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霍菲尔德权利理论视域下个人信息权的法理重构
1
作者 黄锫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霍菲尔德权利理论经过中文语境转化后包含了八个基本法律概念,其中主张权、自由权、支配权、豁免权构成了广义上的权利概念;应为义务、禁为义务、服从义务、放任义务构成了广义上的义务概念。根据这一霍菲尔德权利理论,《中华人民共和... 霍菲尔德权利理论经过中文语境转化后包含了八个基本法律概念,其中主张权、自由权、支配权、豁免权构成了广义上的权利概念;应为义务、禁为义务、服从义务、放任义务构成了广义上的义务概念。根据这一霍菲尔德权利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个人信息权的内在结构形态应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信息主体享有的个人信息受保护权、私权处理者享有的个人信息处理权利和公权处理者享有的个人信息处理权力。这三种类型的个人信息权中的具体权利(力)内容虽有所不同,但都可以被霍菲尔德权利理论中的八个基本法律概念所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菲尔德利理论 个人信息权 个人信息受保护 个人信息处理 个人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死者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的私法构造 被引量:3
2
作者 彭诚信 李佳桐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9,共15页
我国现有法律体系尚未就死者个人信息权保护制定系统性规则,由于死者个人信息的信息主体与权利主体不一致,因此需要从权利的主体、客体两方面剖析死者个人信息权利特征并依此分别加以规制。在客体方面,死者个人信息权人格利益部分易与... 我国现有法律体系尚未就死者个人信息权保护制定系统性规则,由于死者个人信息的信息主体与权利主体不一致,因此需要从权利的主体、客体两方面剖析死者个人信息权利特征并依此分别加以规制。在客体方面,死者个人信息权人格利益部分易与传统人格权产生混淆,可通过“三层递进模式”先将死者个人信息权抽离传统人格权,随后积极保护死者个人信息之人格权利并对相关侵权行为采取救济措施;死者个人信息权财产利益部分易与数字遗产混淆、杂糅,可通过“双层区分模式”首先判定该信息属于个人信息还是纯粹的虚拟财产,抑或存在杂糅现象,其次以使用目的为导向针对掺杂财产利益的死者个人信息分离其人身属性与财产属性并分别加以规制。在主体方面,作为死者个人信息权利主体的继承人、作为信息处理者的平台可能会与死者及利益相关第三人产生利益冲突,面对其中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通过刚性的法律规定难以解决多变的案情,因此可运用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理念在尊重意思自治的前提下弹性处理,充分平衡、保护各民事主体的相关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者个人信息权 利主体 利客体 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领域个人信息权的限制与规范
3
作者 郑曦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41,共12页
个人信息保护兹事体大,重视对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已成共识,即便在刑事诉讼领域亦不例外。但刑事诉讼中个人信息权的行使可能与犯罪控制的利益和公众知情权、信息开放利益、科学和艺术研究利益等发生冲突,因此有必要遵循目的限制、必要性... 个人信息保护兹事体大,重视对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已成共识,即便在刑事诉讼领域亦不例外。但刑事诉讼中个人信息权的行使可能与犯罪控制的利益和公众知情权、信息开放利益、科学和艺术研究利益等发生冲突,因此有必要遵循目的限制、必要性、区分对待等原则对刑事诉讼领域的个人信息权予以适当限制。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出刑事诉讼中个人信息权行使的四方面考量因素,并由此确立个人信息权行使的方式及其救济途径,以实现个人信息权在刑事诉讼领域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个人信息权 限制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权立法完善的路径与选择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璨 《信息安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67,共5页
当前,信息泄露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各国纷纷就个人信息权进行立法保护.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优化了我国对个人信息权的立法保护,但我国相关规范性文件未能有效衔接,某些规范性文件位阶不明,特殊领域的个人信息权立... 当前,信息泄露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各国纷纷就个人信息权进行立法保护.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优化了我国对个人信息权的立法保护,但我国相关规范性文件未能有效衔接,某些规范性文件位阶不明,特殊领域的个人信息权立法保护不成体系,部分地方缺乏立法能动性,对公权力的监管规定存在漏洞.相较而言,美国在个人信息权保护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和教训.通过比较分析法,对美国就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立法优势、劣势加以辨别,对我国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立法提出建议,以期完善我国对个人信息权的立法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权 个人信息保护法》 特殊领域 立法完善 美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权的弱势主体法理批判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天翔 《法治现代化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97-109,共13页
法律和企业相关隐私政策须要以弱势群体而非消费者为叙事,关注其作为弱势权利主体的个人信息保护。既有法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忽视了弱势主体,他们难以有效地行使个人信息权利。依据情境一致理论的启发,分析个人信息权需要立足于信息关... 法律和企业相关隐私政策须要以弱势群体而非消费者为叙事,关注其作为弱势权利主体的个人信息保护。既有法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忽视了弱势主体,他们难以有效地行使个人信息权利。依据情境一致理论的启发,分析个人信息权需要立足于信息关系中信息主体双方的情境要素以表达权利主体的角色及弱势要素。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语境下,进一步完善目的和同意原则需要反映弱势主体的真实期望,相关权利的实现需要企业的技术助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个人信息权 情境一致 目的同意 技术助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互联网运行逻辑特殊性区分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 被引量:2
