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钳蝎毒素多肽BmK AS-1对大鼠皮肤痛觉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肖杭 毛霞 +5 位作者 谭智勇 石云 张建伟 程健 赵志奇 吉永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3-286,共4页
观察东亚钳蝎 ( Bm K)毒素纯化组分 Bm K F-1 - 3,Bm K F- 1 - 3- 2和 Bm K AS- 1 ( Bm K F- 1 - 3- 2 - 1 )中枢和外周给药对大鼠皮肤痛觉的影响 .方法采用局部皮肤感受野给药 ,以强电流刺激大鼠后肢趾部诱发半膜半腱肌发放 C反应 ,观... 观察东亚钳蝎 ( Bm K)毒素纯化组分 Bm K F-1 - 3,Bm K F- 1 - 3- 2和 Bm K AS- 1 ( Bm K F- 1 - 3- 2 - 1 )中枢和外周给药对大鼠皮肤痛觉的影响 .方法采用局部皮肤感受野给药 ,以强电流刺激大鼠后肢趾部诱发半膜半腱肌发放 C反应 ,观察对外周神经系统的镇痛作用 ;经脊髓蛛网膜下腔给药 ,以大鼠足跖辐射热痛阈的变化为中枢镇痛效应的观察指标 .实验结果显示 Bm K F- 1 - 3,Bm K F- 1 - 3- 2和 Bm KAS- 1抑制 50 % C反应的剂量为 40 ,2 8.3和 1 0μg,且抑制作用不能被纳洛酮翻转 ;Bm K F- 1 - 3ith无明显提高大鼠足跖辐射热痛阈的作用 ,而 Bm KAS- 1 ith则可显著提高大鼠足跖辐射热痛阈 ,其提高 1 50 %痛阈的剂量约为 1 .2μg,纳洛酮同样对Bm K AS- 1的中枢镇痛效应无翻转作用 .结果提示东亚钳蝎毒素纯化组分 Bm K AS- 1可提高大鼠皮肤痛阈 ,其作用机理有别于阿片肽类物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毒素 脊髓 注射 多肽 皮肤痛觉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东亚钳蝎毒素(BmKT_1)全长cDNA的克隆和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曾宪春 李文鑫 +3 位作者 朱智慧 朱顺义 彭方 毛歆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616-619,共4页
首先构建了东亚钳蝎毒腺组织 c DNA文库 ;根据已知的东亚钳蝎哺乳动物毒素氨基酸序列保守区设计引物 ,并用 PCR从 c DNA文库中扩增出一个 c DNA片段作为筛选 c DNA文库的探针 ;从 c DNA文库中筛选到二个编码同一个新的蝎毒素多肽的 c D... 首先构建了东亚钳蝎毒腺组织 c DNA文库 ;根据已知的东亚钳蝎哺乳动物毒素氨基酸序列保守区设计引物 ,并用 PCR从 c DNA文库中扩增出一个 c DNA片段作为筛选 c DNA文库的探针 ;从 c DNA文库中筛选到二个编码同一个新的蝎毒素多肽的 c DNA,它们除 3′- UTR外 ,其余序列完全一致 .它们均含有 2 55bp长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 85肽的前体毒素 ,包括 1 9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 ,66个残基的成熟毒素 (命名为 Bm KT1) ;Bm KT1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蝎毒素具有较大的同源性 ,与 Bm KM1,Lqq ,Lqhα IT和 Bm K M10 的同源性分别为 77%、67%、67%和 65% .Bm KT1的 C端不存在末端修饰步骤且具有一个与这些毒素不相同的特征结构 ,即在末端延伸了两个氨基酸残基 - P- S,推测 Bm KT1具有新的活性功能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毒素 药物设计 CDNA文库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钳蝎毒素对大鼠实验性大肠癌的抑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保平 高春芳 +1 位作者 李冬晖 刘江宁 《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 1996年第2期97-100,共4页
利用盐酸二甲肼(DMH)诱发Wistar鼠大肠癌的动物模型,通过分组、分阶段研究蝎毒素对大肠肿瘤发生过程和组织病理改变的作用。结果发现蝎毒素可以减少诱癌的鼠死亡率和诱癌率。20周内单纯诱癌组死亡率达32.69%,蝎毒灌胃组和腹腔注射组分... 利用盐酸二甲肼(DMH)诱发Wistar鼠大肠癌的动物模型,通过分组、分阶段研究蝎毒素对大肠肿瘤发生过程和组织病理改变的作用。结果发现蝎毒素可以减少诱癌的鼠死亡率和诱癌率。20周内单纯诱癌组死亡率达32.69%,蝎毒灌胃组和腹腔注射组分别为23.08%和20.51%,其中蝎毒注射组死亡率与单纯诱癌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0-31周单纯诱癌组诱癌率为81.82%,蝎毒注射组为44%,两组差异显著(P<0.01)。