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诗学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以中古诗歌运动中比兴的历史命运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节末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28,共12页
中国哲学所赋予诗学的基本蕴涵是天人合一,它构成中国诗学的世界观背景①。在中国诗学中,如果把庄子所倡经由“齐物”向“浑沌”回归的主客一体的经验视为大传统,那么做诗和评诗的手段和目的即比兴和缘情,定位于物感或感兴,并非彻底的... 中国哲学所赋予诗学的基本蕴涵是天人合一,它构成中国诗学的世界观背景①。在中国诗学中,如果把庄子所倡经由“齐物”向“浑沌”回归的主客一体的经验视为大传统,那么做诗和评诗的手段和目的即比兴和缘情,定位于物感或感兴,并非彻底的天人合一,因而都只能算是小传统。我们观察到,在庄玄禅的哲学运动中,对象之存在由“浑沌”转为“无”或“独化”(玄学),以至为“空”(禅),庄子齐物式的主客一体质变为纯粹直观的主客一体。大传统既非一成不变,小传统亦不得不随之而变。结果是小传统的比兴直观经由物感的经验演进为大传统的新形式——纯粹直观。从客观转到主观的过程中,自然固然一直是“观”及“感”的对象,然而由于观法的变迁,比兴被边缘化了,而缘情也就不再是诗歌目的。这就是中古诗歌运动②中比兴的历史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传统 小传统 比兴 直观 中古诗歌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诗歌误字略说——兼谈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校勘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云路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3-77,共5页
中古诗歌误字略说——兼谈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校勘王云路因为年代久远,辗转抄刻,古代典籍中出现了一些失误,这些失误大体可分为字误、脱文、衍文(错简四类。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在字数、行数、韵脚等方面都有一... 中古诗歌误字略说——兼谈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校勘王云路因为年代久远,辗转抄刻,古代典籍中出现了一些失误,这些失误大体可分为字误、脱文、衍文(错简四类。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在字数、行数、韵脚等方面都有一定要求,所以脱文、衍文和错简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中古诗歌 逯钦立 “■” 误字 六朝诗歌 《诗纪》 习语 兰亭诗 《齐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诗歌语言源流演变述略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云路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71-76,共6页
中古诗歌语言源流演变述略王云路我们称汉魏两晋南北朝隋时期的文献语言为中古汉语.与之相应的这一时期诗歌也就称为中古诗歌。中古诗歌上承《诗经》、《楚辞》、下启唐诗、宋词,是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语言也是上接古代汉... 中古诗歌语言源流演变述略王云路我们称汉魏两晋南北朝隋时期的文献语言为中古汉语.与之相应的这一时期诗歌也就称为中古诗歌。中古诗歌上承《诗经》、《楚辞》、下启唐诗、宋词,是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语言也是上接古代汉语.下启近代汉语.具有极高的研究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诗歌 文人诗 源流演变 六朝诗歌 陶渊明 乐府诗 语言运用 咏怀诗 《诗经》 愿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以形译神到以神译形——以汪榕培中古诗歌英译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华 《大连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69-75,共7页
中国古典诗歌"形在其中,意在言外"的传统诗性,引无数中外译者竞相译。英译者汪榕培教授考辨他译,践行"非常译"的翻译追求,其译诗"形神兼备"之间,形态物化而出,神态造化而入,演绎着"情感与理智"... 中国古典诗歌"形在其中,意在言外"的传统诗性,引无数中外译者竞相译。英译者汪榕培教授考辨他译,践行"非常译"的翻译追求,其译诗"形神兼备"之间,形态物化而出,神态造化而入,演绎着"情感与理智"的审美取向与特质,成为本土中古诗歌英译颇具代表性的类型化译诗。这种类型化译诗对于贯通中英各自的文学资源,对于拓展中英彼此的文化渠道,无疑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交流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诗歌 以形译神 以神译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语言奥妙 解读诗歌意蕴——读王云路先生《中古诗歌语言研究》
5
作者 楚艳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5-139,共5页
最近有幸拜读王云路先生新作《中古诗歌语言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6月出版),深感本书是一部既有深厚的理论价值,又有极高应用价值的优秀著作。本书以中古时期的诗歌为主要研究材料,以传统训诂学为根基,结合现代语言学的... 最近有幸拜读王云路先生新作《中古诗歌语言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6月出版),深感本书是一部既有深厚的理论价值,又有极高应用价值的优秀著作。本书以中古时期的诗歌为主要研究材料,以传统训诂学为根基,结合现代语言学的相关成果,以丰富的例证、扎实的考据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诗歌 语言研究 王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解读 应用价值 现代语言学 中古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诗歌生态书写的审美视界
6
