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个人利益的心理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卢丹蕾 王文忠 罗跃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29-636,共8页
个人利益是影响人的行为和态度的一个重要动机因素。该文分3部分系统地介绍了当代心理学家主要是西方心理学家关于个人利益的研究,分析了个人利益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个人利益与态度的关系、个人利益对认知过程的影响以及跨文化差异比... 个人利益是影响人的行为和态度的一个重要动机因素。该文分3部分系统地介绍了当代心理学家主要是西方心理学家关于个人利益的研究,分析了个人利益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个人利益与态度的关系、个人利益对认知过程的影响以及跨文化差异比较等几个研究方向,从总体上展现了这些研究领域的现状和进展,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利益 行为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关于斯密原理、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与赫维茨机制设计理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钟晓敏 高琳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4,共6页
亚当.斯密在18世纪开创了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把斯密的理论体系扩展到政治市场,而赫维茨开创的机制设计理论则对斯密理论体系给予了现代解释与证明,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机制设计方法。透过分析,我... 亚当.斯密在18世纪开创了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把斯密的理论体系扩展到政治市场,而赫维茨开创的机制设计理论则对斯密理论体系给予了现代解释与证明,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机制设计方法。透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三个理论具有很强的内在关联,贯穿它们的一根主线是:试图达到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激励兼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原理 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 机制设计理论 个人利益 社会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自我卷入条件下个人利益对态度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卢丹蕾 王文忠 +2 位作者 胡宇涵 罗跃嘉 曲如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66-368,共3页
目的:考察个人利益与青少年社会态度之间的关系及发展趋势。方法:以高考政策改变的提案作为高自我卷入事件,控制被试的利益得失,让被试预测他人的态度并表达自己的态度。结果:16岁的儿童组和21岁的大学生组被试不仅预测同伴的态度与个... 目的:考察个人利益与青少年社会态度之间的关系及发展趋势。方法:以高考政策改变的提案作为高自我卷入事件,控制被试的利益得失,让被试预测他人的态度并表达自己的态度。结果:16岁的儿童组和21岁的大学生组被试不仅预测同伴的态度与个人利益一致,而且他们自己的态度也与个人利益一致;13岁儿童组被试并没有根据个人利益原则来预测同伴的态度或表达自己的态度。结论:自我利益卷入程度高时,随着个体年龄增长,个体会认为他人态度受个人利益的影响,个体自己也会表达同个人利益一致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利益 态度 高自我卷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利益,分配公平与再分配偏好--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潘春阳 何立新 《南方经济》 CSSCI 2012年第11期3-16,28,共15页
本文从中国居民再分配偏好较高这一现状出发,致力于从"个人利益"和"分配公平"两个角度对其进行解释。根据Roemer的理论,本文从"成功可控性"的角度构造了反映居民分配公平观念的变量,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 本文从中国居民再分配偏好较高这一现状出发,致力于从"个人利益"和"分配公平"两个角度对其进行解释。根据Roemer的理论,本文从"成功可控性"的角度构造了反映居民分配公平观念的变量,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的数据和有序选择模型进行实证,我们发现: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不但存在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也有显著的追求分配公平的动机,越认为"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才智"、"社会关系"、"认识有权的人"或"命运"对事业成功重要的居民,再分配偏好越高,而越认为"努力工作"和"政治表现"对事业成功重要的居民再分配偏好越低。本文还对模型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考察,增强了结论的稳健性。总之,保障社会机会均等、维护分配公平对于降低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分配偏好 个人利益 分配公平 内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利益是判断利益是否具有合理性的标准——论爱尔维修利益观中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 被引量:6
5
作者 赵丽欣 李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8-193,311,共6页
爱尔维修提出人性就是"自爱",满足肉体的感受性,追逐个人利益是满足自我需要的表现。利益支配着人的行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是为了个人利益而行动的,但是,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个人行为是正义的,公共利益是判断利益是否具有... 爱尔维修提出人性就是"自爱",满足肉体的感受性,追逐个人利益是满足自我需要的表现。利益支配着人的行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是为了个人利益而行动的,但是,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个人行为是正义的,公共利益是判断利益是否具有合理性的标准。他强调个人利益必须和公共利益结合起来才能最终实现个人的幸福。爱尔维修的利益观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公共利益与人民幸福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尔维修 个人利益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与利益平衡──法律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之论证 被引量:19
6
作者 胡玉鸿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95,共6页
和谐社会应该是各种利益处于平衡之中的社会,因此,如何协调好各种利益的关系,尤其是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要厘清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首先必须科学确定公共利益的概念。从本质上说,公共利... 和谐社会应该是各种利益处于平衡之中的社会,因此,如何协调好各种利益的关系,尤其是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要厘清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首先必须科学确定公共利益的概念。从本质上说,公共利益必须体现其公共的特性,它意味着所有公共利益都可以或者应当还原为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并不必然拥有优先于个人利益的正当性,而是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别予以确定。对于两者的关系而言,私利的正当性、权利与利益的不可通约以及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构成了分析这一问题的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概念 和谐社会 利益平衡 公共利益 个人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尔维修与霍尔巴赫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 被引量:30
7
作者 杨通进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8-72,共5页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苦苦思索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这一问题变得更加敏感和突出,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经济是一种市场经济...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苦苦思索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这一问题变得更加敏感和突出,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经济是一种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主要以个人利益为杠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利益 社会公共利益 霍尔巴赫 社会利益 伦理学 爱尔维修 集体理性 道德价值 个人理性 工具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14