大肠癌核仁组成区染色结果发现单纯诱癌AgNOR颗粒明显增加而蝎毒注射组显著减少,每核AgNOR颗粒数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提示蝎毒素具有去除DMH毒性,降低实验肿瘤的发生,抑制大肠肿瘤细胞rRNA活性,直接抑杀肿瘤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毒素 大鼠 实验性 大肠癌 抑制作用 肿瘤 盐酸二甲肼 DM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钳蝎毒素的镇痛作用与吗啡镇痛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敏芝 宋洪臣 +2 位作者 黄民 魏俊杰 张红军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用辐射热甩尾反射测定大鼠痛阈的方法,观察并比较了东亚钳蝎毒素和吗啡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向侧脑室内注射2μL或肌肉注射0.05μL、0.01%蝎毒液的镇痛作用分别比相同给药途径、同浓度、同剂量吗啡的镇痛作用强,二者差... 用辐射热甩尾反射测定大鼠痛阈的方法,观察并比较了东亚钳蝎毒素和吗啡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向侧脑室内注射2μL或肌肉注射0.05μL、0.01%蝎毒液的镇痛作用分别比相同给药途径、同浓度、同剂量吗啡的镇痛作用强,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0l。侧脑室内注射0.03%蝎毒液2μL的镇痛作用比同浓度、同剂量吗啡的镇痛作用梢强,但无显著差异,P>0.05。蝎毒经肌肉注射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使大鼠痛阈明显升高。证明蝎毒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毒素 吗啡 镇痛作用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钳蝎毒素多肽对家兔心室肌细胞钠电流和在体动作电位的影响以及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腾 黄从新 +3 位作者 江洪 唐其柱 杨波 李庚山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讨基因表达得到重组的东亚钳蝎毒素多肽(BmKIM)对家兔单个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和在体动作电位的影响,以及对抗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电活动的作用。方法用酶解法分离家兔心室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所需Ika。采用浮... 目的探讨基因表达得到重组的东亚钳蝎毒素多肽(BmKIM)对家兔单个心室肌细胞钠电流(INa)和在体动作电位的影响,以及对抗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电活动的作用。方法用酶解法分离家兔心室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所需Ika。采用浮置式玻璃微电极记录在体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并监测体表心电图。结果(1)BmKIM能明硅抑制心肌细胞INa,使INa的电流-电压(I-V)曲线显著上移,但I-V曲线的形态没有发生改变。BmKIM使失活曲线显著左移,50%的INa失活电压分别由用药前的(-70.8±2.6)mV变为(-84.8±3.5)mV(P〈0.05)。在BmKIM作用下,心肌细胞INa失活后恢复时间明显延长,用药前快、慢恢复时间常数(Tf和Ts)分别是(28.9±6.1)ms和(107±21.6)ms,给予BmKIM后,Tf和Ts分别是(54.2±7.9)ms(P〈0.05)和(211.1±34.6)his(P〈0.01)。(2)BmKIM能明显改变记录在体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时程(APD)和幅度(APA)以及最大上升速率(Vmax),使APD50和APD90都明显缩短,APA和Vmax显著减小。心电图上表现为QT间期缩短,心率明显加快。(3)乌头碱能明显触发后除极,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动作电位上表现为早期后除极和(或)延迟后除极。相对心电图上表现为插入性室性早搏或尖端扭转型室速(发生率为77.8%)。BmKIM能明显降低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发生率(22.2%,P〈0.01),更不能触发室速。结论BmKIM对兔的心室肌细胞I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与失活态的钠通道结合而发挥生理学效应,BmKIM可抑制形成动作电位的钠离子内流,对抗乌头碱所致的心律失常发生,为开发具有选择性直接针对钠通道的阻滞剂BmKIM的应用前景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律失常药 钠通道 膜片钳术 动作电位 东亚钳蝎毒素多肽
原文传递
东亚钳蝎神经毒素BmK CT三维结构分子建模及晶体生长条件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3
6