作者 刘燕歌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94-96,共3页
纵览中古诗歌的内容特点,从触摸四季变化到关注山水世界和日常风景,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是其审美取向的突出表征,从而建立了诗歌文体涵容天地视界的开阔格局。
关键词 中古诗歌 生态书写 审美视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汉语基本方位词语义研究——以中古诗歌为例
7
作者 陈春雷 刘增库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9-94,共6页
中古时期是汉语方位词语义发展的关键时期,从中古诗歌基本方位词的语义状况来看,这一时期人们对方位意义的认识日渐成熟,基本方位词的语义有明显的虚化趋势。与先秦比较而言,中古方位词具有语义虚化程度更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方位词的... 中古时期是汉语方位词语义发展的关键时期,从中古诗歌基本方位词的语义状况来看,这一时期人们对方位意义的认识日渐成熟,基本方位词的语义有明显的虚化趋势。与先秦比较而言,中古方位词具有语义虚化程度更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方位词的意义抽象化更突出,引申意义更丰富两方面。中古时期方位词的常态使用,方位词的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固定化是促使中古基本方位词语义虚化程度更高的两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诗歌 方位词 语义 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诗歌语序的错综
8
作者 陈祥明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7-32,共6页
语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因关涉到句义的表达,不容许随意错乱。但这条基本原则,在诗歌中却常被打破。本文以中古诗歌为例,从押韵、节奏和修辞三方面分析了特殊语序形成的原因,指出了中古诗歌在诗歌历时句法研究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 中古诗歌 语序 句法研究 名义 语法 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诗歌松意象探微
9
作者 陆祖吉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29-31,共3页
"松"这一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在唐诗中有多重涵义:象征年老长寿,象征倔强、坚贞的品格,象征天长地久、坚贞不移的爱情与友情,象征超凡脱俗的隐士。
关键词 中古诗歌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诗歌异文校证引例
10
作者 陈祥明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7-101,共5页
采用古籍校勘中常用的内证、外证和旁证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古诗歌里24条异文作出辨证,并确认其本字。
关键词 中古诗歌 异文 校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意之辨”·“清谈”·“隐秀”──论“清谈”在中古诗歌语言转型中的作用和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沂南 林道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11-13,共3页
“清谈”上承“言意之辨”,下启“隐秀”论,是“中古诗歌谣言转型”中关键的、必不可少的一环。“清谈”不仅为语言论及诗歌谣言论提供适宜的生长、发展空间,而且它在日常话语实践中提出的许多观点,推进了诗论家对诗歌语言特性的认识。
关键词 言意之辨 语言转型 中古诗歌 《世说新语》 诗歌语言 语言风格 文学语言 “隐秀”论 《文心雕龙》 玄言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语文试题中古诗歌鉴赏命题特点和应考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春丽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06年第6期6-6,共1页
关键词 应考策略 中古诗歌 古典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特点 命题 语言 高考语文试题 形象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看新桃换旧符——读《中国中古诗歌史》
13
作者 祝诚 李金坤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85-89,94,共6页
喜看新桃换旧符——读《中国中古诗歌史》祝诚李金坤王锺陵先生《中国中古诗歌史》问世7年来,深得海内外老、中、青三代学者的一致赞美。本文在诸多评价的基础上,则进一步从“方法新”、“见解新”、“体例新”和“语言新”四方面作... 喜看新桃换旧符——读《中国中古诗歌史》祝诚李金坤王锺陵先生《中国中古诗歌史》问世7年来,深得海内外老、中、青三代学者的一致赞美。本文在诸多评价的基础上,则进一步从“方法新”、“见解新”、“体例新”和“语言新”四方面作了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评析,充分肯定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中古诗歌 文学史家 文学史著 陶渊明 四项原则 语言 中国文学史 三个层次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诗歌附加式双音词举例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云路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70-376,共7页
关键词 附加式 双音词 形容词 附加成分 构词方式 中古诗歌 虚语素 复音词 陶渊明 双音节动词
原文传递
"诗歌"的史与诗歌的"史"——评《中古诗人抒情方式的演进》
15
作者 莫真宝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46-247,共2页
近年来,在中古诗歌研究方面已经有了不少有分量的著作,胡大雷教授的新著<中古诗人抒情方式的演进>(以下简称<演进>),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把中古诗歌的研究推向了新的境界.
