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肾病模型:动物模型、二维细胞模拟及三维类器官模型
1
作者 钱足平 陈勇 +2 位作者 冉燕 达静静 查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632-3640,共9页
背景:近几年来,人类多能干细胞衍生的肾类器官及糖尿病肾病啮齿动物模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由于糖尿病肾病发病受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发病机制复杂,并且对于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需要因人而异。因此,需要开发更灵活和综... 背景:近几年来,人类多能干细胞衍生的肾类器官及糖尿病肾病啮齿动物模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由于糖尿病肾病发病受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发病机制复杂,并且对于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需要因人而异。因此,需要开发更灵活和综合的方法,从而发现强有力的临床前证据,以支持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干预。目的:从动物模型、二维细胞培养模拟及三维类器官模型等方面综述了糖尿病肾病模型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线索和思路。方法:以“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模型,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类器官,肾脏类器官,糖尿病肾病细胞模型,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中文检索词,“Diabetes,diabetic nephropathy,diabetic kidney diseases,diabetic nephropathy models,diabetic nephropathy animal models,organoids,diabetic and organoids,diabetic and kidney organoids,kidney organoids,diabetic nephropathy cell models,diabetic nephropathy syndrome combined animal model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最终纳入101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糖尿病肾病体内模型和体外模型是深入研究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有力工具。动物模型可以观察到多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二维细胞培养操作简便且成本较低;新兴的肾类器官填补了二维和整体水平之间的空白,无种属差异且一定程度模拟了人肾脏的复杂性。随着类器官技术的不断发展,肾类器官有望为探索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和药物筛选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脏类器官 糖尿病肾病类器官 细胞模型 动物模型 中医病证结合糖尿病肾病模型 工程化组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晓迎 《海峡药学》 2010年第8期13-14,共2页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建立理想的糖尿病模型对于深入研究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至关重要,中医药实验研究应尽量达到病与证的造模因素的有机结合,体现中医病证结合的特点。本文将从近年来糖尿病中医病证结合两方面的动...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建立理想的糖尿病模型对于深入研究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至关重要,中医药实验研究应尽量达到病与证的造模因素的有机结合,体现中医病证结合的特点。本文将从近年来糖尿病中医病证结合两方面的动物模型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中医 动物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对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证候类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戴思瑶 王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36-39,F0003,共5页
目的通过注射不同剂量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对比各剂量组大鼠在肾脏生化指标、病理形态改变以及出现的症状、体征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对不同剂量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证候类型进行探讨。方法按... 目的通过注射不同剂量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对比各剂量组大鼠在肾脏生化指标、病理形态改变以及出现的症状、体征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对不同剂量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证候类型进行探讨。方法按大鼠体质量将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及模型组(A组、B组、C组)。分别对A、B、C组大鼠进行腹腔注射STZ溶液50、60、70 mg/kg体质量。control组大鼠予2 mL生理盐水以相同方式注射。造模第6周末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观察肾脏病理。通过各组大鼠第6周的症状、体征等表现判断其所属证候类型。结果B组与C组大鼠在肾脏生化指标上的损害并无明显区别,但两组mALB、BUN、Scr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大鼠。光镜下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形态结果为C组大鼠肾脏病理损害较B组稍加显著。从大鼠症状表现上看,A组大鼠以单纯津伤症状为主,尚未累及脏腑。随着造模剂量的增加,B组大鼠出现以脾肾气虚为主的脏腑虚损表现。C组大鼠则出现脏腑、津液亏虚的整体虚损表现。结论腹腔注射50、60、70 mg/kg的STZ剂量6周后,各组大鼠分别表现为阴津亏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SD大鼠 结合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玉龙 贾冉 +3 位作者 张苗苗 秦润笋 陈海燕 金杰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720-1726,共7页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情绪障碍疾病,是当今社会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有明确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科学可靠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探索中医药防治抑郁症相关机制的关键。通过查...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情绪障碍疾病,是当今社会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有明确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科学可靠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探索中医药防治抑郁症相关机制的关键。通过查询相关中文数据库,归纳总结6种抑郁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包括肝气郁结证、肝郁脾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阴虚内热证、气虚证。对6种病证结合的具体造模方法和模型评价进行简单的阐述,同时提出并分析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结合 动物模型 中医 模型评价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文雪 马跃荣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5期117-119,共3页