作者 付月君 杜军 +4 位作者 吴艳波 殷丽天 杨仁佳 史通麟 梁爱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5,共6页
东亚钳蝎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我国且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野生资源。其氯离子通道神经毒素(BmK CT)对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具有靶向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利用SWISS-MODEL服务器对BmK CT进行蛋白质原子结构的同源建模,利用Insight Ⅱ软件包对建模... 东亚钳蝎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我国且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野生资源。其氯离子通道神经毒素(BmK CT)对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具有靶向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利用SWISS-MODEL服务器对BmK CT进行蛋白质原子结构的同源建模,利用Insight Ⅱ软件包对建模结果做能量最小化和分子动力学优化,获得最佳候选模型。三维结构对比分析表明,BmKCT与以色列蝎氯通道毒素(Cltx)三维结构极为相似,均由一个α-helix和两个反向平行的β-sheet构成,但BmKCT属于βαβ型,而Cltx属于αββ型。表面静电势分析表明,BmKCT和Cltx分子表面分布着大量正电势,暗示两分子功能相似,且其中的碱性氨基酸及产生的正电势对其与受体结合起决定作用。采用晶体生长试剂盒(Crystal ScreeningKit)中的51个缓冲液配方筛选BmKCT的结晶条件,在7号配方(1.4 mol/L乙酸钠,0.1 mol/L甲次砷酸钠,pH6.51中筛选到柱状六边形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氯通道神经毒素 三维结构建模 表面静电势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钳蝎昆虫特异性毒素BmK IT三维结构建模及晶体生长条件初筛 被引量:2
7
作者 付月君 杨仁佳 梁爱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8-181,共4页
利用SWISS-MODEL服务器对BmK IT毒素进行三维结构同源建模,结果表明,BmK IT三维构象与BmK IT-AP、Bj-xtr IT、BmKβIT在二级结构的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上相似,并且这四者的C末端对于蝎昆虫神经毒素特异作用于昆虫钠离子通道至关重要。根... 利用SWISS-MODEL服务器对BmK IT毒素进行三维结构同源建模,结果表明,BmK IT三维构象与BmK IT-AP、Bj-xtr IT、BmKβIT在二级结构的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上相似,并且这四者的C末端对于蝎昆虫神经毒素特异作用于昆虫钠离子通道至关重要。根据表面静电势分析,推断在果蝇的钠通道D2区的一个额外涉及兴奋性蝎抗昆虫毒素对该通道的选择性识别的区域应呈现正电势。接着,采用Hampton Research公司的晶体生长试剂盒中的50个缓冲液配方筛选BmK IT的结晶条件,在温度为28℃,缓冲液配方为0.1 mol/L磷酸二氢钾、0.1 mol/L一水合磷酸二氢钠、0.1 mol/L一水合吗啉乙磺酸、2.0 mol/L氯化钠(pH6.5),时间为6个月时生长出五边形晶体。研究结果将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其结构与抗农业虫害的功能关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昆虫毒素 结构建模 表面静电势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钳蝎抑制型神经毒素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于继彬 季平 +4 位作者 查新民 沈卫德 沈小川 杨扬 吴祥甫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9-41,共3页
基因BmKIT3R 是根据东亚钳蝎 (ButhusmartensiiKarsch)抑制型神经毒素基因BmKIT3 优化而得的 .将优化过的蝎毒素基因BmKIT3R 通过Bac to Bac操作技术 ,使重组杆状病毒基因组DNA转染到草地粘虫sf2 1细胞中对IT3R 基因进行表达 ,经SDS PAG... 基因BmKIT3R 是根据东亚钳蝎 (ButhusmartensiiKarsch)抑制型神经毒素基因BmKIT3 优化而得的 .将优化过的蝎毒素基因BmKIT3R 通过Bac to Bac操作技术 ,使重组杆状病毒基因组DNA转染到草地粘虫sf2 1细胞中对IT3R 基因进行表达 ,经SDS PAGE检测在 8.7× 10 3 处有一表达条带 .表达产物经生物鉴定 ,证明具有很高的活性 ,它对昆虫具有非常明显的致死作用 .图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抑制型神经毒素 sf细胞表达 生物活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katoxin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9
