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东北形象”塑造看萧红对东北作家群的超越
1
作者 徐晓杰 朱玉珠 王琳彤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05-107,共3页
本文从东北形象的视角切入,阐述萧红对东北作家群的超越及由此而带来的对整个创作群体的文学史意义。与东北作家群以"东北精神"中生命的元气和活力的张扬来呼唤民族自救的力、振兴的力所具有的"当代意识"相比,萧红... 本文从东北形象的视角切入,阐述萧红对东北作家群的超越及由此而带来的对整个创作群体的文学史意义。与东北作家群以"东北精神"中生命的元气和活力的张扬来呼唤民族自救的力、振兴的力所具有的"当代意识"相比,萧红却在负面因素的剖析中呈现出完整和立体的东北形象和风貌,使东北形象"直立起来",并因历史文化批判与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而获得一份纵深的"历史意识",从而提升了整个群体的创作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东北作家群 东北形象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呼兰河传》中的东北形象建构——兼谈童年生活对萧红创作的影响
2
作者 王金茹 王雪峰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18-121,共4页
在《呼兰河传》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萧红卓越的文学才华与创作天赋,而且透过这部作品可以洞悉到萧红一个心事:她想让读者见见她的家乡及家乡的父老乡亲——那个不起眼很普通但却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地方。她让这个小城活在了中国现代... 在《呼兰河传》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萧红卓越的文学才华与创作天赋,而且透过这部作品可以洞悉到萧红一个心事:她想让读者见见她的家乡及家乡的父老乡亲——那个不起眼很普通但却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地方。她让这个小城活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更活在了一代代读者的心中。在《呼兰河传》中,呈现最真切的不是主题,而是空间。换种思维方式,也可看作是对东北形象的一次成功的塑造与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花园 大泥坑 呼兰河小城 东北形象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媒体语境中的东北形象及其塑造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于凤静 王文权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23,64,共5页
在自媒体语境中,"东北形象"作为一个特有语汇得以凸显。地理环境的寒冷形象、民众性格的暴戾形象、生活状态的戏谑形象成了网民所认知的东北形象。多年来传统媒体所塑造的共和国长子形象、奉献形象、东北亚中心形象,乃至近年... 在自媒体语境中,"东北形象"作为一个特有语汇得以凸显。地理环境的寒冷形象、民众性格的暴戾形象、生活状态的戏谑形象成了网民所认知的东北形象。多年来传统媒体所塑造的共和国长子形象、奉献形象、东北亚中心形象,乃至近年出现的发展滞缓的负担形象则被忽略。注重信息的关联效应、追求信息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与受众生活状态的无缝对接、图文与短视频为主的表达形式是自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独特传播机制,正是这种机制塑造了东北地区的特有形象。厘清东北形象特质的成因,可在网络时代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传播效应,为东北文化、为中国文化在东北亚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有效传播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传统媒体 东北形象 传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东北形象:刻板印象的转变与积极传播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大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3-70,共8页
地域刻板印象已从传统的生活体验和集体记忆演变为媒介建构的图景.作为某一群体稳固的心理认知图式,刻板印象阻碍地域形象的真实表达.从历史来看,东北地域刻板印象的形成及转换是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经由媒介建构得以表征... 地域刻板印象已从传统的生活体验和集体记忆演变为媒介建构的图景.作为某一群体稳固的心理认知图式,刻板印象阻碍地域形象的真实表达.从历史来看,东北地域刻板印象的形成及转换是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经由媒介建构得以表征.面对被弱化的现实传播环境,重塑东北形象,除了谋划经济、文化发展之外,还要重视正向传播.整合积极的传播要素,构建东北形象传播力.转换消极刻板印象,不仅需要东北各地的积极传播,还要确立"大东北"整合传播机制,统一发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形象 刻板印象 媒介建构 积极传播 整合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中东北形象的建构与历史流变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婉宜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85,共6页
