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群落结构在丝栗栲林中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
1
作者 胡济舟 程毛仂 李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0143-0146,共4页
本研究以丝栗栲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及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探讨某区域土壤微生物PLFA群落结构以及多样性随时间和土壤深度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丝栗栲林土壤微生物中存在40种PLFA,特定的PLFA在不同的时期和土层有分... 本研究以丝栗栲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及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探讨某区域土壤微生物PLFA群落结构以及多样性随时间和土壤深度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丝栗栲林土壤微生物中存在40种PLFA,特定的PLFA在不同的时期和土层有分布,并显示出含量优势。此外,显著的表聚现象揭示了0-20厘米土层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显著优势。相关性分析指出,土壤PLFA含量与降雨量和凋落物量之间存究结果为深入理解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环境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栗栲 PLFA 土壤微生物群落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栗栲种群生命过程及谱分析 被引量:58
2
作者 闫淑君 洪伟 +1 位作者 吴承祯 毕晓丽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51-355,共5页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 ,编制丝栗栲种群静态生命表 ,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亏损度曲线、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积累死亡函数曲线和危险率函数曲线 ,分析种群生命过程 .结果表明 ,丝栗栲有 2个死亡高峰 ,存活曲线趋于Deeve...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 ,编制丝栗栲种群静态生命表 ,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亏损度曲线、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积累死亡函数曲线和危险率函数曲线 ,分析种群生命过程 .结果表明 ,丝栗栲有 2个死亡高峰 ,存活曲线趋于Deevey II型 .并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丝栗栲种群动态 ,结果表明 ,在丝栗栲种群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 .图 3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栗栲 种群生命过程 谱分析 生命表 存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丝栗栲次生林群落高度级结构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宋萍 洪伟 +5 位作者 吴承祯 范海兰 陈睿 钱莲文 朱慧 涂育合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60-464,共5页
以高度级为参考坐标 ,应用衡量优势种群及群落结构动态的失稳率、群落垂直空间的分享度、α -多样性及群落高度级梯度β -多样性等指标对中亚热带丝栗栲次生林群落高度级结构特征及其动态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表明 :丝栗栲群落及其优势种... 以高度级为参考坐标 ,应用衡量优势种群及群落结构动态的失稳率、群落垂直空间的分享度、α -多样性及群落高度级梯度β -多样性等指标对中亚热带丝栗栲次生林群落高度级结构特征及其动态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表明 :丝栗栲群落及其优势种群个体数、群落物种数和种对级的分享度随高度级增加都呈下降趋势 ;各高度级物种数和个体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级间失稳率显示 ,群落在第 2、3、6、7高度级呈增长趋势 ,第 4、5高度级呈衰退趋势 ,群落整体具有增长性结构 ;群落随高度级形成丰富度指数 (dMa)、Shannon -Wiener指数 (H)逐渐降低 ,均匀度指数 (J)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 ;随高度级梯度的增加 ,群落相邻高度级间Whittaker指数 (βw)呈上升趋势 ,而Morisita -Horn指数 (CMH)呈不规则地跳跃式变化 ,表现了共有种在群落不同高度级的数量差异 .图 3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丝栗栲 次生林 群落结构 高度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丝栗栲天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林捷 叶功富 +5 位作者 何建源 谭芳林 罗美娟 汪家社 金昌善 徐自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0-344,共5页
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丝栗栲天然林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4387,均匀度指数为0.6863;其乔木层、灌木层和藤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均匀度也较高,它们的Shann... 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丝栗栲天然林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4387,均匀度指数为0.6863;其乔木层、灌木层和藤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均匀度也较高,它们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7751、3.7983和2.3357,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8241、0.8619和0.7169。由于草本层的优势种在个体数上的优势导致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降低,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6733,均匀度指数为0.27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丝栗栲 物种多样性 SHANNON-WIENER指数 Pielou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丝栗栲和苦槠栲光合日动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兵 赵广东 +2 位作者 李少宁 白秀兰 邓宗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6-579,共4页
