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铲足鬲及东周时期西戎文化的来源
1
作者 梁云 裴建陇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9-100,共12页
学界对西戎文化的来源问题争议较大。文章从东周时期西戎文化代表性器物铲足鬲入手,与周边的相关遗存进行梳理研究认为,东周时期西戎文化与寺洼文化基本上没有亲缘关系;从墓向、葬俗、殉牲、铜器、陶器、人群体质特征等方面所反映的共性... 学界对西戎文化的来源问题争议较大。文章从东周时期西戎文化代表性器物铲足鬲入手,与周边的相关遗存进行梳理研究认为,东周时期西戎文化与寺洼文化基本上没有亲缘关系;从墓向、葬俗、殉牲、铜器、陶器、人群体质特征等方面所反映的共性,说明东周时期西戎文化及其人群主要来源于蒙古高原中东部的石板墓文化;铲(柱)足鬲的来源与漠北蛇纹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铲足鬲 东周时期西戎文化 寺洼文化 石板墓文化 蛇纹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周时期楚式玉器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探究
2
作者 聂挺 彭湘越 熊兆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9期101-105,共5页
针对目前东周时期楚式玉器研究零散的状态,运用历史文献相印证的方法研究表明:从艺术设计角度看,楚式玉器显示出独到的造型特点,具体表现为抽象、富有动感、形态多变且组合丰富。这些玉器上的纹样还承担着多重社会功能,既可作为祭祀所... 针对目前东周时期楚式玉器研究零散的状态,运用历史文献相印证的方法研究表明:从艺术设计角度看,楚式玉器显示出独到的造型特点,具体表现为抽象、富有动感、形态多变且组合丰富。这些玉器上的纹样还承担着多重社会功能,既可作为祭祀所用的礼器,又可作为日常配饰,成为社会等级划分的标志,其代表的高洁精神更可视作中国古代道德精神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玉器 玉器纹样 楚文化 东周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北方长城地带出土的东周时期璜形饰——兼论新月形璜形饰形制的源头
3
作者 张全礼 《文物春秋》 2024年第2期3-11,40,共10页
中国北方长城地带发现的东周时期璜形饰形制独特、材质多样,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作用。目前北方长城地带共出土21件东周时期璜形饰,根据形制特征可分为新月形、半环形及弧形三类。其中新月形璜形饰沿长城地带自西向东分布,在沙井文化、... 中国北方长城地带发现的东周时期璜形饰形制独特、材质多样,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作用。目前北方长城地带共出土21件东周时期璜形饰,根据形制特征可分为新月形、半环形及弧形三类。其中新月形璜形饰沿长城地带自西向东分布,在沙井文化、西园文化和玉皇庙文化中均有发现,但所显示出的象征性作用存在一定差别。此外,通过分析新月形璜形饰流布的时间及范围,认为新月形璜形饰形制的源头或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分布于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其自西向东的流布情况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璜形饰 东周时期 新月形璜形饰 北方长城地带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周时期楚国青铜器动物纹样探讨
4
作者 陈占欣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12期41-43,共3页
东周时期楚国的青铜器以其精美的动物纹饰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卓越的艺术创造力。这些纹饰的演变经历了萌芽期的图腾崇拜,成长期的文化交融与技艺突破,成熟期达到艺术巅峰的过程。楚国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不仅反映了生死轮回与宇宙秩... 东周时期楚国的青铜器以其精美的动物纹饰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卓越的艺术创造力。这些纹饰的演变经历了萌芽期的图腾崇拜,成长期的文化交融与技艺突破,成熟期达到艺术巅峰的过程。楚国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不仅反映了生死轮回与宇宙秩序的哲思,也象征皇权的神圣与国家的理想,同时体现了民众日常生活与生态观念的融合。铸造工艺的精粹与纹饰设计的巧妙,彰显了楚国工匠的匠心独运与文化自信。动物纹饰承载着楚国的历史片段与文化价值,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桥梁,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共生与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楚国 青铜器 动物纹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东周时期洞室墓研究
5
作者 韩虎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5期154-157,共4页
文章通过对陕北、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东周时期洞室墓的类型学划分,综合考虑墓葬形制、随葬品、人骨葬式和头向等特征,梳理出这一地区东周时期洞室墓的发展进程及其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变迁。
