动能量传播特征,表明东亚夏季风存在着加强和减弱的阶段性特征,其季风的爆发、加强、北推东扩与波包的加强和传播有显著的联系。在季风加强期,中、低纬地... 利用NCEP/NCAR 850hPa风场资料和高度场资料,分析了1998年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与波动能量传播特征,表明东亚夏季风存在着加强和减弱的阶段性特征,其季风的爆发、加强、北推东扩与波包的加强和传播有显著的联系。在季风加强期,中、低纬地区一般为波包大值区并有波包加强和向东传播。东亚夏季风爆发前,季风加强主要受中低纬度系统能量的东传影响;东亚夏季风爆发后,季风加强期波包的经向传播十分明显,但期间波包也表现出一定的北传特征,表明低纬地区的系统能量也起一定作用。在东亚夏季风减弱期东亚为波包小值区控制,显示出在季风减弱阶段波包能量的传播也有减弱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东亚夏季风指数 波包传播 W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的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特征及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姜琼妃 郭胜利 +2 位作者 梁浩文 吴姗薇 苏昱承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5,共6页
应用英国气象局哈德利气象研究中心(Hadley Center)及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海平面气压(Sea Level Pressure,SLP)资料归一化得出1850—2011年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 应用英国气象局哈德利气象研究中心(Hadley Center)及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海平面气压(Sea Level Pressure,SLP)资料归一化得出1850—2011年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对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周期特征.太阳黑子活动与东亚夏季风活动存在相同的11年及80年左右周期,其中11年周期变化尤为明显.对比1850—2011年间太阳黑子数与东亚夏季风指数经验模态分解后的11年周期变化分量,发现两者波动振幅变化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指数 太阳黑子数 经验模态分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的演变特征及其与热带海温的联系
10
作者 王诗瑜 王伟 《自然科学》 2022年第4期426-436,共11页
为了探讨东亚夏季风的演变特征及其与热带海温的联系,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5海洋表层海温、降水、重力势、850 hPa、500 hPa和200 hPa风场再分析资料,通过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讨论了1979~2020... 为了探讨东亚夏季风的演变特征及其与热带海温的联系,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5海洋表层海温、降水、重力势、850 hPa、500 hPa和200 hPa风场再分析资料,通过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讨论了1979~2020年的东亚夏季风的演变特征,其次探讨了异常夏季风年的环流形势与降水,最后讨论了东亚夏季风与热带海表温度的相关联系。结果表明:1) 东亚夏季风有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近40年,东亚夏季风有2~8年的周期变化。2) 在弱东亚夏季风年,中层在华中地区有反气旋式环流异常,低层在东南地区海上有反气旋式环流异常,西北太平洋海上在高中低层都有气旋式环流异常,有利于长江流域降水量偏多,华南和华北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强东亚季风年的情况基本相反。3) 与东亚夏季风有着较好超前相关的关键区域有赤道中东太平洋,热带大西洋以及印太交汇区。印太交汇区的海温与东亚夏季风的相关性在前秋和前冬基本呈现为正相关,但在前春表现为不同的相关性,在同期夏季则呈现为强的负相关关系;赤道中东太平洋与东亚夏季风的相关性由前秋的负相关逐渐加强,并在前冬达到高值,于前春明显减弱,在同期的夏季呈现为正相关关系;热带大西洋与东亚夏季风的相关性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情况基本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指数 合成分析 相关分析 热带海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异常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丁婷 高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9-137,共9页
为更好了解2019年夏季(6-8月)我国主要气候异常特征及成因,利用气象要素站点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分析了2019年夏季降水、气温的时空分布和东亚大气环流特征,并初步诊断了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少的可能原因。结果显示,2019年... 为更好了解2019年夏季(6-8月)我国主要气候异常特征及成因,利用气象要素站点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分析了2019年夏季降水、气温的时空分布和东亚大气环流特征,并初步诊断了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少的可能原因。结果显示,2019年夏季全国气温偏暖明显,降水总量接近常年,但旱涝分布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主要多雨区位于江南至华南及东北地区,云南和黄淮等地气象干旱长时间持续。东部季风区降水还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内变化,尤其是江南等地在夏季前期降水过程密集,涝灾严重,但后期急速减少,高温事件迅速爆发。华南前汛期和江南梅雨开始早结束晚。2019年夏季,欧亚中高纬度地区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非常明显。其中黄海至日本海持续维持的低槽造成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略偏西偏南。这一低槽也是长江中下游少雨和江南多雨的直接原因。其在夏季前期位置明显偏南,和副热带高压脊线南北位置的演变非常一致。但在夏季后期,随着这一低槽的减弱北移,副热带高压迅速北跳,也造成雨带从江南快速移动到北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梅雨 东亚夏季风指数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夏季浙江省高温干旱环流异常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羱 桑悦洋 张立凤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利用浙江省10个站的温度和降水资料、国家气候中心160站的降水资料、NOAA的ERSST和OLR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7至8月发生在浙江省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过程的基本特征和环流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各站的高温日数、高温... 利用浙江省10个站的温度和降水资料、国家气候中心160站的降水资料、NOAA的ERSST和OLR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7至8月发生在浙江省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过程的基本特征和环流异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各站的高温日数、高温持续日数、持续无降水日数、干旱指数都远超历史同期纪录,降水较常年偏少3成以上。南亚高压强度偏强,面积偏大,东侧脊点位置偏东;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西侧脊点位置偏西;东亚季风异常偏强及其造成的水汽辐合偏弱,是高温干旱天气产生的重要原因。其中7月底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西伸及8月异常持续偏西对浙江8月持续高温干旱的发生起了决定性作用,这与同期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增暖、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加强有关,后者通过EAP/PJ遥相关型对前者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干旱 南亚高压 东亚夏季风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ognition of two dominant modes of EASM and its thermal driving factors based on 25 monsoon indexes