现代医学研究多借助动物模型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也因此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在考虑疾病本身的同时,更注重病证结合治疗,因此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更匹配中医药实验研究。糖尿病肾病(... 现代医学研究多借助动物模型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也因此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在考虑疾病本身的同时,更注重病证结合治疗,因此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更匹配中医药实验研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中医药对其治疗有着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对其基础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构建适合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实验研究的基本手段。对DK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结合动物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9
6
作者 苏保林 李敬 +1 位作者 汤水福 陈刚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4,共5页
背景糖尿病肾病(DN)的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为规范化、标准化DN的中医药临床诊疗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目前DN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化、... 背景糖尿病肾病(DN)的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为规范化、标准化DN的中医药临床诊疗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目前DN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化、标准化。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增城市中医医院肾病科与内分泌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T2DM 31例,DNⅢ期31例,DNⅣ期32例,DNⅤ期31例;另募集同期性别、年龄相当的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健康组。统计各组本证、标证数量与比例,并检测各证型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清蛋白(ALB)、尿蛋白定量、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T2DM患者主证主要表现为阴虚燥热证〔32.2%(10/31)〕与气阴两虚证〔58.1%(18/31)〕,DNⅢ期主要表现为脾肾气虚证〔48.4%(15/31)〕,DNⅣ期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证〔46.9%(15/32)〕与脾肾气虚证〔31.2%(10/32)〕,DNⅤ期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证〔64.5%(20/31)〕。T2DM和DNⅢ~Ⅴ期患者标证均主要表现为湿证和瘀证。DNⅢ~Ⅴ期各组患者肾功能指标、ALB、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UN、Scr、CysC、尿蛋白定量排序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eGFR、ALB排序为阴阳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燥热证。湿证、痰证、瘀证三组之间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主证证型与BUN、Scr、CysC、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关系,与eGFR、ALB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DN随着疾病分期的进展,中医证型主要表现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阴阳两虚;DN患者的BUN、Scr、CysC、eGFR、ALB、尿蛋白指标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 2型 中医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娴 谭瑾轩 +3 位作者 陈映西 潘娜 刘付杰义 黄晓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4-640,共7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无器质性病变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方案策略亟待进一步探索,建立合适的F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深入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评价中药方剂的治疗效果。本文对FD常见...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无器质性病变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方案策略亟待进一步探索,建立合适的F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深入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评价中药方剂的治疗效果。本文对FD常见中医证型脾虚证、肝郁证、肝郁脾虚证常用动物造模方法及评价指标进行整理分析。分析发现造模过程中结合饮食不节法或劳倦过度法更利于模型的稳定。脾虚是FD的发病基础,设计合适的FD脾虚动物造模方法或可为治疗FD提供新的治疗方向和更好的治疗策略。现有FD病证结合模型评价指标普遍存在主观性过强、客观证据不足的问题,如何完善F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系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动物模型研究 结合 中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病证结合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
8
作者 彭岳 苗维纳 +1 位作者 赵铁建 段雪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4053-4059,共7页
