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始祖神话传说看东北古代民族与中原民族的联系 被引量:3
1
作者 都兴智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5期70-72,共3页
东北地区古代民族的始祖神话传说源远流长,而且与中原华夏部落的始祖神话传说有许多相似和相同之处。本文通过对夫余、高句丽和清王室始祖神话传说源流的剖析,以探索东北古老的貊、女真族与中原华夏民族的关系。
关键词 华夏 神话传说 中原民族 东北古代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中原与北方民族文化融合的中心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宝秀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37-41,共5页
北京由于地处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区相通的特殊地带 ,历史上一直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狩猎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一个枢纽地区。新石器时代 ,中原与北方民族文化就在这里有了初步交汇。随着历史的演进 ,中原与北方... 北京由于地处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区相通的特殊地带 ,历史上一直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狩猎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一个枢纽地区。新石器时代 ,中原与北方民族文化就在这里有了初步交汇。随着历史的演进 ,中原与北方民族文化不断在这里进行交流与融合。从战国时起 ,就有多民族在这里进行贸易。魏晋以后 ,大量少数民族在这里定居 ,与汉族杂处。北京上升为全国政治中心之后 ,更加成为多民族文化交融和全国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兼容并蓄、博大精深、堪为中华民族文化之典范的文化资源和人才汇集的智力资源 ,是北京最为珍贵的资源优势 ,是完成其全国文化中心、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以及知识经济中心等职能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中原民族 北方民族 文化融合 文化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的交流
3
作者 张奎志 《理论观察》 1991年第4期21-23,共3页
从历史上看,北方民族和汉民族间的交住相当早,也相当频繁。早在远古时代,北方民族和汉民族就开始了经济、政治往来,从发掘的红山文化遗址里,可以看到,红山文化的彩陶,其在陶质、制法、器形、彩绘图案的布局和风格等方面都有着浓厚的仰... 从历史上看,北方民族和汉民族间的交住相当早,也相当频繁。早在远古时代,北方民族和汉民族就开始了经济、政治往来,从发掘的红山文化遗址里,可以看到,红山文化的彩陶,其在陶质、制法、器形、彩绘图案的布局和风格等方面都有着浓厚的仰韶文化的某些特点,另外,红山文化器底的纺织物印痕,也与半坡的纺织法和特点大致相同。而小河沿文化遗址中石棚山墓地出土的高足杯、镂孔豆、把壶等器物,与山东大汶口出土的彩陶丕、罐式盘豆、镂孔豆等很相似。其他的象富河文化遗址出土的夹砂筒,形深腹罐其器壁横压“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文化 汉文化 民族文化 中原民族 红山文化 游牧文化 文化交流 皇太极 金世宗 汉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权喜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4-71,共8页
楚文化是东周时期江汉淮地区的地方文化,浓厚的文化特色、高度的发展水平、深远的历史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楚文化渊源是楚文化讨论的重要课题,在近年来的热烈讨论中,存在“土著说”和“中原说”两种主要意见。若从江汉淮地区... 楚文化是东周时期江汉淮地区的地方文化,浓厚的文化特色、高度的发展水平、深远的历史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楚文化渊源是楚文化讨论的重要课题,在近年来的热烈讨论中,存在“土著说”和“中原说”两种主要意见。若从江汉淮地区(楚地)古代文化遗存的总体观察,楚文化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它并非当地某种土著文化发展的直接继续,也非中原某种文化在楚地的直接延伸。本文从楚文化体系与中原文化体系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几个关系,借以说明楚文化的来源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化 中原地区 江汉地区 文化特色 中原文化 文化发展 中原民族 原始文化 青铜文化 新石器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百越文化与现代化建设——中国百越民族史第五届学术讨论会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懿之 《云南社会科学》 1986年第5期97-99,共3页
中国百越民族史第五届学术讨论会,今年四月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允景洪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由汉、壮、傣、瑶、侗、黎等十一个民族的近百位专家、学者组成,他们分别来自全国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博... 中国百越民族史第五届学术讨论会,今年四月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允景洪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由汉、壮、傣、瑶、侗、黎等十一个民族的近百位专家、学者组成,他们分别来自全国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文博系统和新闻出版等五十六个单位。云南、广西、中国社科院民团联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有关领导同志,也出席了这次盛会,并作了重要讲话,给与会代表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越民族 百越文化 学术讨论会 现代化建设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夜郎 中原民族 南方民族 汉族 我国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巴境内民族考 被引量:8