东北形象是媒介与人们心理对东北的文化、历史、社会现实、民俗风情、群体价值观念等的综合评价,是对客观东北现实的主观意识反映。电影中的东北形象是“有形”与“无形”的统一,“无形”是指东北的文化、经济、历史等抽象的概念,“有... 东北形象是媒介与人们心理对东北的文化、历史、社会现实、民俗风情、群体价值观念等的综合评价,是对客观东北现实的主观意识反映。电影中的东北形象是“有形”与“无形”的统一,“无形”是指东北的文化、经济、历史等抽象的概念,“有形”的东北形象指的是社会空间中的东北人、东北自然风貌、东北社会的现存物质成果等等。电影画面为人们提供了真实可感的东北形象,包括电影中呈现的东北空间形象与电影塑造的东北人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画面 东北形象 空间形象 历史流变 物质成果 综合评价 主观意识 自然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东北形象的银幕呈现与文化反思
6
作者 张婉宜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14,共7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中呈现了诸多东北形象,它们隐形书写着东北的社会现实、文化历史,但缺乏艺术价值的东北形象无法真正体现东北的文化与地域民众的精神气质。部分电影有意突出东北文化的乡土特征,以此制造粗浅的笑料,并没能真正彰显东...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中呈现了诸多东北形象,它们隐形书写着东北的社会现实、文化历史,但缺乏艺术价值的东北形象无法真正体现东北的文化与地域民众的精神气质。部分电影有意突出东北文化的乡土特征,以此制造粗浅的笑料,并没能真正彰显东北文化精神,容易造成受众对东北的误读。打造具有文化艺术意蕴的东北形象,使多样化的东北形象出现在银幕上,不仅利于电影创作的良性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人们对东北的定势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形象 银幕生产 艺术价值 东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消费文化之“真实”辩护——以21世纪国产电影东北形象书写为例
7
作者 田倩 《新余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99-104,共6页
作为后现代的文化形态,消费文化建立在主体自由平等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大众审美的自由与多元,“真实”作为一种审美需求自然被包含在这一文化形态之中,对“真实”之理解不再局限于作品是否具有现实主义审美品格。以21世纪国产电影东北形... 作为后现代的文化形态,消费文化建立在主体自由平等的基础之上,实现了大众审美的自由与多元,“真实”作为一种审美需求自然被包含在这一文化形态之中,对“真实”之理解不再局限于作品是否具有现实主义审美品格。以21世纪国产电影东北形象书写为例,从奇观化的视觉感官体验、多元化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对东北地区特殊社会关系的生产三方面,分析了消费文化语境下电影如何建构其真实性并喻指现实东北的边缘化生存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国产电影 东北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德国媒体中的东北形象研究(2000-2021年)
8
作者 郑启南 刘若愚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第10期18-20,共3页
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重要的工农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良好的东北形象能增强其影响力和吸引力,营造出积极的国际舆论环境,赢得更多的国际支持,为促进区域发展合作创造有利条件。本文对2000-2021年德... 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重要的工农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良好的东北形象能增强其影响力和吸引力,营造出积极的国际舆论环境,赢得更多的国际支持,为促进区域发展合作创造有利条件。本文对2000-2021年德国媒体关于东北地区的报道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发现,德媒呈现了更加积极的东北形象。东北三省正在努力改善投资营商环境,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受新冠疫情影响经济增速放缓,但中国东北对于德国企业的战略意义依然持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媒体 语料库 东北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视阈下东北形象的影视化表达——以《林海雪原》中杨子荣为例
9
作者 杨皓词 《传媒论坛》 2021年第12期133-134,共2页
随着当前影视和传播理念的发展更新,衍生出了影视IP的概念。而本文所探究的电影《林海雪原》根据曲波的同名小说《林海雪原》改编而来。在影视IP改编热兴起的背景下,本文以电影《林海雪原》为例,深入分析了该作品中杨子荣的人物特征,进... 随着当前影视和传播理念的发展更新,衍生出了影视IP的概念。而本文所探究的电影《林海雪原》根据曲波的同名小说《林海雪原》改编而来。在影视IP改编热兴起的背景下,本文以电影《林海雪原》为例,深入分析了该作品中杨子荣的人物特征,进而展现了东北人民的性格特点。此外,通过分析影片中的影视表达方式,让东北形象在地域文化视阈下更好地展现给大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海雪原 杨子荣 东北形象 影视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东北地域形象误读
10
作者 王晓楠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2期147-150,共4页