目前研究者制作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往往使用单一因素造模,模型虽然具备肝纤维化病理变化,却无气滞、气虚、肝郁、痰湿、血瘀等重要的中医证的特征.本文在总结了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概况后,评述了几种在中医病因学理... 目前研究者制作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往往使用单一因素造模,模型虽然具备肝纤维化病理变化,却无气滞、气虚、肝郁、痰湿、血瘀等重要的中医证的特征.本文在总结了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概况后,评述了几种在中医病因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复合多因素的造模方法建立的新型的病证结合疾病动物模型.这类肝纤维化模型动物同时具备疾病与证候双重特征,既复制出了符合中医证的基本特点,又与西医肝纤维化病理特征相一致.从而更准确地模拟了临床疾病与证候形成的病理机制及病变过程,为中西医结合研究肝纤维化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平台及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结合 肝纤维化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倪青教授病证结合分期分步骤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红梅 李云楚 +1 位作者 汪燕燕 倪青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721-725,共5页
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倪青教授根据病证结合理论,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分期分步骤治疗。通过辨主证、辨兼证、辨指标,并结合疾病分期,确定主方、加减用药,包括单味药、对药、角药。形成病证结合诊疗模... 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倪青教授根据病证结合理论,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分期分步骤治疗。通过辨主证、辨兼证、辨指标,并结合疾病分期,确定主方、加减用药,包括单味药、对药、角药。形成病证结合诊疗模式。倪青教授病证结合分期分步骤治疗糖尿病肾病在临床取得良好疗效。该诊疗模式调理清晰、考虑全面,对于中医临证经验较少的年轻医生有极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结合 分期分步骤 辨指标 中医药疗法 中医经验 倪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病证结合探讨糖尿病肾病阴虚证大鼠肾损害与自噬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佳瑞 邢玉凤 +4 位作者 彭紫凝 商海涛 李新宝 庞欣欣 孙新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38-947,共10页
目的观察阴虚证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大鼠肾损害以及自噬变化的影响,探讨DKD阴虚证大鼠肾脏病理损害与自噬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12周后将糖尿病组中... 目的观察阴虚证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大鼠肾损害以及自噬变化的影响,探讨DKD阴虚证大鼠肾脏病理损害与自噬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12周后将糖尿病组中尿蛋白阳性的大鼠随机均分为DKD组、阴虚组,阴虚组大鼠通过左甲状腺素钠片灌胃法制备DKD阴虚证模型。每日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第16周处死取材,观察大鼠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24 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24 hPro)、肾脏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阴虚证指标-血清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 AMP)、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c monophosphate,c GMP)及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reeThyroxine 4,f T4)、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t)、雌二醇(Estradiol,E2);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肾脏超微结构及自噬变化;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法检测肾组织纤维化指标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自噬相关Beclin-1、LC3-II、P62的蛋白及其m 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DKD组出现精神萎靡、多饮多食多尿、毛发粗糙等症状,阴虚客观指标血清f T4、Cort、E2、c AMP、c AMP/c GMP比值升高、c GMP下降(P<0.01或P<0.05),24 h Pro、Scr、BUN升高(P<0.01),光镜及电镜下肾脏病理损伤加重,肾组织FN、α-SMA、P62的蛋白及m RNA表达均增高(P<0.05或P<0.01),LC3-II、Beclin-1的蛋白及m RNA表达均下降(P<0.05或P<0.01);与DKD组相比,阴虚组大鼠死亡率增加,出现急躁易怒、饮食饮水量增加、毛发粗糙无光泽、体质量下降等现象,血清fT4、Cort、E2、cAMP、c AMP/c GMP比值(P<0.05或P<0.01),24 h Pro、Scr、BUN进一步升高(P<0.01或P<0.05),c GMP则下降(P<0.01),同时肾脏病理损伤加重,肾组织FN、α-SMA、P62的蛋白及m RNA表达进一步增高(P<0.01或P<0.05),LC3-II、Beclin-1的蛋白及m RNA表达则下降(P<0.01或P<0.05)。结论在病证结合模型下,阴虚证能够加重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病理损伤,可能与抑制肾脏组织的自噬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阴虚 自噬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版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小会 陈丽名 谭颖颖 《现代中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6-10,共5页
2022年《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发布,指南涵盖病证结合诊断、治疗及康复等相关内容,提出了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按照DKD中医病机演变规律将其分为早、中、晚三期,并与西医临床分期相结合... 2022年《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发布,指南涵盖病证结合诊断、治疗及康复等相关内容,提出了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按照DKD中医病机演变规律将其分为早、中、晚三期,并与西医临床分期相结合,制定了DKD病证结合的分期诊疗方案;将DKD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等量化数据与中医证候特点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辨证论治的准确性,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结合 诊疗指南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证结合模型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天民 李辉 +1 位作者 金荣疆 张卫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99-1700,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结合模型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孟元 赵文景 +6 位作者 王雨 王悦芬 崔方强 王梦迪 张康 孙雪艳 李佳霖 《现代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9-23,共5页