6
作者 童恩正 《思想战线》 1979年第4期55-61,共7页
从西周至战国中期(即至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为止),在今四川涪江以东,大巴山以南,三峡以西,贵州大娄山以北的区域内,有一个地方奴隶制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巴国。巴的得名,系由于其统治民族是巴族。因此在这一时期中,历史记载的巴,应有两... 从西周至战国中期(即至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为止),在今四川涪江以东,大巴山以南,三峡以西,贵州大娄山以北的区域内,有一个地方奴隶制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巴国。巴的得名,系由于其统治民族是巴族。因此在这一时期中,历史记载的巴,应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地域,即巴政权统治的地区;另一种是指民族,即巴族。唯有将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分辨清楚,方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一段历史的真貌。本文的目的,在于利用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巴境内居住的各民族作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民族 巴族 民族 西南夷 中原民族 后汉书 古代史 川东地区 公元前 区域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移与发展
7
作者 马侠 《南方人口》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1-15,共5页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既是人类迁移开拓史也是阶级斗争史。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大迁移大多与战乱相关联,而战乱又多由民族冲突、霸主争雄和帝国入侵所引发。在多民族的冲突过程中有时中原民族拓展疆土,攻伐边地民族,有时边疆民族入侵中原劫...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既是人类迁移开拓史也是阶级斗争史。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大迁移大多与战乱相关联,而战乱又多由民族冲突、霸主争雄和帝国入侵所引发。在多民族的冲突过程中有时中原民族拓展疆土,攻伐边地民族,有时边疆民族入侵中原劫掠财货。例如黄帝战蚩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 国内人口迁移 入侵 十九世纪 汉族人 世纪初 中原民族 中原人口 西汉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地区考古的重要收获(1979——1981) 被引量:7
8
作者 孔章 呈里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2年第4期96-97,共2页
张家口地区,是我国古代东方和西方、中原民族和北方民族文化交通的孔道。这地区走过怎样的历史道路,有哪些民族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她们之间经济文化关系的具体情景又是怎样的?半个世纪以来,中外考古学者为了寻找这些引人注目的问... 张家口地区,是我国古代东方和西方、中原民族和北方民族文化交通的孔道。这地区走过怎样的历史道路,有哪些民族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她们之间经济文化关系的具体情景又是怎样的?半个世纪以来,中外考古学者为了寻找这些引人注目的问题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地区 重要收获 北方民族文化 文化关系 中原民族 历史道路 古代东方 考古文化 具体情景 引人注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族的形成 被引量:6
9
作者 江应樑 《思想战线》 1985年第1期41-49,55,共10页
一、古代越人与中原民族的整体性我认为自春秋到魏晋史书中记载着的从会稽到益州郡的越人,是同一个族系的不同集团,这些同族系的人们,都是南方的土著,但其中也包括几个很早由北方迁徙来的氏族部落,例如夏族的无余和周族的太伯、仲雍。... 一、古代越人与中原民族的整体性我认为自春秋到魏晋史书中记载着的从会稽到益州郡的越人,是同一个族系的不同集团,这些同族系的人们,都是南方的土著,但其中也包括几个很早由北方迁徙来的氏族部落,例如夏族的无余和周族的太伯、仲雍。但这些南来的氏族部落人数都不多,到南方后就和南方的土著居民融合了。越人很早时期就分布在从浙江到伊洛瓦底江这一弧形的广大地带,他们并不是最初只居住在浙江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部落 中原地区 百越 中原民族 南方地区 族系 越族 公元前 经济文化 部落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王母会见周穆王地点国内外研究概况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伟 《兰州学刊》 CSSCI 1996年第6期62-61,共2页
西王母和周穆王在瑶池会见的故事,在我国可以说家喻户晓。根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同西王母会见的事发生在穆王十三年(公元前989年)七月二十七日。但会见地点在何处,主要有4种学说: 一、甘肃泾川回山说:秦汉之先,中国西部的渭河、... 西王母和周穆王在瑶池会见的故事,在我国可以说家喻户晓。根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同西王母会见的事发生在穆王十三年(公元前989年)七月二十七日。但会见地点在何处,主要有4种学说: 一、甘肃泾川回山说:秦汉之先,中国西部的渭河、泾河、洛河上游一带是中原民族疆域以外的西部地域,历为古戎、狄族所居,泾川回山处在这一地域之中部,故有回中山之称。又因回山自古为西王母神灵所居有,建筑名为“王母宫”,所以又有“王母宫山”之称。 王母宫山,位于泾川县城西一华里,泾油河汇流处,挺拔的山峦底宽顶尖,似金字塔状。《太平寰宇记》记载西王母祠,在保定县(今泾川县)。并说:“周地图记云:‘王母乘五色云降于汉武,后武帝巡郡国,望彩云而祠之,……因立祠焉”’。回中山顶的王母宫,据记载始建于西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07年左右)。为历代拜谒西王母的圣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 周穆王 研究概况 《穆天子传》 中国西部 泾川县 国内外 昆仑山 中原民族 天山天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骚达子”释源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朋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14-14,共1页