利用美国LI-COR公司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研究了江西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优势种丝栗栲和苦槠栲的光合日动态特征。结果表明,丝栗栲和苦槠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现“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两者... 利用美国LI-COR公司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研究了江西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优势种丝栗栲和苦槠栲的光合日动态特征。结果表明,丝栗栲和苦槠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现“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两者的净光合速率均在上午11:00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84μmol/(m2.s)和9.54μmol/(m2.s);两者的净光合速率均在15:00达到次高值,分别为9.09μmol/(m2.s)和5.13μmol/(m2.s)。造成丝栗栲叶片和苦槠栲叶片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为气孔限制。在一天中,丝栗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均高于苦槠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光合 日动态 丝栗栲 苦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丝栗栲和苦槠栲不同叶龄叶片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广东 王兵 +2 位作者 李少宁 白秀兰 邓宗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5,共5页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研究了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丝栗栲和苦槠栲树冠中部不同叶龄叶片的光合生理特征。结果表明: ( 1 )丝栗栲叶片和苦槠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表观量子产量(AQY)、...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研究了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丝栗栲和苦槠栲树冠中部不同叶龄叶片的光合生理特征。结果表明: ( 1 )丝栗栲叶片和苦槠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表观量子产量(AQY)、CO2 羧化效率(CCE)均表现为当年生叶片>1年生叶片>2年生叶片; (2)在相同叶龄条件下,丝栗栲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产量(AQY)、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CO2 羧化效率(CCE)、光能利用率(LUE)均显著高于苦槠栲叶片的相应值; (3)在相同叶龄条件下,丝栗栲叶片和苦槠栲叶片的水分利用率(WUE)没有显著差别; (4)2种植物叶片中的Chla/Chlb则表现为2年生叶片>1年生叶片>当年生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丝栗栲 优势种 大岗山 苦槠 叶龄 特性研究 江西 表观量子产量 净光合速率 光合生理特征 蒸腾速率 气孔导度 羧化效率 光能利用率 水分利用率 测量系统 光合作用 光补偿点 植物叶片 当年生 CO2 Chl 便携式 树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邵武洪墩采育场丝栗栲次生林类型与树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建国 叶芬 +2 位作者 盛炜彤 詹有生 童书振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5-51,共7页
根据主成分分析对福建邵武洪墩采育场人工干扰的天然次生丝栗栲林类型进行了划分,并计算了不同样地树种的多样性指数及种间竞争格局。结果表明:(1)丝栗栲次生林可划分为5个类型,每一类型都是在不同干扰强度下形成;(2)在自然... 根据主成分分析对福建邵武洪墩采育场人工干扰的天然次生丝栗栲林类型进行了划分,并计算了不同样地树种的多样性指数及种间竞争格局。结果表明:(1)丝栗栲次生林可划分为5个类型,每一类型都是在不同干扰强度下形成;(2)在自然状态下,理论上3个优势树种丝栗栲、罗浮栲和木荷竞争的最终格局是:罗浮栲由于其本身生物学特性及其种群竞争能力差之故,首先衰退,其次是木荷,最终本区将形成丝栗栲为绝对优势种的群落;(3)丝栗栲林在16a以后,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种间相遇机率随着林龄的增大而提高,当林龄在23a时达到最大,当林龄为36a时,多样性指标又随之下降;(4)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由大到小的排序结果为:丝栗栲、罗浮栲、虎皮楠、红楠、木荷、山杜英、钩栲、野漆、刺毛杜鹃、野茉莉。这一排序结果反映了各树种在利用以光为主导因子的生态资源上的能力及其适应性幅度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栗栲 次生林类型 树种多样性 种间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控制增温和施氮对丝栗栲和苦槠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喻志强 赵广东 +3 位作者 王兵 邓宗富 杨清培 贺小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以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的主要优势树种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和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MSR-2420红外辐射增温装置和人工施氮(对照、质量分数为0.125%和0.25%NH4NO3溶液),设置出不同的增温和施氮梯... 以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的主要优势树种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和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MSR-2420红外辐射增温装置和人工施氮(对照、质量分数为0.125%和0.25%NH4NO3溶液),设置出不同的增温和施氮梯度,研究增温和施氮对丝栗栲和苦槠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MSR-2420红外辐射增温装置处理引起了小气候环境的明显改变。随着在设定环境下生长时间的增加,丝栗栲和苦槠幼苗单株的地径和苗高均显著增加(P<0.01)。同一测量时间、同一处理条件下,苦槠幼苗的地径和苗高均显著高于丝栗栲(P<0.01)。与对照相比,增温和施氮均明显提高了丝栗栲和苦槠幼苗的生物量,但其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比值未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栗栲 苦槠 生长状况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栗栲林生长与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童书振 叶芬 +2 位作者 张建国 詹有生 盛炜彤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12-618,共7页
