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故宫中和殿某中金檩断裂分析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周乾
闫维明
纪金豹
-
机构
故宫博物院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6,共7页
-
基金
故宫博物院科研基金项目资助(KT2007-4)
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资助(17-2009)
-
文摘
勘查发现,故宫中和殿明间某中金檩在与上部爬梁相交位置出现局部断裂,造成下部中金枋产生较大挠度。为探明该中金檩产生断裂的原因,采取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中金檩、中金枋体系进行了分析。基于榫卯连接边界条件的特征,分别考虑中金檩与中金枋叠合、中金檩与中金枋分离、中金檩完全断裂等三种工况,建立了中金檩-枋体系的受力模型,进行了静力分析,获得了中金檩、中金枋的变形及内力分布特征,讨论了中金檩断裂破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中金檩在爬梁作用位置截面削弱,造成中金檩自身拉、压、弯承载力不足,从而导致中金檩产生断裂;中金檩与中金枋分离条件下,中金檩断裂造成的中金枋内力增加,且比檩枋叠合条件更明显;中金檩完全断裂后,将造成中金枋内力及变形剧增,威胁中金枋安全。因此,对中金檩采取及时有效的加固措施极其重要。研究结果将为中金枋采取加固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
关键词
中金檩
断裂分析
叠合梁
ANSYS模拟
故宫中和殿
-
Keywords
Mid inner purlin
Rupture analysis
Superposition beams
ANSYS simulation
Zhong - he Palace in the Forbidden City
-
分类号
TU366.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故宫中和殿区庑房与崇楼修缮保护与展陈利用的统一性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肖东
-
机构
中国文物研究所古代建筑与古迹保护中心
-
出处
《华中建筑》
2007年第11期152-155,共4页
-
文摘
故宫是我国现存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中和殿区是由南面的太和殿、北面的保和殿以及东、西两面的庑房与崇楼等共15座单体建筑组成的区域。2003年开始保护修缮,作者论证了在充分权衡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的相对性和展陈利用现实性的绝对性等保护理论的基础上,主要通过连通廊部隔火墙和增加安全性设施等保护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使二者达到了较高的统一性。
-
关键词
故宫
中和殿区庑房与崇楼
保护
利用
统一性
-
Keywords
The Forbidden City, Wufang and Chonglou in Zhonghe Palace Zone, Protection. Use, Unification
-
分类号
TU-87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中和殿宝顶
- 3
-
-
作者
语阙
-
机构
故宫博物院
-
出处
《紫禁城》
1991年第1期41-41,46,共2页
-
文摘
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位当紫禁城南北轴线,居中向阳,地势衝要。其下为8米多高的三层须弥座白石台基。远远望去,高下错落,蔚为大观。太和殿在前,为重檐庑殿顶;保和殿於後,重檐歇山顶。中和殿地处两殿之间,形制与前两者又有所不同。中和殿为四角攒尖方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周围出廊。
-
关键词
中和殿
庑殿顶
三大殿
保和殿
歇山顶
攒尖
雷公柱
南北轴线
面阔
宝顶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故宫中和殿某中金檩加固分析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周乾
闫维明
-
机构
故宫博物院
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82-85,33,共5页
-
基金
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17-2009)
-
文摘
为探讨古建筑木结构的有效加固方法,以故宫中和殿某开裂的中金檩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其加固方案进行了分析。基于该中金檩开裂现状,提出了2种加固方案:辅梁法和附加斜撑法。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建立了上述2种加固方案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了不同加固方案条件下中金檩体系的内力和变形结果。结果表明:辅梁法虽然能改善中金檩的抗弯性能,但中金枋与辅梁相交位置很可能产生受拉破坏,因此该方案不可行;附加斜撑法满足中金檩承重体系的内力和变形要求,因而可满足中金檩加固要求。
-
关键词
古建筑
木结构
加固方案
故宫中和殿
-
Keywords
chinese ancient building
wooden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method
Zhonghe Palace in the Forbidden City
-
分类号
TU366.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中和”
- 5
-
-
作者
衣嘉媛
王佳玉
陈佩琦
杨天慧
张帆(指导)
-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
-
出处
《中国宝玉石》
2020年第S01期140-140,共1页
-
文摘
“中和”与北京中轴线上的“中和殿”一名相同,是说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以中和为名既突出作品以中轴线为主题的寓意,也有宣传中国“和”文化的作用。四个杯子分别代表四个时间段——元明清时期、动乱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以及未来发展中的中轴线。
-
关键词
北京中轴线
元明清时期
中和殿
文化的作用
不偏不倚
时间段
新中国成立后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也谈“金砖”