作者 徐三华 赵丽萍 +3 位作者 冯荦 程洁 高蓉 肖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研究东亚钳蝎毒素Bukatoxin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河豚毒素不敏感型(tetrodotoxin-resistant,TTX-R)钠离子通道电流(INa)的影响。方法:在急性分离的大鼠DRG神经元上,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Bukatoxi... 目的:研究东亚钳蝎毒素Bukatoxin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河豚毒素不敏感型(tetrodotoxin-resistant,TTX-R)钠离子通道电流(INa)的影响。方法:在急性分离的大鼠DRG神经元上,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Bukatoxin对DRG神经元TTX-RINa的影响。结果:Bukatoxin浓度依赖性地抑制TTX-RINa。在刺激电压为-10mV时,20、40、80μg/ml的Bukatoxin对TTX-RINa峰值的抑制率分别为(18.72±1.27)%、(27.40±4.97)%和(59.02±4.71)%。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6.28μg/ml,Hill系数(h)为1.48;80μg/ml的Bukatoxin可以使TTX-RINa激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约3mV,稳态失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6mV。结论:Bukatoxin可以浓度依赖性的抑制DRG神经元上TTX-RINa,并改变TTX-RINa的激活和稳态失活特性,这可能是其降低外周伤害性信息传入,参与伤害性信息调制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毒素多肽 背根神经节 钠离子通道电流 全细胞膜片钳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in介导的重组昆虫毒素BmKIT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成钢 范晓军 +2 位作者 张志云 付月君 梁爱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89-994,共6页
为获得重组蝎昆虫毒素BmKIT,通过PCR方法在BmKIT基因的3′端融合了编码6个组氨酸残基的核苷酸序列,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TWIN1的内含肽Ssp DnaB Intein基因下游的多克隆位点(MCS)。将获得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 为获得重组蝎昆虫毒素BmKIT,通过PCR方法在BmKIT基因的3′端融合了编码6个组氨酸残基的核苷酸序列,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TWIN1的内含肽Ssp DnaB Intein基因下游的多克隆位点(MCS)。将获得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用Ni-NTA亲和层析柱从菌体裂解液中纯化了CBD-Intein-BmK IThis6融合蛋白,并在柱上诱导Intein自剪切,成功去除融合子CBD-Intein。通过Superdex75凝胶过滤层析获得了纯度达95%以上的BmK IThis6蛋白,该蛋白不仅具有正确的二级结构而且有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昆虫毒素 原核表达 Intein自剪切 虫试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钳蝎氯毒素在胶质瘤靶向显像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程勇军 赵晋华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32-36,共5页
神经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尤其是恶性胶质瘤,具有高复发率和致死率的特点。因其侵袭性生长,目前采取的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疗效欠佳。如何靶向显像和治疗胶质瘤成为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作为氯毒素的类... 神经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尤其是恶性胶质瘤,具有高复发率和致死率的特点。因其侵袭性生长,目前采取的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疗效欠佳。