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丽娟 朱蕻潮 +3 位作者 吴晓丽 杨康群 秦海艳 王昕雯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263-1268,共6页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6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两性霉...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6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两性霉素B脂质体相关AKI分为AKI组23例(37.7%),非AKI组38例(62.3%)。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L-AMB使用累积剂量及治疗前血清钾水平在诊断AKI方面的能力。结果有23例病人在使用L-AMB治疗过程中发生AKI,AKI发生率为37.7%。L-AMB疗程、累积剂量、日剂量,L-AMB治疗前血钾水平在AKI及非AKI两组病人比较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累积剂量是发生L-AMB相关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6,95%CI:(1.08,1.98),P=0.014];在L-AMB治疗前低血钾水平是发生L-AMB相关AKI的另一个独立危险因素[OR=0.05,95%CI:(0.01,0.43),P=0.007]。累积剂量和治疗前血钾水平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分别为0.88(0.79,0.98)、0.88(0.79,0.96),灵敏度分别为86.9%、81.5%,特异度分别为89.4%、86.9%。结论L-AMB累积剂量及治疗前低血钾水平均是L-AMB相关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在L-AMB相关AKI的诊断中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且累积剂量的诊断价值大于治疗前低血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侵袭性真菌感染 急性肾损伤 药物毒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不同加量方案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中的安全性
2
作者 陈婷婷 张华堂 林志强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索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临床应用中不同加量方案的安全性、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使用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病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两性霉素... 目的探索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临床应用中不同加量方案的安全性、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使用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病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两性霉素B脂质体不同加量方案对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低钾血症的影响,统计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并使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对用药后钾离子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0例患者,快速加量法(n=23,≤4d)与慢速加量法(n=27,>4d)对血常规、肝肾功能及钾离子浓度的影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钾血症(76.0%)是两性霉素B脂质体最常见不良反应,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用药前钾离子浓度(P=0.008)是用药后钾离子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安全使用快速加量法以尽快达到治疗剂量,该药临床应用中最常见不良反应为低钾血症,用药前钾离子浓度是用药后钾离子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加量 艾滋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卡芬净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胡建敏 李民 +1 位作者 陈桦 赵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0-513,共4页
目的评价和比较米卡芬净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肾移植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肾移植患者,入选患者分为两组,米卡芬净组静脉滴注米卡芬净(100mg,1次/d);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静脉滴注两性霉... 目的评价和比较米卡芬净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肾移植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肾移植患者,入选患者分为两组,米卡芬净组静脉滴注米卡芬净(100mg,1次/d);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脂质体1~3mg/(kg.d)。两组治疗时间均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d或者疗程>10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共有43例患者接受评估,米卡芬净组24例,总有效率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19例,总有效率84.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9%,米卡芬净组有效率低于两性霉素B组(P<0.05),但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P<0.05)。结论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米卡芬净的疗效低于脂质体两性霉素B,但耐受性较两性霉素B脂质体好,在抗霉菌药物的选择上需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肺部真菌感染 米卡芬净 两性霉素b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早产儿真菌性中枢感染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陶芳芳 陈妍 +7 位作者 夏红萍 张永红 张拥军 谢丽娟 钱继红 杨庆南 朱建幸 何振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1-824,共4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早产儿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10—2011.5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早产儿7例,均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总疗程8~12周,监测治疗过程中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的...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早产儿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10—2011.5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早产儿7例,均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总疗程8~12周,监测治疗过程中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的血清学、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指标。结果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足量长疗程治疗使早产儿真菌感染得到良好控制,除1例放弃治疗外,余6例症状明显改善,血培养均转阴,中枢神经系统病灶较前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早产儿真菌性中枢感染有效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早产儿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氟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球内注射治疗真菌性眼内炎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帅 高伟 赵燕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932-1934,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眼内注药治疗真菌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对34例(34眼)真菌性眼内炎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药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疗效。结果:34眼中有30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3例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5μg...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眼内注药治疗真菌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对34例(34眼)真菌性眼内炎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药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疗效。结果:34眼中有30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3例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5μg两次前房注射,4眼感染复发行眼内容物摘出。结论:真菌性眼内炎的预后不佳。早期行玻璃体切除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眼内注药,可挽救部分视力,是目前治疗真菌性眼内炎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眼内炎 玻璃体切除 眼内注药 两性霉素b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致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低钾血症1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梁晓宇 曹译丹 +1 位作者 宋燕青 马洁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7期646-648,共3页