6
作者 吴胜波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6期192-194,共3页
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混淆在理论界和实务界成了一种常态,甚至有学者借助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囊括了个人信息权的内涵,这种混淆对于个人信息权的发展极为不利。个人信息权主要发挥作用的空间是互联网空间,互联网空间有着不同于现实空间的... 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混淆在理论界和实务界成了一种常态,甚至有学者借助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囊括了个人信息权的内涵,这种混淆对于个人信息权的发展极为不利。个人信息权主要发挥作用的空间是互联网空间,互联网空间有着不同于现实空间的运行逻辑,会导致一些专属于互联网空间的现象出现,过去学界的研究中较少涉及互联网空间独有的运行逻辑对实现个人信息权的影响。本文基于互联网空间的运行逻辑,分析个人信息在一些典型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并通过这些特点对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区分对比,为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混淆状态的解决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权 隐私 数字 互联网逻辑 边界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数据权利特殊性出发界定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边界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胜波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10期200-202,共3页
对于个人信息权依托互联网爆发式发展诞生的权益,其目前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学术界研究相对偏少,目前学界研究的角度也多从研究传统权利角度出发,较少考虑到个人信息权作为一个数字权益与生俱来的特殊性。个人信息权的客体是个人信息... 对于个人信息权依托互联网爆发式发展诞生的权益,其目前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学术界研究相对偏少,目前学界研究的角度也多从研究传统权利角度出发,较少考虑到个人信息权作为一个数字权益与生俱来的特殊性。个人信息权的客体是个人信息,而在互联网空间中,个人信息以数据的形式存在,数据又是一连串的二进制代码,数据上承载的个人信息通过代码得以呈现。由于代码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想要进一步探讨个人信息权,就需要理解它的客体——由数据所承载的个人信息。本文将通过数据本身具有的特性对个人信息权实现产生的影响,总结出个人信息权特点,再从个人信息权的特点讨论引申出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权 隐私 数字 数据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事件应对中个人信息权的限制与保障
8
作者 赵艺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51-59,共9页
目前,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已然形成共识,常态法律秩序下个人信息的公私法保护框架正在成型。然而,在突发事件应对中,个人信息的公共属性被不断放大,以政府为代表的公权力机关不当处理个人信息的情况加剧,常态法律秩序下个人信息保护结... 目前,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已然形成共识,常态法律秩序下个人信息的公私法保护框架正在成型。然而,在突发事件应对中,个人信息的公共属性被不断放大,以政府为代表的公权力机关不当处理个人信息的情况加剧,常态法律秩序下个人信息保护结构失衡。具体表现为,紧急情况下个人信息权行使的程序特殊性、行政优先性、处置紧急性和救济有限性。为应对上述情况,应当厘清突发事件应对中限缩个人信息权的法理依据和理论边界,在遵循正当原则和明确原则的基础上,逐步确立突发事件应对中特殊的个人信息权保护规则,通过加强个人信息权的防御功能、强调紧急权力的行使规则重新平衡突发事件应对中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个人信息权 利限制 正当原则 明确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权保护及其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启示
9
作者 蒋明 《大众文摘》 2024年第13期0090-0092,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个人信息权作为一种重要的法 律权利,其保护不仅关系到个人隐私安全,还直接影响到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与公正性。本文在分析个人信息权内涵与 特征的基础上,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个人信息权作为一种重要的法 律权利,其保护不仅关系到个人隐私安全,还直接影响到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与公正性。本文在分析个人信息权内涵与 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设想,以期为人事档案管理 提供法律和制度上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权 人事档案管理 信息保护 法律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弱势群体个人信息权之保护
10
作者 姚青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论丛》 2024年第S01期38-48,共11页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以农村老年人为代表的数字弱势群体信息素养不足,面临着严峻的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挑战。基于我国数字弱势群体广泛存在,且个人信息权保护较为紧迫的前提,探索该群体在个人信息权实现过程中的困境及解决方案具有必要性...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以农村老年人为代表的数字弱势群体信息素养不足,面临着严峻的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挑战。基于我国数字弱势群体广泛存在,且个人信息权保护较为紧迫的前提,探索该群体在个人信息权实现过程中的困境及解决方案具有必要性。数字弱势群体识别困难、个人信息权性质和内容等存在争议,以及权利落实过程中存在的相关人员技术或知识限制、司法裁量权过大等问题共同导致了该群体在个人信息权保护方面的困境。对此,应当引入反射保护思路,通过对易识别的群体施加义务的方法,间接保障权利实现。同时,可从权利要件的角度出发,明确个人信息权作为权利的性质,厘清其范围及与其他权利的关系,为后续提供法律保护奠定基础。最后,还应通过法律、政策和社会合作进一步增强对于数字弱势群体个人信息权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弱势群体 个人信息权 反射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控制与司法规制:远程在线提取中个人信息权的保护