被引量:4
- 6
-
-
作者
唐益年
-
机构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出处
《紫禁城》
1990年第5期42-43,40,共3页
-
文摘
蒋博光先生在《紫禁城》上撰文《“金砖”墁地》,介绍了铺设在紫禁城三大殿内金砖的来历及其制作方法,使人读来饶有兴趣。笔者在工作过程中有幸接触一批有关金砖的清宫档案,今介绍出来,做一些补充。
-
关键词
三大殿
蒋博
工作过程
奏摺
使人
保和殿
窑户
公项
中和殿
澄泥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袁世凯称帝在紫禁城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古剑
-
机构
故宫博物院
-
出处
《紫禁城》
1990年第4期22-25,43,共5页
-
文摘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然而他并不以此为满足,欲变民国为帝国,以实现皇帝的梦想。其时紫禁城已一分为二,以乾清门广场为界,前朝部分即三大殿和文华、武英等殿字归民国政府所有;内廷部分即后三宫和东、西六宫等处仍为逊帝溥仪佔据。袁世凯为恢复帝制,专门成立了筹备委员会,1915年12月他穿上龙袍,接受百官朝贺。改国号为“中华帝国”,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特设“洪宪办公室”于太和门两庑,准备在来年元旦正式登极。称帝前。
-
关键词
袁世凯称帝
乾清门
西六宫
两庑
三大殿
民国政府
中华帝国
筹备委员会
中和殿
币文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北京故宫慈宁宫花园
被引量:1
- 8
-
-
作者
陆琦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广东园林》
2020年第1期97-100,共4页
-
文摘
慈宁宫位于紫禁城内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的西北角,故宫内廷外西路隆宗门西侧。始建于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年),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万历年间因灾又重建。清沿明制,顺治十年(1653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均加以修葺,将其作为皇太后居住的正宫。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兴工将慈宁宫正殿由单檐改为重檐,并将后寝殿后移,始定今之形制。
-
关键词
明代嘉靖
隆宗门
北京故宫
皇贵妃
慈宁宫
中和殿
保和殿
内廷
-
分类号
TU986.5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神秘紫禁城
- 9
-
-
作者
纳敏
李少白
-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2年第2期46-56,共11页
-
文摘
紫禁城,自始建至今隔离了我们这些浮华及吵闹的人世凡间,那青砖的四方高墙和着朱红的房梁立柱,金黄的琉璃瓦则给这座城池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衣裟!岁月和时光雕刻了它的辉煌,然而建筑物本身又穿透时空保留了一分神秘。我们都想通过它来洞穿历史,捕获过去的一切,看到四方高墙内的神秘!故宫里的那些片片浓重的色彩,簇簇盛开的鲜花,块块坚实的古砖、扇扇班驳的拱门等等。
-
关键词
保和殿
乾清门
三大殿
交泰殿
紫宫
文华殿
慈宁宫
中和殿
受命于天
坤宁宫
-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典雅古朴的五台山皇城蓝图
- 10
-
-
作者
胡银玉
-
出处
《五台山研究》
1986年第1期11-,共1页
-
文摘
皇城原是清代帝王登五台山时朝圣的行宫。据《山西新民报》记载,原皇城位于杨林街与台怀街中间,地广见方百亩,西南邻殊像寺,西北与塔院、显通等寺相毗连,东隔清水河距真武庙里许。皇城毁于清朝末年,后又遭战乱洗劫。
-
关键词
殊像寺
新民报
真武庙
万佛阁
百亩
中和殿
三大殿
南北中轴线
保和殿
御路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古建筑装饰——吻兽
- 11
-
-
-
出处
《工程质量》
2008年第2X期12-12,共1页
-
文摘
我国古代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具有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络。不论在规划上、建筑群、建筑空间处理上,还是建筑细部装饰,都具有卓越的创造与贡献,而且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单个建筑物。
-
关键词
世界建筑史
古代园林
空间处理
细部装饰
建筑历史
戗脊
西方建筑
正吻
岔脊
中和殿
-
分类号
TU
[建筑科学]
-
-
题名走进博物馆听文物讲故事
- 12
-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书法教育》
2022年第11期2-5,共4页
-
文摘
你喜欢去博物馆吗?走进博物馆,一件件的文物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美好的中国故事。让我们拿起笔,把走进博物馆所见到的文物和感受记下来。故宫博物院参观日记2022年11月6日周日故宫博物院晴今天,跟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我向往已久的故宫博物院,我们用了一天的时间,沿着故宫博物院的中轴线,参观了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偌大的故宫博物院本身就是一件宠大的地上文物。
-
关键词
故宫博物院
讲故事
坤宁宫
交泰殿
乾清宫
博物馆
中和殿
保和殿
-
分类号
G633.95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紫禁城1991年总目索引(总第62期至第67期)
- 13
-
-
-
出处
《紫禁城》
1991年第6期47-48,共2页
-
-
关键词
汪莱
九如
王舆
皇后陵
李尚英
清代皇帝
宛委别藏
提梁壶
梁真
中和殿
-
分类号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假日故宫行
- 14
-
-
作者
蔡晓璇
周琪珊
-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
-
出处
《书法教育》
2022年第2期72-74,共3页
-
文摘