在福建省邵武市洪墩采育场,调查丝栗栲林标地10块,做平均木、树干解析木9株,杉木人工林标地2块,研究丝栗栲的生长与生产力,结果表明:丝栗栲林的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胸径20a前生长最快;... 在福建省邵武市洪墩采育场,调查丝栗栲林标地10块,做平均木、树干解析木9株,杉木人工林标地2块,研究丝栗栲的生长与生产力,结果表明:丝栗栲林的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胸径20a前生长最快;树高16a前生长最快;材积36a时尚未有下降的趋势。胸径、树高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当生长量达高峰后,则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胸径生长高峰,好立地12a,中、劣立地15a;树高生长高峰,好立地10a,中立地8a,劣立地12a;材积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好、劣立地36a时仍未下降,中立地34a时生长量最大。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材积连年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当生长量达高峰后,则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生长高峰出现的年龄,好立地28a,中立地22a,劣立地26a。在相似的立地条件下,丝栗栲林的蓄积量比杉木人工林低,但乔木层总生物量比杉木林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栗栲 林分生长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栗栲幼苗对不同氮含量及形态的营养响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顾红梅 邓光华 +2 位作者 翁贤权 邹娜 杨海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2-318,共7页
采用可控环境盆栽方法研究丝栗栲幼苗对不同氮供应强度和形态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各浓度氮素形态供应条件下丝栗栲幼苗都能正常生长,但在低氮条件下不同氮素形态造成的生长差异很小;随着氮浓度的提高,各生长指标在铵氮或铵硝混合氮源供... 采用可控环境盆栽方法研究丝栗栲幼苗对不同氮供应强度和形态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各浓度氮素形态供应条件下丝栗栲幼苗都能正常生长,但在低氮条件下不同氮素形态造成的生长差异很小;随着氮浓度的提高,各生长指标在铵氮或铵硝混合氮源供应条件下优于以硝为唯一氮源。在pH 3.8条件下,丝栗栲幼苗能正常生长,而且生长各指标对不同氮素形态具有pH 5.8条件下相似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丝栗栲幼苗能够在氮素适当波动的酸性土壤环境中生长,人工培育过程中供应较高浓度的铵氮或铵硝混合氮源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栗栲 幼苗 氮含量 氮形态 生长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丝栗栲群落的物种周转速率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睿 洪伟 +5 位作者 郭文才 吴承祯 宋萍 钱莲文 范海兰 涂育合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666-670,共5页
在中亚热带丝栗栲群落依不同坡向不同坡位设置8块样地,应用β多样性指数研究了该群落的物种周转速率。结果表明,丝栗栲群落中物种周转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中坡的阳坡,该结论对探索正红菇的生态条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应用二元属... 在中亚热带丝栗栲群落依不同坡向不同坡位设置8块样地,应用β多样性指数研究了该群落的物种周转速率。结果表明,丝栗栲群落中物种周转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中坡的阳坡,该结论对探索正红菇的生态条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应用二元属性数据进行测度,结果表明βWS与βT具有相同的生态学含义;βR能较好地反映该丝栗栲群落沿不同坡向及坡位的物种周转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丝栗栲 群落 物种周转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丝栗栲树干液流速度的环境因子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兵 郭浩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8,共6页
利用热技术对江西大岗山国家级生态站区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之一的丝栗栲树干液流进行了研究,并用梯度自动气象站对气象和土壤等环境因子开展了同步监测。结果表明:丝栗栲树干液流速度表现为双峰曲线;影响丝栗栲树干液流的主要环境因子... 利用热技术对江西大岗山国家级生态站区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之一的丝栗栲树干液流进行了研究,并用梯度自动气象站对气象和土壤等环境因子开展了同步监测。结果表明:丝栗栲树干液流速度表现为双峰曲线;影响丝栗栲树干液流的主要环境因子为风速、10cm土壤温度、20m大气温度、20m空气相对湿度和100cm土壤水势;其次是太阳辐射强度、光合有效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即土壤温度和大气温度是影响树干液流速度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常绿阔叶林 丝栗栲 环境因子 大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习水自然保护区丝栗栲群落主要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艳芳 谢双喜 张磊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8-171,共4页
