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民族院校中华民族共同体课程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红梅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8-50,共3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课程是民族院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主阵地。新时代民族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挑战和要求,依据各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和思想... 中华民族共同体课程是民族院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主阵地。新时代民族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挑战和要求,依据各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进行顶层设计,精心打造民族团结育人场域和平台;激发教师提升互联网素质和技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课程的课堂和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创民族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新路径,提升民族院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民族院校 中华民族共同体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雅县第四中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建设实践
2
作者 时春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2期009-012,共4页
沙雅县第四中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建设中,积极探索并实施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以《“爱国心 胡杨魂”》校本课程为核心,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行走实践和人物讲堂等多维度的教育方式,将中华民... 沙雅县第四中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建设中,积极探索并实施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以《“爱国心 胡杨魂”》校本课程为核心,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行走实践和人物讲堂等多维度的教育方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紧密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将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通过这些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举措,沙雅县第四中学成功地在学生心中深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的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 实践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制度化建设审思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丽霞 钟静静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4期79-82,共4页
新时代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仍然存在些许不足。这就需要总结经验,着眼于夯实基础、完善制度建设,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建设。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制度化建设要聚焦教材、... 新时代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仍然存在些许不足。这就需要总结经验,着眼于夯实基础、完善制度建设,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建设。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制度化建设要聚焦教材、教学和教师等方面,形成一盘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为补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制度的短板,要遵循“八个相统一”的理论内涵和逻辑结构,加强顶层设计坐实布局谋篇,强化组织领导全面统筹规划,确保培育时代新人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 制度化建设 课程体系 民族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化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优化探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论》课程为例
4
作者 白晓梅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年第1期97-99,共3页
本研究旨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特点,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采取讲演、朗诵、歌唱、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小组文化展示,打造内容丰富、教学模式新颖的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各民族优秀... 本研究旨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特点,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采取讲演、朗诵、歌唱、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小组文化展示,打造内容丰富、教学模式新颖的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从而进一步了解我国多元一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增强各民族文化的共同性,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思政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 创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内蒙古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五育融合”实现路径探索
5
作者 塔密尔 《科学咨询》 2023年第15期174-176,共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是一门反映中华民族关系的重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一门反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课程。笔者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该课程的重要意义,并就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是一门反映中华民族关系的重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一门反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课程。笔者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该课程的重要意义,并就该课程的实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探索了“课堂”“实习”“社团”“网络”“科研”等路径,以凸显“五育融合”的思想,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达到“立德”“筑魂”“立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高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 五育融合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一体化建设的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学敏 李雪婷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建设是推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抓手。基于“泰勒原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维度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建设是推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抓手。基于“泰勒原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维度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一体化具有连续性、衔接性和融合性的特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为兼顾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集体发展的课程目标、注重共同性与差异性辩证统一的课程内容、融合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式的课程实施、实现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课程评价。在实践路径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应以知情意行为纲要,形成螺旋递进的一体化课程目标;以“四个共同”为主线,构建包容开放的一体化课程内容;以知行合一为引领,制定全面多元的一体化课程实施方案;以家校社协同为基点,创设协同联动的一体化课程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建设 泰勒原理 大中小学一体化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课程的案例教学探索——以Z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安辉 杨国庆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0,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课程是高校引导各民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Z校运用案例教学方式,按照案例编制—案例呈现和分析—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流程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发...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课程是高校引导各民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Z校运用案例教学方式,按照案例编制—案例呈现和分析—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流程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发建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Z校的实践为高校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课程提供了参考样本和重要价值启示:一是立足课程实际,完善课程体系;二是以教学案例为切入点,建立完善的教材体系;三是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课程 案例教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高等院校
原文传递
“大思政课”格局下内蒙古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学改革四维探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代宏丽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23年第4期70-74,共5页
内蒙古高校作为祖国北方安全稳定屏障,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否坚定,关系着祖国边疆稳定、民族团结以及地区社会发展,打造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思政“金课”是贯彻好和落实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推进民族高等教... 内蒙古高校作为祖国北方安全稳定屏障,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否坚定,关系着祖国边疆稳定、民族团结以及地区社会发展,打造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思政“金课”是贯彻好和落实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推进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教育背景,立足内蒙古高校实际,在总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多年授课经验的基础上,在承继中融合创新,探索出一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相互促进、线上线下协同推进、校内校外融合发展的“四维”改革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 内蒙古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