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医案数据挖掘的荨麻疹用药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初依侬 詹秀菊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943-946,共4页
【目的】分析荨麻疹医案的用药规律。【方法】从《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所收录的麻疹医案中提取处方,并做归一化处理;采用Excel 2013和Matlab R2016a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符合筛选标准的400例医案中,共使用中药... 【目的】分析荨麻疹医案的用药规律。【方法】从《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所收录的麻疹医案中提取处方,并做归一化处理;采用Excel 2013和Matlab R2016a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符合筛选标准的400例医案中,共使用中药295味,总频次为4 363次。26味高频中药中,有7味解表药、7味清热药及6味补虚药;聚类分析结果分为5类。【结论】中药治疗荨麻疹常用解表药、清热药和补虚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用药规律 解表药 清热药 补虚药 频次分析 聚类分析 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医案分析方法评述 被引量:21
2
作者 何彦澄 肖永华 +2 位作者 闫璞 陈净殊 王世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106-1109,共4页
中医医案是最能体现医生学术思想与辨证论治的记录。通过对近年来中医医案分析类文献的回顾,基于中医医案具有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知识特点,以及医案全数据性、难以规范化的数据特点,从群案及个案分析研究现状出发,结合中医个体化辨证... 中医医案是最能体现医生学术思想与辨证论治的记录。通过对近年来中医医案分析类文献的回顾,基于中医医案具有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知识特点,以及医案全数据性、难以规范化的数据特点,从群案及个案分析研究现状出发,结合中医个体化辨证论治优势,提出个案数据分析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分析 分析 隐性知识 中医智能处方分析系统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取穴规律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刘源香 孙春全 杨继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90-93,共4页
目的基于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挖掘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目的基于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挖掘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的1996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并录入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采用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穴对分析、核心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纳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针灸处方125首,涉及腧穴108个,总取穴频次998次,其中取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为百会(78次,62.40%)。高频穴对有足三里-百会、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四神聪等。主要核心处方为百会、足三里、四神聪、神门、太溪、三阴交、内关、太冲、丰隆、大椎、风池、肾俞、神庭、悬钟,次要核心处方为合谷、印堂、膻中、血海、膈俞、肝俞、脾俞、气海、阳陵泉、阴陵泉、上星。结论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分析得出的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呆取穴规律可指导临床应用,但须注意随证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针灸 取穴规律 数据挖掘 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KI数据库对针灸治疗痛经的取穴规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公春荣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第2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挖掘针灸治疗痛经的选穴规律,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文献。将纳入的文献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采用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的频次分析、关... 目的挖掘针灸治疗痛经的选穴规律,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文献。将纳入的文献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采用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穴对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并分析腧穴归经及单穴选用情况,分析针灸治疗痛经处方的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针灸处方301首,涉及腧穴共71个,总频次为1210次。关元是取穴频次最高的腧穴(196次,65.12%);关联规则分析中置信度最高的穴位组合是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支持度最高的穴位组合是三阴交-关元;聚类分析显示以两大类群为主。经脉以任脉、足太阴脾经腧穴的总频次为多,单穴应用以神阙穴的频次最高。结论针灸治疗痛经可选用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组合,临床可随症配伍其他腧穴,单穴以神阙应用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针灸 取穴规律 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名医医案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孙春全 李金玲 +2 位作者 庞亚铮 董甜甜 杨继国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9期807-810,共4页
目的 基于"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挖掘强直性脊柱炎名医医案的用药规律.方法 搜集"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中收录的有关强直性脊柱炎的名医医案,构建数据库并应用软件中的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药... 目的 基于"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挖掘强直性脊柱炎名医医案的用药规律.方法 搜集"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中收录的有关强直性脊柱炎的名医医案,构建数据库并应用软件中的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药对分析、核心药物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名医医案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医案100篇,合计149首处方,包含210味药物,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包括狗脊、白芍、当归、杜仲、威灵仙等,出现频次在20次以上的中药多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散寒除湿药为主;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包括"桑寄生、狗脊""杜仲、狗脊""白芍、狗脊""桂枝、白芍""甘草、当归"等.结论 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补益肝肾的药物为主,辅以温补肾阳、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祛风散寒等药物,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分析 计算机辅助 经验 脊柱炎 强直性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处方用穴规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琼琼 罗丹妮 +2 位作者 代凯凯 王金花 杨继国 《山东中医杂志》 2019年第5期455-461,共7页
目的:运用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挖掘并分析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取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自1990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 目的:运用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挖掘并分析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取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自1990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系统中搜索的核心期刊中有关针灸治疗AS的文献,选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并录入"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采用系统中的频次分析、穴对分析、关联分析、核心处方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针灸处方104首,涉及腧穴113个,取穴总频次926次。取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夹脊(67次,65.05%)。高频穴对有肾俞-夹脊、大椎-夹脊、大椎-腰阳关、腰阳关-夹脊、足三里-夹脊等。并组合有主要核心处方和次要核心处方。结论:根据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V1.2.8)分析总结的针灸治疗AS取穴规律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取穴以督脉穴位为主,仍需结合临床实践,随病情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针灸 取穴规律 腧穴 穴位配对 核心处方 数据挖掘 中医医案知识服务与共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