采用2×2列联表,通过χ2检验和W检验,并结合共同出现百分率(PC值)和联结系数(AC值),分析了丝栗栲所在群落20个主要树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20个主要树种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不显著的正相关;190个种对中,只有少数种对存在显著的... 采用2×2列联表,通过χ2检验和W检验,并结合共同出现百分率(PC值)和联结系数(AC值),分析了丝栗栲所在群落20个主要树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20个主要树种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不显著的正相关;190个种对中,只有少数种对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大多数种对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种对间相关性较弱,独立性相对较强。反映该群落处于演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栗栲 群落 主要树种 种间联结 习水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丝栗栲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伍艳芳 江香梅 +2 位作者 肖复明 熊振宇 邱凤英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85,共4页
为了促进丝栗栲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采用尿素法、柠檬酸钠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4种方法提取丝栗栲叶片基因组DNA,并对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较适合丝栗栲基因组DNA提取,其提取的DNA产率高,凝胶检测条带整齐清晰... 为了促进丝栗栲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采用尿素法、柠檬酸钠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4种方法提取丝栗栲叶片基因组DNA,并对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较适合丝栗栲基因组DNA提取,其提取的DNA产率高,凝胶检测条带整齐清晰,杂质少、无明显降解,OD260/OD280比值在1.8左右;而尿素法难以提取基因组DNA,SDS法提取的DNA得率较低,柠檬酸钠法有蛋白质、多糖等杂质污染均不太适用丝栗栲基因组DNA提取。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得到丝栗栲幼叶、老叶、嫩芽和幼茎基因组DNA,产率分别为177.3、167.1、242.0和156.7μg/g。酶切分析也证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不同组织DNA适用于进行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栗栲 DNA提取方法 改良的CTAB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丝栗栲天然林群落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 被引量:8
15
作者 林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7,共4页
采用标准木法(乔木层)及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研究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丝栗栲天然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森林总生物量为312.082 t/hm2,其中树干为172.968 t/hm2(55.42%),枝为40.677 t/hm2(13.04%),叶为10.199 t/hm2(3... 采用标准木法(乔木层)及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研究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丝栗栲天然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森林总生物量为312.082 t/hm2,其中树干为172.968 t/hm2(55.42%),枝为40.677 t/hm2(13.04%),叶为10.199 t/hm2(3.27%),根为67.485 t/hm2(21.62%),生物量绝大部分积累于乔木层(78.99%)。群落各组成树种中丝栗栲占显著优势,浙江润楠、黄瑞木、树参、虎皮楠等为群落重要伴生树种,制约和影响着群落的结构和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丝栗栲 天然林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栗栲树干液流变化规律与环境因子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永利 郭浩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7年第4期25-28,共4页
采用热脉冲树干液流测定仪对丝栗栲树干液流速度进行了定位观测,并用梯度自动气象站对气象和土壤等环境因子开展了同步观测,利用观测资料对丝栗栲树干液流速度的变化规律及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丝栗栲树干液流速度的昼... 采用热脉冲树干液流测定仪对丝栗栲树干液流速度进行了定位观测,并用梯度自动气象站对气象和土壤等环境因子开展了同步观测,利用观测资料对丝栗栲树干液流速度的变化规律及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丝栗栲树干液流速度的昼夜动态表现为双峰曲线。从木质部开始,随深度增加,丝栗栲液流速度也随之增大,在距形成层10 mm处的液流速度最大,随着深度再增加,液流速度又减小。回归分析还发现,丝栗栲树干液流速度相关性强的环境因子是风速、10 cm土壤温度、20 m空气温度、30 m空气温度、20 m空气相对湿度和100 cm土壤水势。其中,风速、20 m空气温度、100 cm土壤水势与液流速度呈正相关,10 cm土壤温度、30 m空气温度和20 m空气相对湿度与液流速度呈负相关。对于江西大岗山林区,由于水分充足,水分条件不是限制丝栗栲生长的主要因子,主要是受温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栗栲 树干液流 变化规律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丝栗栲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俞欣妍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31期1-7,共7页