11
作者 叶诗韵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4-111,共8页
随着网络犯罪的猖獗,远程在线提取逐渐成为侦查犯罪的重要手段。但相较于传统侦查,远程在线提取干预的权利更为无形、抽象,难以诉诸传统权利保护路径,只能通过制约侦查权,回归“权力-权利”的良性互动。而远程在线提取法律属性尚不明晰... 随着网络犯罪的猖獗,远程在线提取逐渐成为侦查犯罪的重要手段。但相较于传统侦查,远程在线提取干预的权利更为无形、抽象,难以诉诸传统权利保护路径,只能通过制约侦查权,回归“权力-权利”的良性互动。而远程在线提取法律属性尚不明晰,实践中暴露出事前程序控制失灵、事后司法规制效能不足的问题。为消解远程在线提取中的个人信息权保护困境,应在程序控制层面,以“一般信息、相对敏感信息和绝对敏感信息”的数据分级制度为基础,构建“任意侦查、强制侦查与技术侦查”的法律控制梯度。在司法规制角度,将权利义务体系与合法性审查机制双线并进,从根本上保护刑事诉讼当事人的个人信息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侦查 电子数据提取 个人信息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个人信息”概念的限缩——以个人信息权与数据产权的界分为前提
12
作者 卜元钏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01-106,共6页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面临前置法区分立法的科学性与概念使用的混淆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刑事法个人信息概念外延宽泛导致个人信息犯罪圈扩张的问题。有必要在对个人信息权与数据产权进行界分的前提下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圈进行限缩。...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面临前置法区分立法的科学性与概念使用的混淆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刑事法个人信息概念外延宽泛导致个人信息犯罪圈扩张的问题。有必要在对个人信息权与数据产权进行界分的前提下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圈进行限缩。个人信息权是一项具体人格权,数据产权则具体包括数据资源权益与数据产品权利,二者在权利客体、权利属性、权利内容、保护优先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可以从关联性标准的再解释、间接识别性标准的确立、信息匿名化认定规则的完善、敏感个人信息的合理认定四个方面对于个人信息与个人数据进行分离,从而实现刑事法“个人信息”概念的限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权 数据产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权刑法保护的立法及完善 被引量:48
13
作者 刘宪权 方晋晔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0-130,共11页
21世纪以来,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便捷的信息传播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然而,与此同时,个人信息被他人不恰当地掌握和利用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泄漏明星艳照、“人肉搜索”等个人信息... 21世纪以来,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便捷的信息传播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然而,与此同时,个人信息被他人不恰当地掌握和利用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泄漏明星艳照、“人肉搜索”等个人信息滥用的行为给个人信息所有者造成了巨大的精神伤害,人们赖以生存的道德、法律和信仰无疑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对这些情况加以分析,不难看出现代社会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但是,个人信息安全是否属于法律(特别是刑法)保护的范围?若属于,又应通过怎样的路径来实现?这些无疑均是我们必须直接面对且要积极解决的问题。基于和谐的法律理念,“我们应当关注社会现象,确定它们保持和谐的法律以及它们急需的一些秩序原则”。个人信息权的保护,正成为这样一种引起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权 刑法保护 法律理念 立法 信息安全 社会现象 传播速度 通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肉搜索”为视角对我国个人信息权保护的反思 被引量:10
14
作者 齐鹏 崔淑洁 邬彧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1-170,共10页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网络治理提升到空前的高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人肉搜索"这一网络现象突出。其一方面发挥着...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网络治理提升到空前的高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人肉搜索"这一网络现象突出。其一方面发挥着舆论监督的作用,同时也使得个人信息权的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因此,本文从界定"人肉搜索"的法律性质入手,深入探讨与其密切相关的个人信息权受到的冲击,寻找其中存在的法律规制漏洞,并通过对比全球治理环境下个人信息权监管及保护的相关措施,最终落脚于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法律治理路径。随着我国"一带一路"进程的推进,网络信息的区域性和全球性交流增多,我国迫切需要加大对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力度,做到在信息时代的全球化浪潮中掌握主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肉搜索 个人信息权 网络暴力 法律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个人信息权在人格权法中的地位 被引量:439