关键词 中古诗人抒情方式的演进》 “史” 文学史研究 诗歌研究 中古诗歌 基本单位 有机结合 胡大雷 傅璇琮 连接 著作 境界 建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研究的重要突破——《中国中古诗歌史》
16
作者 张晶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18-220,共3页
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呼唤着突破。近年来,旧的研究方法不断暴露出种种局限,而新的文学观念、价值尺度、观照视角等,给中国文学史范围内的许多局部性研究,带来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一批富有开拓精神的文学史专著应运而生。年轻学者王钟陵撰写... 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呼唤着突破。近年来,旧的研究方法不断暴露出种种局限,而新的文学观念、价值尺度、观照视角等,给中国文学史范围内的许多局部性研究,带来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一批富有开拓精神的文学史专著应运而生。年轻学者王钟陵撰写的《中国中古诗歌史》,便是一部具有全新的理论框架,对文学史研究有着重要突破意义的专著。它突破了过去文学史研究的陈旧的框架,闯出了一条富于独特的研究个性的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中古诗歌 中国文学史 文学观念 研究方法 逻辑结构 审美情趣 审美范畴 理论框架 作者
原文传递
简述汉魏六朝诗歌中的新词及其分类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云路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1-158,共8页
简述汉魏六朝诗歌中的新词及其分类王云路汉魏两晋南北朝诗歌上承《诗经》、《楚辞》,下启唐诗、宋词,是汉语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以时间而言,前后不过六、七百年;以数量而言,总数不过八千馀首,但却有极高的语言研究价值。本... 简述汉魏六朝诗歌中的新词及其分类王云路汉魏两晋南北朝诗歌上承《诗经》、《楚辞》,下启唐诗、宋词,是汉语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以时间而言,前后不过六、七百年;以数量而言,总数不过八千馀首,但却有极高的语言研究价值。本文依据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汉魏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诗歌 谢灵运 中古诗歌 叠音词 文人诗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齐诗》 陶渊明 形容词 构形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演化”为骨架的诗人及诗风研究——评阮忠《中古诗人群体及其诗风演化》
18
作者 陈晓芸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诗人群体 中古时期 诗风 演化 古代文学 诗歌发展 中古诗歌 骨架 2004年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植与嵇康诗歌气格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虞德懋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18-23,共6页
文章对曹植、嵇康诗歌气格进行总体比较。由于魏晋时期社会思潮及政局的影响,士人们惶遽悲怆而又充满时代赋予的自由解放感,曹植与嵇康的相继出现,展示了这一时期"人类自我解放的历程";他们诗歌艺术层面的整合乖离和分镳合流... 文章对曹植、嵇康诗歌气格进行总体比较。由于魏晋时期社会思潮及政局的影响,士人们惶遽悲怆而又充满时代赋予的自由解放感,曹植与嵇康的相继出现,展示了这一时期"人类自我解放的历程";他们诗歌艺术层面的整合乖离和分镳合流,成为后人风骚各领的审美取向;他们既恪守传统又别肇异端的人文性格,代表魏晋中古士人奋力寻找和重建失落的精神家园的人生之途,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可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中古诗歌 魏晋诗歌 气格 魏晋玄学 魏晋士人 艺术审美 人文性格 大时代 精神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植谢灵运诗歌薮脉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虞德懋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1-6,共6页
曹谢诗歌是汉魏、晋宋两大转折历史时代的产物,同时其主潮又促成了两大诗歌时代的转捩;曹谢对传统文化的整合趋鹜,形成各自既恪守传统又别肇异端的双重文化人格,由此铸成的诗歌意象则惊风白日,明月积雪,各具律动中古时代自由解放之哲学... 曹谢诗歌是汉魏、晋宋两大转折历史时代的产物,同时其主潮又促成了两大诗歌时代的转捩;曹谢对传统文化的整合趋鹜,形成各自既恪守传统又别肇异端的双重文化人格,由此铸成的诗歌意象则惊风白日,明月积雪,各具律动中古时代自由解放之哲学诗魂;曹谢诗歌飚流亦在内蕴外化、趋导复归、情韵思辨等序列剖面异同互见,形成横亘一代时空的审美超越:由此转捩—整合—超越构成的同而不同,不同而同的混沌之“圆”,呈示出魏晋中古诗歌的嬗衍流程与历史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诗 诗歌意象 曹植 中古诗歌 魏晋玄学 大时代 双重文化人格 传统文化 时代精神 中古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