“骚达子”是东北方言中至今仍在使用的一个词,意思是“小兵”、“小当差的”、“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近古以来中原民族蔑称北方游牧民族为“骚达子”(“达子”源于“鞑靼”),是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意识的反映。但这和“小人物”、“小兵... “骚达子”是东北方言中至今仍在使用的一个词,意思是“小兵”、“小当差的”、“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近古以来中原民族蔑称北方游牧民族为“骚达子”(“达子”源于“鞑靼”),是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意识的反映。但这和“小人物”、“小兵”是毫不相干的。其实,作为“小兵”、“小当差的”用的“骚达子”一词,来自俄语,原意为士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民族 北方游牧民族 鞑靼 士兵 小人物 东北方言 大汉族主义 俄语 兵制 狭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楚辞特质的形成原因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辉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5期100-108,共9页
每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都有极复杂的文化背景。这其中既包含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历史积淀,也存在着当时社会政治、民族心理、审美观念、宗教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因而,我们要弄清楚辞特质的形成原因,便应从楚国整个... 每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都有极复杂的文化背景。这其中既包含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历史积淀,也存在着当时社会政治、民族心理、审美观念、宗教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因而,我们要弄清楚辞特质的形成原因,便应从楚国整个文化背景的角度去对它进行审视。一、巨大的历史断层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是由这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中所创造的。楚民族文化的形成也是如此。关于楚民族的来源,有北来说、东来说、西来说、土著说等。北来说以《左传》中“郑、祝融之虚”一句话为基本依据。但“虚”也作“墟”,既可作居住地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原因 楚辞 中原文化 民族文化 中原民族 楚国 伦理道德观念 楚文化 自我意识 屈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古代巴族的几个问题
13
作者 成家彻郎 李榷生 《中华文化论坛》 1997年第1期59-63,共5页
关键词 巴族 任乃强 苗族 中原民族 司马迁 巴蜀 上古史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四川东部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坡——火红的穆斯林“老板村”
14
作者 碧沙 《市场研究》 1995年第8期36-39,共4页
题记:豫北有个桑坡村,近年来以皮毛加工业做起了跨国生意,名气在外。这里是回民聚居地,村民又大多为老板,故有“穆斯林老板村”之称。如今桑坡村这片致富的热土,被人们誉为“中原民族第一村”。桑坡村“公司加企业加农户”的独特模式受... 题记:豫北有个桑坡村,近年来以皮毛加工业做起了跨国生意,名气在外。这里是回民聚居地,村民又大多为老板,故有“穆斯林老板村”之称。如今桑坡村这片致富的热土,被人们誉为“中原民族第一村”。桑坡村“公司加企业加农户”的独特模式受到著名学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的称赞,这种模式,以桑坡“雪羊皮毛集团总公司”为代表,在全国属首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毛加工厂 雪羊 穆斯林 中原民族 独特模式 集团总公司 焦作市 万元户 费孝通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胡
15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年第S1期207-207,共1页
东胡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从商、周至春秋,一直活跃在中原民族的东北。东胡无文字,但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为后来活跃于大漠南北的少数民族所袭用。东胡的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兼有狩猎和农业、工商业。这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活... 东胡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从商、周至春秋,一直活跃在中原民族的东北。东胡无文字,但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为后来活跃于大漠南北的少数民族所袭用。东胡的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兼有狩猎和农业、工商业。这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辽河上游,西拉沐沦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胡 少数民族 阿尔泰语系 畜牧业经济 工商业 春秋 中原民族 语言 活跃 游牧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夷、蛮、戎、狄方位谈
16
作者 杜春香 吴峰 《语文知识》 2003年第9期13-14,共2页