关键词 陕北 内蒙古中南部 东周时期 洞室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周时期青铜剑首同心圆的制作技术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廉海萍 谭德睿 徐惠康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3年第3期40-43,共4页
东周时期盛行佩剑之风 ,在剑上集中了多项杰出的装饰技术 ,其中位于青铜剑首端部的同心圆装饰以其精湛的制作技术引起了科技史界的关注。剑首同心圆由多圈高同心度、高凸起、薄壁状凸棱组成。对东周时期的多件剑首同心圆的考察表明剑首... 东周时期盛行佩剑之风 ,在剑上集中了多项杰出的装饰技术 ,其中位于青铜剑首端部的同心圆装饰以其精湛的制作技术引起了科技史界的关注。剑首同心圆由多圈高同心度、高凸起、薄壁状凸棱组成。对东周时期的多件剑首同心圆的考察表明剑首同心圆应用了类似轮制法成形工艺 ,预先单独铸造成形 ,后与剑茎铸接成一体。通过对车削法、石范铸造、失蜡铸造、陶范铸造等剑首同心圆可能的成形方法的分析 ,推测古人很可能不预制陶模 ,而是用轮制法直接车制出具有同心圆的剑首陶范 ,以陶范铸造法铸造剑首同心圆 ,此法是东周时期最可行的成形方法 ,其基础是新石器时代已采用的轮制法制陶技术及商周时期成熟的陶范处理技术。通过模板轮制法的模拟试验 ,成功地复制了青铜剑首同心圆。其过程为配制极细的泥料、制作带齿的模板、采用轮制法制作同心圆陶范并在相应的凸棱上刻下绳纹、焙烧陶范与浇注青铜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剑首同心圆 模拟试验 东周时期 制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周时期的赗赙制度 被引量:21
7
作者 曹玮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助葬制度 曾侯乙墓 文献资料 东周时期 赗赙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周时期“职业人才”思想争鸣与滥觞 被引量:2
8
作者 路宝利 赵友 陈庆合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2-96,共5页
东周时期,伴随诸侯争霸与剧烈变革的社会环境,渴求多样化人才成为显著特征。在四业分工的思想发展与相关政策制定背景之下,诸子百家关于"职业人才"思想论争成为"百家争鸣"重要组成部分。剖析东周时期"职业人才"思想对于厘清当代... 东周时期,伴随诸侯争霸与剧烈变革的社会环境,渴求多样化人才成为显著特征。在四业分工的思想发展与相关政策制定背景之下,诸子百家关于"职业人才"思想论争成为"百家争鸣"重要组成部分。剖析东周时期"职业人才"思想对于厘清当代中国职业人才观的文化源头,尤其是理解中国手工业时代"职业人才"思想本质特征尤为必要,同时亦成为构建现代职业人才思想的文化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职业人才思想 争鸣与滥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地区东周时期北方文化青铜短剑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邵会秋 熊增珑 《文物春秋》 2005年第4期7-22,51,共17页
冀北地区是中国北方青铜文化的一个重要分布区,也是北方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错地带,其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尤其是东周时期的青铜短剑遗存最为集中,而且文化因素极其复杂。本文在对该地区发现的青铜短剑进行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 冀北地区是中国北方青铜文化的一个重要分布区,也是北方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错地带,其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尤其是东周时期的青铜短剑遗存最为集中,而且文化因素极其复杂。本文在对该地区发现的青铜短剑进行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试图揭示这些复杂的文化面貌中所含的各种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地区 东周时期 北方文化 青铜短剑 中国 文物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周时期“烝”、“报”婚现象考辨 被引量:9
10
作者 吕亚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8-144,共7页
东周时期的“”、“报”婚姻现象是当时特定社会环境下婚姻礼俗中的特殊现象 ,它虽具有古代转房婚俗的某些特征 ,但又与之有着鲜明的区别。它与后世儒家对两性关系中所谓的乱伦行为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 ,它既非当时社会普遍认可的... 东周时期的“”、“报”婚姻现象是当时特定社会环境下婚姻礼俗中的特殊现象 ,它虽具有古代转房婚俗的某些特征 ,但又与之有着鲜明的区别。它与后世儒家对两性关系中所谓的乱伦行为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 ,它既非当时社会普遍认可的合法婚姻制度 ,也不属于后世儒家所谓的乱伦范畴。在礼崩乐坏、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的东周时期 ,这种婚姻现象只是发生在东周前期上层贵族中的一些属于个人伦理道德的行为 ,是存在于上层贵族内部的一种特殊的婚姻个案 ,已为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烝” “报” 婚姻 伦理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周时期东江流域文化遗存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善德 郭菁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6-133,共8页