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作为东北文化传播的载体,存在表现形式小品化、人物设定丑角化倾向。这种结构形式,使东北人的形象被解构,"东北形象"作为所指的意涵呈现了扩大化和变异化倾向,负面形象的所指意涵造成了受众对东北地区形象... 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作为东北文化传播的载体,存在表现形式小品化、人物设定丑角化倾向。这种结构形式,使东北人的形象被解构,"东北形象"作为所指的意涵呈现了扩大化和变异化倾向,负面形象的所指意涵造成了受众对东北地区形象的误读,长白山文化的厚重决定了我们对它传播的责任。本文通过创作者应对东北文化的重新解读和对文艺创作的新常态思维运用,提出重塑东北形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 东北形象 误读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殖民地语境下韩国现代作家的“东北”形象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一 《东疆学刊》 2006年第3期36-40,共5页
“北乡”是由解放前在东北的韩国人知识分子提出的乌托邦幻想,其基础是努力在东北寻求生路的生存意志。“北乡”意识产生于以日本的殖民统治为中心的中国、日本、韩国等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力量关系之中,于是韩国人的生存意志在日本的殖... “北乡”是由解放前在东北的韩国人知识分子提出的乌托邦幻想,其基础是努力在东北寻求生路的生存意志。“北乡”意识产生于以日本的殖民统治为中心的中国、日本、韩国等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力量关系之中,于是韩国人的生存意志在日本的殖民语境中变形为一种乌托邦异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现代作家 东北形象 “北乡” “殖民话语” 乌托邦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视频平台上东北区域文化形象建构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伶 刘虹 《戏剧之家》 2021年第8期151-152,共2页
在新媒体融合环境中,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在新媒体短视频平台上,要以受众为主体,确立区域形象传播特色,有效地进行舆论引导,通过传播主体策略、传播符号策略、分众传播和精准传播策略来建构具有数字时代特色的东北... 在新媒体融合环境中,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在新媒体短视频平台上,要以受众为主体,确立区域形象传播特色,有效地进行舆论引导,通过传播主体策略、传播符号策略、分众传播和精准传播策略来建构具有数字时代特色的东北区域文化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区域文化形象 短视频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殖民体验与他者镜像——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中国东北人形象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伟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3年第2期20-25,共6页
东北人形象不仅是文学形象,而且是意识形态构成。融入了日本以他者确认现代性自我而对中国的历史性认识,作为中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方现代性思想结构存在着内在逻辑与规则。对其研究的意义就在于透过这一形象,揭示它的塑造者的隐... 东北人形象不仅是文学形象,而且是意识形态构成。融入了日本以他者确认现代性自我而对中国的历史性认识,作为中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方现代性思想结构存在着内在逻辑与规则。对其研究的意义就在于透过这一形象,揭示它的塑造者的隐秘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近现代文学 殖民体验 他者镜像 中国东北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与新东北文化形象的关系探讨——以2011年《人民日报》为例
14
作者 周梦焱 赵莉莉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4-57,共4页
新闻因其具有可传递性、共享性、可塑性等特性而成为文化信息传递的载体,尤其是以最古老的媒介——报纸为传播工具的报纸新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报纸新闻,为他者了解东北提供了平台,也有效促进了新东北文化信息的传递,并进一步... 新闻因其具有可传递性、共享性、可塑性等特性而成为文化信息传递的载体,尤其是以最古老的媒介——报纸为传播工具的报纸新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报纸新闻,为他者了解东北提供了平台,也有效促进了新东北文化信息的传递,并进一步推进了东北文化形象的重塑,同时,有力地增强了地方文化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 东北文化形象 《人民日报》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视频平台上东北区域文化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
15
作者 张婉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5期104-107,共4页
本文从文化记忆的视角出发,对当前短视频中的东北叙事展开分析,从东北方言的运用、东北人幽默乐观的群体性格、东北质朴乡土文化的呈现等方面对短视频中东北文化的表达进行讨论;分析大众媒介文本中东北文化形象的互动建构,并对当前短视... 本文从文化记忆的视角出发,对当前短视频中的东北叙事展开分析,从东北方言的运用、东北人幽默乐观的群体性格、东北质朴乡土文化的呈现等方面对短视频中东北文化的表达进行讨论;分析大众媒介文本中东北文化形象的互动建构,并对当前短视频创作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进行展望,从而依托东北文化在短视频媒介的呈现,有效提升东北文化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文化 短视频 东北形象 文化记忆 文本互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访白山黑水电影中的东北形象
16