15
作者 王利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75,199-200,共8页
尽管实践中对个人信息采用刑法、行政法等多重保护机制,但并不能影响或改变个人信息权为民事权利的基本属性。个人信息与个人人格密不可分,个人信息主要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各种人格特征,故个人信息权是一种新型的具体人格权。个人信息权... 尽管实践中对个人信息采用刑法、行政法等多重保护机制,但并不能影响或改变个人信息权为民事权利的基本属性。个人信息与个人人格密不可分,个人信息主要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各种人格特征,故个人信息权是一种新型的具体人格权。个人信息权不属于一般人格权。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重合,但整体而言,个人信息概念远远超出了隐私信息的范围,应当将个人信息权单独规定,而非附属于隐私权之下。我国未来"人格权法"应当对于个人信息权作出规定,明确个人信息权的范围、内容、收集原则、侵害责任,以及商品化使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权 信息隐私 个人信息自决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权保护模式探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韩迎春 魏新丽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7-109,133,共4页
随着个人信息侵权事件的频繁发生,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问题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而对于个人信息权的保护模式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对美国和德国两国的个人信息权保护模式的分析,提出对我国个人信息权保护模式应选... 随着个人信息侵权事件的频繁发生,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问题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而对于个人信息权的保护模式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对美国和德国两国的个人信息权保护模式的分析,提出对我国个人信息权保护模式应选择人格权保护模式,将其确定为一项具体人格权加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权 保护模式
原文传递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权在侦查程序中的导入 被引量:37
17
作者 蒋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6-164,共9页
个人信息权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人权的新面相。我国大数据侦查模式发展忽视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出现了信息收集行为权能性质不明、信息收集门槛过低、信息过度收集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个人信息权在侦查程序中的缺位。在侦查程序中导入... 个人信息权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人权的新面相。我国大数据侦查模式发展忽视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出现了信息收集行为权能性质不明、信息收集门槛过低、信息过度收集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个人信息权在侦查程序中的缺位。在侦查程序中导入个人信息权,既需要宪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确权化,也需要刑事诉讼的立法精细化,同时亦需要司法审查发挥作用。国家在必要时可以设立专门的信息监察机构,以强化对个人信息权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个人信息权 宪法 侦查程序 侦查机关 非法证据排除 新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权民事确权刍议 被引量:10
18
作者 胡卫萍 郑剑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85-90,共6页
2009年《侵权责任法》第2条,明确列举了包括隐私权在内的各项民事权益。而随后的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对《侵权责任法》中"隐私权"涵义的解读,引起了人们对隐私权背后的个人信息权益的关注。论文从隐私权解读的角度,... 2009年《侵权责任法》第2条,明确列举了包括隐私权在内的各项民事权益。而随后的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对《侵权责任法》中"隐私权"涵义的解读,引起了人们对隐私权背后的个人信息权益的关注。论文从隐私权解读的角度,比较分析确认了个人信息与隐私相互交融、彼此独立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并从我国人格权法律发展的角度,详细论证了个人信息权民事确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其丰富完善人格权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隐私 个人信息权 民事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化语境下的“被遗忘权”:个人信息权的程序性建构 被引量:29
19
作者 李立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5-155,共11页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因具备"不被遗忘"的特殊属性而成为有价值的商品,并引发了一系列权属论争。其中,个人信息主体是否可以凭借所谓的被遗忘权对抗互联网搜索服务提供商的所谓"表达自由权",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因具备"不被遗忘"的特殊属性而成为有价值的商品,并引发了一系列权属论争。其中,个人信息主体是否可以凭借所谓的被遗忘权对抗互联网搜索服务提供商的所谓"表达自由权",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结合域外相关立法、司法实践经验与理论,从我国相关立法与基本国情出发,应当肯定被遗忘权的本土存在价值与独立属性。但对于这一新兴权利的合理建构,基于实用主义立场,应当扬弃隐私权或自由权等传统法理的解说进路,以一种程序性权利而非实体性权利的建构思路,平衡个人信息主体与互联网搜索服务业者之间的利益矛盾,缓解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主体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个人信息权 被遗忘 搜索引擎 人格 隐私 算法 新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