东江流域先秦文化遗存的发展脉络清晰,自成系列,乃东周时期形成岭南经济重心的基础。西瓜岭、梅花墩和银岗等陶瓷窑场以及沿海出土的陶器在东周时已形成了以惠阳平原为中心,覆盖珠江水系岭南地区的陶器交易圈。两广出土的东周金属器,惠... 东江流域先秦文化遗存的发展脉络清晰,自成系列,乃东周时期形成岭南经济重心的基础。西瓜岭、梅花墩和银岗等陶瓷窑场以及沿海出土的陶器在东周时已形成了以惠阳平原为中心,覆盖珠江水系岭南地区的陶器交易圈。两广出土的东周金属器,惠阳平原出土最多,并出有土著铜鼎铜钟等重器,是岭南土著青铜器的主要生产地。横岭山墓葬遗存显示了当时社会中的少部分人已经相对稳定地占有了大部分人的劳动,因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关系是合理的。归纳之,东周时期东江流域是岭南的经济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文化遗存 东江流域 经济重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周时期高经密织锦的丝织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晨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2-65,共4页
以江西靖安大墓出土的东周时期高经密织锦"狩猎纹锦"为例,通过织物结构、织机装造工艺及织造工艺等复制实践研究,展开对古代丝织技术的深度探讨,从而揭示其240根/cm迄今为止最高经密织锦的关键技术和其科学价值。通过复制实践... 以江西靖安大墓出土的东周时期高经密织锦"狩猎纹锦"为例,通过织物结构、织机装造工艺及织造工艺等复制实践研究,展开对古代丝织技术的深度探讨,从而揭示其240根/cm迄今为止最高经密织锦的关键技术和其科学价值。通过复制实践,不仅证实了240根/cm高经密经锦的存在,还可引证该工艺可织出宽幅高经密经锦,这一研究成果有力地说明中国古代的东周时期已拥有了织造高密度织锦的精湛技术,为中国古代织锦增添新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经密 织锦技术 狩猎纹锦 江西靖安墓 东周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周时期的矢与射——以三晋两周地区考古所见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敏 《文物世界》 2008年第3期18-24,共7页
一、绪言 “射”,既是先秦时期军事作战的重要方式,又是当时社会礼制的重要内容,属“六艺”之一。对“射”所用之“镞”的考古学研究,当可从一个侧面揭示古代军事与礼制状况。
关键词 地区考古 东周时期 三晋 考古学研究 军事作战 先秦时期 “六艺” 古代军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玉皇庙文化看东周时期代戎之社会经济 被引量:2
14
作者 雷鹄宇 《文物春秋》 2011年第3期9-13,共5页
玉皇庙文化是东周时期分布于冀北山地一带的考古文化遗存,其族属为文献中所见的代戎。通过对玉皇庙墓地考古材料的分析比对,可以看出该地区人群的经济方式主要是畜牧与狩猎,虽有一定的游牧化程度,但不发达;社会风气尚武,绝大多数成年男... 玉皇庙文化是东周时期分布于冀北山地一带的考古文化遗存,其族属为文献中所见的代戎。通过对玉皇庙墓地考古材料的分析比对,可以看出该地区人群的经济方式主要是畜牧与狩猎,虽有一定的游牧化程度,但不发达;社会风气尚武,绝大多数成年男子有武装化倾向;有一定的社会分层,各阶层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存在一定的差别,但等级还不是很森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代戎 玉皇庙文化 社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周时期男女适婚年龄问题考辨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亚虎 冯丽珍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80-83,共4页
 《周礼》所规定的"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的婚龄应是当时男女婚嫁年龄的最高极限,当时尚未有晚婚晚育的思想和认识;东周时期,受传统家族观念以及社会、政治、生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早婚现象较为普遍,男二十左右、女十五左...  《周礼》所规定的"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的婚龄应是当时男女婚嫁年龄的最高极限,当时尚未有晚婚晚育的思想和认识;东周时期,受传统家族观念以及社会、政治、生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早婚现象较为普遍,男二十左右、女十五左右的婚龄趋势是整个社会婚嫁年龄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年龄问题 男女 考辨 《周礼》 晚婚晚育 家族观念 早婚现象 多因素 婚嫁 婚龄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东周时期北方文化带中的内蒙古地区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建华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1年第1期80-95,79,共17页