目的加强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用药监护,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导致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及低钾血症的病例进行关联性评价及文献查阅印证。结果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累积剂量1000 mg,出现血红蛋白、血小板及... 目的加强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用药监护,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导致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及低钾血症的病例进行关联性评价及文献查阅印证。结果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累积剂量1000 mg,出现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血钾降低,最低值分别为30 g/L、37×10^(9)/L、2.77 mmol/L,停药对症处理后,血红蛋白升至72 g/L,血小板升至42×10^(9)/L,K~+升至3.62 mmol/L,症状缓解出院。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很可能导致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低钾血症。临床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监护、密切监测、尽早预防与处理,可降低不良反应程度及发生率,发挥药物最大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血小板减少 严重贫血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恶性血液病真菌性肺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9
7
作者 廖巧芬 胡晓蓉 +4 位作者 卢卫明 程晓莉 李胜群 谢小悦 孙巧丽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23期2170-2171,共2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恶性血液病真菌性肺炎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和输液速度,输注中合理使用药物,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及时处理。结果 25例患者中23例顺利完成整个治疗疗程,2例患者因顽固性低...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恶性血液病真菌性肺炎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和输液速度,输注中合理使用药物,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及时处理。结果 25例患者中23例顺利完成整个治疗疗程,2例患者因顽固性低钾难以纠正,中途放弃使用。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恶性血液病 真菌性肺炎 不良反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肾功能及血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景贺 李彦卿 +8 位作者 姚子龙 姚盛 杨岚 刘静 石亚男 刘占祥 卢柠 李文君 靖彧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192-1194,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2013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4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为39(17~77)岁。观察患者小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小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2013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4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为39(17~77)岁。观察患者小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前、后的肌酐(Cre)、尿素氮(BUN)及血钾(K^+)水平,分析治疗后肌酐、尿素氮、血钾的变化情况。结果小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后肌酐较治疗前升高4.24μmol/L,血钾较治疗前降低0.05 mmol/L,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尿素氮较治疗前升高0.94 mmol/L(P<0.05)。结论小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肾毒性发生率极低,对肌酐影响不明显,对尿素氮有一定影响,可使血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肾功能 低钾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难治性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洁 高伟 +3 位作者 朱海峰 刘先宁 朱秀萍 程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3-253,共1页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角膜溃疡 真菌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重症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优势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建丽 刘诗翔 +1 位作者 刘枢晓 卜宪聪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775-778,共4页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重症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并颅内高压患者静脉滴注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并口服5-氟胞嘧啶(5-FC),同时行腰椎穿刺置管术,外引流脑脊液。结果 3例患者均接...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重症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并颅内高压患者静脉滴注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并口服5-氟胞嘧啶(5-FC),同时行腰椎穿刺置管术,外引流脑脊液。结果 3例患者均接受了全疗程抗真菌治疗,且复查相关指标达到治愈。结论 L-AMB静滴及鞘内注射联合5-FC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两性霉素b脂质体 鞘内注射 5-氟胞嘧啶 腰椎穿刺 置管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成钢卫 李水彬 +1 位作者 罗丽敏 俞万香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可行性。方法:将常规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后、病情仍难以控制的(脑脊液中新型隐球菌性仍难以转阴,颅内高压持续不降)24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组、两性霉...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可行性。方法:将常规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后、病情仍难以控制的(脑脊液中新型隐球菌性仍难以转阴,颅内高压持续不降)24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组、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组,鞘内注射剂量从0.1 mg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或每次注射剂量达到1 mg。结果:患者可以较好地耐受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普通两性霉素B。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侯幸赟 刘震 +4 位作者 缪海均 朱跃 张莉 冯瑾 陈万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第7期878-879,共2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nfections,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35例急救科ICU IFI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nfections,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35例急救科ICU IFI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5例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18例,进步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1.43%,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7/9)和83.33%(5/6);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16例,均较轻微,经对症治疗后均能得到控制。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用于ICU IFI患者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应用上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两性霉素b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肺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春晖 叶晓芬 吕迁洲 《上海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回顾性调查与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5年6月我院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肺真菌病的病例,以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种评价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12... 目的:回顾性调查与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5年6月我院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肺真菌病的病例,以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种评价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痊愈1例,显效7例,进步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66.67%。1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仅1例患者因严重肾功能损害停药。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作为肺真菌病的一线治疗药物,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疗效 安全性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儿童耐锑剂黑热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4