作者 陈肖 《大众电影》 2022年第1期58-63,共6页
提起东北,人们会想起它广袤的森林、肥沃的黑土地、冰天雪地寒冷异常的环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提到东北人,人们就会熟悉地说起他们耿直豪爽、粗犷剽悍、风风火火、嘎巴溜脆的性格。杠杠的、自带感染力的东北唠嗑,以及无处不在的幽默感,... 提起东北,人们会想起它广袤的森林、肥沃的黑土地、冰天雪地寒冷异常的环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提到东北人,人们就会熟悉地说起他们耿直豪爽、粗犷剽悍、风风火火、嘎巴溜脆的性格。杠杠的、自带感染力的东北唠嗑,以及无处不在的幽默感,幽默的东北人多得让喜剧明星成了东北人参、貂皮、鹿茸之外的一大特产。东北形象之所以广为人知与文艺作品的助力十分相关,在数量众多的、全国广泛传播的小品、电影、电视剧作品的影响下,东北的形象在观众的心中更加立体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形象 电视剧作品 幽默感 文艺作品 黑土地 白山黑水
原文传递
媒介话语生产与文化传播路径探析--以东北媒介形象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千一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9-33,共5页
地域媒介形象建构近年来逐渐成为媒介研究的热点之一,媒介在传播地方文化的过程中已不再只是中介,也为重构地域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途径。媒介形式的选择、对区域集体记忆的焕发、对地域时代内涵的再解读与再诠释等方式都在潜移默化地影... 地域媒介形象建构近年来逐渐成为媒介研究的热点之一,媒介在传播地方文化的过程中已不再只是中介,也为重构地域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途径。媒介形式的选择、对区域集体记忆的焕发、对地域时代内涵的再解读与再诠释等方式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地域形象的认知。借助媒介对地域“地方性”的突出,地域文化乃至民族文化得以从更加广泛的路径传播,从而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确立自身的独特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地理学 东北媒介形象建构 集体记忆 国家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媒眼中的中国东北经济形象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若愚 郑启南 《中国市场》 2022年第27期1-3,共3页
近年来,中国国家形象研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热门的研究话题,地区形象作为国家形象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构成一国的国家形象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东北地区作为中国北方的窗口,多年来一直被贴上经济落后的标签。通过对德媒眼中中国东北经... 近年来,中国国家形象研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热门的研究话题,地区形象作为国家形象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构成一国的国家形象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东北地区作为中国北方的窗口,多年来一直被贴上经济落后的标签。通过对德媒眼中中国东北经济形象的研究发现,德媒所呈现的多为积极正面的东北经济形象。新时代背景下的东北地区正通过改革以实现经济环境的改善、通过吸引投资与加强合作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东北地区对于外国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尽管德媒报道中不乏批评之声,但仍可将其视为实现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振兴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企业合资并购 德国媒体 中国东北经济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成鹏电影中的东北视觉形象建构——以计量电影学为视角
19
作者 周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118,共7页
喜剧电影是国产电影商业化较为成熟的一个类型,有广泛的市场价值,借助计量电影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挖掘喜剧电影创作的特点和规律。东北视觉影像在影片创作中具有非常明显的文化价值,同时也能为喜剧创作提供卖点和笑点。董成鹏是为数不多... 喜剧电影是国产电影商业化较为成熟的一个类型,有广泛的市场价值,借助计量电影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挖掘喜剧电影创作的特点和规律。东北视觉影像在影片创作中具有非常明显的文化价值,同时也能为喜剧创作提供卖点和笑点。董成鹏是为数不多的,在商业上成功的东北籍电影导演,其在喜剧片中对东北视觉形象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计量电影学的方法研究董成鹏的影片,研究者可以透析商业喜剧对东北元素应用层面的利用技巧,进一步探索喜剧创作的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电影学 喜剧 东北视觉形象 董成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区域形象的短视频建构分析
20
作者 柴玥 刘博钰 《记者摇篮》 2023年第2期54-56,共3页
本文以东北区域形象为研究对象,以抖音平台的头部东北网红为例,针对东北区域形象的短视频建构进行内容分析,并结合传播效果研究,总结东北区域形象建构的新启示,从而为东北区域形象优化提供策略建议。
关键词 东北区域形象 东北网红 抖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