本文为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拓展练习。来到故宫,穿梭在深红色的宫墙和金黄色琉璃瓦组成的一间间承载着历史的房屋里,踏在历经历史变迁的汉白玉石阶上,就像穿梭在600多年的时光隧道里。故宫分为外朝和内廷两个主要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上,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建在高约5米的汉白玉台基上。
-
关键词
乾清门
时光隧道
故宫
汉白玉
中轴线
中和殿
琉璃瓦
保和殿
-
分类号
G624.7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世界上最大的古皇宫 故宫
- 15
-
-
作者
吴玉
-
机构
ADCC
-
出处
《混凝土世界》
2006年第10X期14-29,共16页
-
文摘
北京故宫,又被称为紫禁城。它坐落于北京市中心,已有580多年的历史,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皇宫,是明代皇帝朱棣,以南京宫殿为蓝本,从大江南北征调能工巧匠和役使百万夫役,历经14年(公元1407一1420年)时间初步建成,后又经过明清两代不断改建、添建,尤其是明代嘉靖时期的改造和清代乾隆年间的改建,才最终形成了今日之建筑规模。从明成祖朱棣到清末代皇帝溥仪,共有24位皇帝(明代有14位,清代有10位)先后在这座宫殿里面居住过。
-
关键词
末代皇帝溥仪
朱棣
清代乾隆
明代嘉靖
中和殿
保和殿
神武门
防卫系统
点状元
东六宫
-
分类号
TU-86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马可·波罗游中国线
- 16
-
-
作者
伊达
-
出处
《今日中国》
1994年第7期41-41,共1页
-
文摘
马可·波罗游中国线●伊达中国’94文物古迹旅游年是有一条旅游线是“670年前马可·波罗游中国线”。马可·波罗是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生在一个威尼斯商人家庭。大约在1271年11月随其父和叔叔经两河流域、伊朗高原,越过帕米尔到东方。1275年5月到达上都...
-
关键词
伊朗高原
威尼斯商人
元世祖忽必烈
帕米尔
伊达
保和殿
宫城
三国时期
中和殿
南北大运河
-
分类号
K928.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紫禁城里的哨兵
- 17
-
-
作者
安殿堂
-
出处
《国际人才交流》
1993年第12期22-25,共4页
-
文摘
(题记)众人皆知,故宫又称紫禁城,她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明清皇宫和宫廷旧藏文物为主体的大型博物馆,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之一,并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她金碧辉煌,殿阁沉沉,距今已经有500多年历史,整个故宫城东西长750米,南北宽960米,周长3420米。周围环以护城河,河深10米,宽52米。城内占地72万平方米,有宫殿房舍9000余间。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的皇宫。先后有24个皇帝在这儿行使至高无上的权力,统治中国长达五个世纪。然面,有人也许不知道这里有一支身着橄榄绿,被誉为皇宫卫士的部队,他们在皇宫内未经沙场。却名扬四海,中外游人的摄像机中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世界多国政府首脑及友好访华团体,都给他们热情的赞扬。她就是担负皇宫警卫任务及临时勤务的武警北京总队六支队官兵。
-
关键词
警卫任务
临时勤务
古建筑群
重点保护单位
河深
政府首脑
脊兽
殿阁
中和殿
撒切尔夫人
-
分类号
C962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
-
题名与众不同的保和殿
- 18
-
-
作者
韩艺林
-
机构
故宫博物院
-
出处
《月读》
2023年第12期17-23,共7页
-
文摘
保和殿,位于故宫三大殿区域,在太和殿、中和殿之后,初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时名谨身殿;嘉靖时遇火灾烧毁,重建后更名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改为今名,现存主体梁架仍为明代建筑。作为前朝三大殿的最后一座宫殿,保和殿依然延续着前朝庄严肃穆的主题基调,但在严肃之余,它又有众多独特之处。保和二字源于《周易·乾卦》彖传:“保合大和乃利贞。”意思是保持和谐.
-
关键词
顺治二年
谨身殿
明永乐
保和殿
独特之处
庄严肃穆
中和殿
建极殿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外朝三大殿:建极绥猷之所
- 19
-
-
作者
胡燕
刘颖
-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
出处
《家族企业》
2022年第6期25-30,共6页
-
文摘
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是紫禁城外朝的核心建筑,也是中轴线上最亮的明珠。太和殿是举行重大朝会的地方,无论从型制、规模等方面,等级均为最高,凝结了我国礼制文化的精华,是木构建筑最辉煌的代表。
-
关键词
木构建筑
礼制文化
太和殿
中轴线
中和殿
保和殿
外朝
紫禁城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北京紫禁城三大殿
- 20
-
-
作者
南铁英(文/图)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工会信息》
2020年第16期F0002-F0002,1,共2页
-
文摘
北京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帝王办公和居住的宫殿群。紫禁城的“紫”是紫微星之意,紫微星被繁星围绕于中央,代指皇帝;“禁”则指禁止百姓进入的地方。紫禁城,就是位于中央的皇家禁城。而在紫禁城中,外朝三大殿则是“中央的中央”,居于核心位置。三大殿,坐北朝南,建于三重汉白玉须弥座之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在明成祖初建紫禁城时,三大殿的名称是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到了明中期,改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清代方改为现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
关键词
华盖殿
谨身殿
皇极殿
奉天殿
中极殿
北京紫禁城
明中期
中和殿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