作者 袁传杰 朱渝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耐锑剂黑热病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耐锑剂黑热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2岁5个月。1年半前因发热、血三系降低、肝脾肿大等经骨髓检查确诊黑热病,予足量锑剂治疗好转,以后复发2次,均予足量锑剂治... 目的探讨儿童耐锑剂黑热病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耐锑剂黑热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2岁5个月。1年半前因发热、血三系降低、肝脾肿大等经骨髓检查确诊黑热病,予足量锑剂治疗好转,以后复发2次,均予足量锑剂治疗好转。第3次复发,考虑为耐锑剂黑热病,经两性霉素B脂质体(第1天1mg/kg,第2天2 mg/kg,第3~7天及第10天3 mg/kg,累计剂量21 mg/kg)治疗好转,随访1年未复发。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治疗儿童耐锑剂黑热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黑热病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玲 潘雯 关倩明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74-276,共3页
目的建立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实验。结果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稀释至质量浓度0.05 mg.mL-1以下时,对细菌内霉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采用细菌内... 目的建立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实验。结果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稀释至质量浓度0.05 mg.mL-1以下时,对细菌内霉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查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细菌内毒素,方法稳定可靠,可替代家兔热原检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干扰试验 热原检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伏立康唑诱导治疗HIV相关性隐球菌脑膜炎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陶然 师金川 +9 位作者 郭永征 黄凡 许利军 陈英 楼方圆 黄莺 徐燕 朱彪 陈耀凯 喻剑华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比较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AmB)+5氟胞嘧啶(5FC)±氟康唑(Flu)、两性霉素B脂质体(LipAmB)+5FC和伏立康唑(Vori)+5FC作为诱导方案对于HIV相关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年接受AmB+5FC±Flu、LipAmB... 目的比较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AmB)+5氟胞嘧啶(5FC)±氟康唑(Flu)、两性霉素B脂质体(LipAmB)+5FC和伏立康唑(Vori)+5FC作为诱导方案对于HIV相关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年接受AmB+5FC±Flu、LipAmB+5FC和Vori+5FC诱导方案的85例HIV相关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组患者间药物副作用以及10周生存率。结果低钾和肌酐升高比例在AmB+5FC±Flu诱导组患者高于Vori+5FC诱导组(P=0.016和P=0.047),但是在LipAmB+5FC诱导组和Vori+5FC诱导组以及AmB+5FC±Flu诱导组和LipAmB+5FC诱导组的10周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6%,85.5%和76.2%(Log-Rank P=0.09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79,P=0.089;P=0.365,P=0.724),其中,LipAmB+5FC组10周累计生存率高于Vori+5FC组(Log-Rank P=0.022)。结论 Vori+5FC诱导治疗方案效果不优于AmB+5FC±Flu或LipAmB+5FC的治疗方案,但是副作用较少;LipAmB+5FC的诱导治疗不劣于AmB+5FC±Flu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隐球菌脑膜炎 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伏立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致贫血、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1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颜明明 孙佩男 +3 位作者 武卓 张亮 赵晖 钟明康 《上海医药》 CAS 2015年第21期71-72,76,共3页
20岁女性患者,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4年,口服甲泼尼龙8 mg,qd治疗超过1年。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患者因头痛、发热入院,入院行腰椎穿刺,墨汁染色见新型隐球菌。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胞嘧啶治疗。两性霉素B脂质体用药15 d后,患者... 20岁女性患者,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4年,口服甲泼尼龙8 mg,qd治疗超过1年。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患者因头痛、发热入院,入院行腰椎穿刺,墨汁染色见新型隐球菌。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胞嘧啶治疗。两性霉素B脂质体用药15 d后,患者出现贫血、血小板降低,血红蛋白最低降至80 g/L,血小板最低降至71×109/L,停药1月余后血小板恢复正常,血红蛋白于1年后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血小板减少 两性霉素b脂质体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脂质体致窦性心动过缓1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林志强 张赞玲 《中南药学》 CAS 2010年第3期240-240,共1页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窦性心动过缓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危重患者真菌感染的护理 被引量:9
19
作者 练红 李娜 +1 位作者 戴凌燕 曹拂晓 《护理学报》 2009年第8期69-70,共2页
总结21例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重患者采用小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的护理体会。做好用药护理,药物现配现用,避光滴注,特别注意该药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输注,输注过程中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注意观察胸闷、气促情况;严密监测血清钾、肝肾功能变... 总结21例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重患者采用小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的护理体会。做好用药护理,药物现配现用,避光滴注,特别注意该药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输注,输注过程中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注意观察胸闷、气促情况;严密监测血清钾、肝肾功能变化,及时纠正低血钾;首选中心静脉输注以避免发生静脉炎。本组1例因经费不足自动出院;20例治疗1个疗程(10-16 d)后停药,并再继续动态检测及随访1周,有18例患者痊愈,连续真菌培养阴性,真菌清除确切,未见复发病例;另有1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两性霉素b脂质体 真菌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泊沙康唑治疗儿童糖尿病合并肺毛霉菌病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晓虹 赵顺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索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泊沙康唑治疗儿童糖尿病合并肺毛霉菌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糖尿病合并肺毛霉菌病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泊沙康唑治疗过程并文献复习。结果:支气管镜下发现左肺上叶段支气管痰... 目的:探索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泊沙康唑治疗儿童糖尿病合并肺毛霉菌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糖尿病合并肺毛霉菌病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泊沙康唑治疗过程并文献复习。结果:支气管镜下发现左肺上叶段支气管痰栓堵塞和肉芽增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涂片见毛霉菌,诊断肺毛霉菌病。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治疗1周后复查胸部CT发现左上肺空洞样改变,加用泊沙康唑口服。两性霉素B治疗3周时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停两性霉素B脂质体后好转。改为泊沙康唑序贯治疗至12周,患者左上肺空洞消失且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儿童糖尿病合并肺毛霉菌病少见且治疗困难,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泊沙康唑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诊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毛霉菌病 糖尿病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泊沙康唑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