13
作者 YE Mao CHEN Haisha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9年第4期278-285,共8页
Based on three reanalysis datasets—ERA-Interim,NCAR–NCEP and JRA-55—the classification of25 commonly used indexes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was investigated.The physical nature of two categories of mons... Based on three reanalysis datasets—ERA-Interim,NCAR–NCEP and JRA-55—the classification of25 commonly used indexes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was investigated.The physical nature of two categories of monsoon index,together with their circulation pattern,climate anomalies,and driving factors,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elected 25 monsoon index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ical categories(CategoryⅠandⅡ),which are dominated by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bilities of the EASM,respectively.The anomalous circulation patterns and summer rainfall patterns related to the two categories of index also exhibit evident differences.CategoryⅠ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low-latitude circulation system and the anomalous circulation pattern is a typical East Asia–Pacific teleconnection pattern.The summer rainfall anomaly exhibits a typical tripole pattern.However,CategoryⅡmainly reflects the impacts of the middle–high latitude circulation system on the summer monsoon and is closely linked to a typical Eurasian teleconnection pattern,which corresponds to a dipole of summer rainfall anomalies.Furthe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underlying thermal driving factors of the two categories of monsoon are distinct.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of CategoryⅠare the tropic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SSTAs),especially ENSO-related SSTAs in the preceding winter and summer SSTAs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The winter signal of Category II summer monsoon anomalous activity mainly originates from the polar region and the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s of the Eurasian continent.CategoryⅡmonsoon activity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summer SSTAs in the equatorial central Pacif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dominant modes summer rainfall anomaly anomalous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pattern thermal driving fac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EAST ASIAN SUBTROPICAL SUMMER MONSOON INDEX DEFINED BY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被引量:1
14
作者 丛宽 毕云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1年第1期11-17,共7页
Based on consideration of both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features of the subtropical summer monsoon in East Asia,a new index is defined by the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MPV) for this monsoon.Variation features of the... Based on consideration of both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features of the subtropical summer monsoon in East Asia,a new index is defined by the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MPV) for this monsoon.Variation features of the subtropical summer monsoon over 60 years are analyzed using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USA) data from 1948 to 2007.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index can well reflect the seasonal,interannual,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the East Asian subtropical summer monsoon.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new index and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160 stations in China shows that in high-index years,the summer monsoon is strong,and more rain falls in eastern North China,southwestern China,and along the coast of South China and less rain falls in the Yangtze-Huaihe R.basin.In low-index years,the opposite occurs.Lastly,the new index is compared with four established monsoon indices.The new index is found to have an advantage in representing summer rainfall in the Yangtze-Huaihe R.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East Asian subtropics summer monsoon index PRECIPI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