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北邙与岘山:唐人个体生命意识的消解与张扬 |
冯傲雪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2
|
个体生命意识的激荡——从孙悟空形象的塑造看《西游记》的创作动机 |
张小龙
|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1 |
2
|
|
3
|
试论曹植辞赋中的个体生命意识主题 |
韦春喜
|
《克山师专学报》
|
2001 |
1
|
|
4
|
刘长卿诗歌中个体生命意识的回归 |
陈菁华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0 |
|
5
|
个体生命意识的去蔽与敞亮——《银城故事》的历史观透视 |
胡全章
|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4 |
0 |
|
6
|
从“个体生命意识苏醒”到“个性迷失”——当代文学三十年“人”的个性发展脉络 |
李建磊
|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7 |
2
|
|
7
|
试论杜甫的个体生命意识 |
杜晓勤
|
《贵州文史丛刊》
|
1995 |
2
|
|
8
|
个体生命意识觉醒后的必然选择——元好问“金亡不死”与“崔立碑”事件的深层分析 |
王俊德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1
|
|
9
|
论当代中国电影中的个体生命意识 |
李有军
王荣
|
《商洛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0
|
《野草》中鲁迅个体生命意识传达及其现代性 |
杨胜刚
|
《柳州师专学报》
|
1996 |
0 |
|
11
|
一个挣脱人生困惑的诗意灵魂——从《归去来兮辞》看蓬勃生长的个体生命意识 |
林君慧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
2011 |
0 |
|
12
|
个体生命的勃兴与超越(续)——由《聊斋》看蒲松龄的个体生命意识 |
张莉莉
|
《蒲松龄研究》
|
2000 |
0 |
|
13
|
历史哲学观念与个体生命意识——胡风文艺思想评析 |
李俊国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4
|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人的个体生命意识 |
刘春哲
|
《时代文学(下半月)》
|
2010 |
0 |
|
15
|
中国古代士文人对个体生命局限的超越途径 |
何长文
|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
2011 |
0 |
|
16
|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学术倾向与个体自我觉醒 |
赵东栓
|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
2001 |
0 |
|
17
|
儒家孝道的生命哲学层次结构分析 |
李后卿
李仁君
|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18
|
沧桑生命的沉郁回声——谈艾青的“归来”之作 |
朱娟
|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9
|
生命的冲动与超越──《爱的徒劳》剧中人俾隆思想探微 |
窦怡民
褚自刚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1999 |
0 |
|
20
|
倾听生命的呐喊——鲁迅作品生命教育价值摭谈 |
胡志金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