关键词 东周时期 北方文化带 内蒙古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二系:试论东周时期铜匜的分类和谱系
17
作者 路国权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7,共11页
根据腹部形态的不同,东周时期的铜匜可以分为四型:A型横长腹;B型纵长腹;C型圆形腹;D型异型。A型、B型数量最多。A型延续西周中晚期的形制,春秋时期流行于楚方城以北的北方地区,春秋早期曾扩展到淮河和汉水流域,进入战国之后急剧减少,被... 根据腹部形态的不同,东周时期的铜匜可以分为四型:A型横长腹;B型纵长腹;C型圆形腹;D型异型。A型、B型数量最多。A型延续西周中晚期的形制,春秋时期流行于楚方城以北的北方地区,春秋早期曾扩展到淮河和汉水流域,进入战国之后急剧减少,被南方兴起的B型取代;B型目前最早见于春秋初期淮河上游,春秋早期被楚人接受成为楚文化的一部分,伴随楚文化的扩张分布范围扩展到遍布淮河和汉水与长江中下游,并渗透到方城以北的北方地区,战国早期之后取代了北方传统的A型。A、B两型时空分布格局的演化历程反映了东周时期周文化和楚文化此消彼长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铜匜 分类 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秭归出土东周时期铁剑的保护处理
18
作者 李玲 《腐蚀与防护》 CAS 2000年第7期321-322,共2页
三峡秭归出土东周铁剑 ,通过宏观结构、金相组织、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等多种方法分析 ,得出结论是 ,铁剑属于人工冶铁而非自然陨铁 ,采用冶炼铁锻打制作工艺制成。根据铁剑出土的自身状态 ,拟定保护方案是 ,采用高分子材料加固封护 ,... 三峡秭归出土东周铁剑 ,通过宏观结构、金相组织、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等多种方法分析 ,得出结论是 ,铁剑属于人工冶铁而非自然陨铁 ,采用冶炼铁锻打制作工艺制成。根据铁剑出土的自身状态 ,拟定保护方案是 ,采用高分子材料加固封护 ,保持其原有的外观 ,所用的材料具有使用期长、室温能聚合、无生霉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剑 封护 处理 出土文物 保护处理 东周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周时期禅让学说的发展
19
作者 李春利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43-46,共4页
近出《容成氏》、《唐虞之道》、《子羔》记载了上古禅让的传说。据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禅让"的讨论,反映了学者对当时社会前进道路的反思。从东周时期相关学者对于禅让的讨论来看,禅让学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承认——... 近出《容成氏》、《唐虞之道》、《子羔》记载了上古禅让的传说。据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禅让"的讨论,反映了学者对当时社会前进道路的反思。从东周时期相关学者对于禅让的讨论来看,禅让学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承认——推崇——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禅让 三个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都洛阳在东周时期的历史地位
20
作者 张剑 孟昭芝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37-40,50,共5页
东周时期洛阳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要,不仅是当时的国都所在地(政治中心),而且是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主要表现为居住在洛阳的周天子,虽然已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但仍然是诸侯国称雄争霸必不可少的一张王牌。与此同时,东周王畿洛阳有... 东周时期洛阳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要,不仅是当时的国都所在地(政治中心),而且是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主要表现为居住在洛阳的周天子,虽然已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但仍然是诸侯国称雄争霸必不可少的一张王牌。与此同时,东周王畿洛阳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这里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王室礼乐文化都十分发达,对各诸侯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东周时期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