如何靶向显像和治疗胶质瘤成为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作为氯毒素的类似物,东亚钳蝎氯毒素能特异性地结合神经胶质瘤细胞表达的氯离子通道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从而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侵润生长和迁移。以东亚钳蝎氯毒素为配体的生物结合物在胶质瘤靶向显像和治疗中的研究越来越多。笔者将全面介绍东亚钳蝎氯毒素的来源、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及其在胶质瘤靶向显像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总结其优势及在未来研究中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东亚钳蝎毒素 毒素 靶向显像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BmKNJX10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丽萍 冯荦 +4 位作者 吴乐 高蓉 丛宁 程洁 肖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作者运用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从东亚钳蝎毒素中分离纯化获得一个长链组分BmKNJX10, 质谱报告结果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14。本文研究其对神经元钾电流的影响。 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 术,观察了BmKNJX10对大鼠背... 目的:作者运用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从东亚钳蝎毒素中分离纯化获得一个长链组分BmKNJX10, 质谱报告结果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14。本文研究其对神经元钾电流的影响。 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 术,观察了BmKNJX10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外向钾电流(IK)的作用。 结果:BmKNJX10以浓度依赖 的方式对IK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刺激电压为+20mV时,10mg/L、30mg/L、50mg/L和70mg/LBmKNJX10对 IK的增大率分别为(17.1±3.9)%(n=4)、(25.1±6.2)%(n=4)、(45.3±2.8)%(n=5)和(70.2±11.1)%(n= 3)。 结论:BmKNJX10具有开放钾通道的功能,可能属于一个新的钾通道毒素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毒素 大鼠 背根神经节 外向钾电流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蛋白酶抑制剂及多肽毒素的研究回顾 被引量:3
13
作者 戚正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734-2745,共12页
对以往小分子蛋白酶抑制剂及多肽毒素的研究成果作一历史性回顾,重点介绍了Bowman-Birk家族的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此抑制剂的Lys活性功能区作了解析.它是双头抑制剂,有两个功能区,用蛋白与基因测序、基因表达、突变、肽段合成等手段证... 对以往小分子蛋白酶抑制剂及多肽毒素的研究成果作一历史性回顾,重点介绍了Bowman-Birk家族的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此抑制剂的Lys活性功能区作了解析.它是双头抑制剂,有两个功能区,用蛋白与基因测序、基因表达、突变、肽段合成等手段证实,其核心结构是一个由两个相连九元环组成的16肽,与天然14环肽的向日葵抑制剂极类似.另一深入研究的抑制剂是27肽的天花粉胰蛋白酶抑制剂,属于南瓜族,介绍了该家族的基因序列.多肽毒素的研究包括蝎毒毒素及芋螺毒素.本文介绍了多种东亚马氏钳蝎新的钾通道毒素,有的是钙离子依赖的BK或SK钾通道毒素,有的是电压门控毒素,有的具有两个不同的功能区,阐明了它们的构效关系.表达的重组蝎氯毒素有望用于恶性胶质瘤的治疗.芋螺毒素分子量小、序列多变、功能广泛,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从中国南海16种芋螺中纯化了50个结构新的芋螺毒素,克隆了134个新基因;确定了3个新超家族,命名为V,Y,K超家族;研究发现,在某些芋螺毒素一级结构中有新的二硫键骨架和二硫键配对、独特的模板(motif)、氨基酸的D型化等;分析了A超家族的基因组结构,在内含子的3′端有一非常保守的序列,可用作引物克隆更多新的芋螺毒素基因;阐明了个别芋螺毒素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多肽 舒缓激肽增强肽 南瓜族蛋白酶抑制剂 Bowman-Birk家族 蛋白酶抑制剂 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 东亚马氏钳蝎毒素 中国南海芋螺毒素