《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基于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症状指标、西医分期与中医病证结合思路制定了糖尿病肾脏病诊疗指南,提出了DKD病证结合的诊疗路径,突出中医特色,现对该指南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更新... 《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基于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症状指标、西医分期与中医病证结合思路制定了糖尿病肾脏病诊疗指南,提出了DKD病证结合的诊疗路径,突出中医特色,现对该指南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 中医 结合 临床实践指南 指南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倪青病证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亚男 杜立娟 +1 位作者 史丽伟 倪青 《北京中医药》 2019年第9期901-903,共3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倪青主任运用中医理论从辨病位、辨病本、辨病标三方面进行辨证论治,在此基础上对症加减用药,并辨病识其靶标,针对出现的蛋白尿、肾功能异常及高血压、高脂血症...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倪青主任运用中医理论从辨病位、辨病本、辨病标三方面进行辨证论治,在此基础上对症加减用药,并辨病识其靶标,针对出现的蛋白尿、肾功能异常及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危险因素加用单味药,提高疗效,以期为临床医师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青 糖尿病肾病 结合 中西结合 论治 标靶 中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方圆 杨宇峰 石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93-95,共3页
目的:综述近年来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几种建立方法。方法:主要对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方法进行综述和评价。结果: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主要可分为肾阴虚证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脾阴虚证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肾阳虚证... 目的:综述近年来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几种建立方法。方法:主要对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方法进行综述和评价。结果: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主要可分为肾阴虚证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脾阴虚证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肾阳虚证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脾气虚证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血瘀证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气阴两虚证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阴阳两虚证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7种。结论:上述7种动物模型先使用高脂饲养联合STZ的方法来建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化学药物、中药制剂和物理刺激等方法建造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从临床表现、特异性指标和方剂反证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判断建造病症结合动物模型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结合 动物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证结合模式下结直肠癌动物模型构建的思考
16
作者 郭欣煜 王菲叶 +4 位作者 许云 龚璐天 付力 曾钰梅 杨宇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0-1297,共8页
实验动物模型是结直肠癌基础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构建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基础的中医特色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使动物模型既符合西医疾病特征又具备中医证候的特点,对中医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基础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的... 实验动物模型是结直肠癌基础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构建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基础的中医特色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使动物模型既符合西医疾病特征又具备中医证候的特点,对中医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基础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的方式总结了当前常用的结直肠肿瘤动物模型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与特点,以期为从事结直肠肿瘤科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结合 动物模型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征的糖尿病胃轻瘫动物模型分析
17
作者 韩纪元 薛姗 +2 位作者 谭浩原 刘敏 王保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778-2783,共6页