夷、蛮、戎、狄是中原华夏民族对其他民族的贬称,了解其确切聚居地或聚居方位,将有助于理解我国古代散文。夷中原华夏民族对中原地区以东及东南各民族的蔑称。《书·禹贡》载:“岛夷皮服。”郑玄注云:“岛夷,东方之民。”《礼·... 夷、蛮、戎、狄是中原华夏民族对其他民族的贬称,了解其确切聚居地或聚居方位,将有助于理解我国古代散文。夷中原华夏民族对中原地区以东及东南各民族的蔑称。《书·禹贡》载:“岛夷皮服。”郑玄注云:“岛夷,东方之民。”《礼·王制》亦称“东方曰夷”。夷,又称东夷、夷方等,大致聚居地在今山东半岛、东南沿海地区(江、浙、沪、闽)及台湾地区。其民多以捕捞、采集为业,文化相当落后,故被蔑称为“夷”。台湾古称“夷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华夏民族 贬称 聚居方位 古代散文 语文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Deficiency and Embarrassment of Chinese Music History
17
作者 Wang Huan Wang J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4年第2期128-129,共2页
Chinese music history is a rigorous discipline of analyzing, studying and describing Chinese music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process, which has typical historical factors. Chinese music covers a wide range, which incl... Chinese music history is a rigorous discipline of analyzing, studying and describing Chinese music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process, which has typical historical factors. Chinese music covers a wide range, which includes China traditional opera, minority drama, local and regional opera, and the song and dance drama and music with the sense of the times.However, in the music hist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currently, because the current art education of the old system and the traditional mechanical reasons,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music lacks of effective view in the breadth and depth.Because of these reasons, there is a lack of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research methods, so in the course of study on the China music history, it has some deficiency and embarrassing phenomenon.In this paper, it takes the analysis on deletion and embarrassing situations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on the history of music, and finds out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for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usic history DEFICIENCY EMBARRASS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出版
18
作者 蔡万进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中原地区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任崇岳 政权体制 民族同化 凝聚力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民族构成变动发展诸阶段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永聚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10,共3页
中华民族是中华境内各民族的总称,是一个多民族,一体化的民族实体。她漫漫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多民族不断整合、各民族构成不断变动的历史,而秦人——汉人——唐人——华人等称呼的变迁,大致勾勒出了其发展演变的轨迹。中国... 中华民族是中华境内各民族的总称,是一个多民族,一体化的民族实体。她漫漫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多民族不断整合、各民族构成不断变动的历史,而秦人——汉人——唐人——华人等称呼的变迁,大致勾勒出了其发展演变的轨迹。中国古代民族构成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构成 中国古代 民族实体 相对稳定时期 中原民族 民族形成 混血 不同民族 秦人 民族
原文传递
四夷乐与边疆民族舞蹈的生态格局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平 《民族艺术》 1989年第4期96-117,共22页
在华夏古国文明发生之初,“四夷”(四裔)是相对于中原民族而言的。其实,中原民族本身也是民族交融的结果,所谓“舍氐羌而无华夏”。周的“分封制”与秦的“郡县制”为汉代中央集权的确立铺平了道路,也为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大家... 在华夏古国文明发生之初,“四夷”(四裔)是相对于中原民族而言的。其实,中原民族本身也是民族交融的结果,所谓“舍氐羌而无华夏”。周的“分封制”与秦的“郡县制”为汉代中央集权的确立铺平了道路,也为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奠定了基础。考察“四夷乐”和边疆民族舞蹈,首先应当注意一个实质性的变化,即唐以前“四夷”之乐总是被加以改造进入宫廷而载入正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格局 民族舞蹈 彝族舞蹈 四夷 藏缅语族 中原民族 南诏奉圣乐 苗瑶语族 边疆 西域乐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