原文传递
表达蝎毒素的重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MNPV)的构建及毒力
14
作者 汤欣欣 孙兴鲁 +4 位作者 浦冠勤 王文兵 张传溪 秦启联 朱江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02-1509,共8页
【目的】开发高毒力的重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e,SpltMNPV)杀虫剂。【方法】构建编码蜕皮激素UDP-葡萄糖基转移酶(ecdysterioid UDP-glucosyl transferase gene,egt)基因缺失并... 【目的】开发高毒力的重组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e,SpltMNPV)杀虫剂。【方法】构建编码蜕皮激素UDP-葡萄糖基转移酶(ecdysterioid UDP-glucosyl transferase gene,egt)基因缺失并插入东亚钳蝎神经毒素(B.martensi Karsch,BmK ITa1)基因的重组转移载体,重组转移载体与SpltMNPVⅡ基因组DNA共转染斜纹夜蛾细胞,通过荧光斑法与有限稀释法相结合筛选重组病毒。【结果】成功筛选出缺失egt基因的、早期启动子(ie-1)启动的、表达BmK ITa1成熟肽的重组病毒SpltMNPV-Δegt-Pph-egfp-ie-1-BmK ITa1。生物测定结果显示,重组病毒的杀虫速度(LT50)较野生病毒提前0.7-0.8 d。【结论】通过在SpltMNPV病毒基因组中插入外源毒素基因可明显增强病毒的杀虫效果,结果说明开发高毒力SpltMNPV生物杀虫剂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e SpltMNPV) 东亚钳蝎神经毒素基因(B.martensi Karsch BmK ITa1) 蜕皮激素UDP-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ecdysterioid UDP-glucosyl transferase gene egt) 重组杆状病毒
原文传递
^(99m)Tc标记BmK CT及其胶质瘤荷瘤裸鼠的SPECT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珊 乔文礼 +3 位作者 赵凌舟 郭李磊 刘长存 赵晋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8期3401-3405,共5页
目的:通过放射性核素^(99m)Tc标记BmK CT多肽制备靶向胶质瘤的显像剂,探讨^(99m)?Tc-BmK CT用于胶质瘤显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BmK CT多肽游离的氨基与DTPA酸酐反应得到BmK CT-DTPA,经99m Tc标记后通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制备^(99m)?Tc-BmK... 目的:通过放射性核素^(99m)Tc标记BmK CT多肽制备靶向胶质瘤的显像剂,探讨^(99m)?Tc-BmK CT用于胶质瘤显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BmK CT多肽游离的氨基与DTPA酸酐反应得到BmK CT-DTPA,经99m Tc标记后通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制备^(99m)?Tc-BmK CT。测定标记物在PBS溶液和血清中不同时间点放射性化学纯度,评价BmK CT-^(99m)?Tc体外稳定性。新西兰白兔耳缘静脉注射^(99m)Tc-BmK CT进行SPECT显像,观察不同时间点体内的放射性分布。皮下胶质瘤裸鼠经尾静脉注射^(99m)Tc-BmK CT,观察不同时间点肿瘤的摄取情况;注射后4 h处死裸鼠,分离肿瘤和主要器官进行离体SPECT显像,并用勾画感兴趣区法分析相对放射性计数。结果:^(99m)Tc标记BmK CT多肽标记率大于80%,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后放射性化学纯度大于99%。标记物在PBS和血清稳定性良好,6 h内放射性化学纯度均大于95%,12 h内放射性化学纯度大于90%。正常白兔SPECT显像表明^(99m)Tc-BmK CT主要浓聚在肝脏、脾脏和肾脏,软组织持续显影微弱,甲状腺区及胃肠未见核素浓聚;显像剂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泄,24 h肾脏与肝脏显影接近。胶质瘤裸鼠SPECT显像表明,注射后4 h肿瘤显像清楚,ROI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肌肉比4.26±0.25,标记物在肿瘤内代谢缓慢,8 h肿瘤部位仍有较高摄取。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99m)Tc标记BmK CT多肽,标记物主要被肝、脾和肾摄取,经泌尿系统排泄;^(99m)Tc-BmK CT能够在皮下胶质瘤中浓聚,注射后4 h肿瘤显影清晰,瘤内代谢缓慢,有潜力成为一种新型胶质瘤分子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东亚钳蝎毒素 锝-99m SPECT显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