目的:根据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中西医病证特征及诊断,对现有文献DGP的动物模型进行总结,剖析动物模型的特征和未来发展走向,为发展新的DGP动物模型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归纳动物模型特征,建立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对模型的相关症... 目的:根据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中西医病证特征及诊断,对现有文献DGP的动物模型进行总结,剖析动物模型的特征和未来发展走向,为发展新的DGP动物模型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归纳动物模型特征,建立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对模型的相关症状及指标进行赋值分析,得出其临床吻合度。结果:在纳入的文献中,造模动物中使用频数最高的是SD大鼠(114次)和Wistar大鼠(34次)。造模动物的性别以雄性为主。对动物模型赋值后,发现临床吻合度最高的造模方式是对实验动物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高糖高脂饲料或灌服熟地黄水煎液,中西医临床吻合度分别为80%与95%。自发性DGP动物模型的中西医临床吻合度较低,其中最低的是ob/ob小鼠,中西医临床吻合度分别为10%与35%。DGP基因工程小鼠模型的中西医临床吻合度较低,均≤50%。结论:当前DGP动物模型主要有诱导型、自发型和基因敲除型,其中以STZ诱导破坏胰岛B细胞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建立DGP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应用最广、中西医临床吻合度最佳。而其他动物模型的中医临床吻合度普遍偏低,未能完整体现出中医证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胃轻瘫 动物模型 临床吻合度 模型评价 结合 诊断标准 吻合度分析 整合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晨莹 闫镛 +4 位作者 王银姗 付永祥 顾娟娟 张帅印 朱珊珊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14-2520,2526,共8页
目的:基于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病证特点,对现有T2DM动物模型进行总结评估,为完善T2DM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依据T2DM的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对T2DM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造模机制、临床吻合度等进行归纳分... 目的:基于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病证特点,对现有T2DM动物模型进行总结评估,为完善T2DM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依据T2DM的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对T2DM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造模机制、临床吻合度等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总结发现以高脂高糖饲喂造成胰岛素抵抗(IR)合用链脲佐菌素(STZ)注射造成胰岛细胞损伤的联合诱导法,临床吻合度高,模型稳定,应用广泛。而中医证型动物模型多在上法基础上,加以中医理论指导下的饥饱劳欲失常,采用中药灌胃、物理刺激等方法建立,其中气阴两虚型临床吻合度较高。结论:现有T2DM动物模型的西医临床吻合度多高于中医。按照中医病因学说、方药反证法、望诊等模拟中医临床“望闻问切”的方法来判断相关动物证型具有可行性。但中医证型模型动物仍较少,且四诊信息不完整,缺乏统一的证型辨证标准,因此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评价标准,使动物模型更切合临床实际,为后续T2DM的发病机制、诊断与防治等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中西医 临床 动物模型 结合 综述 吻合度 模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病证结合探讨常见脾胃病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颖初 崔一然 汪红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34-37,共4页
动物实验对促进新药研发和明确药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病证结合动物实验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广泛应用,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完善。脾胃系疾病发病率高,不易治愈,中医药治疗脾胃病具有独特优势,为深入研究... 动物实验对促进新药研发和明确药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病证结合动物实验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广泛应用,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完善。脾胃系疾病发病率高,不易治愈,中医药治疗脾胃病具有独特优势,为深入研究中医中药治疗脾胃病的分子机制及药效效果,制备其相关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意义重大。单纯西医疾病模型具有一定局限性,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对脾胃病的病机阐明和新药研发尤为重要。因此,笔者通过对常见脾胃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各证候的构建方法和评价系统进行归纳总结,阐述脾胃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展概况和建立特点,以期解决动物实验模型病证评价指标的关键问题,完善病证造模与测量标准,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推动中医药治疗脾胃病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动物模型 脾胃 实验 评价体系构建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后抑郁动物模型中医病证研究进展
20
作者 何洁莹 杨月 廖亮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926-1930,共5页
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是脑血管病变常见的并发症。该文对国内近年来缺血性卒中后抑郁造模方法及其模型评估、缺血性卒中后抑郁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拓展中医疗法的临床... 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是脑血管病变常见的并发症。该文对国内近年来缺血性卒中后抑郁造模方法及其模型评估、缺血性卒中后抑郁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拓展中医疗法的临床应用及开展其疗效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模型多采用脑卒中模型合并郁证的方法造模,主要有线栓法结扎颈内动脉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及孤养法,线栓法结扎左颈内动脉、右颈外动脉和左右椎动脉联合孤养及束缚应激法,以及线栓法结扎一侧颈总动脉联合可预见刺激及孤养法。缺血性卒中后抑郁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涉及肝气郁滞证、气虚血瘀证、痰蒙神窍证、肾虚证的缺血性卒中后抑郁动物模型的制备。目前建立的缺血性卒中后抑郁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虽具备西医病理表现和中医证候的病症特征,但是否能反映临床患者的病证结合本质,仍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 动物模型 中医结合 肝气郁滞 气虚血瘀 痰蒙神窍 肾虚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