8
作者 唐山清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4-77,共4页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同一性,两者相互转化,互为条件;另一方面,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又具有对立性,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矛盾。为了解决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应该科学地...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同一性,两者相互转化,互为条件;另一方面,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又具有对立性,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矛盾。为了解决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应该科学地界定公共利益;建立健全公开的公民有序参与协商机制;建立健全公平、合理、有效的利益补偿机制;促进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效整合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个人利益 同一性 对立性 平衡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 被引量:17
9
作者 范旭斌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47,共5页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调社会上各种不同的利益,尤其是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需要立法、行政、司法保障,即立法...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调社会上各种不同的利益,尤其是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需要立法、行政、司法保障,即立法者对此做出概括性规定,并通过宪法解释明确公共利益的内涵,在具体立法中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行政机关依据正当程序对此进行具体的判断;在出现纠纷时启动司法程序,由法院针对个案中的具体事实,进行最后的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个人利益 对立统一 法律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利益限制个人利益的合理边界 被引量:2
10
作者 翟月玲 袁桂林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7-187,311,共11页
依据行政法,行政机关可以为了公共利益对个人利益进行限制,但行政权力的扩张本性,使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重重,公共利益在限制个人利益方面存在诸多困境,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增多。和谐社会需要各种利益的平衡,协调好二者的... 依据行政法,行政机关可以为了公共利益对个人利益进行限制,但行政权力的扩张本性,使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重重,公共利益在限制个人利益方面存在诸多困境,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增多。和谐社会需要各种利益的平衡,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是和谐行政的关键,为公共利益限制个人利益设定合理边界必不可少。影响"公共利益"限制个人利益边界的五个要素(渊源、主体、客体、内容和效力)的确定,使"公共利益"限制个人利益的合理边界在理论上具有了可行性;公正补偿原则为"公共利益"限制个人利益的合理边界增加了实践上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个人利益 要素 原则 合理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中个人利益的理性审视 被引量:2
11
作者 段虹 王秀敏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9-31,共3页
个人利益是历史形成的人生存的一种自觉方式,自觉的个人利益的形成是促进个体自由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从和谐社会建设的视野对个人利益进行哲学反思和理性审视,有利于自我的真正确立与自觉的个人利益的生成,从而最终能... 个人利益是历史形成的人生存的一种自觉方式,自觉的个人利益的形成是促进个体自由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从和谐社会建设的视野对个人利益进行哲学反思和理性审视,有利于自我的真正确立与自觉的个人利益的生成,从而最终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个人利益的正确引导以及人们的理性行为方式的形成。在当前,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厚重与庞大、多种文化精神在同一场城中的相遇、正义的社会制度的健全程度等决定了和谐社会建设中,自觉个人利益的生成尚需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个人利益 自我 理性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论述谈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被引量:9
12
作者 耿步健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7-109,共3页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基石,但如何正确理解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并处理好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仍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本文拟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经典论述的分析,谈谈如何正确理...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基石,但如何正确理解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并处理好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仍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本文拟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经典论述的分析,谈谈如何正确理解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从而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经典论述 集体利益 个人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协调发展的客观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天喜 周英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82-85,共4页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尽管有区别,但两者又是相互依赖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依赖于公共产品的完善和社会整体的平衡,公共利益最大化依赖于个人的自由竞争和个人利益的实现。无论是个人利益,还是公共利益,都只能在公共利益...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尽管有区别,但两者又是相互依赖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依赖于公共产品的完善和社会整体的平衡,公共利益最大化依赖于个人的自由竞争和个人利益的实现。无论是个人利益,还是公共利益,都只能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协调发展中实现。现代市场经济的利益实现机制就是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协调发展的客观机制和现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个人利益 协调发展 现代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38
14
作者 叶必丰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7年第1期116-122,共7页
本文认为,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这一矛盾体中,公共利益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个人利益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居于受支配方面。作者从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角度,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对认为在我国建... 本文认为,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这一矛盾体中,公共利益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个人利益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居于受支配方面。作者从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角度,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对认为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以保障个人利益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的“个人本位论”,提出了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个人利益 社会成员 利益关系 被统治阶级 矛盾的主要方面 社会主义 社会公正 物质利益 分配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泄密型内幕交易法律责任中个人利益标准研究——兼谈泄密型内幕交易罪之中美对比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晖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70,共8页
