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本科教学方法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谭勇 车念聪 +2 位作者 吕爱平 杜宇琼 姜春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06-108,共3页
教学设计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其中的教学方法设计最能体现教育现代化,它是教学设计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传统的大学本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方法以讲解灌输式教学为主,在结构形式上缺乏多样性和优化系统性,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重质... 教学设计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其中的教学方法设计最能体现教育现代化,它是教学设计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传统的大学本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方法以讲解灌输式教学为主,在结构形式上缺乏多样性和优化系统性,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重质量、高效率的时代潮流,不能满足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本科教学方法优化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中医教育 教学方法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内涵及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建平 梁华龙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6-37,共2页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修订学科目录时为中医学新设置并命名的一门二级学科和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三门课程,目前全国各中医院校本学科多数所含三门课程仍互为独立,教材亦各...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修订学科目录时为中医学新设置并命名的一门二级学科和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三门课程,目前全国各中医院校本学科多数所含三门课程仍互为独立,教材亦各成体系,尚未融成一体,中医界对本学科的设立及界定也有不同看法。笔者认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应主要研究临床疾病诊治规律;进行病证规范化研究;使学生面对病人知道该用什么辨证方法并能准确辨别病证。根据上述思路,我们将《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文及《温病学》内容揉合提炼,编写为《中医临床基础》教材,其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基础知识,搜集疾病信息,进行辨病、认证,并以此遣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教材建设 课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研究浅探 被引量:5
3
作者 宋建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2-463,共2页
关键词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教学研究 多媒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立病案数据库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钱占红 韩雪梅 +2 位作者 麻春杰 任常胜 张明锐 《河南中医》 2013年第6期906-908,共3页
在课堂讲授中医经典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引入病案教学法,使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培养中医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通过教学实践,经典病案的筛选、讲解及分析,建立病案数据库,既可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兴趣,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又可使学生... 在课堂讲授中医经典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引入病案教学法,使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培养中医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通过教学实践,经典病案的筛选、讲解及分析,建立病案数据库,既可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兴趣,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又可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中医辨证思维方法,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案数据库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临床辨证思维 《温病学》 《金匮要略》 《伤寒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现状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龚婕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0-53,共4页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尽管在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的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 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尽管在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的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 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推陈出新,以促进学科的迅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翻转课堂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教”模式的构建——以伤寒学教学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少芳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翻转课堂模式(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FCM),又名反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教学过程“翻转”的新型教学方式.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由教师课堂讲授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 翻转课堂模式(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FCM),又名反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教学过程“翻转”的新型教学方式.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由教师课堂讲授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1].翻转课堂模式将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的自主学习,课堂时间用于完成练习、汇报讨论、答疑解惑.近几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在国外流行起来,这一教学模式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2-3].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授课,学生回家做作业不同,“翻转课堂”将传统教学流程予以调整,由“教-学”模式变成“学-教”模式.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是针对具体的病证“求本”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思维模式的建立则需要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中注重强化中医思辨能力.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由伤寒、金匮、湿病三个专业组合而成,是最具中医本体特色的中医骨干学科,处于深化基础理论、引领进入临床的重要地位,只有学而深思善辨,才能用而灵活变通.“翻转课堂”引入中医课堂,对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质量与思辨能力大有裨益.笔者以伤寒学引入“翻转课堂”教学为例,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教”模式的构建作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学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认识、建设等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殿兴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5-35,共1页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目录,高等中医药院校原有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等中医经典著作,合并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对合并后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应该如何认识?怎样建设?这是高等中医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大事,...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目录,高等中医药院校原有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等中医经典著作,合并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对合并后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应该如何认识?怎样建设?这是高等中医教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大事,也引起了从事经典著作教学、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认识加以讨论,将有利于这一学科的完善和建设。一、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认识思考《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长期以来,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的必修课程开设,除作为经典课程开设比较明确外,其性质究竟属基础还是临床长期以来并不明确,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将三者并入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范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高等中医药教育 创新 学科建设 经典著作 师资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再认识与教改思路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家诏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B11期91-93,共3页
关键词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学》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匮要略》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设置
9
作者 蒋明 杨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7-59,共3页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从其学科内涵到其外延仍不甚清楚。我们认为,现阶段的可行性操作方案应该是关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这三门课程各自的课程定位问题,这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得以存在或消失的工作前提。而就《金匮要略》而...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从其学科内涵到其外延仍不甚清楚。我们认为,现阶段的可行性操作方案应该是关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这三门课程各自的课程定位问题,这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得以存在或消失的工作前提。而就《金匮要略》而言,其作为专业课被自动分化,则应该冀望于《中医内科学》等临床学科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与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金匮要略 伤寒论 温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永升 何赛萍 曹灵勇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2,5,共3页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一门新的学科,目前对其含义、范围等尚有不同的观点。根据近5年的教学、科研实践,就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内涵以及外延等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梳理。
关键词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学》 诊断方法 中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高层论坛举行 中医思维是中医人才培养关键 被引量:2
11
作者 建宇 李杨 《光明中医》 2008年第12期2025-2025,共1页
关键词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中医人才培养 中医思维 广州中医药大学 论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 思维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中医这院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简介
12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成立于建校之初,主要进行《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典籍的整理研究、理法方药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工作,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学科已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医疗为基础,科研为龙头的教、医、研相互促进,...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成立于建校之初,主要进行《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典籍的整理研究、理法方药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工作,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学科已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医疗为基础,科研为龙头的教、医、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甘肃中医学院 《金匮要略》 以教学为中心 《伤寒论》 《温病学》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定名及学科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兰林 李洪涛 《中医教育》 2000年第6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学科建设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学科定名
原文传递
加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设的意义与构想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德友 《中医教育》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现存问题 建设意义 构想
原文传递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的研究
15
作者 柴可夫 《中医教育》 2000年第6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 改革途径
原文传递
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16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由陈慎吾、刘渡舟.赵绍琴、孔光等老一代中医教育家所创建.它是研究中医辨证论治基本规律、为临床提供“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方法和思路,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最终研究目标的1门学科.是联系中医基础学科与中医临床学...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由陈慎吾、刘渡舟.赵绍琴、孔光等老一代中医教育家所创建.它是研究中医辨证论治基本规律、为临床提供“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方法和思路,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最终研究目标的1门学科.是联系中医基础学科与中医临床学科的桥梁。本学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已逐步形成了经方防治常见病疑难病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重点学科 北京市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基础学科 中医教育家 综合运用 理法方药 临床学科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17
《中医教育》 2005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由陈慎吾、刘渡舟、赵绍琴、孔光一等老一代中医教育家所创建,它是研究中医辩证论治基本规律,为临床提供“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方法和思路,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最终研究目标的1门学科,是联系中医基础学科与中医临床...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由陈慎吾、刘渡舟、赵绍琴、孔光一等老一代中医教育家所创建,它是研究中医辩证论治基本规律,为临床提供“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方法和思路,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最终研究目标的1门学科,是联系中医基础学科与中医临床学科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重点学科 北京市 中医辩证论治 中医基础学科 中医教育家 综合运用 理法方药 临床疗效 临床学科
原文传递
中医临床基础教学之我见
18
作者 黄家诏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教学 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中医学院伤寒学重点学科简介
19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陕西省教育厅1997年确定的省级重点学科,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具有硕士学位7人,博士学位1人。
关键词 陕西中医学院 重点学科 伤寒学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硕士学位 博士学位 副教授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麻醉学科建设刍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巧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5-875,共1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麻醉学 中医麻醉学 学科建设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