为了研究天然丝栗栲的生长规律,以及对丝栗栲树种的生长趋势进行预估,以福建南平延平区天然丝栗栲解析木资料为基础,通过树干解析的方法和方程的拟合,对丝栗栲的胸径、树高、材积随年龄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延平区... 为了研究天然丝栗栲的生长规律,以及对丝栗栲树种的生长趋势进行预估,以福建南平延平区天然丝栗栲解析木资料为基础,通过树干解析的方法和方程的拟合,对丝栗栲的胸径、树高、材积随年龄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延平区天然丝栗栲的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天然丝栗栲的胸径、树高的最优生长模型为二次曲线模型,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为Richards和Korf 2个模型。树木生长前10年,生长速度较快,在树高上反映较明显。幼龄树苗的成长最为迅速。在培养时,应特别注重幼龄树苗的水、肥管理,以提高丝栗栲的生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栗栲 生长规律 生长模型 福建延平 总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栗栲种子贮藏及发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邱凤英 杨龙光 +1 位作者 肖复明 程强强 《林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11期30-33,共4页
采用不同贮藏方法、催芽处理进行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发芽试验,并对11个地理种源的丝栗栲种子进行种子千粒质量、含水量检验和发芽试验,探讨丝栗栲种子催芽、贮藏技术及发芽率与种子千粒质量、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采用不同贮藏方法、催芽处理进行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发芽试验,并对11个地理种源的丝栗栲种子进行种子千粒质量、含水量检验和发芽试验,探讨丝栗栲种子催芽、贮藏技术及发芽率与种子千粒质量、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沙藏可最大限度的保持丝栗栲种子活性,越冬后种子发芽率与新鲜种子相比,发芽率仅下降1.2%,但种子发芽周期比新鲜种子增长了将近一周。(2)用冷水浸泡24h丝栗栲种子发芽率达95.0%,比未催芽处理提高5.0%,还可缩短种子发芽周期将近3~4d。(3)丝栗栲种子的发芽率与含水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含水量是影响丝栗栲种子发芽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贮种选种中,含水量的控制十分关键。本研究解决了丝栗栲种子越冬贮藏、催芽处理等关键技术,可为丝栗栲育苗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栗栲 种子贮藏 发芽试验 种源
原文传递
武夷山丝栗栲天然林降雨蒸发研究
19
作者 乐通潮 林捷 +2 位作者 叶功富 何建源 金昌善 《防护林科技》 2007年第5期5-7,共3页
以2003年5月1日至2004年12月13日的降雨、蒸发、日照时数的观测数据为依据,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丝栗栲天然林小气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丝栗栲天然林降雨主要集中于5月、6月、8月,月均超过150mm,蒸发主要集中于6-10月,月均超过70 ... 以2003年5月1日至2004年12月13日的降雨、蒸发、日照时数的观测数据为依据,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丝栗栲天然林小气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丝栗栲天然林降雨主要集中于5月、6月、8月,月均超过150mm,蒸发主要集中于6-10月,月均超过70 mm,日照时数主要集中于7月、8月、10月,均超过90 h;2003年7月和2004年10月降水量很小,分别为10.1和8 mm,而蒸发量分别为194.4和136.6 mm;蒸发量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8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丝栗栲 降雨 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幼苗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对人工增温和施氮的响应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致远 赵广东 +3 位作者 王兵 邓宗富 夏良放 陈传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3-298,共6页
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优势树种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MSR-2420红外辐射增温装置和人工氮输入,设置增温和不同施氮梯度(CK,0kg N/(hm2... 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优势树种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MSR-2420红外辐射增温装置和人工氮输入,设置增温和不同施氮梯度(CK,0kg N/(hm2·a);N1,60kg N/(hm2·a);N2,120kg N/(hm2·a)),研究增温(W)和施氮(N1和N2)及其交互作用(WN1和WN2)对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叶片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温导致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现减小趋势,而叶绿素a/b和淀粉含量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加;(2)施氮(N1和N2)引起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显著增加及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丝栗栲和苦槠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氮输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青冈则呈现降低趋势;(3)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幼苗叶片生理指标对增温和施氮交互作用(WN1和WN2)的响应规律与单独施氮时基本一致,但不同树种之间存在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增温导致丝栗栲、苦槠和青冈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小,并抑制植物叶片光合代谢产物的积累,而施氮不但有利于其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同时促进其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其可溶性糖和淀粉的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栗栲 苦槠 青冈 光合生理指标 MSR-2420 施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