2016年12月6日美国最高法院对萨尔曼案最终裁决,维持1983年Dirks案确立的认定泄密型内幕交易泄密人法律责任的个人利益标准,平息了美国泄密型内幕交易法律责任认定标准上存在的争论,堪称内幕交易判例法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式裁决。个人... 2016年12月6日美国最高法院对萨尔曼案最终裁决,维持1983年Dirks案确立的认定泄密型内幕交易泄密人法律责任的个人利益标准,平息了美国泄密型内幕交易法律责任认定标准上存在的争论,堪称内幕交易判例法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式裁决。个人利益标准虽非完美,但对促进基于正当理由泄露内幕信息仍有积极意义。我国有关泄露内幕信息的法律规定较美国更为严厉,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当前内幕交易仍猖獗,客观上需要严刑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幕交易 个人利益标准 萨尔曼案 内幕交易法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重个人利益是衡量制度设计是否科学的关键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增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36,共6页
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中提出了“私人恶德即公共利益”的思想,他通过寓言得出结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普遍幸福,只有顺应人的利己本性才能得到实现。因此,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必须充分认识和评价个人利益的积极作用。就公私两种行为而... 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中提出了“私人恶德即公共利益”的思想,他通过寓言得出结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普遍幸福,只有顺应人的利己本性才能得到实现。因此,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必须充分认识和评价个人利益的积极作用。就公私两种行为而言,制度是针对人的利己主义行为的,尊重个人利益是衡量制度设计是否科学的关键。制度的主要功能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解决“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即如何能够使人人像关心个人利益一样关心公共利益,这就是私利公益问题。制度设计的目标是实现私利公益,而只有建立在尊重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制度设计才能实现社会公益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设计 个人利益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关系的文本解读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芳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6-110,112,共5页
马克思认为,需要和个人利益是人的全部活动的最终动力和内在根据,而集体利益对个人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私有制条件下,虚幻的集体处处以公共利益、全民利益自居,实际上维护的是统治者的特殊利益,而与公民的普遍个人利益相矛盾。共产... 马克思认为,需要和个人利益是人的全部活动的最终动力和内在根据,而集体利益对个人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私有制条件下,虚幻的集体处处以公共利益、全民利益自居,实际上维护的是统治者的特殊利益,而与公民的普遍个人利益相矛盾。共产主义社会建立的自由人联合体,是代表公民个人利益的真实的集体,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个人利益 集体利益 虚幻的集体 自由人联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基础性与个人利益最大化互为性分析——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3
18
作者 卢宝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70-75,共6页
道德是根植于个人内心深处的,其本质是"利他"。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个人经济生活的永恒主题,同时又会产生败德行为。现在我们的社会不仅是需不需要一个道德基础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在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如何发挥道德... 道德是根植于个人内心深处的,其本质是"利他"。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个人经济生活的永恒主题,同时又会产生败德行为。现在我们的社会不仅是需不需要一个道德基础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在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如何发挥道德基础性作用的问题。道德基础性是指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必须是以秉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追寻美德为前提条件,个人应该是在道德基础的框架当中追求利益最大化,道德和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具有互为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基础性 个人利益最大化 制度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集体主义与个人利益——重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集体主义的有关论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宗元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5-20,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在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意义上使用过集体主义概念,但是,他们对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理论内涵作出过深入的阐释。他们认为,在私有制条件下,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的结果就是虚幻的集体的产生,而真实的集...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在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意义上使用过集体主义概念,但是,他们对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理论内涵作出过深入的阐释。他们认为,在私有制条件下,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的结果就是虚幻的集体的产生,而真实的集体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个人只有在真实的集体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因此,他们极为尊重个人利益,但同时又强调个人利益并不是抽象的,不能"贪杯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主义 个人利益 真实的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目的、个人利益与公共事业——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解读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立旭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4期130-135,共6页
黑格尔认为 ,客观现实或普遍性决不能离开个体性 ,尽管德行当初想舍弃个体性而使善成为现实性 ,但现实性根本不是别的什么东西 ,本身就是个体性 ,个体性的运动就是普遍性的实现。个体性或个人目的与个人利益 ,并不与“德行”和“善”相... 黑格尔认为 ,客观现实或普遍性决不能离开个体性 ,尽管德行当初想舍弃个体性而使善成为现实性 ,但现实性根本不是别的什么东西 ,本身就是个体性 ,个体性的运动就是普遍性的实现。个体性或个人目的与个人利益 ,并不与“德行”和“善”相对立 ,恰恰相反 ,它有助于促进公共事业。文章在审视思想史上关于私益与公益的关系问题的观点的基础上 ,对黑格尔的上述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作者认为 ,在黑格尔那里 ,追求不同私利的个人活动不过是普遍理性的统一为了丰富自己而采取的一个个环节 ,其最终是为了这个理性的绝对统一设定的。这一点似乎与孟德威尔、亚当·斯密等英国思想家的观点 ,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现象学》 黑格尔 公共事业 个人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